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北海有什么好吃的特产店 广西北海特产哪里买最正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北海有什么好吃的特产店 广西北海特产哪里买最正宗更新时间:2023-09-22 16:26:54

一. 广西 梧州 岑溪 岑茶

岑溪种茶已有300多年历史。乾隆四年(1739)县志记载:“岑向无茶,止大峒山巅植之,其味甚佳,故有岗茶之名。迄今各乡近山处尽种,而谢孟堡山场所植尤夥,远近贩鬻,为利颇饶。”宣统二年(1910)梧州府出产商品调查统计岑溪茶叶2600石(约30万斤)。解放前茶叶盛产于清末民国时期;主产区是樟木山心,梨木乡的双元、里汉、泗祥,大乡的奕清,筋竹乡的横山,其他各乡也有种植。清末民初,茶商在县内樟木、筋竹、新圩、南渡、水汶等圩市,共有茶庄22间,经营茶叶收购、加工、外销,清末称茶叶为本县大宗农产品之一.民国22年(1933)出口茶叶4000担。民国26年统计,全县(不含解放后划归岑溪的三堡、糯垌地区)茶园面积1.038万亩。年产茶叶208.2吨。岑茶各具特色,如珠圆玉润的山心茶,色香味兼优的里汉茶,香味浓郁持久的三贯茶、三都茶、古浪茶,独具板粟香味的朝阳茶,在广东、梧州等地都享有盛誉,统称之为“岑茶”。

解放后的合作化时期,大力推广种茶,1956年,容县专区派专业技术人员在糯垌塘坡建立茶叶生产试验站,引进云南大茶叶、福建铁观音、水仙茶等良种。1958年国务院定岑溪县为茶叶生产重点县,同年广西省农业厅在梨木乡召开茶叶生产工作现场会,同年县委领导和梨木乡双元村茶叶专业队长出席全国茶叶生产先-表会议。茶叶出口最多是1962—1970年,平均每年出口茶叶272.34吨,其中1967年出口400吨。1976年推广良种茶及密植栽培等新技术,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茶叶生产由原主产区发展到南渡、三堡、诚谏、归义等一批新产区。1982年岑溪县获得梧州地区推广茶园密植栽培科技成果三等奖。1984年是全县茶园面积和产量最高的一年,茶园面积达到2.44万亩,年产茶叶700多吨。南渡镇是全县产茶最多的一个镇。

近年内销扩大,出口减少,但年产级内茶仍在200吨以上。1990年茶园面积7394亩,年产茶叶205吨。土产公司茶叶加工厂的红碎茶、青毛茶、炒绿茶,加工精细,香味清纯持久,大部分出口境外。

二. 广西 北海 合浦县 北海炮竹烟花

据《合浦县志》记载:“上元夕(正月十五夜)城内之关帝庙、万灵寺有放火焰之举。其制法为用绸制人物串演戏剧场面数种,次第传燃,火起炮响,人物受火焰推动,变换场面……观者挤拥”。可见逢年过节放焰火,已在合浦民间相沿成习。 北海制造炮竹、烟花已有二百多年历史。目前生产的炮竹,由于制作方法,配料和编结技巧不同,有单响、双响、连环响和母鸡带子(即把大炮竹间插编进小鞭炮中)等品种。这些炮竹都具有响声清脆、宏亮等优点。而烟花的品种共有两百多种。这些产品,约有三分之二远销美国、荷兰、瑞士、日本、东南亚、香港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各国人民的欢迎。

三.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桑蚕

目前,市内种植的桑树以沙二×伦109为主,桂桑优62、12等新品种的种植面积也不断扩大,饲养蚕种为两广二号和桂蚕一号,上簇已普遍使用方格簇,生产的蚕茧茧丝长1000~1400米,光洁好,净度高,解舒率75%左右,缫折低(2.3左右),利于缫制高等级的生丝,蚕茧质量上乘。2009年,全县新老桑园面积860公顷,蚕农售茧收入620万元。2010年,全县新老桑园面积908.67公顷,蚕农售茧收入985万元。

四. 广西 贵港 桂平 素餐

西山风景区洗石庵内的敬慈斋馆的“绣球玉液”、“彩菇争艳”、“杏林春满”、“百花拼盘”、“芙蓉酥酡”、“如意吉祥”、“不可思议”等特色菜肴以及素面、粉饺等风味小吃非常有名。

小知识:“杏林春满”用冬菇、杏仁、胡萝卜、丝瓜、竹笋、作料,切粒混合炒制而成。红、绿、黄、白、褐五色相间,清雅素淡,春意盎然。用沙田柚皮泡制的“不可思议”皮酥肉嫩,甘香可口,吃时不知是何物所制,令人有不可思议之感。

五. 广西 来宾 金秀 黄笋

罗香黄笋、甜笋闻名县区内外。罗香乡素有种植黄笋、甜笋竹的传统,并早已闻名区内外。到目前已种植有黄笋竹林近1万亩、甜笋0.6亩。年生产黄笋达20万斤,甜笋10多万斤。仅两种竹笋收入22万元,人均达20元。黄笋制成酸笋、笋干远销柳州等城市,甜笋也远销县内外,甚至区内外。



无论黄笋、甜笋,在罗香的产量最多,品质也是较高的。平竹村委是全乡甜笋最多的村委。该村委的生甜笋主要销售县内外,制成的火烧笋销往区内外。每年的销路却很好。而罗香村委一带加工的酸笋更是闻名区内外,供不应求。近年,乡党委、政府大力提倡并号召农民进行产品结构调整,特别强调重种重管,抓低产林改造。因此对竹林生产和管理越来越重视,产量逐年增长,农民已尝到了种植笋竹和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好处。

六. 广西 北海 铁山港区 萝卜糕

萝卜糕, 是中式传统的糕点,采用在来米粉,又称再来米粉,是中式点心中最好使用的粉,可以在制作中式小吃如萝卜糕、肉圆、碗粿时用到。然后在米粉浆中加入腌制好的萝卜丝等材料,上蒸笼蒸制而成的糕点小吃。这种糕点吃法多样,在中国大小城市都可有卖,价格便宜,好吃又营养。

罗卜糕也是广西北海的名吃,此糕趁热进食,软滑无比,如要煎吃,可将糕搁置一夜,待糕质结实,再入锅煎制,食之别有风味。

七. 广西 北海 铁山港区 北海鱿鱼干

北海鱿鱼干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的。“穿竹鱿”是一种鱿鱼干,是最能代表北海海鲜风味的一种海产品,其主要特点是新鲜捕获的鱿鱼处理干净后,用竹子穿吊起来自然晾晒,加上北海鱿鱼本身的盐分较低,这样经过自然加工的鱿鱼闻起来有股独特的香味,味道也好。

北海鱿鱼品质好,味道佳,优于其他海域捕获的鱿鱼,一方面是因为北部湾海水变化小、咸度低、流速慢、潮汛变化小、使整个海域海水养分稳定,海洋鱼类的食物链也相对稳定,鱿鱼的生活环境比较好,所以肉质也好;另一方面是由于作业区近,渔民出海捕鱼一般都是晚出早归,海产品的新鲜程度高,制成的干海味比较鲜淡。尤其是“穿竹鱿”,是渔民直接在渔船上加工的。

“穿竹鱿”因为是吊晒加工,所以整体不会很平直,并且每条鱿鱼不管是哪个等级,也不管大小,都会在尾部留下一个穿吊的洞。有些外地鱿鱼商看到北海鱿鱼质好价高,为了也卖个好价钱,故意在鱿鱼尾部穿个洞,但要是仔细分辨,还是有区别的。北海“穿竹鱿”由于是吊晒,它的两根长须保持得很好。而越南鱿鱼和阿根廷鱿鱼都是平晒和风干的,所以在翻晒的过程中,会把长须破坏掉。一般越南鱿鱼和阿根廷鱿鱼的整体非常平直,但干度和颜色却不及北海“穿竹鱿”色泽金黄干净透亮。

北海干鱿鱼一旦存放过久,鱼身上会出现一层薄薄的白霜,这是鱿鱼在存放中不断扩散自存的水分,同时带出体内氮化合物而形成的,不会影响鱿鱼的质量。一些外地鱿鱼由于加工工艺不如北海鱿鱼,所以身上的白霜要比北海鱿鱼的厚得多。

北海本地的鱿鱼因为品质好,做出来的鱿鱼干价格也相对比较高,尤其是“穿竹鱿”,因为制作方法较其他的鱿鱼干复杂一点,口味也独特,尤其受到市场的欢迎,价格也一路飙升。鱿鱼干也是北海人过年过节赠送亲朋好友的佳品,最近几年,每到年前北海鱿鱼干的价格更是达到了历史的一个新高度。

北海鱿鱼干的价格也会随着鱿鱼的大小有所变化,一般来说,巴掌大的北海鱿鱼干,40-50块一斤,较大点的80-120块不等。北海云南路水产市场就有很多高品质的鱿鱼干出售。

八. 广西 北海 合浦县 合浦文蛤

合浦文蛤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合浦文蛤肉色玉白,肉嫩味鲜,口感爽滑。合浦文蛤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文蛤俗称车螺,营养丰富,肉质鲜美,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文蛤在我国分布较广,其中合浦文蛤较为有名。合浦县是我国著名的文蛤产地之一,这里地处北部湾,具有海域污染少、海湾地势平缓、海水盐度低等优越条件,所出产的文蛤比许多海区的品质略好。

合浦文蛤略呈三角形,腹缘圆,蛤体背隆起明显,壳质坚厚,两壳对称相等;蛤体呈土黄、褐、黑等颜色,色泽亚光,环形生长纹明显;肉色玉白,肉嫩味鲜,口感爽滑。

据合浦县水产畜牧兽医局统计,在合浦沿海区域,文蛤养殖有近十万亩,年产量超过10万吨。

2013年,合浦县水产技术推广站申报的“合浦文蛤”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位于合浦县廉州湾至大风江口沿岸的廉州镇、党江镇、沙岗镇、西场镇等4个乡镇,马安、烟楼、马头等14个行政村,处于地理坐标东经108°56′-109°09′北纬21°32′-21°38′之间,地域面积200平方公里,总水域面积1.4万公顷。养殖总面积2800公顷,年总产量7.8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品质特征特性: 合浦文蛤略呈三角形,腹缘圆,蛤体背隆起明显,壳质坚厚,两壳对称相等。蛤体呈土黄色、褐色、黑色等颜色,色泽亚光,环形生长纹明显。肉色玉白,肉嫩味鲜,口感爽滑。经测定,合浦文蛤每100克鲜肉中含蛋白质9.8克-10.8克,脂肪0.82克-0.91克,钙61.2毫克-67.6毫克,铁1.59毫克-1.75毫克,锌1.05毫克-1.16毫克,氨基酸总量6.27克-6.93克。 安全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2)、《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 渔药残留限量》(NY50670)、《无公害食品渔药使用准则》(NY5071)要求。

九. 广西 桂林 平乐 广西名茶桂花干

桂林因桂花成林得名,桂花气味辛温、无毒,入药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痛等功效。外包装采用本地甜竹做成双木桶,美观大方又极具民族特色,是送礼和观赏的佳品。

十. 广西 北海 合浦县 白沙黄皮果蔗

 在合浦县白沙镇草江、龙江一带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该地域依山傍水,茂林修竹,气候温和,具有适合栽种这种果蔗的特殊小气候。果蔗一般在公历2-3月种植,11月下旬至次年3-5月为收获期,果蔗亩产可达8-12吨。果蔗皮软肉脆汁清味甘甜,具有良好的润喉止渴解腻之功效,民间有“可赛山珍海味琼浆玉液”的美誉。2001年在上海举办的全国农产品博览会上,白沙黄皮果蔗售价竟达10元/条(约4元/公斤),表明了该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合浦县白沙镇草江、龙江一带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该地域依山傍水,茂林修竹,气候温和,具有适合栽种这种果蔗的特殊小气候。果蔗一般在公历2-3月种植,11月下旬至次年3-5月为收获期,果蔗亩产可达8-12吨。果蔗皮软肉脆汁清味甘甜,具有良好的润喉止渴解腻之功效,民间有“可赛山珍海味琼浆玉液”的美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