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三明土特产店简介 三明特产去哪里买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三明土特产店简介 三明特产去哪里买好更新时间:2024-01-25 16:54:49

一.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邵店黄姜

邵店黄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上蔡县邵店乡盛产黄姜,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年种植面积1万余亩.

邵店黄姜,原名为“疆”,喻为“疆御百邪”之说,主为御邪,入药之功效,后名为“姜”源于姜太公。商周时期,武王伐纣,《史记周本记》:武王逐率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帝纣闻武王来,发兵七十万距武王,谓之牧野之战,战争残酷,人畜尸体腐坏,滋生瘟疫,周兵病死无数。师尚(即姜太公)军师辅助武王姬发率部转战黄淮之间,军队驻扎在冈山(今河南上蔡境内卧龙岗)上休整,周边是沼泽地,当地百姓用冈山仙草熬汤献于太公以慰周兵,周兵喝仙草汤后,瘟病痊愈,精神大振,士气高昂。太公大喜,上奏武王,命军中凡煮肉汤食,皆放入仙草以驱瘟疫。谓此仙草为“疆”,意为用途广,功能多,疆御百邪。后人为纪念姜太公就把“疆”更名为“姜”,煮肉、熬汤、要放姜也流传沿用至今。冈山,最高处海拔近百米,《上蔡县志》载:芦冈,一名冈山,蜿蜒于蔡邑西偏,环绕起伏,亦一奇观也。北起长村,南抵汝南金铺镇,蜿蜒百里,广十余里,其主体在今邵店乡境内南北贯穿,二十余里。《续齐谐记》记载春秋后期桓景重阳登高,所登之山亦为此冈山,因此上蔡被谓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邵店至今仍有桓氏后裔。姜太公率部所驻冈山即是今邵店境内卧龙岗,所用仙草汤,即是黄姜汤。 邵店黄姜种植历史悠久。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孔子带高徒周游列国,“于陈蔡”。陈,即今淮阳,蔡,即今上蔡。途径卧龙冈北鸿隙湖畔陈蔡之间陈蔡铺(今华陂镇南)一冈陵,遇到大雨,书被淋湿,天晴后在台上曝晒,即为“孔子曝书台”。孔子淋雨后感伤寒带弟子沿卧龙岗向南至蔡埠口(今邵店西)汝河边,这里汝河迂回,风景宜人,一时找不到过河渡口,使子路向田耕农民打听,便是“孔子问津处”,现在,此处仍有一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问津处”三个大字,石碑立在那里。蔡国弟子漆雕开见孔子病患不轻,就从卧龙岗下取当地黄姜熬汤,每日献于孔子,不几日,孔子痊愈,周身轻松,神清目明。于是就有了后来孔子在蔡国三年“讲学布道”,弹琴高歌和创作《大道歌》。从此孔子与蔡国黄姜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对姜情有独钟,在那个战乱年代终寿72岁,与重食生姜密切相关,《论语》载,子曰:不辙姜食。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对孔子食姜嗜好阐释: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辙。漆雕开为孔子熬汤所用生姜就是卧龙岗下邵店一带所产黄姜。 邵店黄姜源产古蔡国卧龙岗南段两坡上,即今河南省上蔡县邵店乡一带。这里气候属亚热带温湿适宜,4月中旬至于11月中旬,平均气温26.8度,地势一岗(卧龙岗)担两坡,最高海拔98.2米,排水性强,土层深厚,土质松软,呈黄棕,沙壤性,通气性强,PH值7.3,中性偏碱,适合生姜种植和储藏条件,也成就了邵店黄姜的优良品质。据元朝《王祯农书》记载“姜宜耕熟肥地,三月种之,以蚕沙或腐草灰粪覆盖,每垄阔三尺,便于浇水,待发芽后又揠去老姜上作矮棚蔽日,八月收取,九、十月宜作深窖,以糠秕合理暖处,免至冻损,以为来年之种。邵店黄姜味道纯正,色泽金黄,无丝耐煮,辛辣,味长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钾、镁和糖等营养物质,蛋白质1.5-2.0g/100g、钾2000-2500㎎/㎏、镁360-420㎎/㎏、粗纤维0.8-1.2%、总糖1.6-2.2%。 邵店黄姜以优良的品质著名,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具有良好的药用保健效果,邵店黄姜性温散寒邪,有驱寒,暖胃,健脾,生发,消暑治泻,制中夏毒之功效,姜汁水洗澡可润肌美容,泡茶可健胃益寿。据《上蔡县·实业态· 农业》载:邵店一带之姜,为蔡邑驰名之产品,常南至汉口,北至平津。古为“天姜”,曾为历代皇家供品。《上蔡县志· 建制志》载:清康熙年间建城堡为邵店寨。邵店集自古商业鼎盛,为群众交易土产,黄姜,购置日杂之集散地。邵店集以黄姜为主要交易点,姜贩遍布各地。黄姜初加工在民国年间就已起步,上世纪80年代,姜片厂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加工后的“蔡州天姜”出口到日本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不断深入,该乡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生姜生产,全乡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总产量达300万公斤。在种植上,积极引进外地优良品种,推广塑料大棚育苗和姜田不搭棚的先进生产技术,既提高了产量和产品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建起了规模较大的生姜加工厂,产品有脱水姜片、姜丝、姜粉,成为俏销国内外优质保健食品。为邵店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做出巨大的贡献。《上蔡古诗词选集》中曾这样描述:“百里卧龙岗,千顷姜山藏,蜿蜒迂回至,富庶邵店乡。”

地域范围

邵店黄姜的地域保护范围在邵店乡境内海拔98.5米的一岗(卧龙岗)担两坡上,南与汝南县搭界,东与上蔡县杨屯乡接壤,西、北与西平县为邻。包括邵店全乡,涉及籽粒村、棚楼村、卜庄村、小楼村、西岗村、邵店村、集北村、庙王村、高李村、刘岳村、前杨村、后杨村、十里铺村、丁楼村、石佛村、郭屯村、尹赵村、刘庄村、上岗村、苑寨村、蔡屯村共21个行政村,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北纬33°14′00”-33°22′00”东经114°23′00”-114°33′00”。开(开封)龚(龚家棚)路穿境而过,东西总长10㎞,南北总长9㎞,适宜种植面积5343公顷,年总常量90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其新鲜根茎,呈扁平不规则块状,形态奇特,并有枝状分支。块小,有丝,色泽金黄。适宜调味品及保健食品和深加工制品。 2、内在品质指标:据测定,邵店黄姜含蛋白质1.5-2.0g /100g、钾2000-2500㎎/㎏、镁360-420㎎/㎏、粗纤维0.8-1.2%、总糖1.6-2.2%。 3、安全要求:产地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二.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胡店鸭蛋干

主产地为金寨县桃岭乡、槐树湾乡的库区一线(梅山水库淹没的胡家店集镇移民聚居区)。制作工艺为:用棉纱方巾包豆腐,压榨成方块白豆干,阔约5公分,厚约1公分,经日晒或炭火烘烤后,投入缸中卤制。卤料以鲜鸭蛋、蓼叶灰、腊鹅汤、腊肉汤等配制。浸泡一夜后,取出晾晒,直至表皮渗油。成品呈淡绿或淡黄色,乍闻有点臭,吃起来醇香细嫩,表皮柔韧。可凉拌、油炸、炒菜。

三. 福建省 三明 大田 大明虾

大明虾

做虾是有许多方法的,本菜采用的是产自大田屏山上好茶叶精制而成,大田屏山茶叶清香浓郁,再加上主食上好的大明虾,能不是一道佳肴。

四. 福建省 三明 梅列区 三明小吃

三明小吃

五.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斑鸠店大蒜

斑鸠店镇西靠黄河,东邻东平湖,土壤广阔而肥沃,水资源丰富,十分适宜大蒜生长。自建国初期即已种植大蒜。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种植规模逐年扩大,至今全镇大蒜面积已达4万多亩,一般年产蒜苔2万吨,蒜头8万吨。每到收获季节,外地客商云集收购,产品远销上海、天津、河北、辽宁、吉林等省市,并出口到越南、日本、韩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成为我省颇具影响力的“大蒜之乡”。

1960年以前,斑鸠店镇种植的大蒜原为本地蒜,产量不高,品质一般,为了提高产量,六十年代从前苏联引进了杂交蒜,试种成功后,经过多年培育,这种杂交蒜表现了很强的生长优势,其主要特点是:株型高大,外皮紫红,成熟较早。每个蒜头内有4—8个蒜瓣,蒜瓣整齐肥大;蒜苔产量高,且苔茎绿、无病斑(即黄点子);蒜泥香、辣味适中;长出作苗菜用时,出的蒜黄多。1991年,斑鸠店大蒜曾荣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是山东省唯一获此殊荣的蒜类产品。

大蒜是上等的辛香类蔬菜和调味品,具有增强食欲,抑制病菌改善人体微循环、补充营养、保障健康功能。据测算,每100g大蒜中含蛋白质4.4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23g,粗纤维0.7g,钙5mg,磷44mg,铁0.4mg,硫胺素0.24mg,核黄素0.03mg,尼克酸0.9mg,抗坏血酸3mg,并含有抗诱变剂硒和杀死癌细胞的活性物质二烯丙三硫、乙烷硫代磺酸乙酯等。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大蒜对多种致病菌如葡萄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白喉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及霍乱弧菌等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有防治癌症和美容作用,能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增强人体免疫力,素有“土里长出的青霉素”之美称。

据蒜农说,大蒜喜生土地、洪淤地,喜硫酸钾肥。斑鸠店镇耕地属冲积扇平原上的粘土地,地力肥厚,农民种蒜多施用农家肥,一般不用含有害物质的化肥、农药,所以蒜的产量高,质量好。大蒜已成为斑鸠店镇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六. 吉林省 延边 敦化 马五店贝母

马五店村位于吉林省敦化市江源镇镇驻地西南13.6公里,总土地面积76.9公顷,林地8.99公顷,耕地43公顷,皆为旱田,总户数83户273口人,皆为汉族。主导产业:贝母、林下参、林蛙等,加工业以贝母加工为主。贝母是该村的独业也是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立体种植,地上是“粮仓”,地下是“银行”。全村43公顷耕地都种上贝母,并在外地扩繁种植。是远近闻名的贝母专业村,现已辐射全镇16个村及周边贤儒、黑石、额穆、大山等乡镇。这个村接待外地参观者上万人次,是吉林省无公害贝母种植基地。

七. 福建省 三明 将乐 将乐竹荪

将乐竹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将乐竹荪是福建三明将乐的。

将乐竹荪系棘托竹荪(Dictyophora echino-volvata Zane,Zheng et Hu)。将乐人民采食野生竹荪历史悠久,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规模化人工栽培。将乐县地理环境优越,森林覆盖率高达84%,境内以喀斯特地貌为主,土壤钙含量高,水质洁净微酸,矿化度低;栽培区域分布于林间河谷盆地,日夜温差大;毛竹屑、芦苇、谷壳等栽培原料丰富,采用覆盖厚土、菌球帽顶破口采收等独特栽培方式,形成将乐竹荪特异品质。经测定,将乐竹荪菇体大,干品菌柄长度17~20厘米,直径(中部)2~3.3厘米,口感脆,香气浓郁,贮藏过程不易变色。1987年将乐县的退休医生郑则润在海拔四五百米的山涧竹林中18平方米栽培成功,当年将乐县把室外栽培竹荪列为小星火项目开发,并对资金、菌种、技术培训、山场、销售作了专题研讨,发动农民开发生产,形成生产能力。自郑医生引进竹荪栽培至今已28年的历史,以往竹荪栽培产量低,品种混杂,随着科技含量的提高和新品种的引进,以农林大的D89和三明真菌研究所的D1为当家品种,栽培模式也由搭荫棚栽培向槟榔芋套种竹荪立体模式发展,竹荪栽培获的了可喜的变化。目前,有制种户38户,种植面积8000多亩,鲜菇产量8000多吨,产值达1亿元以上,是食用菌主推品种。

所在地域:

福建

申请人:

将乐县食用菌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将乐产竹荪,是一种极其名贵的食用菌,其保护范围是北纬26°26′到27°04′,东经117°05′到117°40′之间;南北长71KM,东西宽59KM.保护地域是将乐县所管辖的万全乡、黄潭镇、南口乡、白莲镇,光明乡、高塘镇、古墉镇、水南镇,大源乡9个乡镇、96个行政村。将乐县竹荪种植面积8025亩、产量785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将乐竹荪产品品质特色:将乐竹荪菇体大,干品菌柄长度17~20厘米,直径(中部)2~3.3厘米,口感脆,香气浓郁,贮藏过程不易变色。 2、内在品质:碳水化合物10-22g/100g,脂肪0.5-1.5 g/100g,蛋白质0.1-0.8 g/100g,纤维素4.1-5.2 g/100g。 3、安全要求:将乐竹荪产品质量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NY/T836-2004竹荪的标准。

八. 福建省 三明 建宁 建莲

建莲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建宁莲子,简称“建莲”,产于福建北部山区的建宁、建阳、浦城、崇安等县。这些县在历史属 建宁府管辖,因此,所产莲子统称为“建莲”。 建宁的莲塘一般都选择土层厚、土质肥、水质好, 以及避内向阳的地块。池塘中有泉眼,池水冬暖夏凉,给莲子生长创造了极好的条件。尤其是建宁城关西门外著名的“百口莲塘”,池池相连,泉水潺潺,每当盛夏,叶绿花绿,映入眼目。这一带所产的建莲极好。

据《建宁县志》记载,建宁栽培莲子始于五代梁朝,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闻名全国也已 300多年。建宁莲子的品质、药性兼优,被称为“莲中上品”。

建莲的加工技术十分讲究,必须是当天采收,当天加工。从去莲蓬、破莲壳、剥莲膜,到挖莲心, 要求在一分钟内完成。接着再经太阳晒、炭火烘烤等工序。采取上述工艺加工的莲子即为驰名中 外的“穿心白莲”。 特点:粒大圆润,色如凝脂,耐煨易熟,汤汁清甜,香醇爽口,营养丰富。

据化验分析,每一百克莲子肉含蛋白质17克,棉子糖等碳水化事物16多克,并含有比较丰富的 铁、钙、磷等多种营养素。

中医学认为,莲子具有益肾固精、养心明目、收敛镇静、健胃止泻之功能,主治脾虚泄泻、多梦遗精、崩带漏下等症。久食可强身旺神、延年益寿。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本草纲目》 中对于莲的通身药用价值作了很高的评价

“莲香飘万里”,这此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建莲更是美名扬天下,它不仅畅销中外具有广阔的市场,而且还成了国宴上的一道名菜,1984年,美国总统里根到我国访问,1主席设宴欢迎,第八道菜是“冰糖银耳建莲”,1990年被确认为第十一届亚运会标志产品,1993年建宁举办“中国首届建莲节”,建成了福建省最大的莲子专业市场,1996年被命名为“中国白莲之乡”。

九. 福建省 三明 沙县 沙县烧麦

烧麦的做法很简单:用不发酵的面粉擀成薄皮,包上馅,顶上捏成折儿,然后蒸熟。很多地方都有烧卖,但沙县的烧麦最有特色,味道也最好。

沙县烧麦皮薄个小,而且在面粉中掺了部分木薯粉,蒸熟后晶莹似玉,小巧玲珑,一眼望去便令人食欲大动。高档的烧麦对馅极为讲究,虾仁、瘦肉、冬笋、香菇、粉丝是少不了的。

沙县烧麦的味美,还得益于豆豉油。外地的烧麦,调味品大都是拌在馅里。俗话说:“众口难调。”咸淡酸辣很难把握。沙县烧麦的馅以料的自然风味为主,食用时佐以天然调味品豆豉油。咸淡酸辣可由食用者自行掌握,可谓“众口难调自己调”,不失为取巧的好办法。

烧麦一般是咸的,夏茂却有一种甜烧卖,风味尤为独特。夏茂甜烧麦制作并不复杂:将夏茂地产的“三元饼”切成一厘米见方的饼丁,拌入猪油、紫菜、白糖做馅,讲究的还加上桔饼丁和研碎的花生,用精面粉擀成皮,将上述馅和皮包成高4厘米左右,顶端开口的圆柱状,蒸熟后稍凉即可装盘。

十. 山东省 德州 武城县 保店驴肉

德州保店产驴,因此当地盛行吃驴肉,时间长了,自成一派,不但口感鲜美,营养丰富。据中医研究,吃驴肉还有利于舒筋活络,打通穴脉的效果。传说,保店驴肉是练武之人必备食物,并随着江湖艺人传到四面八方。有兴趣的游客可在当地各大小饭馆品尝,通常20元左右一盘。

保店驴肉又名保店五香驴肉,原产地是和山东省宁津县 保店镇同属一行政村的南辛庄,创始人是李长荣、李长善、1三兄弟。一般以冷食为上,常为酒宴之佳肴。有“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上保店”之说。其特点是肉质细嫩,瘦而不柴,烂而不散,香味四溢。保店驴肉不仅美味可口,常吃驴肉,还有利于舒筋活络,打通穴脉。因此,保店驴肉成为当地练武之人必备食物,并随着江湖艺人,传到四面八方,美名远扬。

保店驴肉不仅美味可口,常吃驴肉,还有利于舒筋活络,打通穴脉。因此,保店驴肉成为当地练武之人必备食物,并随着江湖艺人,传到四面八方,美名远扬。此外, 扒鸡、长官包子、大柳面、夏津布袋鸡、宋楼火烧、夏津银丝面、珍珠琪、羊肠汤锅、武城旋饼、蹶腚豆腐、平原乳鸽、临

保店驴肉

邑田口羊肉、寇家豆腐皮等都是德州的饮食,具有独特的饮食文化,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

保店驴肉原产地是宁津保店镇,有“长官包子、大柳面,要吃驴肉上保店”之说。其特点是肉质细嫩,瘦而不柴,烂而不散,香味四溢。

保店驴肉是清代康熙年间,李登山兄弟所创制,嘉庆年间已成为贡品,距今已成名200多年,其特点是肉质鲜美、细嫩爽口、廋而不柴、肥而不腻、烂而不散、软而不粘、咸淡适口、香味浓郁、风味独特、老幼皆宜。被载入《中国土特名吃大辞典》经“中国肉类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测试中心”检验,含蛋白质高达26.1%,属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同时富含18种人体所需的游离氨基酸,丰富的动物胶源,即钙、磷、铁等营养物质。常食用有补血、滋阴、壮阳、润燥、健身等食疗作用,它与名贵中药阿胶相匹美,素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美称。

保店驴肉选优质黑驴为肉源,其食法可热可凉,保店驴肉精品为全驴宴,可分为上八锦和下八锦(上八锦:驴鞭、心、肝、肚、套肠、万口、口条、蹄筋;下八锦:前腱子肉、后腱子肉、五花肉、里脊、脖头肉、驴脸肉、肋扇肉、尾过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