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汕头特产腌制 汕头最出名的腌制方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汕头特产腌制 汕头最出名的腌制方法更新时间:2022-05-05 07:52:49

一.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鸳鸯膏蟹

鸳鸯膏蟹

膏蟹是蟹类中的佼佼者,因其腹部呈赤褐色,故又有人称为赤蟹。膏蟹以其腹中膏肥厚,味香可口,营养丰富,令人百食不厌,而远销国内外。潮阳河溪镇有“膏蟹之乡”称誉。

用料:膏、肉蟹各1只,鲜虾肉200克,鸡蛋2只,瘦肉100克、湿香菇10克,白肉75克,熟猪油50克,姜、葱、胡椒粉、青豆、川椒、精盐各少许。

制法:1、将蟹剥开去鳃洗净,切去大脚,蟹身各切成八块(连小脚),蟹壳切去边缘,蟹黄用碗盛起。青豆去皮碾碎成泥。2、将白肉、香菇切末,瘦肉剁成肉茸,虾肉剁成虾泥,一起盛入碗,加入味精、胡椒粉、精盐、鸡蛋清拌匀分成两半,一半掺入鸡蛋黄、蟹黄,八块瓤上青豆泥,分别摆进餐盘,布上蟹脚,砌成一对蟹形,两个蟹壳,一个镶上蛋黄、蟹黄,一个镶上青豆泥,摆在盘的两旁。把姜、葱、川椒放在蟹面上,入蒸笼用旺火蒸十五分钟,取出,去掉姜、葱、川椒放在蟹面上,入蒸笼用旺火蒸十五分钟,取出,去掉姜、葱、川椒,淋上猪油。上席时配上姜米、香醋和匀成两碟。

二.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糯米猪肠

糯米猪肠

肠头第二段35厘米长约400克(不破、不裂),糯米300克,水发莲子150克,湿冬菇125克,中虾米100克,半肥瘦猪肉200克,味精5克,精盐5克,白酒10克,香菜25克,潮州甜酱2碟,水草2条。

糯米先洗后浸,猪肉切小块用碗盛起,加入白酒、白盐、味精,腌过候用。冬菇切小块。猪肠洗干净,用水草先绑好一头,然后入料,把糯米(带少量水分)、猪肉、冬菇、虾米、莲子酿入猪肠,其长度约为猪肠的70%,留下30%的长度以便熟时收缩(这样才不会破裂),然后用水草绑着(也可用竹签扎紧)。镬下滚水,投入糯米肠,火路先武后文,至糯米熟为度。捞起,切件摆放碟内,伴香菜,跟2碟甜酱佐食即成。

粗料细作,味道浓郁,嫩滑爽口,是潮汕著名小食之一,很多华侨爱食。

三.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两英番薯粥

在潮阳县两英镇的大小餐馆里,经营的食谱比别处奇特,除有参鸡鱼翅外,还卖番薯粥。上馆子吃番薯粥者甚多,有的人虽然就餐佳肴,满席之时却也非品尝一碗番薯粥不可。番薯粥是用番薯切丝拌白米稀煮而成,原是潮汕经济作物区农民的家常便饭,不登大雅之堂。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农民生活的日益提高,番薯已很少见了。几度桃红,人们对白米饭、鱼肉食腻了,番薯粥便又应运再生。“两英番薯粥确实好食。”这是外地游人的啧啧赞语。其中因由在于两英番薯比别处喷香。两英地处大南山北麓,耕地沙质土,疏松透气,不肥不瘦,干湿适中,宜种番薯。出产的番薯,皮薄肉厚,富含淀粉,比较其它地方番薯,肉质松脆香甜,用它切丝伴白米煮粥,味道自然比别地独特。两英番薯粥配以豆酱姜为咸料,更显可口。番薯可煮粥,当然也可煮饭,两英番薯饭味道更香美,若用青炒韭菜,油煎咸带鱼作佐餐,将使你食欲大振,饭量大增。

四.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酸甜玉米鱼

酸甜玉米鱼

用料:
    草鱼肉2大片约450克,生粉100克,姜片10克,葱15克,酒5克,白糖120克,白醋50克,番茄汁50克,精盐2克,麻油5克,白菜头2棵,生油1000克(耗100克)。

制法:
    (1)先将鱼头洗净,把鱼皮的方向向砧板面,用刀在肉上先划向垂直几刀,每刀待距约1.2厘米,再用横刀划同等距离,然后用葱、姜、盐、酒腌制约5分钟待用。
    (2)将白菜头用开水煮滚过捞起待用,再将鼎烧热,放入生油,油温热至200℃时,把鱼肉蘸上生粉放入油中,炸至金黄色捞起,摆于盘中,再把白菜头插放在鱼肉较大的一方,形成玉米形状。
    (3)把白醋、白糖、番茄汁放入鼎内煮滚,用粉水找芡,再加入麻油搅匀,淋在玉米鱼身上即成。

特点:
    造型美观,形似玉米,酸甜酥香。

五.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橄榄菜

橄榄菜素色泽乌艳,油香浓郁,美味诱人而成为潮汕人日常居家的小菜美食。闻名遐迩。

明代《澄海县志》中载:“物产,果类有橄榄,实小而尖者为佳”。“蔬菜有芥菜,其中可用盐渍。”

橄榄与盐渍芥菜叶(俗称酸咸菜叶),精工煮制成为乌橄榄菜,食之开胃消食,帮助消化,增进食欲。

澄海橄榄菜的传统制作工艺是:将橄榄清洗干净,用清水浸渍漂洗,滤去酸涩水分;再选取盐渍的酸咸菜,用刀切碎,把橄榄与芥菜叶放入铁锅,添加花生油及适量食盐,以文火煮至将近熟烂之时,将已切碎的红辣椒、蒜头、少许芝麻、花生仁等辅料加入拌均匀,再煮五分钟后即成。

橄榄菜是潮汕地区所特有的风味小菜,取橄榄甘醇之味,芥菜丰腴之叶煎制而成,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可追溯至宋明时代,经加工制作後具“清、鲜、爽、嫩、滑”等特点,可说是名闻遐迩的潮州菜系中的一朵奇芭。

橄榄菜制法讲究,须经八道工序:先选用碧绿丰润的鲜橄榄,去其苦涩,再以香醇花生油和盐反复番炒,尽取香馥之味,留其珍贵橄榄油成份,加入精选芥菜叶,并控制不同火候,慢慢搅伴,榄汁、香油渐渗其中,使其逐渐乌黑亮泽。经十个小时以上的文火煎熬,佐以香料,方制成滑润爽口的橄榄菜。下箸品尝,舌肠芳洌,细细咀嚼,留香齿颊,别有一番“踏花归去马蹄香”的韵味。且橄榄菜富含橄榄油珍贵营养成份和多种维生素,生津益脾,促进消化,为潮汕酱菜之天然绿色健康食品。

橄榄菜是一种闻名遐迩的潮汕杂咸小菜,不仅海内外的潮汕人喜欢,很多外地人吃后也都赞不绝口。不但如此,乌橄榄菜还与菜脯和咸菜一样也是一种重要的潮菜原料,用它来炒饭或蒸肉,能产生一种难以形容的油香美味。我一直很奇怪,为什么青绿色的嫩橄榄,与咸菜叶一起熬制之后,会变成黑亮如墨的乌橄榄菜呢?而且这样一种风味独特的黑色食品,又是在怎样的情形下被创造发明出来的呢?

有这样一个创制乌橄榄菜的民间传说:每年夏天,肆虐的台风刮过之后,橄榄林子里总会落下一地的橄榄花。橄榄花就是尚未成熟的青橄榄,这时距离秋冬的采摘期尚远,橄榄果个小色青肉嫩核稚,吃起来粘稠味涩。有一位巧媳妇,舍不得让橄榄花在地里烂掉,就拾了一篮回家熬煮。因为旧时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咸菜瓮,瓮头(上面)总堆放着一些咸菜尾(叶),巧媳妇便将这些咸菜下脚料也取出来洗净切碎,放进生铁鼎(锅)里与橄榄花同煮。她的本意,只是将废物利用起来,留着以后慢慢食用。不想奇迹真的出现了,乌橄榄菜就此诞生了!

从技术的层面看,发明乌橄榄菜的关键环节是熬煎橄榄树脂。但此项技术的发明及应用,潮汕人的先民南越人至迟在唐代就已经掌握了。这是因为橄榄本来就是一种原产于南越的果树,南越人除了嗜食橄榄果之外,还熟悉橄榄树的种植技术并能够综合利用橄榄树的各种价值。

对此唐朝人刘恂在《岭表录异》中是这样记载的:“橄榄树枝皆高耸,其子深秋方熟,南人重之,生咀嚼之,味虽苦涩而芳香胜于含鸡香也。有野生者,子繁树峻,不可梯缘,但刻其根下方寸许,纳盐于其中,一夕,子皆自落。树枝节上生脂膏如桃胶,南人采之,和其皮叶煎之,调如黑饧,谓之橄榄糖。用泥船隙,干后牢于胶漆,著水益坚耳。”这里提到,橄榄树的枝节皮叶会分泌一种乳脂,经过熬煎之后,就变成黑色的饧状物,所以称之为橄榄糖。

橄榄树脂并不仅仅作为船舶的粘合剂,品质好的还能成为香料或药材。宋代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就提到一种“橄榄香”,说其由“橄榄木节结成,状如黑胶饴,独有清烈出尘之意,品在黄连、枫香之上”。

潮汕人从南越人身上传承过来的橄榄文化,首先表现在对橄榄果的嗜好上。嚼橄榄犹如喝功夫茶,个中滋味非此道中人是很难理解的。地方志书在记载橄榄时最重视的就是品质,比如嘉庆《澄海县志》说橄榄:“实尖而小者为美,圆而大者稍逊之。”光绪《海阳县志》则说:“其种有青有黄。青者味涩,唯黄而尖有三棱者佳。”这里提到的三棱橄榄,原产地在潮阳金玉的芦塘乡。2005年有一株树龄五百年的橄榄树王,挂果158公斤,拍卖得到52.7万元,创下了惊人的交易记录。

其次是表现在对橄榄树的综合利用上。橄榄树挺拔高耸,木质轻疏松软,故张岱《夜航船》说:“此木可作舟楫,所经皆浮起。”按古人造船的最大特点是不用铁钉,有了橄榄树,造船所需的木材和粘合剂就都能够解决,航海就变成了轻而易举的事情。所以我们说,不但潮汕人的乌橄榄菜可能与橄榄糖有关,就连航海等生活方式都可能与橄榄糖有关。这也许能够回答为什么古代的潮州海商会那么出名,古航道:“万里石塘”为什么由潮州起始,经南海诸岛而到达异国他乡。

六. 广东省 汕头 金平区 潮汕粽子

用料挑剔做工考究,

糯馅光泽晶莹剔透,

蛋黄色彩金黄透亮,

入口润轶回味清爽。

潮汕的粽子别具特色,其中一种叫“双烹”的粽子,是潮汕地区久负盛名的传统名小食,潮汕“双烹”粽子其主要特色在馅料,一个粽子的馅,一半是咸,一半是甜。一口咬下去,即甜滋滋,又香喷喷,深受汕头人和海外潮人的喜爱。

许多海外华侨对家乡“双烹”的粽子念念不忘,回乡探亲时总不忘去著名的粽子专营店“老妈宫粽球”品尝一下“双烹”粽子的美味。

美籍华人汉娜·李小姐对记者说,她很高兴在汕头过端午节,她去过了世界很多地方,吃过各地的很多美食,可是她始终很怀念小时候吃过的潮汕“双烹”粽子。也许这是一种家乡的味道。

据汕头市龙湖市场卖潮汕“双烹”粽子摊担的黄老板介绍,潮汕“双烹”粽子的好味道主要在和馅,咸馅主要是咸蛋仁、虾米、香菇、腊肠、翅脯、莲子、栗子和南乳猪肉;甜馅主要是水晶馅、乌豆沙馅或红豆沙馅和甜糯米。一个粽子同时要显出咸、甜两味,就必须将咸、甜两种馅料和在一起,但切忌不能搅均。黄老板说,因为甜馅容易腻,要将三分之一的甜馅和三分子二的咸馅包于一个粽子内。

潮汕粽子的制作工艺要求严格,不仅“色、香、味”俱全,其形状也很讲究,要用竹叶、咸水草扎成四角形。煮熟的粽子外观棱角分明,晶莹的米粒清晰润滑,十分惹人喜爱。

潮汕粽子,个头最大的要属“宝塔粽”,它形似一个立体的金字塔;最匠心独具的则属“鸳鸯粽”,把两个同等大不的粽子用红线牵连起来,美其名曰“千里姻缘一线牵”,以示夫妻相爱相随,恩爱一生。最常见的粽子则有方粽、菱粽、子母粽等。

记者在走访时看到,个头小和包装精美的粽子今年最受青睐。一粽子专营店商家称,仅今天上午就销出了二十来对“鸳鸯粽”。其实个头小的粽子并不便宜,散装或简装每公斤售价七到二十元人民币不等,而采用了鲍鱼来做馅料的礼盒装粽子,每袋售价最高达八十八元人民币。

七.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鸭母捻

名小食。一种有馅的糯米粉制汤圆。取其形似母鸭在水上游荡浮沉而撰名。本为元宵节的小吃,故俗称元宵。

据传,宋代已有元宵节家家吃汤圆的习俗,取其平安吉利,合家团圆之意。清代水粉汤圆用水粉作汤丸,滑腻异常,中用松核桃、猪油、糖作馅,或嫩肉去筋丝捶烂,加葱末秋油亦可。水粉的制法:以糯米浸水一日夜,带水细磨,用布盛接,布下加压以去其渣,取细粉晒干备用。此法一直流传。

潮汕的鸭母捻,制作时将糯米磨成浆,压去水份,调成糯米浆皮分别包裹豆沙、瓜册、芋泥等馅料,揉搓成形似鸭蛋状,放入糖汤煮熟。

八.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乌苏杨梅

乌苏杨梅

九.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赤菜

赤菜学名海萝,南方也叫胶菜,北方俗称牛毛,为一年生红藻。藻体呈圆柱形,叉状或不规则分枝,中空,紫红色,样子别致,宛如一朵朵紫红色的小绒花。赤菜喜生长在接受波浪冲击、盐度较高、垂直分布可达2米左右的外海岩礁上,大多是向光生长。赤菜含有琼胶、多糖及粘液质,还含有无机盐、钾、钠、钙及多种微量元素。

十.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贵屿油饼

清康熙年间,贵屿乡民薛源合创制。薛家饼选用优质面粉、新鲜猪油、湘浙一级黑芝麻,经精工制作而。有皮薄脆嫩,松软香甜,不留肉渣、糖渣等特点。早在道光年间就以细料精调、无腥不腻而备受称赞,名扬潮州。民国斯间,曾远销东南亚,为海外化侨和港澳同胞所喜爱。( 潮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