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毕节恒有特产 毕节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毕节恒有特产 毕节的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4-01-12 06:20:50

一. 贵州省 毕节 赫章县 赫章黑马羊

赫章黑马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赫章黑马羊,是从贵州黑山羊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类群,因头上无角、头型似马,俗称黑马羊。赫章黑马羊在喀斯特岩溶山区天然灌木林放牧,因其被毛全黑、肉质细嫩、风味好、胆固醇低、蛋白含量高和无污染环境下饲养等特点,已成为人们追求的营养保健食品。

赫章黑马羊,产于贵州省毕节市赫章县,是从贵州黑山羊中分化出来的一个类群,因头上无角、头型似马,俗称黑马羊。赫章黑马羊在喀斯特岩溶山区天然灌木林放牧,因其被毛全黑、肉质细嫩、风味好、胆固醇低、蛋白含量高和无污染环境下饲养等特点,已成为人们追求的营养保健食品。赫章黑马羊肌肉丰满,有光泽,红色均匀,肌纤维细嫩而紧密,外表略干,不粘手,羊肉口感好,不腻,具有独特的鲜味和香味,膻味轻。

地域范围

赫章县位于贵州省西北部,东邻毕节、纳雍,西连威宁,南接六盘水,北界云南省镇雄、彝良。地理位置:东经104°10′28"~105°01′23",北纬26°46′12″~27°28′18″之间。全县总面积3242.74平方公里,辖27个乡镇456个村,总人口82.0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3.56%,居住着汉、彝、苗、白、回、布依等18个民族。赫章黑马羊分布于赫章县境内的城关、白果、妈姑、财神、六曲河、野马川、达依、水塘堡、兴发、松林坡、雉街、珠市、罗州、双坪、可乐、辅处、铁匠、河镇、安乐溪、朱明、结构、德卓、古基、哲庄、平山、古达、威奢等27个乡镇。规模:赫章黑马羊年饲养量3.31万只;年出栏肉羊1.12万只,产量168吨。

二.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鸡场豆腐

鸡场豆腐之所以质称上乘,一好在水。据说,因此地属煤山地带,水中含硫,而豆中含碱,则碱硫化合,腐脑皮多。二好在做工精细。主要是取浆、点脑、包榨、薰烤。滤帕过滤取浆去渣,用传统酸汤点法,包榨、压力适度,结实不流为准。用柴火薰烤,以灌木为主,尤以青桐最佳,蔸又甚于枝干。烤时,以不猛明火,红炭火为好,勤翻动;次以文火,微以烟薰;后以稍弱明火,使外皮黑红色浑为一体而呈褐红,块干润适宜。能鼻嗅薰香。
鸡场豆腐的美誉,渊源于何时,现难考证。仅就现存资料断定,亦有一百三四十年的历史,至今已沿传五代。
清咸丰五年 ( 公元 1855 年 ) 或同治四年 ( 公元 1865 年 ) 左右,织金人杨永臣来鸡场街上落户,操豆腐业。生意最讲货真价实,童叟无欺,而只他一家,豆腐质量好,一时声誉大起。因此,有十多户竞相争做,如高亮芝、颜玉清、艾大爷、王大爷等。其间,还兴起了臭豆腐干热。继而发展至二十来家,其中数肖南清、岳兴顺“鬼精灵”等,其工艺炉火纯青,更倍受青睐。传至第四代,增至约三十家,做得好者有李德春、李光前、李正能、颜国亮等,佼佼者则是肖南清之子肖登华。其豆腐销售之快有“落地红”之喻。在县城和居仁一带,众口称道肖家豆腐,“肖家豆腐”几乎成了“鸡场豆腐”的代名词。第五代时发展到三四十户,如毗邻村赵家寨和老王大田,因质量好,人们也视其为鸡场豆腐。邻村的王瑞海和李德军弟兄的也很有名。五代操豆腐业者,前三代人是专业从事,后两代人是副业为之。
鸡场豆腐享誉悠久,闻名遐迩。晚清至民国年间,鸡场街是居仁第一大集,繁荣兴旺与兔场不相上下。赶集者有远至织金属大、小六塘;大方牛场坡。最远者一百五六十里,其原因,就是鸡场豆腐的声誉所致。

三.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茅香粑

茅香粑

茅香粑色、香味俱全,又便于保存、携带,可冷食,方便大家祭祀时带到山上食用,倍受人们青睐,黔西城乡市场上随处可见。

配方:糯米粉、茅香菜、芝麻、苏麻、花生仁、核桃仁、白砂糖。

制作工艺:将芝麻、苏麻、花生仁、核桃仁炒熟捣细,加入白砂糖拌匀备用(芯料);将茅香菜煮熟与糯米面加水揉匀后搓成100克左右的面团,再将面团摊开包入准备好的芯料,放入蒸锅大火蒸15分钟即可。

四. 贵州省 毕节 七星关区 毕节柑桔

毕节市七星关区赤水河流域低海拔富热区是优质柑桔生产的适宜区,其自然生态条件和气候条件适宜多种柑桔品种的生长发育, 1981年在全国柑桔区划会上,血橙、锦橙、椪柑通过鉴评,品质名列前茅。在农业部柑桔优势区域发展规划(2002-2007)明确将赤水河流域低海拔富热区规划为优质早熟鲜食柑桔生产基地。

目前七星关区柑桔基地主要布局于清水铺镇、田坎乡、普宜镇、龙场镇、生机镇具有发展柑橘生产的良好生态条件的赤水河河谷区域。现有柑桔品种50多个,其中优良品种有10多个,现已有投产果园1.5万亩。品种主要有椪柑、脐橙、锦橙、夏橙等、血橙等。

橙满园现有果园7500亩,其中柑桔3500亩,年产7500吨,上规模的品种有9个,一年四季都有鲜果供应。10月份上市温州蜜桔;11月至下年1 月可供椪柑、脐橙,2月至5月上市血橙、锦橙;6月至9月有夏橙供应市场。柑桔生产的发展已逐步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运用无公害生产技术所生产的椪柑、脐橙、锦橙、夏橙、血橙等果品,在6省柑桔评比中含糖量最高,以其独特的地方风味,深受广大浪费者赞誉。

五.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野菜豆腐

野菜豆腐

“野菜豆腐”清淡、回甜,若蘸上豆豉粑辣椒水,更为爽口,传说它同样是李世杰及高夫人制作给乾隆皇帝吃的菜肴之一。

配方:野菜500克,酸汤20克,豆浆800克。

制作工艺:将豆浆放入锅内烧开,把野菜倒入烧开的豆浆里煮至5至10分钟,在放入酸汤煮至4至5分钟点清,装入汤碗即成。

六. 贵州省 毕节 金沙县 糟辣椒

贵州金沙冠香坊调味食品有限公司通过近11年来的艰苦创业、摸爬滚打;现已成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贵州省诚信私营企业、贵州省扶贫龙头企业和贵州省旅游产品定点生产企业。

公司拥有金沙岩孔、金沙五里坡、遵义虾子、遵义南白等四个农产品加工基地;形成了“集团化管理、跨区域经营”的产业化经营格局。已获得糟辣椒QS许可证;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冠香源”牌糟辣椒已销往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产品已进入麦德龙、沃尔玛、北京华联等大型超市。

公司相继在金沙、遵义建立辣椒等农品种植基地8000余亩。国务院副总理-和农业部部长孙正才等省地领导多次到公司考察指导工作。公司2006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评为“贵州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优秀龙头企业”。

冠香坊牌糟辣椒是利用金沙区域内的鲜红辣椒为原料,采用贵州苗族的传统工艺,通过土坛发酵、精心调制需成。产品整体鲜红,间有白色、黄色颗粒,固液混体,辣椒呈碎片,姜蒜等辅料呈颗粒状,均匀一致;具有本品固有的酸、咸、辣和鲜醇香味;是烹制糟辣系列菜肴的最佳调料。

公司按照“以法规管理生产,凭良心生产食品”的质量管理方针,实现“全员质量管理”模式确保质量安全。“冠香源”牌糟辣椒系列产品荣获“贵州省名牌产品”和“贵州省名牌农产品”等殊荣。“冠香源”商标被评定为“贵州省著名商标”。

七.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烙洋芋

烙洋芋

据传,明朝时威宁就开始种洋芋。由于特殊的土壤等自然条件,威宁洋芋产量大质量好远近闻名,种植面积40多万亩,占全县农作物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年产量4亿多公斤,产值约1000多万元,有“洋芋之乡”的美称。近年来,威宁的烧洋芋,油烙洋芋,麻辣洋芋小有名气,令人垂诞。且看县城的街道:三三两两的外地客人下车伊始,首先蹲到烧洋芋的火炉边津津有味地吃起来。他们吃着刮得黄锃锃的洋芋,边说边笑边拍照,“OK”声此起彼伏。夜市,温馨的红灯下,烙洋芋的油锅发出“吱吱”的声响,女摊主殷勤地招呼着客人……她用短柄小刀竖着切出厚薄均匀的洋芋片,放到平底铁锅上,加上油盐翻烙——这时,洋芋特有的芳香已溢满四座。客人再蘸上辣椒粉、花椒粉、味精等佐料,吃起来就更加耐人寻味了……

。卖麻辣洋芋的大锅边上确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他们好不容易等到三两块,穿在竹签上,边走边吃,悠悠然品尝着麻辣滋味,表现出只有这时才会有的独特愉悦感。

八.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干锅鸡

干锅鸡

原料主要以鸡为主,里面加入土豆和别的配菜,吃起来麻辣爽口,回味无穷。

九. 贵州省 毕节 纳雍县 仲家铜鼓

“仲家铜鼓”就是布依族古老文化的象征。
何、罗、王三姓布依族的祖先是重甲兵,故称“仲家”,他们的铜鼓称“仲家铜鼓”。
“仲家铜鼓”是一对,分雌雄,质地、大小、图案、色彩一样,圆形,直径 1 米,厚 0.5 米,重 20 公斤,周围有八只脚,四面有四个套环叫鼓耳朵,中间有八个角,象征八卦,用乌铜锻造,古朴精致,乌黑发亮,美观大方,敲响时声传数里。
相传“仲家铜鼓”是汉建兴三年诸葛亮南征时埋于黔境的军鼓,重甲兵在贵州转战,何、罗、王三姓的祖先于征战中掘地拾得,来纳雍河定居后,由罗姓保管,供在神龛上,早晚烧香不断。平时不轻易敲打,只有到每年农历正月初一,由族中长辈在铜鼓前焚香烧纸后,指挥青年小伙把铜鼓抬到寨前高台上,早晚敲击,庆贺新年。一直到过完十五元宵才把铜鼓送回原处供奉。
铜鼓还用于丧葬祭祀,红喜不用。丧葬时将铜鼓吊于灵堂前面,请布依族祭师做法事。亲朋好友来吊祭时,击鼓三通,表示庄重肃穆。
当地还流传“仲家铜鼓”斗蚊龙的故事:
古时候三家寨前的大渡口,是个龙潭,水色碧绿,深不见底。潭内住着一条小青龙,岸边有一棵合抱粗的青藤直伸至河底,是小青龙的化身。
清乾隆年间,一个夏季里,有一天,天气好生闷热,男女老少在田里正忙着插秧。“仲家铜鼓”突然从罗姓神龛上一前一后飞出堂屋大门,腾空而起,直朝大渡口飞去,这时,罗姓祖辈惊慌起来,顺手抓得了一把薅刀,一薅刀甩去把雌的一只铜鼓打落,而雄的一只独自直扑龙潭,与小青龙展开格斗。顿时天昏地暗,雷电交加,波涛翻滚,传来凄厉的叫声,两岸百姓无不为之惊恐万状。约两个时辰才平静下来。后来说是因雌的一只铜鼓没有去参加战斗,雄鼓势单,斗不过小青龙,鼓耳朵被龙角套住,不能飞回。“仲家人”对此不甘心,当即选派几个壮实的青年人提着大斧下到河底去砍龙角,龙角虽被砍断了,但不见雄铜鼓的踪影。从此,仲家铜鼓雄的一只就永沉河底,只剩下雌的一只。民国 18 年 (1929 年 ) 罗显忠、罗少英家打戛祭祀时,祠堂不慎失火,这只雌铜鼓被烧。仅残存鼓的八个角。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