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胜寺特产 广胜寺特色小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胜寺特产 广胜寺特色小吃更新时间:2023-12-25 06:26:31

一. 山东省 济南 商河县 龙桑寺贡品酥

龙桑寺贡品酥首创于清光绪年间,配料:精粉、鸡蛋、白糖、红糖、香油、核桃仁、花生米、黑芝麻、葡萄干等。香酥可口、老少皆宜。

二. 西藏 那曲 比如县 白嘎寺唐卡

白嘎寺唐卡

白嘎寺由杰巴•吉丹贡布于公元1179年创建、当时属噶举派,公元1488年高僧其吾乃典•洛桑尼玛改教为格鲁派。白嘎寺之前出过拉格、多觉、桑多、多杰等绘画手法精湛的多个唐卡绘画师,现由自治区传承人土丹次旺大僧接任该寺唐卡绘画师,有寺庙僧人和周边的群众学徒达40余人。白嘎寺嘎玛嘎赤唐卡可追溯的历史有800多年,寺庙收藏的唐卡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游客了解西藏唐卡艺术的一个好窗口。

三. 山东省 东营 垦利区 佛头寺黑陶

佛头寺黑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河口黑陶是黄河流域生活文化的精华,因为黑陶起源地是垦利县胜坨镇佛头寺村,所以也叫“佛头黑陶”。佛头寺村拥有黄河最下游独特的天然红淤泥,是烧制陶器的上乘原料。佛头黑陶已有200多年历史,采用的原料是地下十多米深层黄河自然落下的红淤泥,是由当地艺人结合传统泥陶工艺开发生产,是“火”与“土”的结晶。

相传明洪武二(1369)年,山西移民李元成、李元通来到黄河入海口处定居。他们修建茅屋,挖土筑灶,开始了刀耕火种的日子。因为无钱购买生活所需的器皿,他们就想出了用黄河淤泥自己烧制的主意。

黑陶原始的制作工艺相当简单。在地上固定一根木桩,木桩顶端有一尖顶铁柱。铁柱托着一个锅盖大小的圆盘。为防止圆盘倾斜,取一废旧木车轮轴头固定于圆盘中央,然后套在木桩上。制作时,一人用脚猛蹬木盘的边缘,使其飞速旋转起来。工匠将调制好的泥料垛在木盘上,随旋转的力量,用手将泥料捋制成各种形态的器皿。脱制成形的生坯置于阴凉处风干后装窑烧制,熏蒸数日,泥坯即成瓦性,也就是人们常用的盆盆罐罐。这些自治的泥陶价格低廉,又结实耐用。用泥罐盛放汤粥,送到田间晒上几个时辰不会变馊。因为这些特点,所以佛头寺的泥陶远销当时的滨县、蒲台(今博兴县)、海丰(今无棣县)、沾化、阳信、利津一带,很受人们的欢迎。当时流传的歇后语:“佛头寺的黄盆——一套一套的”,可见佛头寺泥陶在黄河口一带的影响。

这项工艺历经诸代民间老艺人的精心研究、改进,产品以其造型古朴典雅、雕功精湛细腻、造型及图案大方而深受工艺品爱好者的喜爱,具有“色如墨,声如钟,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特征,掂之飘忽若无,敲击铮铮有声,有“齐鲁黑陶之花”的美誉。

四. 山东省 济南 商河县 龙桑寺糖酥火烧

圆如满月色微黄,炒面调油巧配糖。

遐迩传名将够本,循源谢氏点心坊。

糖酥火烧是商河传统名吃,由龙桑寺镇谢家点心铺创始于清光绪年间。主要以糖、油、面为原料,炒煎油面做酥,香油调拌,擀面成饼,拉抻成条,叠制成多层面皮,包上糖、花生米、核桃仁、青红丝等馅,放入回笼炉烤制而成。其形如满月,色呈蛋黄,具有酥、香、甜等特点,味美可口,久负盛名。近几年以城内“将够本”小店为最佳。

五. 陕西省 商洛 镇安县 云盖寺挂面

云盖寺挂面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云盖寺挂面是陕西商洛镇安县的。云镇挂面产自陕西省镇安县云盖寺镇,是远近闻名的土。面条经过和面,发酵,搓条,盘条,上杆,发汗,扯面,晾晒等多道工艺纯手工制作。产出的面条最细的如发丝,粗的可达香签粗细,而且每根都是空心的。挂面因为经过发酵后制作,极易煮熟,沸水下锅三分钟既可熟透食用,因为面里加了盐,煮面的时候可以不用调味,所以有‘’挂面不调盐——有言(盐)在先‘’的说法。

云盖寺镇地处陕西镇安县,属于秦巴山区,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说法。耕地以山地为主,不适合大型耕作机器,粮食都是采用古老的耕作方法,不使用化肥农药,人工采收,粮食产量很低,在困难年代,挂面显得尤为珍贵。这门手艺也只为少数人掌握,在当地属于匠人中的一种。挂面因为经过发酵熟成,非常易于消化,煮食也极为方便,撒点葱花,加个鸡蛋就是完美的一餐,老幼皆宜,在当地是孕妇满月,老人生日送礼的必备佳品。近年来,当地政府发展古镇旅游业,作为土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云盖寺镇、月河镇、木王镇、回龙镇、庙沟镇、永乐街道办等6镇办所辖行政区域。

六. 安徽省 马鞍山 和县 黄山寺皮蛋

黄山寺皮蛋由和县黄山寺皮蛋厂生产。1986年,该厂大胆革新,改变过去用氧化铅的传统配方,加入微量元素,生产出无铅溏心松花皮蛋。这种皮蛋容易离壳,蛋白呈棕褐色、绿褐色,具有弹性,有松针状花纹,蛋黄中心为桔黄色,滋味鲜美,曾被评为安徽省优质产品。

七. 河南省 鹤壁市 浚县 寺下头吴记花生米

寺下头吴记花生米系城关寺下头吴氏祖传.吴记花生米洁净匀称,色鲜味美,香焦酥脆.其销量为全县同行之冠,远销安阳、新乡、郑州、开封等地。1983年曾参加广州交易会,获中外客商好评。

信息来源:浚县政府门户网站

八. 四川省 广安 武胜县 永寿寺豆腐干

永寿寺豆腐干是由武胜永寿寺僧人研制而出,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永寿寺始建于宋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堪称武胜第一庙,相传豆腐干是在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由寺内主持宋鉴供和尚带领众僧,勤俭节约,以苦为荣,为改变饮食结构,研制出味鲜,细绵可口的豆腐干,经过几百年一代又一代的寺内主持精研传授,不断改进制作方法,终于试制成功了永寿寺豆腐干。到新中国成立时,一个唐和尚将制作工艺传给吉亮和尚,由于现在僧人逐渐减少,避免工艺失传,吉亮和尚传给了俗家弟子陈涛,陈涛利用独特的制作工艺建立武胜县永寿寺传统系列豆制品厂,成为永寿寺豆腐干制作工艺的第一代俗家传承人。

“永寿寺豆腐干制作工艺”是一种从宋朝时期流传至今的民间手工技艺,做工精细考究,主要在生活于武胜永寿寺的僧人间流传。首先要用泉水浸泡一昼夜,然后磨成浆,浆汁至少过滤两遍以上;煮浆时再添加20%-25%的泉水,以降低豆浆浓度和减慢凝固速度,使蛋白质凝固物网络的形成变慢,减少水分和可溶物的包裹,以利压榨时水分排出畅通;凝固时,降至80℃-90℃时,即可用胆水点浆,点浆时均匀一致,当浆出现芝麻大小的颗粒时停点,盖上盖约过30-40分钟,当浆温降至70℃左右时上包。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包前还要把豆腐划碎,这样既有利于打破网络放出包水,又能使豆腐脑均匀地摊在包布上,制出的产品质量紧密,能避免厚薄不匀,空隙较多;上包时先将包布铺在格板(板上的格子按所需要的豆腐干的尺寸制定)上,再将豆腐脑加在包布上,这样一层豆腐脑一层布地加,豆腐脑要铺匀,稍高于格子几毫米,数量根据豆腐干的厚薄来确定,但每批厚薄要一致。然后将包布包扎紧,加压成型,1小时后拆下包布,用刀将豆腐干按格子印割开,放在泉水中浸泡30分钟左右取出。浸泡过程先将适量精盐放人泉水中搅匀,再把晾凉的豆干置于盐水缸内,浸泡半天后捞出,沥去水分。再取适量泉水倒入锅内,放入精盐、桂皮(用纱布袋装好)、酱油、香葱、味精,制成卤水。然后将卤水回锅烧沸加人豆干,煮30分钟左右,取一豆干观察,如色呈棕红,味道香美,即可取出。

历史价值浓厚馈赠亲朋佳品

永寿寺豆腐干超群品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的水质,武胜境内河溪密布,水源充足,植被良好,山地落差大,泉水清澈、醇滑,适合制造高档豆干。永寿寺豆腐干”精选上等黄豆为主要原料,黄豆全来自当地农民自家生产,浆汁至少过滤两遍以上,工艺精细,烘烤讲究,做出的豆腐干色泽美观,卤香中带有清香,淳厚中转微甜,回味绵长,居永寿寺三绝(豆腐干、豆瓣、素席)之首。而且品种多,有十几个规格,几十个品种,其中最著名的有麻辣豆干、五香豆干等,产品保质期长,色泽美观,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细绵可口,卤香中带有清香,淳厚中转微甜,所谓甜、香、咸、鲜四味俱全,回味无穷,唇齿留香。

永寿寺豆腐干有很深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它是一种从宋朝时期流传至今的民间手工技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充分蕴含了武胜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历史传统,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了武胜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武胜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促进武胜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国家QS质量认证的A级产品,风味独特,深受各阶层的喜爱,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仅解决了当地中老年下岗人员就业问题,而且大量的黄豆都来自当地农家,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如今,永寿寺豆腐干以它独特的味道、深厚的价值受到市场青睐,成为人们走亲访友、馈赠亲朋的首选地方特色食品。

九. 安徽省 安庆 望江 迎江寺素炒里脊丁

安庆迎江寺的素菜,颇有历史,相传还是徽帮素菜的起源地之一。早在清光绪年间,寺院的清茶素点就很有名。

制法:

1、面筋切成1.2厘米见方的丁,胡萝卜切成1.2厘米的四喜花刀,蒜白切成1.5厘米长的象眼段。

2、将面筋丁用开水略烫一下,再用干净布拭干水分,放碗内加盐、黄酒(8克)、干淀粉拌匀,制成里脊丁坯;取碗将各种调料兑汁待用。

3、锅置旺火上,倒入芝麻油,花生米去皮放入六、七成熟的油锅内,炸至金黄色捞起;再将拌好的里脊丁坯投入四、五成热的油锅滑油,待其变乳白色时倒入漏勺沥油;趁热锅余油,先煸炒蒜白出香味,再放入胡萝卜煸炒,倒入里脊丁、花生米,烹入调好的汁,颠锅淋入麻油装盘即成。

特点:

鲜香滑嫩,椒盐适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