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文山特产包括什么菜 文山本地菜有哪些品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文山特产包括什么菜 文山本地菜有哪些品种更新时间:2024-01-09 22:37:59

一. 云南省 文山州 文山市 文山他披梨

文山他披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文山他披梨

披梨是坝心乡的,以生长在坝心乡他披村而得名"他披梨".其梨果形优美,果色碧绿,皮薄,核小,汁多,味甜,肉细酥脆,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效益.文山县坝心乡他披梨基地建设是文山县林果业基地建设的重要项目之一,是发展地方优势品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使当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工程.项目建设4500亩,总投资280万元,预计盛果期每年总产值800万元,可实现创税利80万元.目前,产生经济效益达2000亩以上,预计今年可产梨30吨.项目建设目标是通过建设他披梨基地,突出地方特色品种,树立地方品牌,为林果业规模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建设树立榜样,从而提高我乡人民群众林果业的栽培技术水平,促进林果业的发展,改善坝心乡生态环境状况,加强财源建设,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文山他披梨个大匀称,单果重300-400克,果周长32-35厘米,果形为微圆形,果底和果顶微小,中部膨大,果蒂凹陷;果皮碧绿色或黄绿色;皮薄,肉厚果心小,肉色玉润,肉质脆嫩多汁,化渣,风味清甜爽口。 2、内在品质指标:文山他披梨的硬度≥3.0,可溶性固形物为≥10%,可滴定酸≥0.45%。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具有润肺、养阴清热,生津止咳的功效,是一种原生态的食用果品。 八月份收获时,在不损害果实或外皮的前提下,可在阴凉、避光、通风的情况下,自然保存至次年的2月份。在保存期间,其口味不因时间保存过长而改变。因自然储存时间长,销售时间可延迟至次年的3月份。 3、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文山他披梨严格按照国家农业部颁布的无公害食品标准体系组织生产。(1)生产环境按NY/5013-2006无公害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2)农药杀虫剂按NY/T5102-2002无公害食品-梨生产技术规程的农药使用准则执行。 (3)肥料按NY/T5102-2002无公害食品-梨生产技术规程的肥料使用准则执行。

地域范围

文山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偏西,北回归线两侧,国土面积2972平方公里。文山他披梨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03°43′-104°27′北纬23°16′-23°44′之间,涉及全县15个乡镇:开化镇、马塘镇、薄竹镇、平坝镇、小街镇、古木镇、德厚镇、秉烈乡、红甸乡、追栗街镇、新街乡、坝心乡、东山乡、柳井乡、喜古乡。全县文山他披梨地域保护面积为17万亩(1.13万公顷),年产量为25.5万吨。文山他披梨的生态环境优越,环绕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老君山东部,森林覆盖率达全县的45%,水资源丰富,宜牧草场广阔,是文山盘龙河的主要源头之一。

二. 云南省 文山州 富宁县 鸡纵

鸡纵是一种美味山珍,称之为菌中之王,其肉肥硕壮实,质细丝白,味鲜甜脆嫩,清香可口,可与鸡肉媲美,故名鸡纵。

鸡纵:含有钙、磷、铁、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份。鸡队吃法很多,生熟炒煮作煲汤皆宜,滋味均极鲜美。用鸡纵可以制作多种名菜,成为鸡纵宴席。鸡纵经过晾晒、盐渍或用植物油煎制而成为干鸡纵、腌鸡纵或油鸡纵,可以贮存较长时间,以备常年食用。

鸡纵产季为每年的六至九月,多半生长在未受污染的红壤山林的半山坡上。

三. 云南省 文山州 文山市 荷叶粥

荷叶粥可以消暑、化热、宽中、散淤,可治中暑、水肿、淤血症等。荷叶粥的做法也很简单方便,只要选用1/3的糯米和2/3的粳米,将鲜嫩的荷叶洗净后切碎,包在纱布里放进粥锅,用一片稍大的荷叶罩住,粥熬好后,退火稍冷,拌入白糖或蜂蜜即可。荷花全身都是宝,荷叶的有效成分是鞣质、荷叶碱、莲碱、荷叶甙等,具有减肥、消肿、降脂的作用。

四.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云南贡米

云南的贡米,是过去当地官府向朝廷进献的贡米。贡米有紫米、遮放米、八宝米。紫米,属糯米类。米色紫黑,味香甜,粘而不腻。产于墨江一带。是元代、明代的进贡米。遮放米,属软米,色泽白润如玉,颗粒大而长。产于潞西县遮放乡户闷村允午社。用遮放米煮饭,香软可口,如有油润感,且营养丰富。饭冷后不会变硬,只是易粘结。是清朝时的进贡米。八宝米,以香味浓、甘甜滋润、富有油脂、颗粒大、滑感强、形色美、成熟快、产量高八大优点而闻名。八宝米产于广南县八宝乡八宝河畔的两个苗族寨子。历代都作为贡米。

五. 云南省 文山州 马关县 马关草果

马关草果栽培历史悠久,据文山州志记载,马关草果始种于明末清初,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马关草果具有果大、肉厚籽多、味清香等特点,是州外销土品之一,2001年文山州马关县被誉为“中国草果之乡”。 近年来,文山州委、政府为进一步加快马关县草果产业的发展,按照“科学规划,因势利导,重点培育,集中连片”的原则,大力调整种植业结构,把马关草果产业作为区域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培育,使马关草果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马关草果在继承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引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进栽培工艺,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量逐年增长,由以前的自种自食转向出口、食品加工和深加工,马关草果现已销往西北、东北、华东、中南诸多省份,出口至东南亚各国。目前,文山州马关县人民政府已专门成立了“马关县草果研究所”,按照“营销大户+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协会”的发展模式,形成小农户、大基地,小规模、大群体的生产经营格局,实现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提高草果产业的现代化水平。

云南省属于热带、亚热带气候的地域宽广,出产多种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草果就是其中的一种。草果形似龙眼,但略长呈长圆形,壳蚋如石榴瓣,成熟时经采摘加工干燥后使用,品质以干爽、个大、均匀饱满、色褐红、味辛辣、把短者为佳草果性辛温,有特殊香气,是上好的调料品,被称为五香之一;又是常用的中药材,有驱风、健胃、消食顺气的功效,用于消酒毒,去口臭亦佳

云南省种植草果有三百多年历史,解放后生产有较大发展,但目前产量还不能满足内外销的需要。云南省红河、文山、保山、德宏等地、州均产草果.( 文山)

马关草果

所在地域: 云南

申请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所在地域: 2013年

地域范围

马关草果产地涉及云南省文山壮苗自治州的马关、文山、麻栗坡、西畴一市三县共32个乡镇,地理位置为东经104°32′至106°20′,北纬23°10′至24°10′,地域保护范围东西横距101.25公里,南北纵距81公里,总面积2209.27平方公里。种植总面积2万公顷,年产量0.3万吨(干果)。分布在马关县13个乡镇:马白镇、坡脚镇、八寨镇、古林箐乡、木厂镇、小坝子镇、金厂镇、南捞乡、大栗树乡、仁和镇、夹寒箐镇、都龙镇、篾厂乡;文山市2个乡镇:新街乡、小街镇;麻栗坡县11个乡镇:麻栗镇、大坪镇、董干镇、天保镇、猛硐乡、下金厂乡、八布乡、六河乡、杨万乡、铁厂乡、马街乡;西畴县有6个乡镇:柏林乡、法斗乡、鸡街乡、蚌谷乡、新马街乡、兴街镇。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干果呈纺锤形,果皮为棕褐色,果长2-4.3cm,平均单果重为3克左右,果皮坚韧,有明显的竖形皱纹,基部有果柄,内含有多粒多面形种子。种子集结成团,气芳香,味辛、辣。 (2)内在品质指标:马关草果含有多种营养成分,果实中内含醇溶抽提物≥4.05%、挥发油≥1.13%及微量元素。挥发油中的主要成分为α-蒎烯(α-pinene),β-蒎烯(β-pinenen),1,8-桉叶素(1,8-cineole),ρ-聚伞花烃(ρ-cymene),芳樟醇(linaloolo),α-松油醇(α-terpineol)。 (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 香辛料类》(NY5323—2006)的规定,马关草果质量标准按照《无公害食品 香辛料类》(NY5323—2006)执行。

六. 云南省 文山州 富宁县 文山牛

文山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文山牛是云南文山州的。

文山牛

所在地域: 云南

申请人: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畜牧技术推广工作站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文山牛产地涉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一市(文山市)七县(广南县、富宁县、丘北县、砚山县、西畴县、马关县、麻栗坡县)共10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 其中文山市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卧龙街道办事处、开化街道办事处、新平街道办事处、古木镇、平坝镇、马塘镇、德厚镇、小街镇、追栗街镇、薄竹镇、新街乡、喜古乡、东山乡、柳井乡、坝心乡、秉烈乡、红甸乡;砚山县11个乡镇:江那镇、平远镇、稼依镇、阿猛镇、阿舍乡、维摩乡、干河乡、盘龙乡、蚌峨乡、者腊乡、八嘎乡;西畴县9个乡镇:西洒镇、兴街镇、蚌谷乡、莲花塘乡、新马街乡、柏林乡、法斗乡、董马乡、鸡街乡;麻栗坡县11个乡镇:麻栗镇、大坪镇、董干镇、天保镇、猛硐乡、金厂乡、八布乡、六河乡、杨万乡、铁厂乡、马街乡;马关县13个乡镇:马白镇、坡脚镇、八寨镇、仁和镇、木厂镇、夹寒箐镇、小坝子镇、都龙镇、金厂镇、南捞乡、大栗树乡、 篾厂乡、古林箐乡;丘北县12个乡镇:锦屏镇、双龙营镇、曰者镇、腻脚乡、新店乡、舍得乡、树皮乡、八道哨乡、官寨乡、平寨乡、天星乡、温浏乡;广南县18个乡镇:莲城镇、坝美镇、八宝镇、南屏镇、珠街镇、那洒镇、珠琳镇、黑支果乡、曙光乡、篆角乡、五珠乡、者兔乡、者太乡、底圩乡、旧莫乡、董堡乡、杨柳井乡、板蚌乡;富宁县13个乡镇:木央镇、田蓬镇、新华镇、剥隘镇、里达镇、归朝镇、谷拉乡、者桑乡、板仑乡、那能乡、花甲乡、阿用乡、洞波乡。养殖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3°35ˊ~106°12ˊ、北纬22°40ˊ~24°28ˊ之间,东西长255公里,南北宽190公里,养殖区域范围31456平方公里,年存栏120万头,年产鲜牛肉7万吨。

七. 云南省 文山州 砚山县 三七汽锅鸡

三七根炖鸡乃砚山的名特首选菜肴。其做法是先将三七细根用清水浸泡洗净,装人已清洗干净的鸡腹内,用汽锅炖熟,即可上桌食用。鸡肉、三七根、鸡汤均余味无穷,为上佳食补品。( 文山)

介绍: 三七汽锅鸡是砚山县的风味名肴,其做法是先将三七细根用清水浸泡洗净,装入洗净的鸡腹内,将鸡块置于汽锅,配上佐料,放在一只盛有四五公斤水的砂锅上,将两锅接触处密封,用旺火上炖三、四个小时,直到鸡肉蒸熟,以至肉骨分离。这样炖出来的鸡肉原汁原味,肥嫩鲜香,汤汁鲜甜。

早在清代乾隆年间,就在滇南地区民间流传。加入“三七”、天麻、虫草等名贵药材烹饪,便成为“三七”汽锅鸡、天麻汽锅鸡、虫草汽锅鸡,为云南具有独特风味的滋补名菜。

小知识:据说在清朝乾隆年间,乾隆皇到临安府即现在的建水县巡视,知府立刻命令当地厨师为皇上献上一道佳肴。当时年仅24岁的小厨运用火锅的原理,改制成美观的汽锅,没想到熬出的鸡肉味道十分鲜美,乾隆尝后赞不绝口,于是,汽锅鸡便成为了国宴名肴。

八. 云南省 文山州 广南 广南姑娘茶

“姑娘茶”,提起这甜滋滋、亲昵昵的名字,总抹不掉生平第一次接触品尝的深刻印象。

七十年代初的一天,幸运到了出名的茶乡——广南底圩,刚进一农户家还未坐定,一位戴花头巾、身着粉雅布大摆衣裤、脚穿白毛边底布鞋、水灵灵面带羞涩的勒少(壮族姑娘)就在主人招呼下敬上一杯火塘小茶罐煨的悲翠青茶。茶来到手,一股清香就扑鼻而来,方品一口,只觉眼明心亮,浑身舒畅。我暗想:好漂亮的姑娘,好香甜的青茶,恐怕这就是早已闻名的“姑娘茶”了,哦,可能是姑娘敬的茶就叫“姑娘茶”吧,接过策二杯,便兴致勃勃向主人显示自己的“精明”,只见主人微微一笑,给了我一个否定的表示。

底圩茶早有名气,原先最出名的饼茶,是将春尖茶蒸熟去青,用带有花纹图案的木模压成方饼,定型后倒出晾干再切除边头料脚,包装运销外地。而切除、包装这一工序,姑娘们心细手巧,是最合适的人选。饼茶远销外地价格较高,当地虽人人喜欢饮用,却嫌昂贵而不愿破费购买,而总是买姑娘们加工饼茶切下的边头料脚而积攒的散茶。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姑娘积攒出售的高质散茶称作“姑娘茶”了。有一次,底圩龙丈村的一位茶农偶然用刚编好的鲜竹甑底蒸糯米后又紧接着蒸茶,蒸出的茶清香诱人,保留着一股糯米鲜竹香味。泡出茶来,清黄鲜亮,香醇味美,清心悦目,回味悠长。从而得到启示,以后就用糯米垫底蒸茶,再用新鲜金竹锯筒,口面抹上香,将茶装进竹筒压紧,用观音泥或棉纸封口后,再排放在用砖瓦搭砌,经木炭烧烫后的烤沟中,余热烘烤。从此,新一代底圩茶——竹筒茶便问世了。尔后壮族“三月节”,青年男女对歌时,姑娘们总以此为佳品赠送恋人亲友,竹筒茶便成了名副其实的姑娘茶了。

九. 云南省 文山州 麻栗坡 木兰

木兰,落叶乔木。冬芽密被淡灰绿色长毛。叶互生。花先叶开放,直立,钟状,芳香,碧白色,有时基部带红晕。聚合果,种子心脏形,黑色。


玉兰花白如玉,花香似兰,其树型魁伟,高者可超过10米,树冠卵形,大型叶为倒卵形,先端短而突尖,基部楔形,表面有光泽,全部枝条疏生开展,嫩枝及芽外被短绒毛。冬芽具大形鳞片。花先叶开放,顶生、朵大,直径12-15厘米。花被9片,钟状。果穗圆筒形,褐色:蓇葖果,成熟后开裂,种红色。3月开花,6-7月果熟。玉兰高达25米,径粗可达200厘米,树冠幼时狭卵形,成熟大树则呈宽卵形或松散广卵形。实生起源的大树常主干明显,树体壮实,雄奇伟岸,生长势壮,节长枝疏,然花量稍稀。嫁接种往往呈多干状或主干低分枝状特征,节短枝密,树体较小巧,但花团锦簇,远观洁白无瑕,妖娆万分。故不同起源之白玉兰园林应用中情趣各异,在小型或封闭式的园林中,孤植或小片丛植,宜用嫁接种,以体现古雅之趣;而风景游览区则宜选用实生种,以表现粗犷纯朴的风格。 玉兰幼时树皮灰白色,平滑少裂,老时则呈深灰色,粗糙开裂。小枝灰褐色。顶芽与花梗密被灰黄色长娟毛,毛绒绒如幼鼠蛰伏,冬态更显。分枝习性随树龄幼长有别,幼时单芽延伸,故主干明显,树冠规整,而见花后,叶枝混合芽在果穗后双杈或多枝延伸,横向发展盛于直于生长,故树冠往广卵形方向发展。


叶片互生有时呈螺旋状,宽倒卵形至倒卵形,长10—18厘米,宽6—12厘米,先端圆宽,平截或微凹,具短突尖,故又称凸头玉兰;中部以下渐狭楔形,全缘。玉兰叶在基部通常有托叶或附属物,托叶有两种,枝端芽末的托叶贴生于幼茎上与叶柄分离,呈覆瓦状;叶部托叶散生,瓦刀状,粘着叶柄基部两侧,芽伸叶长,托叶脱落,幼枝上残存环状托叶痕,此为木兰科树种的识别特征。

十. 云南省 文山州 马关县 马关香蕉

马关香蕉是云南省文山州马关县的。香蕉是马关县的主要经济作物,马关的香蕉销到国内四川、山东、辽宁等地。从2010年开始,马关香蕉还卖到了俄罗斯,并深受俄罗斯消费者的喜爱。

近年来,马关县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县内独特的气候优势和地理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扶持引导种植大户和农户到古林箐、都龙、小坝子发展香蕉产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形成一定规模,有的乡镇形成了“万亩香蕉连成片”的新景象。

2012年全县香蕉种植面积达14.9万亩,收获面积达11.9万亩,收获商品蕉21.42万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