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镇江特产宣传标语图片简单 土特产宣传语大全四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镇江特产宣传标语图片简单 土特产宣传语大全四字更新时间:2023-08-10 06:22:21

一. 江苏省 镇江市 扬中市 扬中江虾

扬中江虾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扬中江虾是江苏镇江扬中市的。

扬中江虾

扬中市渔业协会

11946911

虾(活的)

二. 江苏省 镇江市 润州区 蟹黄汤包

镇江蟹黄汤包,俗称蟹包,以皮薄、汤多、馅饱、味鲜而成为镇江的传统名点。相传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不但在沪宁线上素负盛名,而且驰名中外。清嘉庆年间林兰痴诗句“到口难吞味易尝,团团一个最包藏”,写出了蟹黄汤包内藏热汤,“到口难吞”的特点。这种汤包以蟹油、猪肉为主要原料,经过精心加工制成的。它具有体积小外型美,放在笼里像座钟,夹在筷子上像灯笼,皮薄。汤多。馅足。味鲜等特点。食时佐以镇江香醋与姜丝,不但口味更美,且能去寒解腻。

三. 江苏省 镇江市 扬中市 清蒸鲥鱼

鲥鱼鳞白如银,鳞层里积有脂肪,因此烹调时不去鳞。烹调方法清蒸、红烧两种,以清蒸为佳,色泽美观,肉极肥嫩,口味鲜美,爽而不腻,若以姜醋蘸食,其味更美。

鲥鱼,肉质细嫩,脂厚味美,营养丰富,是“长江三鲜”之一,也是我国名贵的水中珍品。

鲥鱼入菜可清蒸,也可红烧,但以清蒸为最佳。

清蒸鲥鱼,是江阴历史上的一道名菜。其久负盛名,名扬东南亚,美英等国以及港澳地区。尤为海外华人,华侨最赏识。

鲥鱼的鳞下,富含脂肪和蛋白质,故烹制时需谨慎对待(一般不刮去鳞片)。

清蒸鲥鱼的烹制方法是:

取二尺余长新鲜鲥鱼作一盆。

将鲥鱼去腮,剖腹,去净内脏,除去腥腻,污血,用清水洗净后,置入盆中。在鱼身上盖以火腿片,冬菇片,青笋片,加入精盐,白糖,葱结,姜片等调味品,然后,放上几片猪板油或用猪网油包上,置入笼中,以旺火隔水蒸上15-20分钟。待葱结发黄,鱼眼球突出,即可出笼,上桌,食用。

清蒸鲥鱼应趁热食用。此时,其肥嫩清鲜,回味无穷。若加上新鲜蚕豆瓣同蒸,则更加清香。

旧时,由于缺乏冷冻保鲜设备,新鲜鲥鱼的可供量有限,只有近水者才能品尝到真正的新鲜鲥鱼(新鲜与否,看其鱼腮颜色是否鲜红)。对于那些鱼腮呈暗红色的,人们大都用来红烧着吃,其味虽不及清蒸的那样清鲜,但也肉酥,汤醇,不失其美,故亦是餐中上品。

鲥鱼的美味,美就美在新鲜上,故江阴有句俗话:隔宿的鲥鱼狗也不吃。

四. 江苏省 镇江市 扬中市 江仔桂

江仔桂——学名鳜鱼,又名鲈桂,是我国长江流域特有鱼种,在鱼类分类学上属鲈形目。桂鱼肉质丰厚坚实,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肉刺少,可补五脏、益脾胃、充气胃、疗虚损。烹制方法:过桥、清蒸。

五. 江苏省 镇江市 丹徒区 白汤大面

镇江的白汤大面,主要以汤的烹制方法别具一格而著名。此汤是用鲜鲫鱼加豆油炒成鱼粉放入布袋,再与猪骨入锅加清水和荤。素油熬制而成。汤汁稠浓,色白如奶,面条软硬适中,入味爽口。

六. 江苏省 镇江 丹徒区 镇江宴春汤包

文/浅水

包子上来了,端端正正放在小小的蒸笼里,矜持地发散着热气。看起来有点扁,软塌塌的,像是在蒸笼里睡了一觉,还没醒过来。那姿态当然说不上娇俏,不会联想到美人春睡,却的确是慵懒,像三伏天挥着蒲扇,搬了张竹躺椅,躲在树荫底下午寐的胖大嫂。

镇江人讲到汤包,总是老王卖瓜,自卖自夸,最不服气的是扬州的富春汤包。朋友说,扬州有什么了不起,不就是当年有过盐商,不就是祖上比较阔吗,总把镇江压得喘不过气,拿古代的气势来威慑我们。扬州人好吹,吹他们的富春茶社,说富春包子如何如何,富春汤包天下第一,其实是徒具虚名,欺负我们镇江老实。我们镇江的醋不必说了,宴春酒楼的肴肉也绝对是天下第一,就是宴春汤包,也比富春汤包好吃。

朋友讲的,或许有几分道理。我在十几年前专门探访扬州的富春茶社,吃过名满天下的富春包子,觉得还不错,却不记得是什么原因,没吃到富春汤包。今年再度游览扬州,由当地老饕带到富春茶社老店,专门点了蟹粉狮子头与蟹粉汤包。狮子头滑嫩香糯,确是极品,恐怕太上老君炼丹也炼不出更美味肉丸。可是,那汤包却浓浓的一股猪腥味,臊得很,难以下咽,使我怀疑那天做包子的肉馅,来自一条死猪。总之,对富春茶社的汤包,第一印象十分负面,也就首肯了朋友对他家乡汤包的赞誉。

镇江宴春酒楼是老字号了,始建于1890年,门口还悬挂着一副嵌头联“宴开桃李园中一觞一咏,春在金焦山畔宜雨宜晴”。“宴春”之名,就取自对联的头一个字。本地人对宴春汤包自诩不说,还认为镇江是中国汤包的创始地。他们最喜欢讲的历史古迹,就是北固山的甘露寺,说三国时期刘备招亲就发生在此地。刘备去世后,孙夫人悲痛欲绝,在北固山祭江亭祭奠亡夫,用的是肉馅馒头,由于肉馅不足,将肉皮煮烂剁碎,拌进肉馅里充数,就发明了汤包的制作工艺。传说当然不可当真,不过却明确指出,发明汤包的过程,就是在猪肉馅里面掺进比较便宜的肉皮。没想到却造就了令人流连的美味,成了地方美食的一绝。镇江的汤包皮薄,呈半透明状,汤汁饱满,口味鲜甜。有人称之为“灌汤包”,其实汤汁并非灌进去的,而是肉馅充满了剁碎的肉皮,蒸热后自然融化成汤汁。

蟹黄汤包讲究加入蟹黄和蟹肉,不但可以提味,也使得口感更为滑润。当地的食家说,真正美味的关键在肉皮剁碎之后,还要加入高汤调味,而调味的用料就是最高机密了。汤包的皱褶要细密,要整齐,看起来像浮雕,收口要捏成鲫鱼嘴的形状,上面填塞了蟹黄,使汤汁不会外溢。放进小笼急火蒸熟,连笼一起上桌,就可以大快朵颐了。别忘了,汤包好吃在烫,麻烦也是烫。吃的时候不能心急,必须按照规矩,“慢慢移、轻轻提、先开窗、后喝汤”,放点镇江香醋,其味无穷。

在镇江几天,吃了宴春汤包,觉得自己像苏东坡在黄州吃猪肉那样,舒坦得很。

七. 江苏省 镇江市 京口区 镇江糖醋蒜

原料配方:鲜蒜头100千克盐10千克食醋0.7千克红糖适量五香粉少许
制作方法:
1.选用整齐、肥大、皮色洁白、新鲜的蒜头。去掉须根,剥去老蒜皮,洗净沥干水分。
2.按每100千克鲜蒜头用盐10千克的比例,在缸内一层层装好,装到大半缸即可,另外用同样大小的缸一口,备用。
3.每天早晚各换缸一次,这样,蒜头腌制均匀,腌至15天后,即成咸蒜头。
4.捞出蒜头,在席上晾晒,每天翻动一次,晒至原重的70%为宜。发现蒜皮松弛者即需剥去。
5.将咸蒜头装坛,轻轻压紧,待装到坛子3/4时,将配制好的糖醋液注入坛内。装满后在坛中横放几根竹片,以免蒜头上浮。最后用油纸或塑料布将坛口扎紧,用三合土封好,2个月后即可食用。如密封贮藏,可以长期保存。
6.糖醋液配制:先将食醋加热到80℃,再加红糖使其溶解,酌加五香粉少许。
产品特点:红褐色,色泽美观,很有地方色彩。

八. 江苏省 镇江市 润州区 镇江百花酒

镇江百花酒是江苏省镇江市的。百花酒是镇江的名酒,具有酸、甜、苦、辣之味。其原料系用糯米、细麦曲和近百种野花酿制而成。其色深黄,其气清香,其味芬芳,糖分较高,酒精度较低,能活血养气,暖胃辟寒,为老年人滋补之品。

读7月19日《镇江日报·文化周刊》一版 《<红楼梦>与镇江种种》一文,欣赏之余,也欲就文中所谈“百花酒”,略说一二。

此文“江上鲥鱼与百花酒”中所云:“关于‘百花酒’,梁代《舆地志》中有记载:镇江出酒,号曰‘京清’,黄者为‘百花’,黑者为‘墨露’。”这一引用可能有误,“镇江”之名始于宋徽宗年间,南朝梁代的《舆地志》怎会有“镇江”地名的出现?当为“京口”误。

又考元代俞希鲁《至顺镇江志》卷四“酒”条目:“《舆地志》:京口出酒,号曰‘京清’,埒于曲阿(今丹阳);又云,曲阿出名酒,淳烈,后湖水所酿也。故朱郴诗:“暂入新丰市,犹闻旧酒香。”

朱郴,唐代诗人,此诗题为《丹阳道中》,全诗是“暂入新丰市,犹闻旧酒香,抱琴沽一醉,尽日卧斜阳。”朱郴之诗的释义,详见宋代林洪《山家清供·新丰酒》,所谓“新丰酒”就是今天丹阳黄酒的古称(见《江苏风物志》)。至于《舆地志》,为宋代地理总志,由王象之编著。

镇江百花酒具有酸、甜、甘、辣、醇五大特色,其原料系用糯米、细麦曲和近百种野花酿制而成,世称“京口百花”。此说见近人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饮食类·百花酒》:“吴中土产,有福真、元烧二种,味皆甜熟不可饮。惟常、镇有百花酒,甜而有劲,颇能出绍兴酒之间道以制胜。产镇江者,世称之曰‘京口百花’。”

《清稗类钞》是一部野史笔记,所录清代故实,范围较为广泛,这则“京口百花”酒的记载,足见其酒风味悠长,遐迩闻名。

九. 江苏省 镇江市 扬中市 长江白虾

长江白虾——产于长江下游江边一带,每年端午节前后为产卵期,壳薄而软,全身均呈淡青色,体长4-8厘米,头有须,胸前有一对螯足,两眼突出,尾呈叉形,肉嫩壳薄,味鲜美。烹制方法:白灼、椒盐。

十. 江苏省 镇江市 丹阳 镇江江蟹

镇江江蟹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镇江江蟹是江苏镇江丹阳的。

镇江江蟹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自三国后期至元、清,镇江历史上皆有相关记载,镇江江蟹文化在传承传统的同时应和时代元素。江蟹文化助推了镇江江蟹产业的发展,江蟹产业发展又进一步丰富了镇江江蟹文化内涵。 相传早在三国后期镇江人就创造发明了独特的“蟹黄汤包”。相传为纪念孙尚香,镇江人学着汨罗人用粽子来祭祀屈原,便包了肉馒头,投入江中。由于孙夫人生前爱吃螃蟹,遂加入蟹黄,称“蟹黄汤包”。从此代代相传至今,蟹包和肴肉是镇江的两大名产,同获全国“金鼎”奖。 元代,镇江更有输送蟹王之所的美誉。据《至顺镇江志》[元]记载:“蟹,俗称旁蟹,以其横行故也。《本草》:“蟹至八月,即衔稻芒两茎长寸许,东乡至海,输送蟹王之所”。镇江市原丹徒县大港、大路、姚桥三镇,至今仍称谓“镇江东乡”。镇江东乡至今流传着这样的民谣:秋风起,蟹脚齐,打灯笼,围竹篱,大哥挽裤脚,小弟断水渠,大娘洗新姜,二姐打醋急 清朝,“芙蓉套蟹”曾定为镇江乾隆御宴。《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林潇湘魁夺菊花诗 薛蘅芜讽和螃蟹咏,作者曹雪芹笔下生动的描写,至今令人回味无穷,令人难忘。“持蟹更喜桂阴凉,泼醋擂姜兴欲狂。饕餮王孙应有酒,横行公子竟无肠”。小说故事发生在金陵(现南京市),与镇江近在咫尺,如今高铁仅18分钟行程。其席间品尝的螃蟹有理由相信正是镇江输送的“蟹王”。硕大肥美的“蟹王”,正是昔日达官贵人享用美味佳肴。 截止上世纪80年代初,镇江江蟹皆为长江天然资源捕获物,据水产年报资料,1955年捕捞产量达616.8吨。随着时代发展,江蟹天然捕捞产量已远远难以满足市场需求。1977年开始组织大水面人工增殖放流。《丹徒县志》记载:“螃蟹养殖,1977年从崇明县购回螃蟹苗535公斤人工放养。1980年荣炳公社洋湖水产养殖场放流蟹苗7.5公斤,当年收益”。据《润州志》记载:“1982年,镇江市郊汝山乡新生、长江村人工试养螃蟹各1亩,1985年发展到120亩”。 《镇江年鉴》2002记载:上世纪九十年代,镇江“兴建特色餐饮江鲜一条街”,同时“在扬中、丹徒等地沿江滩地,充分发挥长江独特的生态环境和优势资源优势,通过‘低坝、高栏、围养’方式发展长江名贵鱼类和江蟹”。近年来,西津渡(镇江)长江蟹文化节、扬中江鲜文化馆应运而生。 为了更好地传承镇江江蟹文化,做大做强镇江江鲜产业,镇江市委市政高度重视江蟹产业发展。2012年,时任镇江市市委书记的张敬华作出指示:要求尽快创建镇江江蟹自主品牌,发展江鲜产业。市农委立即行动,全力推进。2013年将发展镇江江蟹产业列入《农业产业千亿工程规划(2013-2015)》和《镇江现代特色渔业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了镇江市江鲜产业协会,注册了“梦之鲜”品牌,开办了镇江市江鲜产业协会江鲜连锁店江蟹直销店。同年3月,镇江市农委出台了《促进镇江江鲜产业发展的意见》,加快了镇江江蟹产业发展和壮大,2013年江蟹养殖面积2871.2公顷,产量2135.6吨。

在地域: 江苏

申请人: 镇江市江鲜产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镇江江蟹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镇江长江行政区域段沿江及5条支流(通济河、九曲河、香草河、大运河和便民河)两岸1公里范围内。行政区域包括扬中市所有6个镇(街道办事处),镇江新区大路镇、姚桥镇、大港街道办事处,润州区蒋乔镇、七里甸街道办事处,京口区谏壁镇、象山镇,丹徒区高桥镇、江心镇、世业镇,丹阳市新桥镇、后巷镇、陵口镇、珥陵镇、延陵镇,句容市宝华镇、下蜀镇等7个县(市、区)的23个镇(街道办事处)。地理坐标为:E119°04′15″~119°56′52″,N31°48′45″~32°18′40″。面积2871.2hm2,产量2135.6t。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