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庆阳出什么特产最多 庆阳土特产有哪些送人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庆阳出什么特产最多 庆阳土特产有哪些送人的更新时间:2024-01-27 07:26:31

一.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餱餱

宁县餱餱也称作“窝窝头”,一般是玉米面粉、糜子面粉经发甜蒸熟的甜食,其形状特别,为顶尖、底有窝,整体为圆锥形,吃起来有甜味。相传餱餱最早起源于周祖公刘时代餱粮之餱的孑遗,为古食物的活化石。其制作方法是用热水将玉米面粉、糜子面粉和成团,均分成大约10cm左右的面团,揉成圆球状,用大拇指按住底部不断旋转成深窝,顶部挤成尖状,外表酷似桃形,宁县农村地区较为常见。宁县餱餱营养全面,纤维素含量很高,具有刺激胃肠蠕动、加速粪便排泄的特性,可防治便秘、肠炎、肠癌等。其中所含的玉米油,更能降低血清胆固醇,预防高血压和冠心病的发生。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杂粮食品重新出现在人们的饭桌上,成为必点的一道佳肴。

二. 甘肃省 庆阳 环县 环县滩羊

(现在产区群众仍有叫白羊或绵羊),后来发现这种羊所产的裘皮有美丽的花穗类型,与别的羊种大不相同,大多数又在草滩上放牧,为了便于区别,便把这种羊叫“滩皮羊”。畜牧界将这种产“滩皮”的羊称为滩羊。 环县滩羊来源于蒙古羊,是在特定的自然条件下经劳动人民长期精心选育成的一个独特的裘皮用绵羊品种。从历史上看,是蒙古族人民经营畜牧业的地方,从地理位置上看,滩羊产区周围属蒙古羊分布的地区。环县在历史上相对人少地广、草场宽阔,曾经是蒙古族人民和各民族之间往来,进行商品交易的地带,使蒙古羊向南迁移,在适宜的自然条件下和人们对裘皮和毛毯的需求,开始重视和选择毛细、光泽好、易着色、匀弯曲、花案美观的羊进行选配,逐渐形成与蒙古羊不同并具有独特品质的裘皮用绵羊品种。 从300年前文献记载中,不仅有美丽的花穗,而且有花穗名称。清雍正六年至乾隆元年(公元1728~1736年)《甘肃通志》、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甘肃通志》都有用滩羊产品制成的花毯和裘皮的记载。 据《环县志》(服饰篇)记载,“因本县盛产滩羊和皮毛,加之交通不便,丝绵制品很难运入,且属高寒山区,自古以来人们多以皮毛为衣着,故有环县人‘吃饭靠糜子,穿衣靠皮子,走路靠驴子’的说法。除穿皮子外,戴毡帽、穿毡袄、毡裤、毡袜、毛线袜、裹毡带、盖毡被、铺毛毡、挂毡帘、穿毡靴等十分普遍”。“富人多着羔皮、绵羊皮;穷人多着老羊皮”。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滩羊皮大衣、毛毡还很流行,但其它皮毛制品渐渐少见,目前毛毡仍受产区人民喜爱。 在《环县志》(风味)里还记载,“本县滩羊多,食羊肉亦多。有清汤羊肉、手抓羊肉、小炒羊肉等,唯羊羔肉最为驰名”。“每年端午节前后,群众在羊羔出山前宰杀食用,并取羔皮。羊羔哺乳期肥壮、 鲜嫩,配以佐料蒸、炒、煮均可。味道鲜美,肥而不腻”。 环县滩羊还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据《环县志》记载,“1936年至1949年,凡经曲、环两县(原曲子县现为环县的一个镇)的红军、八路军、人民解放军将士,都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亲切慰劳”。“1936年山城堡战役中,环县劳军羊200余只”;“1937年,环县劳军毛袜、手套2350双”;“1940年,曲子县劳军羊毛17000余斤,毛袜、手套6723双”;“1946年,曲、环两县劳军羊100只”;“1949年,环县劳军羊257只”,“曲子县劳军羊251只”。这些劳军的羊即为环县滩羊,毛袜是用滩羊毛织成,手套用滩羊皮制作。 解放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和政府的重视,环县滩羊得到迅速发展。国家农业部将滩羊列为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甘肃省优质肉羊优势区域发展规划》将环县列为陇中肉羊优势产业带—滩羊羔羊产业开发区,实施种质资源保护与综合开发利用。1958年,环县在小南沟乡建立滩羊选育场,成为甘肃省唯一的以滩羊本品种选育为主业的保种、育种基地,1998年被甘肃省畜牧局确定为重点种畜禽场,目前饲养优质滩羊2200只。 滩羊的皮、毛、肉三种产品与同类型羊(粗毛羊)比较,都具有一定的突出优点和经济价值。近年来二毛皮价格每张40元左右,滩羊毛价格不到6元/kg,而且销路不畅,但羊肉需求增长,价格上涨较快,销售能力增强,产区把滩羊肉,特别是滩羊羔羊肉的生产做为重点,综合考虑、综合发展、综合利用,边保种边综合开发利用,实行开发性保护,皮、毛、肉一起抓,坚持做好本品种选育。这对滩羊遗传资源保护来讲并不矛盾,滩羊突出的遗传资源是对其1月龄宰杀后获得的二毛裘皮,而羔羊肉是1~3月龄以后,有些时间甚至更长,不影响二毛裘皮性状的选育。

庆阳北部环县,有辽阔的天然牧场,夏秋两季,绿茵如潮;洁净蔚蓝的天空,一朵朵白云飘动;山谷坡洼,缓缓移动的滩羊群,就象浮动在绿草地上的一朵朵白花,两相呼应,如诗如画。在距今300年前,环县滩羊就形成了以生产轻裘皮为特色的绵羊优良品种,其毛裘皮因具有毛色洁白、富有光泽、花穗美观、久穿不毡、轻柔保暖等优点而久负盛名,被誉为“裘中之珍”。

环县滩羊产量约占全国的l/10,占甘肃省的1/3,为甘肃滩羊重点产区之一。经过对环县滩羊进行普查,按其二毛裘皮质量,划分为中心产区、一般产区和次滩羊产区。中心产区主要分布在环县北部,羊只毛股具有明显的毛辫样毛束结构,弯曲明显,弧度均匀,二毛花穗整齐美观,裘皮性能良好。羊毛亦是地毯的良好原料。建国以来,庆阳的纯羊毛地毯工业得到高度发展,特别是纯羊毛艺术工艺地毯和各类挂毯,品种齐全,花形图案精美,色彩艳丽,立体片剪,工艺高超,俨然一幅浮雕艺术作品。质地全部为手工编织,厚实柔美,光滑亮泽而富有弹性,长期以来,为国家外贸出口精品,远销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

地域范围

环县滩羊产于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的天池乡、演武乡、合道乡、曲子镇、木钵镇、樊家川乡、八珠乡、环城镇、洪德乡、耿湾乡、秦团庄乡、山城乡、甜水镇、南湫乡、罗山乡、虎洞乡、小南沟乡、车道乡、毛井乡、芦家湾乡和四合原旅游开发办公室(乡镇建制)共21个乡镇(办),涉及250个行政村。位于甘肃省东部偏北,东经106o21′40"至107o44′40",北纬36o01′06"至37o09′10"之间。东邻本省华池县;南与本省庆城县、镇原县接界;西南与宁夏固原市彭阳县接壤;西与宁夏同心县相连;北靠宁夏盐池县;东北与陕西省定边县毗邻。东西宽约124㎞,南北长约127㎞,总面积9236㎞2。存栏31.4万只,出栏17.6万只,羊肉产量2740吨。

三.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洋芋疙瘩

洋芋疙瘩,也叫洋芋擦擦,是庆阳的一种农家饭。洋芋是土豆的别名。因为做此道美食时需要用“擦子”(制作的专用工具)把洋芋擦成寸长的薄片,故名洋芋擦擦。

小窍门:

1、做洋芋擦擦时,洋芋片一定要够薄,太厚吃起来就不够软。

2、泡过的洋芋片水分要沥干,保证洋芋片是潮湿的,但容器里不应有多余水分。

3、洋芋擦擦在上锅蒸之前整个应该是干爽分散状的,如果坨成一团,说明水分过多,应适量再加入面粉然后搅拌均匀。

4、洋芋片沾上面粉后,蒸的时间一定要够长,一般家里做,根据量的多少至少得20分钟以上才行。

5、如果要做炒洋芋擦擦,炒之前,要把蒸好的洋芋擦擦放凉,否则容易粘锅!

6、洋芋擦擦比较吃油,炒制的时候要适当多放一些油。

四.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米面馍馍

庆阳市米面馍馍采用当地新鲜米面,经“烧、晾、箩、发、和、揉、烙”七道程序精制而成。金黄酥软、糜香浓郁、入口甜美,食后回味无穷。

五.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手工臊子面

臊子面的肉臊子用的是带皮的五花肉,汤是敲碎的大棒骨熬了几个小时的高汤,在汤中加入黄花、木耳、西红柿丁、小豆腐块煮至汤开。将煮好的面条放入碗中,浇汤后再依次放入肉哨子、鸡蛋饼丁、葱花、香菜、油泼辣子而成。

六. 甘肃省 庆阳 合水县 耳枕

耳枕

耳枕是集实用与观赏于一体的传统工艺品,以做工精细,纹饰讲究,造型独特,柔软舒适为主要特点。合水耳

耳枕枕全部出自民间巧妇之手,因枕头中间挖去一块,空间大小恰巧可保护耳朵不受头压而得名。

七.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九龙金枣

宁县九龙金枣是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宁县九龙金枣又名宁县晋枣,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其枣梭状圆隆,个大、皮薄、色玫、肉厚、核小、味甜。鲜食脆酥醇甘,适口性强。

枣系多年生鼠李科落叶乔木,在庆阳市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相传宁县地方——大枣在周代即作为方物进贡王室(进贡朝廷),因而得名“晋枣”。唐时武则天特别喜用,因之声名更加远扬。庆阳的枣主要分布马莲河流域的庆城以南川道地区,其中在宁县境内比较多见。驰名中外的为宁县九龙金枣(主要是宁县晋枣),在当地栽培已有两千多年的生产历史,在《诗经》和隋唐史志中均有记载,1986年被评为甘肃省优质农产品,1996年获甘肃省第二届名优产品鉴评会金奖。 宁县大枣即九龙金枣主要品系有吊枣(即晋枣和马牙枣,统称九龙金枣)、夏枣(又名圆枣)和冬枣(又名相枣或木枣)三种。晋枣栽培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是枣产品中的当家栽培品种。

九龙金枣皮薄肉厚,脆甜可口,营养丰富,平均单果重25克。最大的可达40克,实为枣中之王。宁县生产的“金丝蜜枣”色泽黄亮,肉质肥厚,含糖量高,曾多次被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产品远销日本、香港、澳门和全国16省、市,深受好评。 宁县的马莲河川,九龙河川和城北河川是九龙金枣的主要产地,这里生产的九龙金枣分为吊枣和圆枣两种。吊枣又称晋枣,据史料记载,晋枣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早在西周时代,就作为宫品向朝延进贡过,因之得名晋枣,这种枣形如琥珀,枣果有梭状圆隆,个大、皮薄、色玫、肉厚、枣核小,鲜食脆酥醇甘,味甜如蜜,适口性强,营养十分丰富,可称天然绿色食品。圆枣又称夏枣,也是枣中精品。九龙金枣含有脂肪、蛋白质、磷、钙、铁和丰富的维生素B,是滋补上品,有健脾止泻,补血补铁,补心安神的作用,用吊枣和圆枣制成的金丝蜜枣、金枣罐头、金枣酒等产品色亮形好,品质优良,堪称佳品,是天然的绿色保健精品,尤其是蜜枣加工考察兼有鲜枣干枣之长,色艳香浓味甜质脆,颇受人们的喜爱。 九龙金枣除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机酸、胡萝卜素、矿物质、糖份外,维生素含量是其它果品的几十倍,被誉为“百果之王”,营养与药用价值极高,对其进行深加工,生产蜜枣、枣粉、枣咖啡、枣茶、枣饮料、枣胶调补品、枣味饼干、枣味奶等,市场前景广阔。

九龙金枣是宁县传统名优,发展九龙金枣是促进农业增收,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也是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的科学决策。近以来,该县坚持把九龙金枣产业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主导产业来抓,县上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实地考察,解决具体问题,采取政策优惠,经济扶持,科技培训,典型引路等措施,狠抓九龙金枣基地建设。县上反复考察论证九龙金枣市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全县建成十万亩九龙金枣基地,为了使这一决策落实到实处,县上专门成立了九龙金枣产业开发领导小组和技术小姐,并按照依托资源,规模经营,面向市场,系列开发的思路,抓种苗繁育,基地建设,资源改造,科技推广等环节,使九龙金枣生产初迈上了商品化生产规范化经营,科学化管理,系列化开发的轨道,形成了以马莲河、九龙河、城北河、泾浦河四河流域为主的四个大枣生产基地,以县城农贸市场为主导的金枣批发市场和以公路沿线新建的十多处田头市场。标准化栽植技术的推广,助推了以金枣为产品的加工企业。宁县先后帮助兴发果品厂、赛鲜果脯厂、新世纪果品、盛丰、泥阳公司等企业改扩建了厂房,使其拥有了必备的生产条件。

随着标准化生产的深入推进,宁县金枣产业走上了良性发展轨道,基本形成了“企业+基地+农户”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管理模式。全县金枣标准化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目前,全县已建成优质枣园3.98万亩,初步形成了以马莲河、九龙河、城北河、泾蒲河、川台地为主的红枣基地。2008年全县枣园持果面积达1.8万亩,产鲜枣200多万公斤,产值达700万元,枣区农民最高收入达2.1万元。今年,九龙金枣喜获丰收,全县枣产量预计可达240万公斤,可实现产值1000万元。前几年县上还连续4年成功举办了"九龙金枣节",进一步提高了九龙金枣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九龙金枣先后被全国优质红枣评优会评为优质产品,被首届中国(国际)枣业博览会评为金奖产品,九龙金枣入选甘肃十大名果,在中国(国际)林业博览会上,九龙金枣、红富士苹果被评为“奥运果品”。

八.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州肉羊

宁州肉羊是以宁州肉羊种羊场为依托,县畜牧兽医局与甘肃大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肃农业大学合作,采用国外有名的道赛特羊、萨福特羊、特克赛尔羊、杜泊羊为父本,选用被誉为“超级绵羊”的小尾寒羊为母本,采取级进杂交的方法,F2代进行横交固定,培育成一个新的肉羊品牌—宁州肉羊。宁州肉羊既继承了父本体型高大、生长发育快、肉汁鲜美、屠宰率高的优点,同时又继承了母本多胎、繁殖率高的优点。打造绿色宁州肉羊品牌,是我县肉羊产业发展的方向。

九. 甘肃省 庆阳 庆城县 庆阳香瓜

庆阳香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庆阳香瓜栽培历史悠久,地方志、农业志均有记载,久负盛名,因外形呈梨形俗称梨瓜。果面有不规则条纹、条带,成熟后光滑无绒毛,果皮、果肉颜色以浅绿色、绿色为主,果肉肥厚多汁、内腔小。产品肉质细腻,脆甜爽口,香味浓郁,风味突出,品质极佳,老少皆可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

目前,庆阳香瓜主要分布于全市62个乡镇的川道台地及部分塬区,种植面积达到0.92万公顷。栽培方式有设施栽培和露地栽培两种,先后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3项、绿色产品认证1项、发布地方技术标准1个。

地域范围

庆阳市位于甘肃东部,分别与陕西、宁夏和我省平凉市接壤,介于东经106°21′16″~108°42′48″与北纬35°14′28″~37°9′13″之间,南北长2O7公里,东西跨2O8公里,总面积27119平方公里。辖西峰、庆城、镇原、宁县、正宁、合水、华池和环县等7县1区,共116个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境内丘陵起伏,川道纵横,高原风貌雄浑独特,北有羊圈山,东有子午岭,西有六盘山,中部马莲河、蒲河贯穿南北。三山携两河形成总体地势为北高南低,东西隆起,中部下伏,状如簸萁,故有“陇东盆地”之称。 庆阳香瓜主要分布区域介于东经107°10′38″~108°19′,北纬35°14′28″~36°57′,海拔840~1700米,包括西峰区的肖金、董志、什社、显胜、后官寨、温泉、彭原,合水县的吉岘、固城、板桥、老城、西华池、店子,庆城县的玄马、卅铺、庆城镇、蔡家庙、赤城、马岭、高楼、白马、驿马,宁县的新宁、南义、春荣、湘乐、中村、长庆桥、和盛、焦村、太昌、新庄、早胜、瓦斜,正宁县的宫河、周家、榆林子、永正、山河,华池县的悦乐、柔远、城壕、元城、王咀子、上里塬、五蛟、乔河、紫坊、怀安,镇原县的城关、南川、屯字、上肖、太平、临泾、开边、郭原,环县的曲子、木钵、樊家川、环城、洪德等62个乡镇的川道台地及部分塬区,种植面积达到0.92万公顷, 实现总产20.07万吨,总产值达到83152.5万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品质特征。外在感官:庆阳香瓜,果形呈梨形,俗称“梨瓜”,属葫芦科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果面有不规则纵向条纹,成熟后光滑无绒毛,香气浓郁持久,芳香诱人。果皮颜色以绿色为主,果肉有浅绿色、绿色;肉厚2~3厘米,腔小,肉质细腻,脆甜多汁,风味纯正,老少皆可食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效。内在品质:庆阳香瓜总糖每100克香瓜果肉内含4.4~6.73克,粗纤维0.5~0.6克,钙23.8~26毫克,磷11.3~12毫克,维生素C 11.4~12.3毫克,碳水化合物6.7~10.9克。 (2)安全要求。庆阳香瓜产地环境按照NY/T391(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质量)执行;产品质量达到了NY5074-2005(绿色食品 西甜瓜)产品质量标准;生产过程控制按照DB62/T2374-2013(绿色食品 庆阳市甜瓜生产技术规程)规范生产和管理。合理使用农药,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剧毒农药,严格执行农药安全间隔期。

十.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酥饼

宁县酥饼属于宁县南区的一种特色点心,人们逢年过节必做,一般可以用于祭祀或者可以当做礼品馈赠亲朋的佳品。宁县地区的酥饼一般用猪油,白面粉,白砂糖等材料进行制作,通过加入适量花椒、桂皮等,然后焙烤而成。其特点色足味浓,层次清晰,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酥适口。

宁县酥饼的制作方法一般是分为三部分,首先拌以适量蒸好的面粉,加入适当的佐料进行搅拌,直至和匀为止,然后将面团移在面板上用力搓揉到有韧性时拉成长条,抹上清油,摘成重约65克的面剂100个,为防止粘连,每个面剂上可分别抹些油,再逐个搓成约12厘米的长条。其次是制饼,将搓成的长条压扁,再用小擀面杖擀成约5厘米宽的面片,逐片抹上7.5克油酥、撒上0.5克椒盐,右手拎起右边的面头,向外扯一扯,再按三折折起来,每折长约20厘米,然后由右向左卷,卷时要用右手指微微往长扯,左手两指撑面片两边往宽拔,边扯边卷成10余层,再将剩余面间扯长扯薄,抹上油酥,扭成蜗牛状(1个酥饼须扯约4米长)。最后的一步工序就是醅烤了,先将做好成型的面团,抹上香油(可以防止粘锅),然后放入铁皮制成的笼屉里进行醅烤。醅烤时的火力要分布均匀,不能散在周围,这样容易烤焦。大约10分钟后,要逐个按火0况调换位置,防止烤焦、等到火色焦黄均匀,宁县酥饼即可出笼,味美可口,老少皆宜。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