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宁特产实体店 广西特产店铺南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宁特产实体店 广西特产店铺南宁更新时间:2023-12-23 00:52:48

一.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邵店黄姜

邵店黄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上蔡县邵店乡盛产黄姜,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年种植面积1万余亩.

邵店黄姜,原名为“疆”,喻为“疆御百邪”之说,主为御邪,入药之功效,后名为“姜”源于姜太公。商周时期,武王伐纣,《史记周本记》:武王逐率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帝纣闻武王来,发兵七十万距武王,谓之牧野之战,战争残酷,人畜尸体腐坏,滋生瘟疫,周兵病死无数。师尚(即姜太公)军师辅助武王姬发率部转战黄淮之间,军队驻扎在冈山(今河南上蔡境内卧龙岗)上休整,周边是沼泽地,当地百姓用冈山仙草熬汤献于太公以慰周兵,周兵喝仙草汤后,瘟病痊愈,精神大振,士气高昂。太公大喜,上奏武王,命军中凡煮肉汤食,皆放入仙草以驱瘟疫。谓此仙草为“疆”,意为用途广,功能多,疆御百邪。后人为纪念姜太公就把“疆”更名为“姜”,煮肉、熬汤、要放姜也流传沿用至今。冈山,最高处海拔近百米,《上蔡县志》载:芦冈,一名冈山,蜿蜒于蔡邑西偏,环绕起伏,亦一奇观也。北起长村,南抵汝南金铺镇,蜿蜒百里,广十余里,其主体在今邵店乡境内南北贯穿,二十余里。《续齐谐记》记载春秋后期桓景重阳登高,所登之山亦为此冈山,因此上蔡被谓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邵店至今仍有桓氏后裔。姜太公率部所驻冈山即是今邵店境内卧龙岗,所用仙草汤,即是黄姜汤。 邵店黄姜种植历史悠久。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孔子带高徒周游列国,“于陈蔡”。陈,即今淮阳,蔡,即今上蔡。途径卧龙冈北鸿隙湖畔陈蔡之间陈蔡铺(今华陂镇南)一冈陵,遇到大雨,书被淋湿,天晴后在台上曝晒,即为“孔子曝书台”。孔子淋雨后感伤寒带弟子沿卧龙岗向南至蔡埠口(今邵店西)汝河边,这里汝河迂回,风景宜人,一时找不到过河渡口,使子路向田耕农民打听,便是“孔子问津处”,现在,此处仍有一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问津处”三个大字,石碑立在那里。蔡国弟子漆雕开见孔子病患不轻,就从卧龙岗下取当地黄姜熬汤,每日献于孔子,不几日,孔子痊愈,周身轻松,神清目明。于是就有了后来孔子在蔡国三年“讲学布道”,弹琴高歌和创作《大道歌》。从此孔子与蔡国黄姜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对姜情有独钟,在那个战乱年代终寿72岁,与重食生姜密切相关,《论语》载,子曰:不辙姜食。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对孔子食姜嗜好阐释: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辙。漆雕开为孔子熬汤所用生姜就是卧龙岗下邵店一带所产黄姜。 邵店黄姜源产古蔡国卧龙岗南段两坡上,即今河南省上蔡县邵店乡一带。这里气候属亚热带温湿适宜,4月中旬至于11月中旬,平均气温26.8度,地势一岗(卧龙岗)担两坡,最高海拔98.2米,排水性强,土层深厚,土质松软,呈黄棕,沙壤性,通气性强,PH值7.3,中性偏碱,适合生姜种植和储藏条件,也成就了邵店黄姜的优良品质。据元朝《王祯农书》记载“姜宜耕熟肥地,三月种之,以蚕沙或腐草灰粪覆盖,每垄阔三尺,便于浇水,待发芽后又揠去老姜上作矮棚蔽日,八月收取,九、十月宜作深窖,以糠秕合理暖处,免至冻损,以为来年之种。邵店黄姜味道纯正,色泽金黄,无丝耐煮,辛辣,味长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钾、镁和糖等营养物质,蛋白质1.5-2.0g/100g、钾2000-2500㎎/㎏、镁360-420㎎/㎏、粗纤维0.8-1.2%、总糖1.6-2.2%。 邵店黄姜以优良的品质著名,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具有良好的药用保健效果,邵店黄姜性温散寒邪,有驱寒,暖胃,健脾,生发,消暑治泻,制中夏毒之功效,姜汁水洗澡可润肌美容,泡茶可健胃益寿。据《上蔡县·实业态· 农业》载:邵店一带之姜,为蔡邑驰名之产品,常南至汉口,北至平津。古为“天姜”,曾为历代皇家供品。《上蔡县志· 建制志》载:清康熙年间建城堡为邵店寨。邵店集自古商业鼎盛,为群众交易土产,黄姜,购置日杂之集散地。邵店集以黄姜为主要交易点,姜贩遍布各地。黄姜初加工在民国年间就已起步,上世纪80年代,姜片厂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加工后的“蔡州天姜”出口到日本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不断深入,该乡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生姜生产,全乡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总产量达300万公斤。在种植上,积极引进外地优良品种,推广塑料大棚育苗和姜田不搭棚的先进生产技术,既提高了产量和产品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建起了规模较大的生姜加工厂,产品有脱水姜片、姜丝、姜粉,成为俏销国内外优质保健食品。为邵店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做出巨大的贡献。《上蔡古诗词选集》中曾这样描述:“百里卧龙岗,千顷姜山藏,蜿蜒迂回至,富庶邵店乡。”

地域范围

邵店黄姜的地域保护范围在邵店乡境内海拔98.5米的一岗(卧龙岗)担两坡上,南与汝南县搭界,东与上蔡县杨屯乡接壤,西、北与西平县为邻。包括邵店全乡,涉及籽粒村、棚楼村、卜庄村、小楼村、西岗村、邵店村、集北村、庙王村、高李村、刘岳村、前杨村、后杨村、十里铺村、丁楼村、石佛村、郭屯村、尹赵村、刘庄村、上岗村、苑寨村、蔡屯村共21个行政村,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北纬33°14′00”-33°22′00”东经114°23′00”-114°33′00”。开(开封)龚(龚家棚)路穿境而过,东西总长10㎞,南北总长9㎞,适宜种植面积5343公顷,年总常量90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其新鲜根茎,呈扁平不规则块状,形态奇特,并有枝状分支。块小,有丝,色泽金黄。适宜调味品及保健食品和深加工制品。 2、内在品质指标:据测定,邵店黄姜含蛋白质1.5-2.0g /100g、钾2000-2500㎎/㎏、镁360-420㎎/㎏、粗纤维0.8-1.2%、总糖1.6-2.2%。 3、安全要求:产地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二. 山东省 济宁 兖州区 颜店花生

“颜店的花生”以其籽粒饱满,多为“多仁”、“三仁”而招人喜爱,究其原因,是这一带的人们有多年种植花生的经验,加上临近滋山,水土适宜等自然条件,故而花生果实丰满,含油量高。

三. 河北省 邯郸 大名县 孙甘店花生

孙甘店乡位于大名县城东南17千米,面积63.6平方千米,人口3.40万,辖南石冲村等22个行政村。孙甘店乡属于沙质土壤,适宜花生种植,因此这里花生资源丰富。孙甘店乡利用花生资源优势,从花生加工为切入点,办起了烤花生厂,吸纳村里的劳动力,使全乡经济有了很大增长。

四. 广西 南宁 横县 横县大粽

横县大粽是广西横县人欢度新春佳节的主要食品之一,横县有“无粽不成年”之说。横县大粽以体大丰腴、色泽光亮、味香鲜美而闻名于广西。连续两届获东南亚国际旅游美食节金奖,是广西最著名的传统风味名小吃。

横县大粽子作为地方特色食品美名远扬。近年来旅客商贾慕名而来,有供不应求之势,一般农历八月就上市,春节期间经常脱销,主要优质产品有横县金妹食品公司生产的“横州牌”大粽、横县康盛食品公司“粘粘香”等。

佳味大粽配料:糯米、猪肉、绿豆、精盐等。

到过横县的人,都知道横县有“三大”:大粽、大头菜、大番薯,尤以大粽最为出名,排在“三大”之首。横县大粽,体大丰腴,品味鲜美,是横县人过年和馈赠的特色美食。

大粽选取优质糯米、绿豆、猪肉等精心制作而成。一般每只粽用料包括:糯米500克,绿豆250克,粽心肉250克。

粽心肉是用新鲜的五花腩猪肉腌制成。腌制时,先把新鲜肥猪肉切成长方形,每块重3两左右,用上好米酒、姜末葱末、精盐腌渍一至两天。传统的粽心用料是猪肉,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粽心的用料变得丰富,猪肉(五花腩)、排骨、板栗、鸡、猪脚等都是粽心的上乘选料。

糯米洗净淘沙后,按500克糯米放入精盐8至10克捞匀调味。粽叶最好选用又宽又大的,先把粽叶放入锅头加水煮沸,然后清洗干净,方可用来包粽。包粽时,先把粽叶叠好放平,铺上250克糯米和去皮淘洗干净的绿豆及粽心肉。然后再放上250克糯米覆盖,用粽叶包成长方梯形,再用线绳捆好。

粽子包好后,当天要用大锅煮7至8个小时。煲粽时,要注意火候,开始时用猛火煮至水沸腾,然后用慢火,保持锅内的水滚开为好,在煲的过程中不断加水,防止烧焦。煲3至4小时后,要翻粽,把锅底的粽调上来,把上面的粽翻入锅底。横县一般白天包粽,晚上煲粽。次日早上即可吃,谓之起钁粽,此时,粽香芬芳,味道鲜美,真是“闻到大粽香,神仙也跳墙。”

大粽常温下可保存半个月左右,食用时将煮软熟即可食,也可切片煎熟,香味浓郁,十分爽口。

横县大粽有:原味绿豆粽;香甜板栗粽;养生黑米粽等。横县大粽子作为地方特色食品美名远扬。近年来旅客商贾慕名而来,有供不应求之势,一般农历八月就上市,春节期间经常脱销,主要优质产品有横县金姐食品公司生产的“横州牌”大粽、横县康盛食品公司“粘粘香”等。

五. 河南省 许昌市 鄢陵县 陈化店矿泉水

陈化店矿泉水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陈化店矿泉水”系指河南省鄢陵县陈化店镇采用天然矿泉水生产的饮用水。 图1 腊梅园牌陈化店矿泉水

.陈化店矿泉水甘甜爽口,富含人体所需的锶、偏硅酸等多种微量元素,且水质属低钠盐、重碳酸钙镁型,以之泡茶,汤水浓稠,香气浓郁,享有“中原第一水”之美誉。.

地质环境

陈化店镇位于“中国花木之乡”河南省鄢陵县,是驰名中原的历史名镇。由于地质作用,地下土壤被第四系的松散沉积物所覆盖。陈化店矿泉水主要取之中深层地下水,中深层地下水泉为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在长时间与周围介质接触中,溶解了周围介质中的可溶性元素,进入水中富集生成矿泉水。.
经测定,鄢陵县陈化店矿泉水,属锶、偏硅酸复合型,偏硅酸、锶含量均高于国家天然水标准,砷、铜、氟化物、亚硝酸盐等限量指标优于国家标准,质优味醇,长期饮用有益于身体健康。.

饮用历史

陈化店矿泉水很早就为人所广知。在陈化店镇,大大小小的茶馆林立在街道两旁,成为陈化店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凡路经此地的客人也都不会错过机会,驻足品味纯正的陈化店茶。陈化店茶源于优质的陈化店水,饮用它具有清凉、止渴、消疲、提神、祛病延年之功效。据调查,当地居民高血压、心脑血管、胃肠道、糖尿病等疾病发病率均低于周边地区,当地长寿老人都有经常饮茶的习惯。陈化店人对饮茶颇有讲究,以茶为礼的习俗深受当地群众崇尚。据明万历年间《鄢署杂抄》十二卷记载,鄢陵陈化店有“三茶六礼”之俗。现在的陈化店仍保留此民俗,来客敬茶仍是陈化店待客酬宾的一项传统礼仪。.

生产情况

20世纪80年代中期,陈化店泉水更名为陈化店矿泉水。由于陈化店矿泉水水质好,知名度高,市场畅销,因此成为个别不法分子假冒的对象,使陈化店矿泉水的声誉一度受到了损害。鄢陵县政府为保护陈化店矿泉水这一品牌,维护良好的市场信誉,组织打假队伍,对假冒陈化店矿泉水的不法行为进行了严厉的打击。
为统一规范陈化店矿泉水生产,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鄢陵县政府组织编制了《陈化店矿泉水》地方标准规范,并成立了矿泉水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要求每家陈化店矿泉水生产企业统一生产标准、防伪标识,并对每家企业生产的每批矿泉水进行严格把关。为保证陈化店矿泉水的质量和特色,维护陈化店矿泉水的生产经营秩序,鄢陵县政府加大监督力度,构建以县政府领导和各局委为骨干、以乡为重点、以村为基础、以企业为对象的五级联动监管网络,制定了《陈化店矿泉水生产经营秩序暂行规定》,全面监管矿泉水企业的生产经营,推动地方政府落实质量第一责任人,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矿泉水生产企业-活动。对保护区矿泉水主要补给区双洎河上游基岩山区及水系流域加强生态保护,限制开采量,保障水质,保护资源。
2010年,陈化店矿泉水产销量占河南省矿泉水产量的60%以上,产品销往北京、山东、江苏、上海等省市,并有部分出口,逐步打开了国际市场。许昌帝豪集团饮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帝豪21世纪”陈化店矿泉水被评为“河南省市场重点推荐品牌”和第十三届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指定饮品。鄢陵腊梅园饮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腊梅园牌瓶装陈化店矿泉水分别获得2006年“河南省优质产品”称号和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中原花木交易博览会指定饮品。2008年该公司研制了国内首条活水生产线,实现了矿泉水产业新的提升。2008年产量达到14万吨,销售额达到2.5亿多元,已发展高中档茶楼208家,有效地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10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陈化店矿泉水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

保护范围

陈化店矿泉水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河南省鄢陵县陈化店镇所辖行政区域。.

六. 广西 南宁 邕宁区 糯米饼

糯米饼

以上等优质糯米为原料,淘净后,先用水泡好新鲜糯米磨成米浆,装入布袋中沥去水分得到米粉团,然后捣成米糊,再经充分揉和,放入特制的模型后得出各种造型的米饼,后放入锅中蒸熟。具有柔软、细腻的特点。

七. 广西 南宁 横县 横县荔枝

     横县盛产荔枝,现有种植面积10万亩,栽培品种多,尤以三月红、黑叶荔、香荔、糯米糍最为盛名。其中三月红种植面积6.52万亩,年产4500吨以上,是全国最大的三月红早熟荔枝生产基地。
三月红荔枝主要产于横县六景镇官山村,相传已有300多年栽培历史,其特点是早熟,一般于5月中旬成熟,果形大,肉晶莹丰厚,味甜微酸,为横县名、特、优产品。

八. 广西 南宁 宾阳县 黎塘莲藕

黎塘莲藕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宾阳县种植莲藕已有六七百年历史,全县莲藕主要盛产于黎塘镇。黎塘莲藕皮色乳白,肉质肥厚,质脆微甜。由于特有的土质和优越的交通条件,使莲藕种植业成为黎塘镇农业的支柱产业。每年黎塘镇莲藕种植面积都在一万亩左右,总产量三千万公斤,成为全区最大的莲藕生产基地。黎塘镇农田的土质非常适合种植不同品质的莲藕。黎塘农田分丘岭农田和山土农田。丘岭农田栽种出来的莲藕,藕质鲜甜,适合切片炒煮,煮熟后藕片透亮,清脆可口;山土农田种出来的莲藕,藕质厚实丰满,适合炖煲,水开即粉,大大减少烹煮时间,六芳村、林村、司村均产这种品质的莲藕。黎塘镇地处铁路运输枢纽,交通条件优越,十分有利莲藕外销,日批销量常达十多万公斤。根据黎塘莲藕的种植和外销形势要求,1991年,宾阳县政府投资兴建了宾阳四大专业市场之一--黎塘莲藕专业市场,占地4000多平方米,每年莲藕上市季节,广东、海南、湖北及北方部分省市的商贸云集黎塘,大量收购上市鲜藕。黎塘已成为广西最大的莲藕集散地之一。

每当莲藕收获的时节,黎塘莲藕源源不断地销往区内各县市以及区外广东、深圳、湖南、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吴贞刚)

广西壮族自治区宾阳县黎塘镇现辖行政区域

《宾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黎塘莲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通知》,宾政发〔2014〕34号

宾阳县黎塘莲藕专业协会企业标准:Q/LOXH01-2009《黎塘莲藕》

九.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胡店鸭蛋干

主产地为金寨县桃岭乡、槐树湾乡的库区一线(梅山水库淹没的胡家店集镇移民聚居区)。制作工艺为:用棉纱方巾包豆腐,压榨成方块白豆干,阔约5公分,厚约1公分,经日晒或炭火烘烤后,投入缸中卤制。卤料以鲜鸭蛋、蓼叶灰、腊鹅汤、腊肉汤等配制。浸泡一夜后,取出晾晒,直至表皮渗油。成品呈淡绿或淡黄色,乍闻有点臭,吃起来醇香细嫩,表皮柔韧。可凉拌、油炸、炒菜。

十. 广西 南宁 横县 横县鱼生

“横县鱼生”又俗称“两片”,历来被横县人称作“县菜”,它代表着横县的烹饪技术和饮食文化的最高水准、接待客人的最高规格。在南宁,乃至整个岭南地区,熟悉横县的人都把鱼生与横县同等在一起,称横县为鱼生、称鱼生为横县。横县鱼生之所以出名、美味,与其做法工艺之独特、选料配料之精细有着密切的关系。 横县鱼生制作精巧,令人叫绝。盈尺之鱼,出水欲飞。去鳞、脱皮、起骨,游刃有余,一气呵成。鱼生配料,五光十色,美轮美奂。姜、葱、蒜、木瓜丝、萝卜丝、柠檬丝,丝丝入扣,一丝不苟。

横县的“整食鱼生”的传统习俗在清代乾隆年间《横卅志》、从晋元帝年间隐居横县的逸士董京偶遇仙人、吃食鱼生的风流韵事传说、以及近代日本友人、台湾爱国人士吃食横县鱼生之颂传中无不形象而真实地写照了“横县鱼生”这个传统饮食习俗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厚实和内涵的丰富。

历史

横县吃鱼生古已有之。据清代乾隆年间《横州志》记载,最先吃鱼生的是几千年前生活在郁江两岸的横县先民———蜑人。有一个出神入化的民间传说,相传晋元帝时,逸士董京赴横州,隐居登高岭。一日,董京携蜑人兄妹泛舟赏月,忽见仙人乘槎而来。董京请客,仙人称不饮熟食,不辞而别。蜑人兄妹进山寻究,在山洞偶遇仙人,仙人以玉液琼浆和生鱼片款待。后来,兄妹俩按仙人指点如法炮制。从此,横县鱼生名声大振,流传至今。 “夫天下珍馐美食多矣,然以味色之美称绝于世者,横县鱼生也。寻常百姓家,钟鸣鼎食户,以为珍味……”鱼生当为横县第一美食,堪称“县菜”。横县鱼生是古代世居郁江打鱼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江河经济的产物。郁江是横县的重要水系,水流清澈、湍急,江中鲜鱼尾部肌肉发达,口感好。产自郁江的青竹鱼则是鱼中上品。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嗜食鱼生,为此,他还在家中供养了一位女斫脍(即整鱼生)高手。他的《设脍示坐客》诗云:“我家少妇磨宝刀,破鳞奋鳍如欲飞,萧萧云叶落盘面,粟粟霜卜为缕衣”。写鱼生制作工艺及色香味形之精妙,令人称绝。

据称,至少在500年前,鱼生已是横县的“压席之筵”。本是草根渔民的生活之需,却成为“压席之筵”,却成为供朝廷达官人享用的席中珍品。明代进士周孟中于弘治元年(1488年)出任广西提学副史。他的一首七律《登春野亭》生动描述了横县鱼生深源的文化渊源和历史背景:“观风五管已多年,每至南宁眼豁然,绿树万家依近郊,桑麻十里接平川,匙翻玉粒长腰米,鲶切银丝缩顿鳊,景物于斯亦佳处,甲科何患少登贤。”据称,从此,把鱼生称为“横切”,也是周大官人的一大发明。

横县鱼生本是古代横县郁江上打鱼为生的渔民应付生活的无奈之举。没有油盐酱醋,只能生吞活剥。未曾料到,这种饱含渔民辛酸的“草根”吃法,经过世事沧桑,逐渐演化为如今远近闻名的传统名菜。去年南宁市政府已将“横县鱼生”列为第二批南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特色

君不见天下食鱼生之处多也,唯独横县鱼生独步天下,何也。无他,就是在“种、劲、白、薄、厚、鲜”这六个字上下足了功夫。

吃鱼生要选好鱼的品种,青竹、桂花、草、鲤、鳞等都可加工鱼生,唯以肥厚少刺的青竹鱼为最好。

劲就是鱼肉要结实强劲,有嚼头。鱼的肌肉质量对鱼生而言至为关键,它决定鱼肉口感。鱼肉强劲,则口舌生汁,越嚼越有味道。若鱼肉羸弱如败絮,则无法体会到咀嚼的快感,自然味如嚼蜡。一般鱼生,用的是池塘圈养的池鱼,活力不足,口感差了很多。横县鱼生,选用的都是产自郁江的原生态活鱼。郁江是横县的主流水系,水流湍急、冲击力大,所产鲜鱼尾部肌肉特别发达,口感自然最好。所以一定要选择肌肉结实强劲者为最佳。

综合以上两点,产自郁江的青竹鱼自然又是鱼生中的佳品、王牌中的王牌。

白就是鱼肉莹白如雪、玲珑可观,鱼肉的肌肤纹理,纤毫毕见。要白就要把血放干净,最佳者割腮,割腮后继续放入水中,这样鱼不会马上死去而是在水中放血,几分钟后,血尽鱼亡,鱼肉就会莹白如雪,玉色逼人。也可以斩尾,让鱼血自然滴落,但肉色白不过割腮,稍逊。

薄即鱼片要切得薄如蝉翼,才容易入味。要想切薄片,须准备一把极快的刀,左手拇指、食指压住鱼肉,右手把刀,刀与鱼肉呈45°夹角,刃面朝向砧板,看准部位,一刀斜切,片羽滑落,可得薄片。展开一看,薄可见字,上品,目不见字,下品。铺入盘中,犹如飞舞的蝴蝶,又如绽开的花朵,引人遐想翩翩,极具美感。

调料的种类一定要丰富厚重,才能压住腥味,才能体会到鱼生的鲜美可口。葱姜蒜末头菜鱼生菜、辣椒油盐酱醋是必不可少的基本配料,横县鱼生更在这些基础上加入横县独特的木瓜丁,柠檬、柠檬叶、洋葱、辣丁根、芋头丝等二十多种,再配上横县本地花生油、生抽酱油、胡椒粉总共三十多种生鲜猛料,共同淘冶鱼生片。夹一大把生鲜猛料,包一片鱼生,放如口中,香辣酸鲜,浓香冲鼻,嗅觉极度震撼,味蕾大受刺激,顿时口舌生津,牙齿情不自禁,一阵猛嚼。只见舌齿纷飞,翻江倒海,片花飞落,鱼生的鲜甜、配料的凶猛,渐渐就出了味道,只觉得浓香满口,齿颊留芬,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连连感叹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横县鱼生贵在做工

横县鱼生制作的独特之处在于选料、刀工和摆盘。首先,制作鱼生要选用郁江的野生鲩鱼、花鱼、鲮鱼、青竹鱼等河鱼,不主张用养殖的塘鱼。同时,必须保证原料的生猛、新鲜、洁净、无污染。 横县鱼生制作,多选择青竹鱼。因为该鱼皮脆、肉紧、肉质细腻、弹性好。有句成语叫“妙笔生花”,目睹乐勇翠做鱼生片,简直是一种享受,让人感觉她似乎有“飞刀生花”的绝技。一条活蹦乱跳的河鱼,先用刀背把鱼拍晕,除腮斩尾去鳞。然后,将鱼头朝上、尾向下,挂在铁钩上8至10分钟,这道工序很关键,这时候鱼是晕,还没死,要放尽鱼血。尔后,是取鱼肉和剥鱼皮。把鱼放在干燥平实的案板上,从鱼脊下刀,把两侧的鱼肉割下来,剔鱼肉时绝对不可以破膛开肚,因为破肚鱼内脏会污染鱼肉。剥鱼皮也很讲究,一般从鱼尾处轻轻切开口子,然后抓住鱼皮用力一拉,整块鱼皮就剥下来了。鱼肉去皮后,用干净的纱纸包裹鱼肉数分钟,吸干鱼肉里渗出的水分和残血。这样鱼肉就会变得晶莹剔透。

制作鱼生,关键是刀工。将大块鱼肉摆上砧板,用刀轻轻切下薄如羽翼的一片,在断与未断之间再连刀切下第二片。第二刀要切断,使两片鱼肉为一块,一打开,两片鱼肉状如蝴蝶。鱼肉切得越薄越能体现厨师的技艺。技艺高明切出的鱼片整齐、光洁、美观。鱼片切好之后,摆上干爽的碟子,犹如一片片冰雕的玉蝴蝶展翅欲飞。按照当地流行的标准,能够将鱼片每片均匀地切成厚约3毫米,且每片的重量在8至10克之间的师父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师傅,方有资格开店收徒授艺。

配料调配讲究细致

横县鱼生除了切鱼片时刀法精细,还以配料讲究、品种多样而闻名。配料有鱼腥草、柠檬、紫苏叶、薄荷叶、海草、生姜丝、红萝卜丝、酸橘、大蒜、酸姜等20多种。在横县品尝鱼生,会让你不知如何下筷。因为不同部位的几碟鱼生片和一盘五颜六色的配料摆放在一起,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不要说吃到嘴里,看着就是一种享受了,配料要切得细如发丝,一丝丝大小均匀。切好的配料放在专门供鱼生用的圆形或菱形的盘子里。盘子外围分一格格的三角形格子,盘心为圆形,配料放置盘中,五颜六色,使人不忍下筷。、美观的造型摆设也是横县鱼生的一大特色。生鱼片多选白色的瓷盘做盛器,通常用圆形、菱形、船形或扇形等精美造型,以衬托出鱼生的晶莹剔透、纹路清晰、层次分明的质感。

此外,要想鱼生吃得美还要有好的酱料。主要是用花生油、生抽、胡椒粉等来调配。花生油润滑,生抽调味,胡椒粉则是调和鱼生中的寒性达到暖胃的目的。这些配料既可作装饰和点缀,又可起到去腥增鲜,增进食欲的效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