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莆田桂圆干特产 福建莆田桂圆干多少钱一斤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莆田桂圆干特产 福建莆田桂圆干多少钱一斤更新时间:2022-11-21 10:57:19

一. 四川省 泸州市 合江县 桂圆

龙眼亦称桂圆,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有滋养补益作用,可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眩晕等症。

新鲜的是龙眼--水果,干的是桂圆--补品,也就是说龙眼晒干了就是桂圆。

由于以前水果不能储藏,不利于运输,龙眼总是晒干才运往北方,因为龙眼是广西(桂)产的比较多,又圆圆的,所以北方人叫桂圆做桂圆,(不知是不是封建时代忌讳说龙,所以不能叫龙眼,所以官方叫法(北方)也有的叫桂圆),所以他们并不知道桂圆原来的形态是龙眼。

后来水果能储藏,方便运输了,龙眼作为水果运往北方,可是北方人没接触过它,只接触过它的干尸“桂圆”,于是把龙眼也叫做桂圆。

所以南方一带把龙眼叫龙眼的比较多,中原以及北方把龙眼叫桂圆的比较多而已。

二.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常太枇杷

常太镇是一个山多、果多、耕地少的乡镇,枇杷生产是农民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该镇现有果园8万亩,枇杷种植面积6.4万亩,从事枇杷生产的农户8000多户。2010年全镇农业总产值2.89亿元,枇杷产量2.8万吨,产值1.87亿元。全镇农民人均收入8136元,人均枇杷收入4675元。

常太镇于1997年成立莆田市城厢区常太农工贸有限公司,建有绿色食品基地1万亩,辐射全镇5.6万亩,并建有600吨的果蔬气调保鲜库和30亩枇杷良种繁育基地。全镇共有1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现有成员3200人、专业大户48户,并设有农民营销队伍、农技咨询服务公司、常太镇枇杷协会等。

常太镇先后投资6300万元,引进新品种6个,积极推广平衡施肥、果园生草法、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一系列丰产高效技术,使亩增产128公斤,优质果品率提高到96%。并按照《莆田枇杷标准综合体》的要求,大力推进项目区果园建设标准化、布局区域化、栽培规范化、经营集约化、服务社会化、贸工农一体化进程,提高项目区的科技含量,确保生产出无污染、高品位的绿色水果。

从1999年起,常太镇分别在北京、上海、重庆、沈阳、新加坡等大城市举办了十二届枇杷节暨枇杷推介会,以“常太枇杷”为龙头的莆田枇杷,现已闻名海内外。

三. 福建省 莆田 涵江区 蛏子

蛏子 [razor clam]。双壳纲竹蛏科(Solenidae)海产贝类。软体动物。介壳两扇,形状狭而长,外面蛋黄色,里面白色,生活在近岸的海水里,也可人工养殖,肉味鲜美。有缢蛏、竹蛏等种类 。



蛏肉含丰富蛋白质、钙、镁、铁、硒、维生素A等营养元素,滋味鲜美,营养价值高,具有补虚的功能。蛏肉味甘咸、性寒,入心、肝、肾经;具有补阴,清热,除烦,解酒毒等功效。

四. 福建省 莆田 秀屿区 莆田蛏熘

蛏熘是莆田民间普遍流行的一道风味菜,具有滋补、清热的效用。

蛏一般指缢蛏。体细长者称竹蛏。属软体动物,有两扇介壳,生活在沿海浅滩涂里。莆田沿海的乡村都有养殖,以涵江哆头所产为佳。蛏是莆田海鲜名产之一,其吃法多样。除加工为蛏干外,鲜煮的有插蛏、清炖蛏,还有拌和其他配料炒煮的,如鲜蛏炒蛋、蛏熘等。特别是蛏熘,是人们喜欢的一道汤菜。

蛏熘是以蛏肉混和淀粉,加上各种调味品制作的汤羹,也叫蛏羹。煮法较简单:即将蛏洗净后去壳,再用适量清水把蛏肉浸泡洗净,捞起沥干置于盆中与干淀粉拌和均匀。加工时,先把姜、蒜头之类香料放进已烧热花生油的锅里,待煸出香味后捞起。把清水浮出水面时,再把已炒的香料投入,加上精盐、味精、葱花之类佐料脑海许米醋,调匀即成。肉嫩润滑,鲜甜爽口。

蛏熘不仅是家宴上的一道汤菜,也是菜馆上会客喜欢的一道汤羹。那么它为什么叫蛏熘呢?原来这个“熘”字在莆田沿海有个传说。

传说旧时某年,沿海一带流行瘟疫,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和健康,部分村庄出现人员死亡现象。而令人不解的是最靠近海边的几个村竟没有人死亡。当是民医从治疗病人中悟出一个道理:沿海的几个村庄都养殖缢蛏,吃过缢蛏制作各类清汤。而蛏起作用的。于是在民医的宣传下,浒瘟疫的村庄各村民都煮起蛏粥吃,果然不久瘟疫就“溜”了,不再流行了。老百姓说,是缢蛏把疫病驱赶走了,于是逐渐地在群众中流传一种吃熘驱病的传说。在饮食文化中,有人认为把“溜”字改为“熘”字,说明蛏熘是经过加工煮熟而来的,更切合本意

猴子探头牡蛎汤

所谓“蚮”,系兴化方言。学名“牡蛎”,简称“蚝(蠔)”,是莆田浅海养殖的一种海产品。它属于牡蛎料,双壳钢。壳形不规则,大小、厚薄因种而异,左壳(或称下壳)较大较凹,附有他物;右壳(或称上壳)较小,掩覆如盖。无足与足丝。撬开上壳,内有个鲜嫩的海蛎肉,润滑爽口,肉味鲜美。既可加工为蚮干及罐头制品,又可加配料鲜煮做成固体形的风味便食,如蚝煎、蚝饼(亦称海蛎饼);还可以做成汤类,如海蛎羹,兴化方言俗称蚝猴汤。

蚮猴汤煮法简单。先将牡蛎肉去碎壳,洗净去卤碱,然后沥干水分,用干淀粉搅拌均匀挂粉待用。把切好的大蒜姜片等放入烧热花生油的锅里,炸出香味,舀起待用。趁热锅放入清水煮沸,这时将挂粉的蚮蚝团逐个放入锅里,煮至每个粉团像猴头似的浮上水面上时,把原先炸好的香料放入,再撒些胡椒粉,洒上米醋,放入葱、滑油之类的佐料,即可食用。味道甜美可口,气味醇香,是家宴或菜馆里的一道美味汤料。

莆田沿海海岸线长,海湾广阔。自古以来,沿海居民新在近海滩上养殖牡蛎。据史志记载,宋代已有插竹养蚮的法,其后发展为用石板架筑石床于滩涂上,让其附蛎。现代,沿海居民为了取牡蛎丰产,又采用深水养蛎法。即用松木桩立于较深的海水中,用线穿起旧蛎壳,系在木桩上,让其附苗。苗于蛎苗常年在海水里,吸取海水中丰富饵料,生长快。这种养殖法生产的牡蛎,个子大,产量丰,一年四季均可采集食用。

由于养殖的多,食之普遍,因此,吃蚮和蚮猴在沿海民众中不仅家宴有,就是平时生活,亦为日常食用品,久而久之,吃蚮和蚮猴以为饮食文化中人们喜爱的吉祥食品。且兴化方言谐音中,蚮是健在的意思,因此,莆田人逢年过节,都要买蚮煮蚝猴吃。预示吃了蚮能活得长久。尤其仙百姓,这个风俗特别流行。过节,不管蚮涨价与否都要买蚮吃。特别是老人做寿,是必备的一道吉祥菜汤。第一道为寿面(命)。最后一道以蚮猴汤作结,以示圆满结束,预祝老者长命百岁,永远健康。

五.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西天尾扁食

“扁食”,北方人称为“馄饨”,是一种用辗压成薄如折纸的面粉皮料,包裹着多味肉馅制成的细小丸子。在莆仙境内,主要有清汤扁食和燕皮扁食两种。西天尾扁食属燕皮扁食,以制作工序精细富有独特风味而名闻遐迩,成为一道名牌小吃。

燕皮的特色是,原料纯为精制猪腿瘦肉,瘦肉经人工捣碎剁成肉泥状,再拌上精制地瓜粉,然后用人工滚压,制成透明的薄片,再用刀切成小块四方,叠放在一起,用纱布遮盖防燥以备用。另以瘦肉切碎(近改为机碎),拌以虾仁、葱、精盐、五香、胡椒等作馅。整个制作十分精细,对腿肉的选用十分讲究,一点肥肉都不能掺杂,切剁和捣打燕皮要求质地均匀而有色泽,必须保持鲜嫩。包扁食也是一道细致手工,须心灵手巧,在保证质量上乘的同时,还要清洁卫生。近年由于不少顾客把西天尾扁食作为时尚礼品赠送亲友,所以还讲究精美的包装。

扁食工艺久负盛名,自有其传承发展的历史。据境内老者相传,大约在三十至四十年代,城西龙桥村有一小商贩名叫阿照,其母子两人最早在前街“元春”打银店隔壁,开小吃店,专营扁食烫米粉,服务态度良好,且价廉物美,深受境内顾客赞赏。阿照善于吸取福、泉地区燕皮扁食的制作技艺优点,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其清汤另加猪骨炖煮,并选用西洪村上等兴化米粉烫软后加调料蒜泥、酱、醋、葱花等,使扁食米粉别具风味,清爽可口,固而远近驰名,生意兴旺。

“扁食照”对面是“瑞春”京果店,店主系后卓朱咪及女婿朱灿,两家关系友好密切。朱灿经常出入向阿照学习扁食制作烹饪技术。等到有工艺入手他后来便立门户开办扁食店。朱灿经过实践,在阿照的工艺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成为第一代传人。此后,西天尾邻近汀林村的翁友梅亦学习经营,继而有乌九、阿富、九炳等几家脱颖而出,并内外取经拜师。且从技术上有所创新,互相学习。不但在西天尾街道营业,同时还入村为演戏场所作观众小点,深受欢迎,生意越做越红火。

改革开放后,阿富、九炳等子孙继承祖业,从事扁食生意,规模不断扩大,从扁食担小摊发展为扁食店铺,并在城涵连锁经营,“西天尾扁食”成为莆田风味小吃中一道美食,一块名牌。

近年来,后卓村李素贞(小名味素贞)专门以自产、出售西天尾燕皮扁食而远近闻名。她以家庭作坊制作,所制扁食工艺精湛,质脆细嫩,味道鲜美。且煮熟后不糊不粘,皮薄透明并有亮度,以其上乘的质量、独特的风味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她的作坊已注册了西天尾“味道”扁食商标,顾客络绎不绝,门庭若市,供不应售。近年西天尾“味道”扁食享誉港、澳、台以及东南亚等地,许多归国华侨、台胞购买作为走亲串友的礼品。

现城涵各地经营西天尾扁食小吃店日益增多,生意竞争激烈,如何保持西天尾扁食的特色形成规模,且防止假冒,使之成为名牌风味食品,占领海内外市场,这是摆在西天尾扁食经营者面前的新课题,必须做强做大拳头食品。

六. 广东省 茂名 高州 高州桂圆肉

高州桂圆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高州元肉: 元肉又名桂圆,也叫龙眼,俗称圆眼。亦名益智、骊珠。属无患子科植物。产中国东南、南部及西南诸省。果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名医别录》称其为“益智”,言其功能养心益智故也。《开宝本草》称:“亚荔枝”,言其形状如荔枝也。龙眼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药用。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有滋养补益作用,可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眩晕等症。

简介: 元肉亦称龙眼,属无患子科植物。产中国东南、南部及西南诸省。果供生食或加工成干制品《名医别录》称其为“益智”,言其功能养心益智故也。《开宝本草》称:“亚荔枝”,言其形状如荔枝也。龙眼肉、核、皮及根均可作药用。性温味甘,益心脾,补气血;具有良好的滋养补益作用。可用于心脾虚损、气血不足所致的失眠、健忘、惊悸、眩晕等症。还可治疗病后体弱或脑力衰退。妇女在产后调补也很适宜。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食品以荔枝为贵,而资益则龙眼为良"。对元肉倍加推崇。

俗称“元肉”,是中国南亚热带名贵,历史上南方“元肉”北“人参”之称。龙眼果实富含营养,自古受人们喜爱,更视为珍贵补品,其滋补功能显而易见。明李时珍曾有“资益以龙眼为良”的评价。据分析,果肉含全糖12.38--22.55%,还原糖3.85--10.16%,全酸0.096--0.109%,维生素C 43.12--163.7毫克/100克果肉,VK196.5毫克/100克果肉。龙眼除鲜食外,还可加工制干、制罐、煎膏等。龙眼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现代医学实践证明 ,它还有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

龙眼对生产环境比较挑剔,世界上能种植龙眼的地方有限,一般在亚热带、偏温和气候无严重霜冻地区为合适。

七. 福建省 莆田 秀屿区 莆田海蛎汤

莆田沿海盛产海蛎,而且价钱便宜,很容易买到新鲜的。不过一定要新鲜的,虽然是一种便宜的海鲜,但它要求新鲜程度并不比其他海鲜低,反而更高些,因此在购买的时候最好是看着卖主直接从海蛎壳里挑出来,不要怕麻烦。首先将海蛎轻轻洗净,调上地瓜粉(不要太多,能成糊状就行),放入沸水中煮熟,撒上切成丝的姜,味道才鲜美。若是加上切成小块的嫩豆腐,则营养更容易吸收且味道更鲜美。

制作方法:

主料:牡蛎

辅料:黄瓜,胡萝卜,香菜等

做法:

1.先将海蛎洗净用盐,味精入味加姜,入淀粉拌匀,姜切片,葱头,黄瓜,胡萝卜,香菜切碎

2.胡萝卜丁和黄瓜丁氽水备用

3,锅内入适量的油放入葱姜爆香入适量的清汤,水烧开后放入海蛎盖上锅盖

4,汤再次烧开放入胡萝卜和黄瓜丁

5,汤水再次沸腾入盐味精调味,关火点入香醋,撒入胡椒粉和香菜末即可。

 

八. 福建省 莆田 涵江区 莆田桂圆

莆田桂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莆田桂圆,又名兴化桂圆,莆田龙眼,兴化龙眼,是中国桂圆(龙眼)的佼佼者,莆田市的地理标志产品。栽培历史悠久,果品品质好,可溶物万分主,加工的桂元干以其颗粒大,外壳橙黄、浑圆不塌陷,果肉晶莹剔亮、易剥离,香甜可口而久负盛名。

莆田市地处福建沿海中部,位于东经18°27′-119°39′, 图1 莆田桂圆生产基地

.北纬24°59′-25°46′,整个地势背山面海,西北部山峦叠嶂,中部丘陵起伏,东南部平原广阔与逶迤的木兰溪、延寿溪、秋芦溪构成了江南水乡。
莆田市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21℃,年均日照时数1995.9小时,无霜期300-350天,年降雨量1000-1800毫米,常年多为东南风,气候宜人,温暖湿润,终年鲜花争艳,四季佳果飘香。.独特的地理、气候资源,极宜种植龙眼等亚热带珍贵果树,其中龙眼、枇杷、荔枝、蜜柚是莆田市传统的四大名果,历来驰名海内外,尤以龙眼为佳,素有“兴化桂元(莆田桂元)甲天下”之美誉。.

莆田桂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福建省莆田市人民政府《关于请求界定莆田桂圆地理标志产品产地保护范围的函》(莆政函〔2007〕142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福建省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萩芦镇、梧塘镇、国欢镇、涵西街道办事处、涵东街道办事处,荔城区西天尾镇、新度镇、黄石镇;城厢区灵川镇、东海镇、华亭镇、常太镇、霞林街道办事处、凤凰山街道办事处、龙桥街道办事处,仙游县枫亭镇、榜头镇、盖尾镇、郊尾镇、园庄镇、赖店镇、大济镇、鲤城办事处、鲤南办事处等2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九.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莆田豆浆炒

原料:

调料和配料:酱油少许,味精少许,炸好的花生米1两,绿豆芽1两,葱油少许,生油少许

主料:兴化米粉一片,豆浆两斤.

制作:

豆浆烧开后放入米粉(不要太久一分钟左右,看自己的火而定)捞起.炒锅烧热放入生油(不要多哦,要不就不好吃了)

先倒入豆芽炒两下加入酱油味精再下捞好的米粉翻炒均匀加入葱油拌匀装盘洒上花生米即可.合着豆浆一起上桌

十.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兴化米粉

兴化米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兴化米粉是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历史悠久,其源可溯至宋代,是我国最早的快餐食品之一。它选用上等大米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其成品条细如丝,洁白透明,匀韧不碎,质地优良。它有兴化细米粉、银丝米粉、快熟米粉和粗条米粉等。吃法方便,脍炙人口,冲泡炒煮均可,老少皆宜,对感冒、盲肠炎,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是馈赠佳品。深为海外侨胞所喜爱。名闻遐迩。

2009年1月,《荔城区兴化米粉》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兴化米粉是莆田传统。据《兴化烹调》记载:一是相传在北宋熙宁年间,兴化府主簿黎畛在协助钱四娘修筑木兰陂时,日夜奔波,无暇照顾病中0,为尽其孝心,特派人从老家广东潘罗县渎月村取来加工米粉工具,请来师傅,到莆田渠桥洋尾村加工米粉给其母食用。后来不少人开始学习加工米粉,俗称洋尾村有九十九礁,足见其加工米粉规模,但手工操作工艺落后,所加工的米粉比较粗糙。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由于乡间械斗,洋尾村被洗劫一空,黎氏子孙为了生存,跑到黄石镇清铺村(今清前、清中、清后)、西洪村一带继续以加工米粉为生,从此兴化米粉兴而不衰。二是相传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长乐女子钱四娘集资来莆,首次发起筑陂壮举。在建筑木兰陂时,因所选坝址地高溪狭,水势左急右缓,为赶在汛期到来之前使大坝合垅,成千上万的民工废寝忘食地干活。兴化军知军得知后,深受感动,经苦思冥想,尝试用大米浸磨成浆,碾压成团,经过蒸炊至熟后,置于特制的粉筒中,制成米粉,供民工们食用。

莆田的兴化米粉,其条如丝,洁白透明,历来就是馈赠亲友的礼品,宴客的佳肴。如农历八月,莆仙民间有“送秋”的习俗,出嫁的女儿置办“一担盘”回娘家孝敬送礼,而父母还礼时有一项非常固定的礼品,那就是兴化米粉。到了八月十五中秋夜家宴的“芋燉米粉炒”更是必不可少,寓意吃了米粉人就能活到胡子、头发跟米粉一样白,即高寿。

兴化米粉不仅有丰富的莆田地方文化底蕴,有浓厚历史渊源,更有民间浪漫的传奇色彩。据传,明景泰年间,城郊阔口有个制作米粉的巧女子,非常倾慕书生戴大宾的才学。有一天,她得知戴大宾要到阔口买米粉,便在阔口桥头出了个“八刀分米粉”的对子,并说谁能对得出来,她就嫁谁。戴大宾见到这个拆字对,想了半天也对不出,只好郁郁不乐地买了米粉回去。当他走过阔口桥时,隐隐听到莆田梅峰寺传来的钟声,不由灵机一动,想出了“千里重金锺”的对句,赶紧返身去找那女子,可惜已来不及了。那女子见大才子戴大宾也对不上,觉得自已此生再也找不到意中人了,就绝望地从阔口桥上跃入木兰溪自杀了。

传说美丽动人,这也足以证明兴化米粉制作技艺源流久远。

兴化米粉加工作为莆田传统手工业,产地以莆田县黄石镇西洪和清江两村为主,下埭、西利、惠上、惠下和渠桥乡樟林、洋埕等村次之,全市其他地方亦有零星的加工制作。建国后多为个体或联户经营。农业合作化后,多为生产队集体经营。当时,黄石镇西洪村就有米粉加工作坊700多家,西洪米粉开始盛名远扬,产品销往各埠。五十年代初开始出口,1962年出口237吨,产值30多万元。70年代中期,出口量年平均200吨左右。1977年8月创办黄石米粉厂,占地面积1.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40平方米。有各种生产机械设备19台(套)。主要生产兴化细米粉干、银丝米粉干、快熟米粉干、粗条兴化粉干等系列产品。年产兴化粉干1500吨。产品80%出口外销。出口东南亚、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79年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工量不断增加。1980年,黄石镇创办米粉厂,生产“白鹭”牌米粉,开始远销东南亚、香港、欧美等国家和地区。1982年起,主要工厂改手工生产为机械生产,出口量有较大幅度提高,由产量513吨,产值74万提高到1983年出口799吨,白鹭牌兴化细米粉干获国家经贸部荣誉证书,白鹭牌银丝米粉干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进行技术改革,扩大锅炉,改进烘干炉等,形成从大米清洗、研磨、蒸熟、压条、洗浆、整理、包装一条龙工艺生产。1988年,白鹭牌银丝米粉干获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质奖。1990年,年产量781吨,产值140万元。现有米粉加工厂60多家,年加工米粉1.1万吨,产值5100万元。至2009年,仅西洪村的年加工米粉达2万多吨,产值过亿。兴化米粉的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日本、新加坡、美国和非洲。

目前,莆田市平原、沿海、山区遍布兴化米粉加工场。共有米粉加工作坊1800家,多为联户经营,仅黄石西洪就有米粉加工场六百多个,从业人数三千多人,全村有三百多户成为米粉生产、经营专业户,并成立了九十六个联合体。改革开放以来,兴化米粉的销路越来越广,每年加工出口数量在万余吨,收入约占全村总收入的96﹪。同时,他们还到江西、浙江、江苏、广东、广西等地办场,近年又在深圳办场,产品直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如今更是远销欧州、美州等地许多国家,尤受回乡探亲谒祖的海内外同胞喜爱,已成为侨胞思乡寻根的标志性食品,是莆田饮食文化中优秀的风味小吃代表,深具人文意蕴。

米粉生产工艺从最初的手工劳作加工转为半机械化家庭作坊式生产,形成了来康家米粉厂、龙丰米粉厂和吓树米粉厂等,相继打造了“来康家米粉”、“阿头米粉”、“阿树米粉”等品牌。

兴化米粉选用上等大米为原料,尤以黄尖米制作最佳,制作须经过9道工序,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其主要工艺流程有:一是选用杂交晚籼稻米等上等白米。早稻米淀粉质量差,不宜采用。加工时要求精度高。通常食用大米,一等稻谷每100公斤加工大米69-71公斤;而制作米粉干的原料要求标一晚稻米,一等稻谷每100公斤只加工大米68公斤。二是淘洗浸泡。白米经筛选后,用箩筐淘洗干净,加水浸泡20-30分钟。夏季容易发酵,应缩短为20分钟。浸米要以手捻米能碎,又有湿感,以浸透胚乳层为度,然后沥干水分。三是磨粉。浸透的大米通过粉碎磨成细末,并渗入班作业剩下的粉头,作为粉母,混合搅拌均匀,水分控制在20%以内。四是制团。把粉浆倒入拌粉桶或大陶盆内,用双手不停地翻动揉搓,使之揉成粉团。五是初压。将粉团置于粉筒中,用10毫米的筛板压出粗粉条,称为坯粉。六是蒸料。粉料及时抬上锅蒸熟。七是压丝。粉料蒸熟稍冷却后,置入下端有许多小孔的粉筒,用杠杆原理挤压出缕缕粉条。根据产品所需的规格,配上适当的筛板。上料后反复连续压二次,这样使粉丝更加柔软。八是疏理。可用风机对准出口吹晾,至不粘手为止,并按每1.5米长度剪断。立即撕开理顺,以免结块弯曲。再用小竹杆挂起晒干,或排放在晒粉篱上晒干。另有一种办法,当粉干出机后,用麻布裹住保持湿度,趁热送进水中疏理使之疏松,然后排上晒篱晒干。九是干燥。粉干的曝晒,要掌握好气候,秋、冬两季气候干燥,微风习习,是制晒米粉干的最佳气候。夏季烈日的高温不宜晒粉,否则米粉不韧。最后成品。晾干后的米粉最后拦腰用一根稻草束成。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米粉质佳味美,十分宜口,且耐储藏、便携带。所以,兴化米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早的快餐不仅解决了大批修陂民工的用餐问题,而且这种米粉的加工方法很快在兴化地区流传下来,其制作技艺日精,代代创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兴化米粉烫、煮、炸、炒均可,尤以雅称“炒银丝”的炒制方法最妙,据传莆田城内十字街郑家门里廿八婶的炒米粉,驰名莆仙,传育百年,外地客人到莆田,均会慕名前往,品尝过炒兴化米粉后,人人赞不绝口。

兴化米粉传统烹调方法:

一、炒制米粉,是在热锅中倒进些许花生油,烧热后,放入洋葱丝、大蒜瓣、姜丝等,煸炒出香味,继而下肉丝、菇丁、虾肉等拌炒,又下芥蓝菜等合炒,然后加入骨头汤、调味料等,煮开才把兴化米粉下锅翻炒,旺火焖到汤汁稍干,适时放入韭菜、浇上香油,最后撒上葱花即可起锅装盘。

二、葱头米粉,是米粉加入用花生油炒的葱头、姜片和豆豉的“三合汤”,叫“葱头米粉”,是民间治疗感冒的家庭经济良方。

三、豆浆煮米粉,是群众性的早点或早餐。可以到豆浆店去吃,也可以买豆浆带回家自己加米粉煮吃,还可以自带米粉到豆浆店去冲豆浆吃。如是吃豆浆米粉做早餐的,往往以油条、芋粿等油炸食物为佐餐。

四、豆浆炒米粉,是以豆浆为汤,将米粉烫软加入调料拌匀,上笼蒸片刻后撒点花生米,浇些香椿油而成。具有米粉松软、香醇味浓的风味,经济可口,是城镇居民爱吃的一种夜宵点心或早餐,群众称之为“豆浆炒”。但“豆浆炒”的选料和制作颇有研究,如:米粉要选细而白的,炒熟后才能既松而软;花生仁要炒熟碾碎,葱要切成“葱珠”,香椿叶要洗净,晾干,用花生油熬成“香椿油”等。

五、杂粉,是以碎断的米粉(俗叫“米粉碎”)和碎断的线面(俗叫“面碎”)混和猪血、牡蛎、芹菜等佐料入锅合煮,滚沸时拌以溶解的地瓜粉煮熟。吃时放些油炸的花生米,经济可口,别具乡土小吃风味,俗名“杂粉”,又叫“豆汤”。如:办结婚筵的早晨要煮“杂粉”分给邻居吃;年关“扫巡”后全家要吃“杂粉”;大年三十日中午也要吃“杂粉”等。

兴化米粉传统制作工艺在我国食品工艺史上占有一席之位,对其制作工艺的研究涉及食品工艺、营养、贮藏、礼俗、传承等多方面内容,具有工艺学、民俗学等特征和重要的人文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兴化米粉色白条细,质佳味美,十分宜口,且耐储藏,便携带,家用馈赠咸宜,备受人们的欢迎,对感冒、盲肠炎,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成为兴化著名,远销东南亚各国和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深受海外侨胞的喜爱。目前,黄石镇西洪村正在抢救和保护兴化米粉的传统制作技艺,这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保护,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