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北京特产干货有哪些 北京特产哪里便宜又好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北京特产干货有哪些 北京特产哪里便宜又好吃更新时间:2022-11-12 06:16:54

一. 北京市 朝阳区 北京油茶

油茶也是北京小吃中的滋补佳品,它是用面粉放入锅内炒到颜色发黄,麻仁也炒至焦黄,另加桂花和牛骨髓油,拌搓均匀,然后将搓得均匀的面茶放在碗内,加上白糖,用开水冲成浆糊状即可。油茶味道甜美,可作为早餐或午点,很受百姓喜爱。

——北京油茶的制作方法——

原料配方:大米400克 红辣椒面10克 糯米100克 生姜25克 标准粉250克 葱花25克 菜油150克 苏打粉3克 芝麻150克 干淀粉25克 腌大头菜50克 鸡蛋15个 川盐75克 麻油15克 花椒5克

制作方法:

1.锅内放清水3千克,烧开后放入10克姜块,一根生葱(挽结),水沸撇去浮泡,捞去葱、姜,然后将锅端离火口10分钟,再将磨好的大米,糯米粉搅入水中。锅再置旺火上烧开,移放微火上煨熟成油茶糊。

2.标准粉500克放盐5克、苏打3克,加清水200克,调匀揉好,静置1小时,再搓成条状,刷上菜油,盘条发汁。锅内放菜油烧至七成油温时,将发汗后的面扯成50克重的节,拉成细如麻绳的线条,卷曲入油锅炸成油茶馓子。

3.菜油下锅烧熟后,分别舀入花椒粒、辣椒面中,制成椒油、红油。芝麻炒熟擀成细面,大头菜剁面细粒,生姜15克剁成末。

4.吃时,先将鸡蛋打入碗中搅散(每碗1个),再将油茶糊舀入碗中与蛋液和匀,放盐、芝麻面、椒油、红油、麻油、姜末、大头菜粒及葱花,油菜湖面上放入捏碎的馓子。

特点:味咸鲜香带辣,宜早点、夜宵,冬季食之尤佳。

二. 北京市 昌平 爆肚冯

爆肚冯是北京著名小吃开创于清光绪年间,是百年老字号了,如今第三代、第四代冯氏传人已将“爆肚冯”发扬光大,分店很多,吃的人也络绎不绝。

清光绪年间“爆肚冯”由山东陵县人冯立山创业于北京后门巧经营爆肚。清光绪末年由第二代传人冯金河(1888年生)继续经营爆肚。在经营中潜心钻研、精心制作,使爆肚味道浓厚,深受宫内画匠、太监以及旗人的偏爱。后经宫内当差的太监推荐,爆肚冯成了清宫御膳房专用肚子的特供点,及至清帝逊位,清宫的专供也渐渐取消了。为了维持生意,冯金河便迁至前门外廊房二条与爆肉马、烫而饺马等五家组成了一个小吃店。被当时各界誉为小六国饭店的美称。

1937年事变后成为北京著名的门框胡同小吃摊群中的重要美食。第三代传人冯广聚自幼跟着父亲学习继承传统制作方法,而且对原料的精选细微上下功夫,尤其在佐料的配制上细心钻研、大胆创新,使其爆肚的色、香、味俱佳。曾受到各界顾客的好评。

1935年在门框胡同北段路东开设了爆肚冯饭馆,因1937年事变的影响关闭,从而在门框胡同南段与豆腐脑白、年糕杨、厨子杨、爆肚杨、豌豆黄宛、年糕王、复顺斋酱牛肉老店、奶酪魏等形成了门框胡同小吃街。康家的老豆腐、包子杨的包子、祥瑞号的褡裢火烧、德兴斋的烧羊肉以及羊头马的羊头肉,皆为门框胡同的名吃,并吸引了各界人士的品尝,如文人墨客的鲁迅、巴金、丁玲等;影视界的韩兰根、陈燕燕、白杨等;戏曲界的金少山、裘盛戎、荀慧生、尚小云、李万春、谭富英等皆是门框胡同常客。从1937年—1957年是门框胡同最风光的时代,由于合作化合营与合营运动的来临,爆肚冯与爆肚杨合进门框胡同的同羲馆饭馆,其它摊合进大栅栏西口的国营茶馆,因此便结束了门框胡同小吃的命运。合营时冯广聚之妻刘凤文进入同羲馆,做为资方代表继续负责爆肚、涮肉这一摊工作一直干到八五年退休。由于合营后的同羲馆由这些合营过来的传人继续负责各种小吃的制作,继续赢得电影界、梨园界、曲艺界、文人墨客的偏爱。成为他们品尝真正北京风味小吃的重要场所。

1999年9月18日与1999年9月21日两次被请到钓鱼台国宾馆与羊头马、老月盛斋、豆腐脑白为庆祝五十年大庆及国宾馆馆庆为国家领导人现场制作。国家副总理钱其琛,中央各大部部长、副部长、各国驻中国大使,都前去品尝地道的北京小吃。爆肚冯的“爆肚仁三品”于2000年4月26日被国家国内贸易局评为中国名菜点。在北京晚报4月28日正式登载公布。1998年至1999年爆肚冯申请并建立了北京市爆肚冯餐饮服务有限责任公司。2001年11月,北京申奥成功清真烹饪技术大赛,爆肚冯获得金奖,并且获得个人金牌。

三. 北京市 西城区 北京宫灯

北京宫灯,制作工艺高超,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装饰欣赏价值 。中国民间风俗"上元灯节",千家万户张灯结彩,真是“灯市千光照,花焰万枝开”。节日用的是红纱灯,此外,北京主要生产一种绢画灯,具有强烈的宫廷色彩。无论是宫灯还是纱灯,过去多为宫廷使用。当时,全国宫灯艺人云集北京,形成了以宫纱灯为主的传统特色工艺。与此同时,北京民间灯彩的制作也很精美,北京灯市口曾有盛极一时的灯市。清朝末期,北京宫灯曾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得金牌。

北京宫灯制作精美,选料细致、框架一般用红木、檀木、花梨木等贵重木料精制,加上彩绘玻璃丝纱绢的装饰,典雅华贵。红纱灯用金色云朵和流苏烘托,显得格外艳丽端庄。每当吉日良辰、华灯高悬,倍增欢乐吉庆的气氛。

四.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五. 北京市 怀柔 芸豆糕

芸豆糕是老北京的名小吃。若追溯它的起源,皇帝的年代就有了,是典型的宫廷小点,与豌豆黄齐名。其实芸豆糕原本属于老北京的民间小吃。盛行于街头巷尾。据说通常是有小贩背一圆木桶,上蒙白布,内装白芸豆泥,可做成带馅的小饼和苹果,亦可这样用云豆泥包上馅料,大多是红豆沙或山楂糕,揉成团,逐个摁在月饼模子里,然后磕出。小巧玲珑,煞是好看。芸豆糕色泽雪白,质地柔软,吃在嘴里香甜爽口,软而不腻。后来据说是因为慈禧听到大街上的叫卖声,引入宫中,一吃则欲罢不能。于是把此人留在宫中,芸豆糕变成了慈禧的御用甜点。芸豆糕与豌豆黄,艾窝窝一样,通常是清明时节的小吃。

六. 北京市 密云 密云核桃

核桃,是落叶乔木,雌雄同株,果实球形,富含营养。不仅可以食用、榨油、还可入药。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卫生研究所分析,怀柔核桃每个在10克以上,出油率在45-65%。每百克核桃仁含蛋白质15.4克,脂肪63克,碳水化合物10.7克,钙108毫克,磷329毫克,铁3.2毫克,胡萝卜素0.17毫克,维生素B10.32毫克,B20.11毫克,尼克酸1毫克。特别是脂肪含量占干果之首。除此外,核桃还是祛病健身的药膳佳品,具有健身、补血、健脑、润肺、益胃之功效。

七. 北京市 房山区 北京白凤丸

北京白凤丸,产于北京同仁堂。先将选好的药材进行蒸、炒、炙、煅处理,同时把乌鸡屠宰好;然后将宰好的乌鸡配上经过处理的人参等贵重药材密封蒸制;待蒸制好的药物脱水后,再碾为粉状,然后用精选的蜂蜜炼制成丸,最后打上蜡皮就算完成了。色泽乌黑,质地细腻,入口无渣,香味醇厚。补气养血、健身益智、滋阴润颜。对于妇女经血不调、腹痛肚胀、腰酸腿软、阴虚盗汗等症状有明显疗效

八. 北京市 顺义区 北京“一得阁”墨汁

北京“一得阁”墨汁,距今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清朝同治年间,安徽一个姓谢名松岱的文人进京赶考,名落孙山,深感研墨太费时间,耽误答卷。他当时想,如果能制出一种墨 汁直接用于书写,既省时又省力,不就可以“一艺足供天下用”吗?于是经过多次试验,他终于选用油烟,再加上其他辅料,制成了同墨块效果相同墨汁。一经上市,便受到文人墨客 的欢迎。同治四年,谢松岱在北京琉璃厂44号开设了第一家生产经营墨汁的店铺,店铺名称叫“一得阁”,并亲手书写牌匾,悬挂于门前。这便是“一得阁”墨汁的来历。谢氏身后 无子。在他去世以后,店铺传给学徒。后来,“一得阁”声誉日臻,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在天津、上海、西安、郑州等大城市先后开设分号,买卖更加兴旺。

特点:具有浓度高、色泽深、墨迹光亮、写后易干、适宜拓等特点,经著名画家、书法家试墨,效果很好。

工艺:“一得阁”墨汁是采用四川高色素炭黑、骨胶、冰片、麝香、苯酚为原材料,运用传统工艺精细加工而成。四川高色素炭黑色深光亮;骨胶具有托浮力,使墨着纸而不湮;冰片、麝香 均为香料,清香四溢;苯酚是防腐剂,使墨汁长期贮存不腐不臭,一年四季都可使用.


九. 北京市 昌平 豆面糕

豆面糕又称驴打滚,是北京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黄米面加水蒸熟,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豆面糕以黄豆面为其主要原料,故称豆面糕。但为什么又称“驴打滚”呢?似乎是一种形象比喻,制得后放在黄豆面中滚一下,如郊野真驴打滚,扬起灰尘似的,故而得名。这一点连前人也发出疑问。《燕都小食品杂咏》中就说:“红糖水馅巧安排,黄面成团豆里埋。何事群呼驴打滚,称名未免近诙谐。”还说:“黄豆粘米,蒸熟,裹以红糖水馅,滚于炒豆面中,置盘上售之,取名驴打滚真不可思议之称也。”可见“驴打滚”的叫法已约定俗成。如今,很多人只知雅号俗称,不知其正名了。现各家小吃店一年四季都有供应,但大多数已不用黄米面,改用江米面了,因外滚黄豆粉面,其颜色仍为黄色,是群众非常喜爱的一种小吃 。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