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特产宣传标语简短 安徽特产的广告语经典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特产宣传标语简短 安徽特产的广告语经典更新时间:2022-04-10 23:22:14

一. 安徽省 池州 贵池 黄精

黄精在九华山普遍生长,是多年生的百合科草本植物,又名“鸡头参”、“老虎姜”,多生长在阴湿山坡或沟谷两侧,一枝多叶,叶短似竹,花绿白色,三至五朵集成伞状,花梗下垂,根茎横生,肥大肉质。加工考究,一般经九蒸九晒工序,通称“九制黄精”。黄精加工成品,油润、气香、味甜,既可药用,也可食用。具有补中益气,除风温、安五脏、强筋骨、止寒热、填精髓之功效,能补诸虚,久服神清气爽,延年益寿之功效。相传明代高僧海玉大师在九华山百岁宫山洞内苦修,不进米饭,食黄精为生,终年110岁。( 贵池)

二. 安徽省 安庆 大观 河口丝瓜

河口丝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河口丝瓜

安庆市大观区农业畜牧技术推广中心

河口丝瓜种植历史悠久,产于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的长江河流冲积地带,丝瓜中维生素c、b含量较高。

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海口镇河口村种植丝瓜已有20多年,所用品种是当地品种河口丝瓜,其品质好、产量高,在8~9月"伏缺"期间大量上市,生产效益好,最近几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33hm2以上。

三. 安徽省 滁州 明光 油炸麻雀

油炸麻雀

选自秋季网捕的肌肉丰满麻雀,采用精湛烹调技术,食之骨酥肉香,其味鲜美,营养丰富。既可品茶下酒,又可馈赠亲友。

制作方法:麻雀剥皮毛,去脏,留肝、心,洗净,进锅文火焙干水,放盆内下甜酒拌匀,焖30分钟,锅下油1斤烧热,雀进锅炸至头见白色捞出。卤锅下酱油、盐、糖、姜、葱、八角粉、少量水烧沸后,先下味精,再将麻雀倒进锅轻轻拌匀(重易碎),贮入小罐浇麻油2两,冷却扎口焖一天后,装盘浇卤法即可食用。

四. 安徽省 宿州 灵璧 灵璧石

灵璧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灵璧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灵璧奇石

灵璧县因盛产玉石,故得名"灵璧".灵璧石分奇石,磬石和大理石.奇石天然神韵,叩之有声,清帝乾隆御封其为"天下第一石".磬石为灵璧独有,色如墨玉,敲击可发出美妙的声音,俗称"八音石",四千年前古人即用之制作磬石编钟.磬石工艺品和大理石板材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灵璧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安徽省灵璧县现辖行政区域。

五. 安徽省 滁州 来安 来安花红

来安花红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相传,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来安籍三品京官吴棠,向皇帝呈献来安“林檎”;万岁观其果,色泽鲜艳象红花,品尝果味,甘甜似有桂花清香,禁不住连声称赞:“花红也!花红也!”并当即封为“来安花红”,传旨来安,岁岁纳贡。从此,林檎易名“花红”,身价倍增。

“花红”果皮薄而肉脆,汁多渣少,生食酸甜爽口,满口生香,很受人们喜爱。

据江苏省农科院鉴定,来安花红鲜果内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其中含有蛋白质0.639%,磷0.031%,还原糖5.35%,可溶总糖6.57%,有机酸0.56%。来安花红除供鲜食外,还可泡茶、酿酒,并具有解渴、防暑、消食健胃、生津祛火、防痢止泻等作用。

据《来安县志》记载,来安早在明嘉靖年间就有花红栽培。古人称之为林檎。从林檎到花红,有个“皇封贡果”的故事。清嘉庆年间,来安城林檎种植大户吴球,进京看望在朝中任东台御史(三品文官)的叔父吴棠时,带了自家所产的林檎送给叔父,以表孝心。吴棠食后,觉得此果甚佳。翌日早朝时,呈献给嘉庆皇帝。适逢嘉庆帝胃口不佳,心情烦躁,见臣奉献果品顿觉快慰。视其色泽艳若红花,食其味如桂花清香,龙颜大悦,脱口而出:“花红也!”因系来安产,随封为“来安花红”,并诏令每年进贡。来安花红品种优良,小巧玲珑,皮薄肉脆,汁多渣少,味甜爽口,香味浓厚,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维生素,营养价值丰富。

花红:学名“林檎”,是我国最古老的水果品种之一。它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香浓渣少。安徽省来安县盛产花红质地最佳。这里的鲜花红果子不仅好吃,而且还能开胃解暑,泡酒止泻治痢疾,是人们健身防病的上好营养果品。

传说,明朝嘉庆年间,来安境内出了一个三品官、东台御史吴棠。他把0接到京城去住,谁知却忽然得了痢疾。请遍了京都名医都治不好母亲的病。吴大人忧心如焚,不得不将愿意老死故土的母亲送回了来安。临时找了个名叫花红的村姑在病榻旁照看0。花红姑娘心地善良,尽心尽力服侍吴老太太,见老人不吃不喝,便到集上买回新上市的新鲜林檎,让吴老太吃点儿开胃。哪知吴老太只觉酸甜适口,越吃越爱吃。一连几天吃林檎,病也治好了,饭菜也觉得香了。吴家上下皆大欢喜。不久,吴棠之子带了七十多斤林檎进京,将林檎进献仁宗皇帝。仁宗不知何物,只闻到桂花似的清香、红红鲜亮,脱口说出:“花红、花红。”吴棠感念花红姑娘,急忙附和:“此果就叫花红。”仁宗皇帝大悦,当朝赐名此果为“来安花红”。

来安花红产地范围为安徽省滁州市来安县舜山镇、半塔镇、张山乡、杨郢乡等北部山区现辖行政区域。

六. 安徽省 宿州 萧县 萧县面皮

是以大米为原料,经过浸泡,磨成米浆,加水稀调相宜,上特制的笼蒸熟,待冷却后切成细条,具有白、薄、光、嫩、细、柔、韧、香等特点,再辅以豆芽、菠菜、胡萝卜丝,调配入芝麻酱、辣椒酱、大蒜汁、生姜汁、芥末、五香粉、精盐等佐料。拌后红绿相映,黄白互衬,色泽鲜亮,食之爽口,气味芳香,风味独特。面皮吃法很多,除凉食外,还可晾干油炸,雪白透亮,香酥迷人,在宴席可与虾片媲美。还有炒、烩等吃法。它早已是人们喜爱的、风味独特的地方名小吃。

七. 安徽省 六安 霍山 名茶

皖西是全省重点茶区之一,历史名茶有六安瓜片、霍山黄芽、舒城珍眉、舒城兰花、菊花茶等
( 六安)

八. 安徽省 宿州 砀山 砀山黄桃

砀山黄桃是安徽省宿州市砀山县的。砀山黄桃品质超群,果肉金黄,无红色素,做出的罐头不浑汤,酸甜适中。

砀山县是全国优质黄桃生产基地。目前该县黄桃种植面积达12万亩,年产鲜桃4.8亿公斤,鲜桃日交易量突破了300万公斤,尤其是今年市场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30%以上,达到了2.8元每公斤,黄桃成了当地果农的“黄金桃”。

安徽省砀山县西南门镇,位于310国道北8公里,现有加工用黄桃(不溶质)面积6万亩,年产黄桃20万余吨,辐射带动周边乡镇发展达10万亩。成为中国最大的连片加工用黄桃基地。2004年,“砀优”牌黄桃被农业部认证为无公害产品,2005年8月西南门镇被授予“中国黄桃之乡”称号。“砀优”牌无公害黄桃的成功认证进一步提高了果品标准化生产程度,扩大了市场准入和竞争。深受各地加工厂商欢迎,从而成为众多黄桃加工企业的订单生产基地。享誉大江南北。 西南门镇黄桃主栽品种有:锦绣、83、罐5、金童5、19等,其色泽金黄,香气浓郁,果肉不溶质性状优良。适合加工罐头、桃脯、桃汁、速冻桃片等。加工制品在欧美、韩日、东南亚等国际市场市场深受欢迎。

九. 安徽省 滁州 天长 藕夹子

藕夹子将藕切成一连两片,包以配好佐料的肉泥,然后在面糊里浸蘸,使封口(糊内需加少许食碱、鸡蛋、味精等 ),再放入油锅内炸黄取出,临食时复在油锅煎一下即可。食用时蘸以用姜末、醋等制成的佐料,外脆内软,酥美可口,别具风味。此菜春秋季节食用较多,尤在中秋节前后风行,城 乡 居民均喜制作。( 天长)

“藕夹子”是沙沟的方言,在维扬菜系中它叫“藕合”,藕是“偶”的谐音,偶即成双作对,合即和合如意,夹子是“有子”的一种说法,寓意很吉祥。上年纪的老年人则戏称藕夹子为“银洋钱”,是因为藕夹子外形圆中有孔,形状很象古时的钱币。出锅的藕夹子色泽金黄,吃起来咸淡适中油而不腻、酥脆可口藕香浓郁。

藕夹子的制作方法:选用直径在 6公分左右的藕段,除去藕节,去皮后洗净开始切片。切片非常讲究,要求厚薄均匀,一只藕夹由两片组成,两片之间不能分离,仅留8毫米的连接,每片的厚度要控制在4毫米左右,这就要求厨师的刀工要好。接着是制作肉馅,肉馅选用精肉剁成肉泥加上细猪油渣,并加入生姜、葱、盐、味精等,充分搅拌均匀备用。再下来要把加工好的肉馅用手从藕夹的开口处填塞进去,最后将塞满肉馅的藕片蘸满面粉糊,放入烧开的油锅中煎炸而成。

十. 安徽省 安庆 大观 安庆炒米

安庆炒米是安徽省安庆市的特色小吃。盛一碗滚烫飘香的鸡汤,撒一把炒米。不待炒米泡化,用汤勺舀起,慢慢品尝。这道鸡汤泡炒米,简单,质朴,却蕴藏着道不尽的家乡味道,让无数身在外地的安庆人为之魂牵梦绕。

炒米,是安徽安庆市特有的汉族小吃,属于安徽菜。0鸡汤泡炒米,是安庆的招牌菜。来了安庆不吃一顿0鸡汤泡炒米,确是一大损失。鸡汤泡炒米,本来是用来打尖的,现在却成了安庆的一道美食。盛一碗飘香的鸡汤,撒一把炒米,不待泡化,舀起,品尝。简单,质朴,道不尽的家乡味道。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在古代,炒米就是“冬米”。

关于“冬米”的词义,地方志解释说,这是因为爆米花只在冬季春节前后才制作。这个说法肯定是错误的:(1)旧时老百姓生活困难,平常也就粗茶淡饭,春节时炸点冬米,用以制作山粉圆子、切糖、欢团,小孩子当然也可以干吃。这说明,爆米花的确多在春节时制作,但其它时节遇到丧事、喜事,也可以制作,跟冬天并无必然联系;(2)仔细品味安庆方言,准确的叫法并不是“冬米”,而是叫“跺米”,这就跟冬天更没有关系了。

有些字典将“冬米”解释为糯米,又叫江米。虽然“糯”“江”古音与“冬”相近,但安庆方言所说的“冬米”明显不是糯米,它特指经过膨胀的爆米花,这是没有疑义的。旧时北方不产糯米,可能也不怎么制作爆米花,往往将南方人所说的“冬米糖”理解为糯米糖,这是不正确的。赣语地区将爆米花称为“冻米”,它与“冬米”“跺米”一样,不同的注音而已。

其实,安庆方言里的“冬米”“跺米”是注音字,本字就是“爆米”,也就是今天的炒米。爆,上古音读若跺。古代没有炸爆米花的大肚铁罐,更没有“嘭”的一声巨响,所谓“爆米”只不过是将糯米坯子在铁锅中加热炒熟,膨胀而成“爆米”。由于炒米膨胀程度小,并不0为“花”,所以方言只称“跺米”“冬米”,从来不称“冬米花”。后来随着爆米机推广,人们将爆米花称为冬米,原来的冬米(爆米)便改称为炒米。

过去艰难岁月,炒米是出远门时的干粮。路上实在饿了,抓一把就着水干吃。歇脚的时候如果有条件,也可以用开水冲泡着吃。农忙的时候,炒米可以带到田间地头打尖。

那个年代,泡炒米有两种方法:一是糖水鸡蛋泡炒米,俗称糖鸡蛋;二是油煎鸡蛋泡炒米,俗称咸鸡蛋。过去的人家难得杀鸡,而杀鸡的时候通常是下面条,鸡汤泡炒米实在不多见。

平常居家,如果来了贵客又不能留下来吃饭,通常需要烧茶。并不是泡茶,而是糖水鸡蛋泡炒米,做起来快速简单。鸡蛋一般是3个,客人不能全吃完,至少要留下1个给旁边流口水的小孩。

过年的时候,炒米常用来制作切糖,给小孩子当搭嘴食。在切糖众多花色品种中,有一种称为欢团。它跟切糖的原料完全相同,只是被捏成了团状。欢,本字是伙、合,也就是将糖浆、炒米、冬米、花生、芝麻这些东西伙在一起、合在一起。

在漫长的时期内,炒米不管怎么吃,它都是饭而不是菜。后来生活条件好了,鸡汤泡炒米逐渐流行起来,成为一道菜。在大多数上看来,它比糖鸡蛋、咸鸡蛋味道都要好些。今天,在安庆很多饭店里,都有鸡汤泡炒米这道菜。甚至,平常人家的炒米也是买来的,而不是自己亲手制作的。

炒米的制作程序是:将糯米淘净浸泡,添加适当的大米,否则太粘→用饭罾将糯米蒸熟(不能煮熟)→摊开晒干,变成糯米坯子→在铁锅中加热炒熟,膨胀而成炒米。

炒米的制作工艺,说起来也不难。选用上等糯米,先用开水浸泡,待其谷子(米粒核心部位)发软,能掐动,便用竹箩或簸箕捞起来,用大量冷水冲,洗清米粒外围,防止互相粘连。等水分沥干,便可下锅炒作。关键在于两点:其一,开水浸泡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时间长了,把米粒全部泡化了,成了一个粑,只好磨成糯米淀粉了;时间短了,米谷子未软,炒出来吃不动。其二,锅下的火力要恰到好处,火大了,把米炒焦了,吃起来有煳味;火小了,炒出来发僵吃不动。炒作最好用大铁锅,以竹子枝丫扎成扫帚形状,便于米粒翻动。锅里放入菜油,油热后下米,在大火的威力下,众多米粒在锅中竞相跳动、蹦高,宛如一场精彩的比赛,令人目不暇接且油香扑鼻。为了保证“比赛”秩序,每次下锅米量大约在二至三两(常用寿碗半碗),视锅的大小而定。

近些年,人们生活富裕,炒米已成为日常小吃。在古城安庆,到处可见小摊贩卖炒米,而且出现了“炸米”,即米不炒改用油炸熟。炸米操作简单,价格又贵几毛钱,故商家乐此不疲。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