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榕江霉豆腐特产 贵州霉豆腐无油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榕江霉豆腐特产 贵州霉豆腐无油特产更新时间:2024-05-11 04:58:25

一.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臭豆腐烧红肉

臭豆腐烧红肉

“臭豆腐烧红肉”所用主料之一“臭豆腐”,为本地区特色小吃,深受广大市民及各方来宾喜爱。经辅以五花肉精制加工后推出,肉鲜爽口,味美汁浓,宾客消费情况看好,普遍给予良好的评价,时下为宾客必点之菜。

配料:主料—五花肉250克,臭豆腐干300克。辅料—泡椒20克,姜、蒜各10克,葱3克,味精0.2克,盐0.3克,糖0.2克,豆瓣10克,色拉油100克。

制作工艺:将五花肉、臭豆腐洗净改成丁;净锅上火,加入色拉油,待油温至七成热时,将臭豆腐、五花肉过油起锅;将糖、豆瓣炒制变色,下入高汤烧开后,将五花肉、臭豆腐倒入锅中,改用小火烧40分钟左右,收汁装盘即可。

二. 贵州省 铜仁 德江县 泉口豆腐丝

泉口豆腐丝

豆腐丝采用德江北部农家自种的黄豆为原料,以颗粒齐整、无杂质、无虫眼、无发霉变质为好。制作工序主要包括:泡料(将黄加温水300C左右浸泡)、磨料(使用石磨)、过滤(使用滤网,俗称豆腐包)、煮浆(用敞口大锅)、加细用加细网再次过滤、凝固(下卤,控制温度和浓度)、成型(榨出浆水)、分块(切成小块)、上料(香料及盐)、熏炕(用柏木屑进行熏制)后形成豆腐干,然后切成丝状(切丝要求刀法纯熟,切片均匀),最后进行包装。豆腐干、豆腐丝可以烹制出各种各样的菜肴、小吃,它可以单独成菜,也可以作主料、辅料,或炖、或炸,冷盘、热菜、汤羹、火锅(佐以酸辣椒、肥肠)样样皆能,香味独特,色鲜味美,尝之齿生香。

三. 贵州省 贵阳 花溪区 青岩小豆腐

将切成大小匀称的方形小豆腐放在铁网上文火慢烤,小豆腐外脆内嫩,一口咬去便清香四溢。除了掌握恰当的火候和选用品质好的小豆腐外,美味的蘸料更是讲究。蘸料必须用青岩本地产的双花醋加上盐、折耳根、酸萝卜丁、葱花、煳辣椒粉等,边烤边吃。青岩小豆腐不仅味道香美且别有一番情趣。

四.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麻辣臭豆腐干

麻辣臭豆腐干

黔西麻辣臭豆腐干是黔西县传统风味小吃,早在明初水西城(今黔西城关)民族繁居之地的人们就喜欢吃麻辣臭豆腐干,云贵川宣慰使奢香喜爱的“阿牌犀牛角”,即臭豆腐干,“犀牛角”即辣椒。臭豆腐干的制作是豆干切开一口子,灌进肉沫、葱花、辣椒粉、花椒粉和适量食盐味精,放进油锅内炸煎而食。或不用灌肉和其它佐料,只用鉻锅涂抹上菜油后放在火炉上,用细火慢慢烙炸,再用干辣椒面与花椒粉、味精粉、食盐拌合后,将豆干切小块蘸辣椒面食用,既开胃爽口又香味十足,麻辣锦香。如对酒而食,更是妙味无穷。

豆腐的另一种食法,用白碱或荞灰腌制豆腐,鉻锅烙至里面化汤后蘸拌好的辣椒面食用。也可将腌制好的豆腐切开一口子,灌进拌好的肉沫香料,用糍粑摊成薄片包好豆腐再烙而食,更是可口,还可用豆腐皮包辣椒盐豆腐以及油炸辣盐豆腐团烙食,皮脆内化汤,味道鲜美独特。

五. 贵州省 铜仁 松桃苗族自治县 松桃烂糊桥米豆腐

松桃“烂糊桥米豆腐”,始产于清光绪末年,以色鲜味美出名。其主要原料,采用世昌响水洞“油粘”米和响水洞泉水磨浆熬煮而成,故又名“油粘鲜味米豆腐”。

响水洞乃松桃蓼皋八景之一的“响水泉飞”。此地得天独厚,气候温和,水质清纯,从洞口下限三公里所产“油粘”米,具有“色如玉,粒如珠,香如粽”的特点,清代曾作“贡米”,上献朝廷。昔人曾作诗赞:“人杰地灵水飞泉,得天独厚产油粘,色味俱佳称珍品,奉旨进贡民献鲜。“贡米”称谓历时虽久,却一直不衰,今每逢秋收,上级特令专仓储藏,不分别种混杂,可见非同一般。当地人用该米做米豆腐,稍加佐料。则别具风味,移至集场试销,食者无不赞誉,“油粘鲜味米豆腐”以此得名。

民国二十年左右,蓼皋镇南门厨师黄昌贵 ( 绰号“烂糊桥” ) ,善烹调,他将此米豆腐加工工艺从打米磨浆到上锅制作等一系列程序进行改进后,使其色泽玉绿,富有弹性,切成小方颗,久煮不老,色形如初;再佐以胡椒粉、姜、葱、红辣椒面、精肉脆哨,食之细嫩可口。每日一旦上市,顾客盈门,争相购食,供不应求。县城过去请客,常为早面 ( 鸡汤银丝面 ) 、夜酒 ( 席面 ) 、中午条 ( 糕饼典果 ) ,自烂糊桥米豆腐出市后,客人则要求吃他的米豆腐以代替早面午茶,至晚上开席,即便满桌珍肴也显乏味了。本地出外深造的学子或远居商旅,即今在港、澳、台、美、欧的松桃人,每每来信念及烂糊桥的米豆腐,以为珍贵。

解放后,黄昌贵师傅不幸病故,其家人中无从事饮食经营者,使此风味小吃几近失传。后官田街老厨师龙碑,凭当时印象,并经黄昌贵老伴回忆,再加自身多年模索实践,终将此特色风味继承下来。一九八七年,龙师傅以此参加省、地举办的风味小吃评比大赛,获“铜仁地区风味小吃”大奖和“贵州省风味小吃”二等奖,并受约参加了五省区食品制作展示会。受到广泛如评。从此,松桃烂糊桥米豆腐名声远扬。

六. 贵州省 遵义 凤冈县 鱼香豆腐

原 料

豆腐、豆瓣酱、大蒜、糖、醋、酱油、姜、盐、油。

制作方法

1.豆腐切成小块(小一些比较入味),入油锅煎至表面金黄。蒜、姜切末;

2.调一小碗鱼香汁,酱油1勺、醋2勺、白糖1勺调匀;

3.锅烧热后倒入油,先放入姜蒜末炒香;

4.倒入豆瓣酱,炒出香味后,倒入2勺水或高汤;

5.倒入豆腐块,炒匀;

6.再倒入事先调好的鱼香汁,大火煮至收汁即可。

美食特色

外酥内空,鱼香味浓,色泽金黄。

七. 贵州省 贵阳 云岩区 锅烙豆腐珧柱

产地:中国贵州。

历史:锅烙豆腐,是贵阳的著名,它是用白豆腐划成66厘米长、5厘米宽、1.3厘米厚的片,在淡碱水内浸泡20分钟后,放在篾笆上用子母火烘烤成两面黄;珧柱,即江珧柱,又称干贝是一种珍贵的海味,滋味极鲜。锅烙豆腐珧柱,创始于清光绪年间。现为黔式宴席上的珍品。

特点:用锅烙豆腐和珧柱经蒸制而成。成菜色泽金黄,肉质鲜嫩,清鲜异常。

工艺:将珧柱洗净,加酒、温开水上笼蒸软。鸡肉切成小丁,水发香菇、玉兰片切成块。锅烙豆腐切成菱形,用猪油炸至皮脆,取出放在碗底。炒锅留油少许,下鸡丁、玉兰片、香菇同炒,加高汤适量和蒸软的珧柱、海米,用小火稍烩后,加味精、盐入味,倒在锅烙豆腐上,配以葱、姜,上笼蒸透。上菜时,捞去葱、姜,撒上胡椒粉即成。

八.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榕江县 塔石香羊瘪

黔东南州榕江县位于都柳江中上游,南有茂密原始的月亮山,北有高耸入云的雷公山,其中侗、苗、水、瑶等15个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4.2%,是原生态旅游,民族风情旅游目的地。这里有一种民族特色饮食—贵州榕江塔石羊瘪,羊瘪,俗称“百草药”,是榕江县少数民族同胞最喜爱吃的上品佳肴,只要你到榕江来做客,好客的主人就会将这道营养丰富、清凉可口、有助消化、增进食欲的招牌菜端上饭桌来招待贵客。

榕江塔石羊瘪所用的羊肉是榕江县塔石香羊,榕江县塔石香羊属地方名特优山羊品种。香羊是在洁净的自然生态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育繁衍而育成。具有早熟、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繁殖力高、耐粗饲、膻味轻、肉味鲜美等特点。香羊饲养粗放,食性广。主要以放牧为主,让羊只在野外自由采食各种牧草和植物叶子,吃饱饮足即可,冬季时适当补给一定草料,平时保证清洁的饮水和一定的食盐。榕江县塔石乡地处雷公山主峰南麓,全乡平均海拔1065米,这里山清水秀,饲草资源十分丰富,是香羊保种繁殖、发展商品羊的理想基地。1988年经省有关部门专家对塔石香羊品种进行考察,被誉为“香羊之乡”,以塔石香羊为原料制作的民族特色菜“贵州榕江塔石羊瘪”,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味道受到了广大游客的青睐,近年来,早已从榕江走向凯里、贵阳、四川、广东等地。

羊瘪的制作工艺十分考究。主要分为:宰羊去臊、瘪水提取、羊瘪亨制等工序。

一、杀羊去臊。有的人说羊肉好吃膻难闻,因此闻而生畏,塔石的羊肉就是偏偏例外,不仅肉质细嫩、无膻味,而且清香爽口。因为塔石人在屠宰的过程中进行去臊处理,他们将羊杀死后在羊角跟上和脚趾叉上用刀跛开放出羊体内的臊味,这就是塔石人所说的“放羊臊”。

二、瘪水的提取。宰杀羊前,把羊放牧山间、地头吃饱大量的各种新鲜小草、树叶等,待百草被羊反复咀嚼半小时后宰杀,这样提取的瘪水才新鲜。剖开羊肚将羊吃进到肠胃里尚未成为粪便的百草精华,取出肠胃里的“精华”,用纱布裹好,用45度的高度包谷酒浸泡过滤挤出绿茵茵的汁,这便是“瘪水”,将“瘪水”放入高温锅煮开,同时用丝瓜咯反复过滤去尽草渣,三十分钟后,用纱布过滤去渣干净后存放在一边备用。羊吃百草,食性杂,从青草到树叶,从田间地角到悬崖峭壁,可以说羊肉的营养价值远高于牛肉,当地民间有句俗话:“鸡吃百虫药在脑,羊吃百草药在囊。”那截小肠尾端的囊包就是活羊觅吃百草后的精华。长期食用羊瘪可谓是吃百草药驱除百病,能够强身健体。

三、羊瘪的烹制饮食制作有两种:炒瘪、汤瘪。必不可少的作料是“棰油籽”,将其焙干棰碎成粉沫在烹制羊瘪中加入,“棰油籽”是一种中草药,药名为“吴茱萸”,气味芳香浓郁,味辛辣而苦,具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抗消化系统溃疡等作用,加入羊瘪烹制饮食,是一种美食药疗。

1、炒瘪制作。将新鲜的羊肉和羊杂放在砧板上切成丝,一般情况羊杂比羊肉多一些,把少量菜油放入高温锅,等油冒烟,将切好的羊肉和羊杂放入高温锅焙干舀出。把锅洗好,放入适量的菜油逐渐升温到油冒烟后,加入适量的干辣椒、生姜丝、大蒜片、山奈丝炒呈金黄色,然后把焙干的羊肉放入高温锅爆炒2分钟半熟,加入适量的高度包谷酒作为料酒进行拌炒2分钟,然后放入佐料:棰油籽、花椒、桔皮、盐、味精、酱油等进行拌炒入味,然后加入适量的羊瘪水拌炒入味,出锅舀出,在制好的羊瘪上洒上香芹、大蒜、香草等香科,用电磁炉煨火锅食用,味道苦凉回甜,在食用过程中如果不够苦味,可加入制好的瘪水调味。

2、汤瘪制作。首先制好火锅汤,主要是在制好的瘪水里加入,烧好磨碎的辣椒面大蒜片、生姜片、桔皮、盐、味精等,把瘪汤在锅煮开舀出,然后把切成丝的羊肉放入大钵中拌棰油籽、花椒、香芹、大蒜、盐西等香科,用电磁炉火锅食用。羊瘪散发出的特殊香味,真令人食欲大开、馋涎欲滴。入口微苦,羊瘪不仅清凉爽口,还能治腹泻、肚痛、祛热和助消化等功效,如果你到榕江不吃品尝塔石香羊,实在是一种遗憾。

九.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榕江县 榕江冰糖橙

榕江冰糖橙母本来于湖南省黔阳县引苗种植,由于我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等优越条件。因此,树势健壮,叶茂,其果实个头均匀光滑,色艳皮薄少核,肉质细嫩化渣,果味清香,酸甜适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3%以上,同时不具有清火调味,富含多种维生素,耐贮藏的特点,曾荣获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果品最高奖。

自果品进入市场必几年来,深受省内外消费者欢迎喜爱,它有着广阔的市场和发展前景,到目前为此,该品种全县已发展到1.7万余亩,年产量2000多吨是我省规模最大、产量最多、质量最佳的冰糖橙生产基地。

十. 贵州省 黔东南州 榕江县 锡利贡米

锡利贡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锡利贡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榕江锡利贡米来源于榕江县传统优质常规稻“锡利油粘”。由于清香可口,品质极佳,稻株(苗)、稻穗、米饭均弥漫香气,当地俗称“香稻”、“香米”,有“一家煮饭十家香,一寨煮饭香十里”之美誉。当地百姓多用于产妇、婴幼儿和老弱病人滋补膳食。 锡利贡米品质优良。获得了“ 2001 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 2003 年贵州省农业厅授予“贵州省优质农产品”称号 ; “ 2005 年第四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称号 , “ 2005 年黔东南州第一届农产品金奖”称号 , “ 2006 年第五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优质农产品”称号 ,2007 年 贵州省农业厅授予“贵州省名牌农产品”称号。

锡利贡米,是榕江忠诚镇锡利的一个本地油粘稻,早在明清时期,因米饭香、油质高、味美而作为贡米向朝庭敬贡。锡利贡米富含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属富硒、锌产品,为食用者所喜爱。“锡利贡米”米质优良,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999年7月测试:”“蛋白质含量9.0%,垩白粒率8.0%,粒长均匀,粒均长7.2mm,长宽比3.64:1,半透明,有光泽,无残留,符合国家粮食卫生GB2715—85标准,总体评价为特等米”。在上世纪90年代,榕江扩大种植,并进行三级选优提纯复壮繁育,产量和品质得到提高。2001年已开发建设1万亩锡利贡米商品生产基地,现在通过“公司+协会+基地”的模式扩大种植基地,同时合同保价收购农民生产的“锡利贡米”稻谷,集中加工、销售,实现农产品特色化、产业化。现全县生产面积近两万亩,计划发展到5万亩。年产量将达17500吨。现榕江锡利贡米的生产经营企业盛泰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和各乡镇村组建了锡利贡米生产经营协会,建立了精米生产线,产品已形成规模,打入省内外市场。2001年6月,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评价“锡利牌锡利贡米品质与金象牌顶上泰国香米相当”。在2001年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锡利贡米被评为名牌产品称号。

锡利贡米

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忠诚镇、寨嵩镇、平永镇、乐里镇、朗洞镇、载麻乡、崇义乡、平江乡、三江水族乡、仁里水族乡、塔石瑶族水族乡、八开乡、定威水族乡、兴华水族乡、计划乡、水尾水族乡、平阳乡、两汪乡1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贵州省榕江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锡利贡米”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榕府函〔2012〕5号 贵州省榕江县地方标准:DB522632/T01-2005《无公害锡利贡米 综合标准体系》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