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陕西榆林绥德有什么特产 榆林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陕西榆林绥德有什么特产 榆林十大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2-04-11 04:29:54

一.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绿豆

佳县绿豆

作为传统农作物,绿豆一直被作为间作套种、自产自用用作物,虽种植历史悠久,但产量、面积无规模可言。80年代一期,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和绿豆自身清热解毒、止渴生津、安神补气、利尿消肿等独特功能能的作用,绿豆成为人们争相食用的五谷精品,行情暴涨。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这一机遇,把绿豆列为全县拳头产品,大力开发,使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产量不断提高。到1994年,全县绿豆种植面积发展为7万余亩,产量达500万公斤,农民仅此项可收入不下2000万元。佳县绿豆以品质纯正、色泽光亮、营养高、污染小等优点,畅销国内外,为佳县赢得了声誉。

二. 陕西省 榆林 靖边县 榆林炸豆奶

炸豆奶是陕西榆林传统风味小吃。以豆浆,鸡蛋,绿豆淀粉为原料,经炸至而成。

其做法是:取浓豆浆置碗中,磕入鸡蛋,再将绿豆淀粉糊加入,搅打均匀,即成鸡蛋豆浆。炒锅置火上加豆浆,白糖,用旺火烧开,缓缓加入制好的鸡蛋豆浆,边倒边用手勺在锅底轻轻搅动,见豆浆已成糊状时起锅,倒入方瓷盘内,使其冷却成冻状,即成豆奶。案板上撒一层白干面粉,将冷凝的豆奶扣翻在面粉上,再撒上一层面粉,切成4厘米的宽条,放入面粉中裹匀。炒锅置火上,放入熟猪油,逐个下入豆奶条,炸至漂浮油面,呈金黄色时捞出装盘,撒上白糖即成。

其特点是:外焦里嫩,香甜适口,味道甘醇。

三. 陕西省 榆林 佳县 佳县油旋

佳县油旋

一种面食,属于烧饼的一种。之所以叫油旋,因为饼是旋状的,烤熟后,饼子外面的皮香脆,口感特别好。

油旋是用精粉、温水和面(加少许盐、碱水),先和硬后蘸水掳软,醒两小时,分剂置油案上摊为长片,抹上化开的熟大油,边摊边拉薄,撒上葱花、盐、花椒粉,卷为面团,压扁成饼状,上炉黎抹大油翻烙,待见火色后排入平攀之下炉圈内烘烤至熟。其色泽金黄油亮,层层饼旋薄如羽翼,外脆酥里绵软,油香扑鼻。

四.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调鲜菜

调鲜菜白菜心、茴子白、苤蓝、黄瓜都可调着吃。将鲜菜清洗干净,切丝(黄瓜切片)加入适量盐、干姜面、胡椒粉、味精、鸡精、醋、酱油(根据口味自选调味品,不是全用),淋入麻油或黄油拌匀。调时可加入红、绿、黄色菜丝或片点缀。

五. 陕西省 榆林 米脂县 陕北炒面

陕北人生活中的炒面,和街头饭馆里卖的炒面不是一回事,这炒面不是那炒面。

陕北的糜谷种类多。在繁多的糜谷中,有一种很特别的糜子叫做笤帚糜——这种糜草可以缚笤帚,这糜子炒的炒面又最好吃。

将笤帚糜晾干扬净后,在大铁锅中好好炒,等到满锅的糜子都炒匀炒黄后,再放到快磨上细细地磨,这磨出来的面粉自然就是炒面了,这炒面叫做黄炒面。

黄炒面是一种好吃食。将炒面舀一些在碗中,倒些开水用筷子将炒面慢慢地搅起来,搅成一种不软不硬的面团状,就可以吃炒面了——咬一口黄炒面在嘴中,又香又咸很有咬头,简直就像吃一种美味。

你当这炒面甚香?原来,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专门有一种小野草,叫做炒面花.这炒面花是一种香味很浓的小野草,平时开在山坡上,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它清新的香味了。这炒面花是造物主对陕北的一种特殊的恩赐。陕北人在炒炒面时,都要往进去加一些炒面花,于是,这炒面就像被神仙点化过一样变香了!

陕北的炒面还有一点咸,那自然是在拌炒面时,拌了一点盐面儿。其实,拌不拌盐面就完全听凭各人的口味了。

吃炒面就是这么简单和方便。

其实,吃炒面还可以更方便。舀碗炒面来,不用拌,直接将炒面送进嘴中去,这是吃干炒面,陕北人把这种吃法叫0炒面。

炒面除了用糜子做成的黄炒面,还有一种用谷糠做成的糠炒面,糠炒面是把谷糠炒熟加一些枣泥后晒干磨成的,是陕北人度荒时吃的一种极难下咽的灾年饭。一般年景是没有人吃这种炒面的。所以,一般人所说的吃炒面,当然是指吃黄炒面,黄炒面才是陕北炒面中真正的有权威和代表性的好炒面。在通常情况下,庄稼人受了一天苦,晚上从地里回来了,婆姨若是给他吃一碗黄炒面,吃完了再喝两碗黍饭,那么,他睡到半夜里还肯定梦见自己当神仙呢!

六.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杂豆

多年来,这里的群众就有大量种植豆类的传统,新产品多作为商品出售,杂豆品种多,质量高。尤以绿豆、扁豆、黄豆、豇豆、碗豆为主“大明绿豆”深受日本港澳地区客商欢迎。每年种植杂豆16万亩左右,总产约600余吨,其中出口绿豆2000吨,外销大豆2000吨,收入1000多万元。

七. 陕西省 榆林 绥德县 钱钱饭

    钱钱饭:粗粮精制的钱钱饭。黑豆经过浸泡,膨圆胀大,放在碾上压成片,形如铜钱,所以百姓称"钱钱饭"。豆钱二成、米八成,对掺起来,逐次下锅,待豆钱半熟时,再放小米。可驱寒保暖,通体舒泰。据说貂婵就是常食钱钱饭才变得美艳动人的

这本是陕北缺粮人家的一种度荒饭,多和米糠、秕谷同煮,借以充饥。而现在已成为粗粮细做的风味饮食。其做法为,将黑豆经水浸泡膨胀,放在石碾上碾压成片,形如铜钱,故人称“钱钱饭”。煮时按豆钱二成米八成对掺起来,逐次下锅,等豆钱半熟时,再放入小米。当豆钱漂浮于粥面上时就可以食用了。钱钱饭粘糊爽口,香浓味美,尤其是寒冬里,喝一碗钱钱饭驱寒保暖,惬意极了。

八. 陕西省 榆林 府谷县 调豆芽

调豆芽绿豆芽、黑豆芽都可调着吃。将豆芽簸去皮,在开水里焯熟,刚熟即可,不可过熟,捞凉水里浸凉,不可干放自然晾凉。否则不及时除去热量,会使豆芽过熟,就不好吃了。捞适量豆芽在容器里,红胡萝卜切丝,韭菜切段(也可用绿辣椒丝或芹菜丝)点缀,加入适量盐、干姜面、味精、鸡精、醋,淋入芝麻油调匀即可。色味俱佳,增进食欲。

九. 陕西省 榆林 榆阳区 陕北凉粉

凉粉是陕北特色风味小吃之一,用绿豆粉面制作的叫“绿豆凉粉”,用扁豆粉面制作的叫“扁豆凉粉”,由洋芋淀粉制作的叫“洋芋凉粉”,由荞麦糁子制作的叫“荞面凉粉”。其中尤以子长县的绿豆凉粉为上乘,色泽嫩绿鲜亮,而且有清热解毒,消暑止渴的功效。凉粉有冷热两种吃法,盛夏时节冷食最佳。用多种调料调制后清爽可口,酸辣香味具全。

十. 陕西省 榆林 靖边县 靖边荞麦

靖边荞麦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靖边荞麦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荞麦是靖边县白于山区主要农作物。每年夏季,来到白于山区,漫山遍野荞麦花儿盛开在天地之间,也盛开在农民的心田里,这些花儿是秋收的果实,也是农民鼓鼓的“腰包”。

初冬时节,在苦荞的优生区中山涧镇,当地村民贺加芳正和家人将筛选好的黑苦荞装入袋中。她告诉笔者,以前这里的山地要么种植荞麦,要么就荒废了。三年前,镇政府提倡他们种植黑苦荞,黑苦荞产量和价位都是普通荞麦的两倍多,他们开始将荒山利用种植黑苦荞。今年贺加芳种了四十多亩黑苦荞,总产量在7000斤左右,按合同收购价三块算,收入达两万元。

近年来,靖边县针对小杂粮产业发展现状,积极转变发展思路,通过改良荞麦品种,提高科学种植技术,延长产业链来升级传统产业,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如今,靖边荞麦产业越做越强,逐渐形成了产业化、规模化的发展格局,荞麦已成为靖边白于山区农民致富的“铁杆”产业。

品种是土地的第一生产力。为了实现品种改良,增加农户效益,近几年,靖边县农业局、科技局先后推广了今年获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三等奖的“榆荞4号”品种和今年参加全国荞麦品种区域试验产量居第一位的‘荞杂-1’等优良品种。过去靖边种植的传统农家品种叫红花荞麦,茎秆细高,遇肥力较高地块易倒伏,亩产量通常只有100-150㎏,农民种植效益低,种植面积逐渐减少。相比老品种,靖边三岔渠种植的‘荞杂-1’品系亩产量普遍可以超过250㎏。目前,靖边正在扩大该品种的种子生产数量,为大面积推广作前提准备。

科学种植技术是小杂粮产业发展的助推器。为了提高种植效率,靖边县科技局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荞麦播种机械研制,设计为固定行距、穴距、下种量、施肥一次完成,机械化的生产可大大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便于推广标准化的种植模式。靖边县富民荞麦生产专业合作社,是专门从事荞麦种子生产企业,并获得了‘榆荞4号’、‘荞杂-1’品种的制种生产和经营权。该企业组织荞麦种植大户进行荞麦杂交种种植,并与农户鉴定种植合同,大大提高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截至目前,靖边县初具规模的小杂粮专业合作社达到12家,注册商标的企业有4家。

在提高荞麦品质和产量的同时,靖边积极为农产品找出路,提高农产品的“身价”。目前靖边已初步建立了荞麦生产、加工、销售的一条龙体系,为荞麦种植户吃了一颗“定心丸”。靖边县黄土农产品公司是该县重点支持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企业坚持自主科研,自主创新,逐步实现种植加工,科研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从前年开始,该县中山涧镇的200多户村民和该县名为“黄土之恋”的农产品有限公司签订订单,由公司统一供种、并提供技术指导,苦荞成熟后由厂家统一收购,通过“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加大了苦荞品牌打造和深化产品包装加工的力度。据了解,每斤成品苦荞需要十斤左右的原材料加工而成,成品苦荞的附加值也相应的的增加了一倍多,大大推动苦荞产业的增值增效。

目前,全县小杂粮播种面积共12万亩,主要以种植荞麦和糜谷类为主。依托富集的原材料优势,靖边县涌现出生产苦荞米的红盛小杂粮合作社、生产经营荞麦醋的远特沙漠泉等多家农产品公司。值得一提的是,“统万香荞麦醋”已成为北京、西安得等各大超市,高档饭店、宾馆的上榜产品,去年年销售额2000万元;“黄土之恋“苦荞茶已在北京,西安、山东、宁夏等地省份超市畅销,且在去年的农高会上获得”后稷奖,这代表靖边的苦荞已逐步得到外界的认可。

为了扶持小杂粮产业健康发展,该县农业、科技部门每年都抽出资金和技术力量,做良种引进试验示范,并且将选出的优良品种,及时无偿的发放到农民手中,全力推进荞麦产业健康发展。

靖边荞麦产地范围为陕西省靖边县张家畔镇、红墩界镇、宁条梁镇、东坑镇、王渠则镇、中山涧镇、杨米涧镇、周河镇、杨桥畔镇、天赐湾镇、青阳岔镇、黄蒿界乡、海则滩乡、镇靖乡、席麻湾乡、龙洲乡、小河乡共17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靖边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靖边荞麦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靖政函〔2014〕214号

榆林市技术规范:

DB6127/T024-2015

《靖边荞麦种植技术规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