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大同特产选哪家 大同特产送人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大同特产选哪家 大同特产送人排行榜前十名更新时间:2024-01-27 09:08:39

一.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大同豌豆面

大同的风味小吃当然也离不开面食,豌豆面就是其中的一种。具体作法是将豌豆面与白面或莜面和在一起,然后或擀或压或切,品种有拔鱼儿、抿面、压饸烙等,下锅煮熟以后,浇上用鸡蛋、豆腐皮、金针、木耳调成的卤汁或肉末卤汁,即可食用。香味浓郁,十分适口。

二.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灵丘花椒

花椒树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上有刺。花椒果实为球形,果壳两半儿扣结结构,成熟后自动暴烈,呈暗红色。籽儿为黑色。

花椒是很好的调味香料,也是一味中药。

灵丘的花椒品种主要分两种,一种是“伏椒”(伏天成熟),因颗粒较小,人们常称“小花椒”,呈暗红色。第二种是“秋椒”(秋天成熟),颗粒较大,呈红色,所以灵丘人们又称“大花椒”或“大红袍”。两种花椒相比,第一种的味道较浓。

灵丘境内南山地区山峦重叠,气候温和,很适宜花椒生长。因此,灵丘的花椒树的种植主要分布在下关、上寨、独峪、红石塄等乡镇农村的沟坡、河谷向阳背风的地方。1958年,县委、县政府专门拨款扶持花椒种植业的发展,当年办起了很多处小苗圃,大力种植花椒树。从此以后,年年陆续种植,成活率很高。树苗一般三年开始结果,七、八年进入盛果期。到1990年全县年产花椒2.57吨。到2007年累计种植面积六千亩,全县年产花椒5万斤左右。

三.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灵丘核桃

灵丘核桃

灵丘的核桃种植历史达千年以上,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的下关、上寨、独峪、红石塄等几个乡镇。

灵丘核桃的种类主要有两种,即绵核桃、夹核桃。绵核桃又叫薄皮核桃,果实呈长圆形,皮壳很薄,果仁饱满,容易取出,出仁率高,味道甘美。这是灵丘核桃中的优良品种。夹核桃,其皮壳较厚,桃仁中的内隔膜也较厚实,桃仁被牢牢地夹住,打开取仁时不易取出,出仁率低。

县林业部门经过多年的试验,培育出“灵丘一号”核桃新品种,1981年被评为山西省81177号优良种树。近几年来,又引进了一批优质矮化新品种。

核桃的营养价值很高。据测定,一公斤核桃仁的营养价值相当于五公斤鸡蛋或九公斤牛奶。现在医学认为,核桃对肾亏腰痛、气喘、便秘、身体虚弱等均有较好的疗效,经常食用可以延年益寿,实为上等滋补佳品。

灵丘的核桃种植截至2007年已达6.7万亩,已挂果2.1万亩,年产核桃达150万斤。

灵丘的核桃在雁北大同地区独一无二,尤其灵丘的下关是有名的核桃之乡,境内核桃树分布广、数量多,果实饱满,营养价值高,成为干坚果之上品,品种在全国也属罕有。

四. 山西省 大同 平城区 龟龄集

开始叫“老君益寿散”,到了明代中叶,方土及一些著名医学家,将此处方加以增删,改名为“龟龄集”,献给正在普天下广集长生不老药的嘉靖皇帝。嘉靖服用后,果然身轻体健,并在50岁后又连生三子,从此,龟龄集被列为“御用圣药”。当年监制“龟龄集”的医药总管是山西太谷人。他偷偷将处方带回家,自家开炼服用,并作为珍贵的礼品馈赠亲友。后来,此药方辗转传入山西中药厂的前身“广盛药店”,于是,便成了太谷县的独特方剂。“龟龄集”具有促进新陈代谢,加强血液循环,增进肌体免疫和心肌收缩力的功能。主要用于强身,健脑、益髓、行阳、滋肾、补气、增进食欲,调整神经,调节内分泌,消除心肌疲劳等。( 大同)

五. 山西省 大同 云冈区 大同烧麦

烧麦,宴席主食,有时称稍梅。因出笼时状为梅朵而得名。边口雪白,中间可透过皮看到里边的肉馅。吃一口一嘴油,细嚼一团肉。据说正德皇帝到大同看中饭铺的李凤姐,曾经在此过夜,一夜皇后""梅龙镇"等闹剧,据说不必考证,但大同烧麦闻名四海是当之无愧的。( 大同)

六. 山西省 大同 左云县 稠粥

"稠粥":用纯小米或小米中掺和一定数量的山药块、葫芦块、黄萝卜以及各种豆类(绿豆、扁豆)可做成各种不同的"稠粥"。一般常说的"稠粥"是指小米稠粥,有碱的可"甜吃"或蘸"炒面"吃;无碱的可蘸"腌水"或热菜食之。"山药稠粥"蘸"腌水"食之。其他各种稠粥则皆是加碱的甜味稠粥。"扁豆红稠粥"只在"腊八"时食之,平常不食用。

七. 山西省 大同 灵丘 灵丘熏鸡

灵丘熏鸡

灵丘的熏鸡很有名气,它被称为山西“四大名熏”(熏鸡、熏肉、熏醋、熏鸽)之一。据《名食掌故》、《特色菜肴》等书记载,清朝雍正年间,灵丘县衙厨李进才、李有才兄弟,研究制作出熏鸡。后来二人在城里开了一间饭馆,-熏鸡出售。子承父业,代代相传,到了清朝末年,李运继承这一传统技艺,又摸索出一套独特制作方法,达到了炉火纯清的地步。

李运(1900—1980),灵丘城内村人。他幼年时即随父(李玉成)从业,后成为灵丘的名厨。在长期的制作实践中,他继承父亲的传统作料配方,但又不断改进,做出的熏鸡越来越好,他的总结是:“要想熏鸡香,作料加老汤”。

熏鸡的制作过程,首先是尽量挑选膘肥体壮的活鸡,宰杀后要用热水烫鸡将毛煺净。第二步是煮鸡,煮前要把鸡肉换水三四次洗净,然后放入陈年老汤里去煮。第三步是煮熟后再用配好作料的热汤浸泡十多个小时。其作料是豆蔻、北柏、砂仁、陈皮等十三种。第四步是熏制,将熟鸡用谷糠、柏木燃烧的烟火熏烤。

李运曾在城内、魁见、沙河槽开过个人熏鸡店,很有名气。

现在灵丘熏鸡的继承人是李运的儿子李如云夫妇(妻王贵叶),是灵丘独特一家。他家制做的熏鸡具有“香、烂、色、味”四大特点。他家熏做出的鸡因烹制加工时加入多种中药作料,具有益脾健胃、补虚理气、养精安神的效用。

灵丘的传统熏鸡很受当地百姓的欢迎,而且誉满晋北。

八. 山西省 大同 云州区 大同黄糕

这是大同一带常见的家常食品,原料是黄米面,先用温水和成碎块状(散粒),上笼蒸熟,然后倒在盆里用手再揉一遍,边揉边在其表面抹点麻油,这样作可以防止糕面表皮干裂。最后把和好的糕面分成小块,蘸上肉菜汁即可食用。黄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吃起来松软可口,十分味美。

黄糕,是用黄米面蒸制,类似南方年糕样的食品,唯其色泽金黄,故名之。黍子去皮即成黄米。说起来,造物主也真够公平,大同地薄不打粮,地下煤炭储量丰富;黍类作物虽然低产,黄糕的味道却好极了。因言道“大同有两宝,乌金和黄糕。”

吃过黄糕的人都知道,黄糕好吃难褫。蒸糕需要锅灶、笼屉、瓢盆自不待言;蒸制时首先要将糕面淋水搓湿,往笼里撒糕粉要薄要匀,要掌握火候,这些都不在话下。难就难在蒸熟后的糕粉放入盆里要用双手来回捶击,这就是当地人所说的“搋糕”。搋糕是道关键工序,糕不搋是“块垒”,捶又容易烫手。所以有的人“宁肯不吃糕,也不愿意伤手”。大同县人爱吃糕并将黄糕作为必不可少的主食,上了年纪的主妇们搋起糕来像小孩玩泥巴那样得心应手,哪啪有声,瞬间一快黄灿灿的米糕就魔术般地呈现在面前。

大同黄糕具有“黄、软、筋、香”四大特点。筋到什么程度,讲个笑话:话说一户人家刚蒸出一块糕,一不留神被狗叼了一口,女主人赶快去抢,狗含着糕跑出一丈多远还未扯断,女主人硬是用刀才劈开。结果狗还被弹出去的糕打了个仰面朝天。

大同黄糕的吃法很多,可以素吃,可以油炸。素吃,就是将蒸好的黄糕佐以肉菜,囫囵吞枣那么一咽,下肚了之。这就是“一吃,吃个油老虎儿;一咽,咽个鸡叫鸣儿”,“黄糕泡肉,吃个没够”那个香啊,那个爽啊,说起来都让人流口水。油炸,就是把素糕掐成核桃大小的糕块,捏成皮,包馅,过油锅炸,捞出即可食用。糕皮要个儿小,皮儿薄。糕馅全凭个人口味制作,有豆沙的、枣泥的、髓油的、酸菜的、还有肉末的。大同人讲究“豆馅放玫瑰,菜馅有韭菜”,为的是提味。油糕的形状挺多,有的圆如棋子,有的长似弯月,有的掐成三角形,有的夹紧后两手一掬就成了“相公帽”,还有的干脆包成水饺样等等,不一而足。糕人油锅,温火慢炸,捞出后油糕松软可口,越吃越香。

黄糕不光好吃,还特别耐饥。“三十里地的莜面,四十里地的糕,十里地的荞面饿断腰”。说的是,如果饱餐一顿莜面,可以走三十里地肚不饥,饱餐一顿黄糕能结结实实地走四十里的路,而饱餐荞面后连十里路地走不到就肚子饿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所以我们大同的煤矿工人特别喜欢吃黄糕。下井前饱饱地吃一顿黄糕,干一天活都不觉得饥乏。上井后,妻子把热腾腾、脆生生、香喷喷的油糕端来,再加上二两白酒,几碟小菜,那个滋润劲简直没法儿提。

“糕”与“高”谐音。吃糕喜庆,像港澳地区吃发菜是为发财一样,寓意兴高采烈,高升旺长。为讨口彩,当地每到逢时过节,婚嫁喜庆,必定炸糕,然后分送各家,俗称“吃喜糕”。黄糕是一种食品,注入感情后也成了文化,大同的黄糕文化是那般地美妙!

九.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山药饺子

山药饺子

山药饺子也叫莜面饺子。将莜面小剂子用两个手掌捣成有波纹的椭圆小皮子,内包山药丝或萝卜“英子”(叶子)等的馅子,捏成饺子。

此为山西特有的面食,一般蒸熟后现吃或在火盖上炕成焦黄色再吃,吃法:蘸腌菜汤或者肉汤吃。

十. 山西省 大同 云冈区 大同张氏折纸

大同张氏折纸艺术是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张氏家族超过百年历史的家族传承民间手工技艺,属于民间美术类别。

张氏折纸艺术的主要特征为纯手工折叠,所有作品不剪不粘,一双手,一张纸,一折到底,靠的是真功夫. 不管多复杂多逼真的作品拆开后仍然是一张完整的纸张,周边没有裁剪粘贴的痕迹。包含于张氏折纸艺术中纸雕作品富含民间气息,它依然秉承了不剪不粘的本质,承前启后,创新中求发展,辨证地吸收了刻纸技法,折叠步骤完成后,在作品上雕刻出花纹图案,使作品更有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张氏折纸艺术显示出小纸片,大创作;小作品,大智慧的创作思想和创作理念。有的作品繁难复杂,却只由一张方纸折成,让人叹为观止,不可思议;有的作品看似简单,只有几个几何元素构成,折叠过程却暗含机巧,拆开后不能复原,让人想之不及。

第五代传承人的杰出代表张玉春,他可以出色的运用家传的折纸工艺和技能,体现出高超的折纸艺术水平。屡获大奖,影响很大。他的作品题材全面,涵概面广,人物动物植物,花鸟鱼虫,日常器物,军事题材......应有尽有,每种作品又造型不一,姿态各异,如百鸡图,百鸟图.......人物中有神话传说人物,古典文学人物,现代人物,1人物;动物包括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植物有四季花卉,松柏青竹;交通工具有车船飞机,自行车1车,兵器有1坦克等;日常用品有容器、笔、手表、灯笼等。

按照作品造型不同又分为半立体和立体折纸,半立体折纸是指作品整体或局部呈扁平状,多平面而少圆弧,几何元素单一,造型简单,给人一种扁、平、直的感觉,观赏角度只适合单一面;立体折纸其整体或局部呈三维状,造型多圆弧少平面,几何元素多样,造型复杂,给人以圆、空、透的感觉,如雕塑般。

在2005年第二届中国民间艺术博览会上,折纸作品《花龟》喜获银奖; 2007年4月在第42届国际旅游品和工艺品交易会暨国际礼品和家庭用品展上,作品《年年有余》获得金凤凰创新设计大奖银奖;2008年11月,在杭州和平会展中心举行的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作品《龙》获得2008年“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

2007年12月,张玉春被大同市人民政府授予“大同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这标志着党和政府对民间艺术的关注和对张玉春多年来辛勤耕耘的鼓励和对其艺术造诣的肯定。

2008年6月,张氏折纸艺术成为大同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9年2月,获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张氏折纸艺术是中国折纸文化的杰出代表,它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着民间文化顽强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拥有宝贵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价值。非常值得抢救和保护。

现在张氏折纸艺术的第四、五、六代传承人怀着一种家族使命与文化责任,致力于张氏折纸艺术的整理、研究、创作、传承、保护和发展。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