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厦门可以带走的糯叽叽特产 厦门必买的5种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厦门可以带走的糯叽叽特产 厦门必买的5种特产更新时间:2024-01-20 16:53:35

一. 福建省 厦门 翔安区 乌山青葱

乌山村位于福建省新圩镇东北部,从1968年引进青葱品种开始栽培种植,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当地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乌山青葱已被列入翔安区五大特色农产品之一,乌山村已成为厦门市最主要的青葱种植基地,同时是闽南地区青葱主要销售集散地。

乌山村位于福建省新圩镇东北部,从1968年引进青葱品种开始栽培种植,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当地农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在市、区政府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乌山村积极扶持青葱产业发展,将这项资源优势确立为一村一品建设。 2007年乌山村成立了上宫青葱专业合作社,实行基地规模管理、无公害科学种植、市场销售品牌经营等多项举措,形成了产、购、销联合体。目前,乌山村专业合作社共有社员200多名,全村有46家青葱加工销售网点,除加工本村生产的青葱外,还向晋江、莆田等地收购青葱加工。同时专业合作还通过邀请农业专家授课、开办生产技能培训班、聘请农业专家实际指导等多种形式组织农民学习科学种植技术,充分发挥生产基地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今天,乌山青葱生产已扩展到周边区域多个乡镇,建立了万亩无公害生产基地,年产量4.5万多吨,总产值8700万元。乌山青葱已被列入翔安区五大特色农产品之一,乌山村已成为厦门市最主要的青葱种植基地,同时是闽南地区青葱主要销售集散地。乌山青葱不仅销往广东、浙江、江苏、上海、重庆等省及省内大市场,年交易量达7.6万吨,部分产品脱水、烘干加工后,还出口到台湾、日本、韩国等国家。

二. 福建省 厦门 集美区 虾丸

鼓浪屿的饮食核心是海鲜四宝:蟹、虾、鱼、贝。虾丸就是其中较常见的美食,将鲜虾制成虾茸,加入味精、盐、蛋清等调料,揉搓到松软后即可制成虾丸,虾丸可煎可炒,即使用清水煮食,也难掩其特有的鲜嫩美味。

三. 福建省 厦门 翔安区 马巷贡糖

马巷古有“贡糖、香饼、烧炸枣”三宝。贡糖现称花生酥,俗称“豆仁夫”。贡糖顾名思义,制作时把花生仁炒熟,去膜、去臭粒,用一根圆木棍,长约一尺左右,末尾留一把柄,工人用圆木棍放于一厚木板上使劲把花生仁捣碎成末,再和上馅糖,使其粘连压成薄片,薄片卷成约二公分宽的长条,用刀切成约三公分长的小块,然后五块包一束,贡糖上下面还夹上竹叶以吸湿气,再包上纸以防潮。每五小束又包成一包出售。贡糖吃起来又香又甜又酥,是饮茶的好“茶配”,特别是老年人最喜欢。古时马巷一带盛产花生,故贡糖作坊多,其中马巷福三春糕饼店制作的贡糖名闻遐迩,大量销往厦门、泉州、漳州甚至台海各地,生意做得很旺火。各地信徒每逢初二、十六都用“豆仁夫”去敬观音佛祖,龙海一带还用作订亲礼物,成为一种吉祥物品。

“豆仁夫”的由来在马巷还有一段美好的传说。据说古时马巷有一位姓蔡的儿媳妇,既贤惠又孝顺翁姑,人们称她大孝妇。其翁姑年迈掉牙咬不动喜爱的花生。其儿媳急在心里,于是就去向人家借来小石臼把花生仁捣碎,再拌上红糖让翁姑“配”早茶、稀饭。翁姑心喜,逢人就夸,因此有好多人也跟着这样做。后来糕饼坊老板发现这是一大商机,就精心研制推广了,遂成马巷名点。据说明代同安地方官曾以“豆仁夫”为贡品进献朝廷,备受皇上称道,故名“贡糖”。现在的“金门贡糖”誉满两岸,可说是马巷贡糖的传承和发展。

信息来源:翔安区人民政府 作者:洪得强

四. 福建省 厦门 思明区 普陀素菜

普陀素菜

厦门南普陀寺的素菜,遵循佛教饮食宗旨,坚持用素菜、素料、素名。选用植物油、面类、豆类、蔬菜、蘑菇、木耳和水果为原料,经过厨师的精巧烹调,每道菜都有不同的味道,而且营养丰富,享有盛誉。南普陀寺的素斋馆就在寺庙门口。

菜的价格一般在二三十元左右。

五. 福建省 厦门 思明区 面线糊

面线糊是以虾、蚝、蛏、淡菜等味美质鲜的海产品熬汤,与面线煮成糊。煮时要掌握好火候,达到糊而不烂、糊得清楚。面 线糊除以海鲜作配料外,还可加鸭肠或猪血或以一大串猪大肠放人面线糊中,使油脂融人其中。食用时可与油条和醋肉搭配,并以炸葱花、胡椒粉调味,气味更浓烈可口。美味得妙不可言。

六. 福建省 厦门 海沧区 青果

青果

青果的正式学名叫橄榄。此果深秋成熟,仍是青色,故称青果。青果是硬质肉果,初食时带苦涩,久嚼之后,才觉清香甜美,回味无穷。果肉味初涩,久嚼微甜。这先苦涩后甜美,犹如忠言逆耳利于行,所以古时又称“忠果”、“谏果”。正如《南方草木状》一书中所说:“味虽苦涩,嚼之芳馥”,最初入口时,只觉酸而苦涩,待细嚼后,渐感苦尽甜来,满口生津,回味无穷。据说,食用橄榄细嚼之后,如能呷上几口好茶水,那种香幽幽甜丝丝的橄榄味,可从齿间一直通到喉咙底下,令人咂咀不迭,精神顿爽,难以忘怀。

七. 福建省 厦门 集美区 漆线雕

是 厦 门 历 史 悠 久 独 远 销 东 南 亚 各 国。 具 特 色 的 民 间 工 艺 漆 线 雕 是 以 精 细 的 漆 线 品. 自 唐 代 彩 塑 兴 盛 经 特 殊 的 制 作 方 法 缠 以 来, 漆 线 雕 便 被 绕 出 各 种 金 碧 辉 煌 的 人 应 用 于 佛 像 装 饰。 物 及 动 物 形 象,尤 以 民 早 在 几 百 年 前 漆 线 间 传 统 题 材, 如 龙 凤、 雕 像 就 驰 誉 中 外, 麒 麟、 云 水、 缠 枝 莲 等 为 多。 过 去, 漆 线 雕 大 都 只 限 于 木 本, 漆 篮 和 戏 剧 道 具 上。 近 年 来, 已 发 展 到 装 饰 在 盘、 瓶、 炉、 等 瓷 器 和 玻 璃 器 皿 上, 琳 琅 满 目, 美 不 胜 收。 目 前, 厦 门 工 艺 美 术 厂 把 漆 线 雕 与 陶 瓷 结 合 起 来, 创 作、 生 产 了 线 条 陶 瓷 作 品。 如 线 条 瓷 塑《 郑 成 功》, 参 加 了 全 国 工 艺 美 术 展 览, 并 被 选 送 到 日 本 展 出, 获 得 好 评。 小 件 漆 线 雕 工 艺 品 用 绫 缎 制 成 盒 子 包 装, 小 巧 玲 珑, 便 于 携 带, 是 旅 游 纪 念、 馈 赠 亲 友 的 佳 品。( 厦门)

八. 福建省 厦门 翔安区 厦门芋包

芋包是福建的一道特色小吃,独具特色,名闻遐迩,这同当地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水源充足、出产的芋子特别嫩有关。

芋包的做法大致是:将菜芋(不能用芋头,否则不易烂,最好用如鸡蛋大小的芋子,称“芋蛋”)洗净、煮熟、剥皮、用锅铲将芋拍烂至无颗粒,揉入碾碎的木薯粉,揉成软硬适合的皮坯待用。

将发好的笋干、香菇、豆干、虾肉、油渣或油条切碎,仔姜剁碎;瘦肉切丁加酱油、五香粉、味精、红酒拌均备用。

另起炒锅,入葱头炝锅后,加入笋干、香菇、豆干、油渣或油条、虾肉炒熟起锅晾冷备用。

将皮坯切成小剂,以木薯粉搭手,将小剂捏成杯状,舀入馅心,加上1-2粒腌好的瘦肉,包成三角形。

锅加水烧开,入芋包煮熟捞起,加酱油、味精、麻油、猪油、红酒拌均,加葱花即可食用。或捞起盛入加好上述调料的汤碗中,加入少许醋、胡椒粉做汤菜吃亦可。

芋包的主料芋头,《滇南本草》中认为它“治中气不足,久服补肝肾,添精益髓”;现代《食物中药与便方》介绍它“有益脾胃,调中气。”如是,自古至今,芋头是食疗兼优的好食品,芋包是脍炙人口的名小吃。

九. 福建省 厦门 海沧区 厦门肉粽

粽子在福建各地都有不少品种,有咸粽、豆粽、甜粽、肉粽等,独数厦门肉粽最有名。厦门肉粽味道香甜,油润不腻,色泽红黄闪亮,富有引人品尝的吸引力。

肉粽要趁热吃,否则味道大减,因此称烧肉粽,名符其实。多以香菇、虾米、栗子、猪肉、糯米为原料,包好后的粽子要等开水煮沸时鲜粽才下锅烹烧,吃时配上沙茶酱、蒜蓉、红辣酱、调味酱油、芫荽等,真是美味可口。

十. 福建省 厦门 翔安区 厦门彩塑

厦门彩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