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青海藏族特产专卖 青海特产哪里买正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青海藏族特产专卖 青海特产哪里买正宗更新时间:2024-01-18 01:29:11

一. 青海省 玉树 玉树市 玉树马

【种质资源名称】 玉树马

【种质外文名】 Yushu horse

【科名】 马科(Equidae)

【属名】 马属(Equus)

【种质原产地】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

【主产区与分布】 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

【种质来源】 地方

【种质经济类型】 役用型

【性能特性】 耐粗饲、耐高寒

【血液蛋白型分析】

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2001年 张才骏和王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211匹玉树马血清酯酶的多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被检玉树马血清酯酶的多态性受ESF,ESL 和ESs 3个等位基因控制,以Es 为优势等位基因(0.500);(2)血清醋酶基因座的基因杂台度为0.5520,群体问基因分化系数很小(0.33%) 血液蛋白型:ES型

是否进行相关性分析:是。

主要分析单位及完成时间: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YH. Ling, YH. Ma, WJ. Guan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Genetic Diversity and Population Structure of Chinese Indigenous Horse Breeds Using 27 Microsatellite Markers. Animal Genetics, 2011, 42(1):56-65。

分析结果:平均等位基因数(MNA):8.41,有效等位基因数(NEA):4.57,位点丰富度(AR):7.58 ,杂合度(H):0.764,观察杂合度(Ho): 0.724,近交系数(FIS): 0.052。

二. 青海省 黄南 牦牛骨髓

本品采用目前国际先进的FD(冷冻真空干燥)保鲜、保质技术,将新鲜牦牛骨髓速冻而成,保留了其90%以上的营养成份,是上等的礼品及高级保健营养食品。使用方法:本品温水浸泡后,即恢复鲜体样、可煲汤、配菜等能作各种菜肴。

三. 四川省 凉山州 木里藏族自治县 凉山马铃薯

凉山马铃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凉山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国家调查总队数据显示,2009年,四川马铃薯面积列全国第四位,总产居第一位。

作为我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先锋,凉山马铃薯已成为一面旗帜:建成了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并成为我省马铃薯规模最大的产区,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经济效益四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位。

剖析马铃薯产业发展路径,我们看到了一条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产业优势和农民钱袋子的特色效益农业发展之路。

马铃薯是凉山传统优势农作物,已有400多年种植历史。凉山州具有发展马铃薯的独特自然资源,独特的立体气候条件,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马铃薯。高二半山区、河谷流域、平坝地区具有与马铃薯原产地极其相似的生态条件和良好的无污染环境,被誉为全国最佳马铃薯种植区域之一。

1地域范围

凉山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区东北部,青藏高原东南缘,界于四川盆地与云南省中部高原之间。地理位置东经100°15′-103°52′,北纬26°03′-29°18′之间。南北长370公里,东西宽360公里,全州幅员面积6.04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的12.5%。

凉山马铃薯保护范围为凉山州17个县市,共计610个乡镇,3743个行政村,保护面积20万公顷,现有种植面积12万公顷,有极大的产业发展潜力。

2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凉山州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四川省西南部横断山区东北部,区域内地貌复杂多样,以层状地貌发育。地貌以山地为主,约占幅员面积的80%,山原次之,丘陵、冲积平原、宽谷和断陷盆地约占10%。凉山州土壤类型以紫色土、红壤土、黄棕壤、棕壤为主,占土壤总面积的80%,土壤结构好,土层深厚且疏松,透气性好,土壤微酸,pH值在5.8-7.5之间,养分含量较高,有机质含量1-4%,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丰富,碱解氮60-135ppm,速效磷5-25ppm,速效钾在50-170ppm以上。

(2)水文情况:凉山州境内雨量丰富,河流纵横,山地水系发达,除安宁河谷外,多数为山地河流。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大小河流共160多条,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主要有雅龙江等13条河流,其中安宁河是凉山州最大的河流,全长326公里,流经州境内222公里,贯穿冕宁、西昌和德昌3个县市,共有大小支流18条,最大支流有孙水何、锦川河、河曲河。

(3)气候情况:凉山州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雨热同季,农业气候条件比较优越。年日照时数1227-2603小时。年平均气温10.1-19℃,≥10℃的年积温4500-5760℃,无霜期202.9-346天。年降水量776毫米-1176毫米。全年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足,雨水充沛,昼夜温差大。凉山州由于特殊的立体气候,在不同的区域一年四季均可种植马铃薯,主要为冬、春、秋作。凉山州海抜1800米-2600米的地区是大春马铃薯最适宜种植区。

(4)人文历史情况:凉山州境内居住着彝、汉、藏、回、苗、蒙古、傈僳等14个世居民族,全州总人口约448万人,农民388万人,其中彝族人口208万多人,占总人口的46.5%,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马铃薯在凉山种植有400年左右的历史,有广泛的群众基础,马铃薯是当地农民精心选留与自然选择的结果,在长期的马铃薯种植实践中,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植和繁育经验。马铃薯是凉山州高二半山区农民群众生产少不得、生活离不得、经济发展缺不得的重要作物。彝族同胞的日常生活、婚、丧、嫁、娶及高山蓄牧业发展是万万离不开马铃薯。凉山马铃薯种植规模大,是四川省马铃薯的重点产区,以2006年为例,种植面积占全省的14.33%,总产占全省总产的20%,平均亩产1460公斤,比全省平均亩产高出410公斤,高39.05%,比全国平均亩产高出471公斤,高47.62%。2006年7月,四川省马铃薯产业发展生产现场会在凉山州的昭觉县、布拖县召开,会上充分肯定了昭觉县、布拖县的两个万亩马铃薯生产现场示范作用。2008年11月,四川省马铃薯产业发展工作会又在凉山州召开,会上凉山州政府作了典型发言,凉山州马铃薯良繁中心、昭觉县洒拉地坡乡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昭觉县农业局马铃薯脱毒良种网室和豪吉集团昭觉马铃薯淀粉加工厂的规范化生产、规范化管理给领导们和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再一次突现凉山州马铃薯产业发展成效。2008年全州大春马铃薯标准化生产面积达到7.6万公顷,占大春马铃薯面积70%以上,大春马铃薯鲜薯单产由2004年每亩1418公斤提高到2008年每亩1577公斤,每亩增产159公斤。凉山州目前正打造西南最大的种薯和商品薯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马铃薯标准化生产基地(10万公顷)。

凉山州马铃薯种植大县较多,全州17个县市中,种植面积在10万亩以上的有盐源、布拖、昭觉、越西、喜德、金阳、美姑、会东8个县,为马铃薯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创造了基础条件。经过30多年的品种选育逐步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凉薯系列品种(凉薯14、凉薯17、凉薯97、凉薯8号、川凉薯1号等),并在当地广泛种植,深受市场欢迎,产品销往成都、广州、郑州、武汉、北京、上海等全国各地。2008年销售量达到了125万吨以上,部分商品销往香港、澳门、台湾、日本、韩国等地。

四. 青海省 黄南 同仁县 青海湖裸鲤

湖裸鲤鱼是青海的,其体长,稍侧扁,头锥形,吻钝圆,口裂大,亚下位,呈马蹄形。上颌略微突出,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下唇细狭不发达,分为左右两叶;唇后沟中断,相隔甚远;无须。体裸露,胸鳍基部上方、侧线之下有3-4行不规则的鳞片;-和臀鳍两侧各有1列发达的大鳞,向前达到腹鳍基部,自腹鳍至胸鳍中线偶具退化鳞的痕迹。侧线平直,侧线鳞前端退化成皮褶状,后段更不明显。背鳍具发达而后缘带有锯齿的硬刺。体背部黄褐色或灰褐色,腹部浅黄色或灰白色,体侧有大型不规则的块状暗斑;各鳍均带浅红色。生殖期间雄性个体的吻部和臀鳍、尾鳍以及体后部均有白色颗粒状的珠星。

文化:由于青海湖地处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水温低,食料生物贫乏和生长期短,故此鱼生长缓慢,除第一年生长达3.5厘米外,一生中的体长生长无明显的阶段,4龄以下体重增长较快,体重250克者平均为8-9龄,500克者约为10龄;一般能长到50-60厘米,重约5公斤,25龄;最大个体长可达95厘米,重约6.5公斤。群体中雄鱼多于雌鱼,繁殖力较低,怀卵量平均为16242粒。有明显的生殖洄游,每年3月下旬至8月由青海湖进入河中繁殖。产卵场所一般在流速缓慢,底质为石砾、卵石或细纱,水深在0.1-1.1米清澈见底的河道中。在繁殖季节内,当水温低于6℃或超过17.5℃时,便无繁殖活动。产卵旺季为5月中至6月中;产卵活动是昼夜进行,以23时至次日3时为最旺盛;卵产于聚卵窝内,卵沉性,微粘。

分布:分布于青海湖及其支流中,克鲁克湖、扎陵湖、鄂陵湖也有出产。它是青海省极为重要的经济鱼类。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青海湖周围几十万亩草原被开垦为农田;流入青海湖的108条河流被人为拦河筑坝,阻塞繁殖通道,许多河流干涸断流,致使湟鱼无法到淡水中产卵,造成大量湟鱼在河口地带死亡。有关资料表明,青海湖现有湟鱼资源量约为7500吨,不足开发初期的1/10,而目前,鸟岛栖息的鸟类每年要吞食近千吨的湟鱼,湟鱼资源的衰竭无形中使鸟类的生存造成严重威胁。

五. 青海省 果洛 久治县 油子

油子

油子,藏语称“果锐”把和好的面压扁,切成长方形、菱形、三角形,做成花纹,放入烧开的青油锅中,炸至金黄色捞出即可。

六. 西藏 日喀则 吉隆县 藏族围裙

藏族围裙

特点:藏语称为“帮典”,以贡嗄县姐德秀围裙厂所产最为著名。系以藏南纯羊毛为原料织成。

七. 青海省 西宁 城西区 擀面

青海的擀面有四种作法:一是长面,即面擀好后,切成长状,调以臊子叫“臊面”,吃这种面招待客,有“长福长寿”、“长来往”之意
二是凉面,即面擀好后,切成细长条,煮熟拌上青油冷却即食
三是旗花,又叫寸寸子,即将擀好的面(稍厚)切成2寸长条状
四是麻食儿,即将擀好的面切成正方形后,将一对角捏之。( 西宁)

八. 青海省 西宁 城中区 青稞饼

青稞饼是用青稞面调制烘烤而成的一种食物。色泽金黄,香甜可口。是九寨沟藏族人民喜爱的食品。

制作过程:

青稞饼是用先将青稞磨成面粉,后将青稞面粉加入发酵粉用水和好,放置三小时左右,等面团发酵后,再加入菜籽油和香豆沫,放入烤箱烤好,香喷喷的青稞饼就做好了,它的口感极好,吃起来酥酥的,如果细细咀嚼,就可品出它独一无二的醇香。

味道:

香甜而又有青稞味

功效:

青稞饼有助于消化,经常食用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青稞面调制加烘烤而成,色泽金黄,香甜可口。

青稞饼可以长期露在空气之中而不易变坏,因此,出远门的人们都可以将它带在身上,饿了可以吃一些。

信息来源:西宁市人民政府

九. 台湾省 云林县 鼠肉专卖店

人们避之不及的老鼠,居然有人以此为美味!这里烹调的可是生长于山林野地的田鼠,运动量足,吃的又是野果野味,不但肠胃清洁,且皮嫩肉滑,质感不输任何山珍,田鼠的烹调以三杯风味最佳,首先将姜、辣椒、蒜头爆香,再放入鼠肉热炒,起锅前再加入些香菜,便成为一道可口的“三杯田鼠”,而喜欢清淡口味的食客,也可选择“鼠肉面线”。( 云林县)

十. 西藏 阿里 措勤县 藏族吐巴

藏族吐巴

可谓藏族的团圆饭,一般在腊月二十九享用,类似于内地的饺子。有些面团吐巴里会包有石子、辣椒、木炭、毛线等。每一样都有特定的含义,石子表示在新的一年里心肠硬,毛线表示心肠软,木炭表示心肠黑,辣椒表示嘴如刀。这是一种饮食娱乐,无论谁吃到什么,都必须即席吐出,于是在哄堂大笑中,节日的气氛也就愈热闹起来。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藏族食用牛、羊肉讲究新鲜,民间吃肉时不用筷子,而是将大块肉盛入盘中,用刀子割食。牛、羊血则加碎牛羊肉灌入牛、羊的小肠中制成血肠。肉类的储存多用风干法。一般在入冬后宰杀的牛、羊肉一时食用不了,多切成条块,挂在通风之处,使其风干。冬季制作风干肉既可防腐,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冻附,能保持风干肉的新鲜色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