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上高县土特产专卖店 上高县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上高县土特产专卖店 上高县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3-09-07 15:34:21

一.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阳高圆白菜

在大同地区的有“三黄二白”之说,即是:浑源的黄芪,大同的黄花,天镇的“里外黄”山药蛋,以及广灵的白麻、阳高的圆白菜。

阳高罗文皂的圆白菜,生长在这一带盐碱滩上。这里的水性和土质,使圆白菜别具一格而驰名中外。它的特点是:裹得紧,份量重,筋少,质白,含水份少,耐压,耐腐烂,切开后,久置而不生刀锈,吃起来仍甘美可口,没有辣味。罗文皂圆白菜的这些特点,虽经长途运输和炎热天气,质量不变,始终能保持色鲜味美。近年来,国家在这里建立了出口基地,每年都有一千多吨圆白菜,远销东南亚各地。

二.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蒿籽面

“蒿籽面、高粱面、豌豆面”的吆喝声充斥在小城的街巷里,那“面”字儿的尾音逐渐挑得很高,也拉得很长,非常有特色。寻着声音看到了一位胡子和脸被面粉扑成灰白色的卖面人,他是我的朋友老郑。十几年前在阳高压力管厂下岗后,一直蹬着人力三轮车从事一些小买卖,供一儿一女上学。如今,儿女都已上了班,可是老两口勤快惯了,一直没有停下来歇息的意思。老郑老婆卖面皮凉粉,他是猪皮冻儿和蒿籽面交替卖。他看到我后,老远就招呼我带些蒿籽面。同行的同事问我这面好吃不好吃,老郑接话茬高声说:“蒿籽面、蒿籽面,吃了上顿想下顿儿。”最后一个字的尾音仍然是拉得很长,挑得很高。

家乡的蒿子面是在玉米面或是小米面里掺入少许当地野生植物蒿籽粉做成的,也有玉米面、小米面和蒿籽粉三合一的。还有是豌豆蒿籽面的。蒿籽有一种独特的气味,蒿面遇水后具有粘性,往玉米面里掺蒿面,为的是使粗楞疙涩的玉米面筋道起来,因为掺入蒿面,当地人把这种面就叫做蒿籽面。加蒿籽粉的玉米面擀出的面条有一种独特味道,硬朗筋道中带着玉米的香甜。蒿面和玉米面经水拌和,反复揉搓至既软和又有韧劲为止。那时的蒿面比较粗,一般都是就吃就放到捣蒜钵里捣。大约一斤的玉米面只放一小酒盅蒿面就足够啦,放多了根本擀不开。看看蒿面就是要把腐朽变神奇的东西。现在能吃上添加蒿面的拉面就很阿弥陀佛啦,千万别吃上添加化学拉面剂的拉面。想吃正宗蒿籽面当数阳高县城新华街的客顺饭店了。二十多年来,一直经营着蒿籽面。店老板姓苏,陕西西安的老家。他是个特别爱干净的人,干净的程度也许用现代话形容就叫有洁癖,不过这点毛病对于食客来说是最好不过的。老苏这里吃蒿籽面也是甜吃,配套的就是黄豆面酱和咸菜丝。

揉好的蒿籽面用长擀面棒在案板上擀成越薄越好的圆形面片。稍加凉硬后,用面杖卷起,然后来回折叠成下宽上窄的梯形形状,再用薄而锋利的菜刀切成细丝面。本地人喜欢吃原汁原味的蒿籽面,既不打臊又不添加其他任何佐料,最多就个烂腌菜或是腌萝卜丝,吃到最后还要把汤喝了。说到喝汤,有一个很感人的真实故事。那就不得不提一提古城镇的老郝了,老郝今年八十多岁,他一辈子吃了多半辈子蒿籽面。七十年代时,老郝家里又添了一个最小的宝贝女儿。平日里一直是老婆给做饭,现在老婆坐月子,只好自己做饭。家里人口多,老郝按平日的量煮了一锅蒿籽面。仍然是平日的吃法,等孩子们和老婆吃完,他自己吃的时候才发现铁锅里面只剩下汤了。原来自己的老婆经常是喝蒿籽面汤啊!老郝好一阵心酸。于是在家里面宣布:从此以后再穷也要一家人共同吃蒿籽面,剩下的汤再大家喝。果然,老郝家时至今日吃蒿籽面的家规仍然是面共同吃,汤共同喝。

野蒿是一种草本植物,浅绿色的茎杆和叶片上,长满了白色的绒毛,远远的看上去显青灰色。在每一个分枝的顶端开着一朵微型的黄花,花朵非常小,小得近乎无花果一样。不过它的花期却很长,边生长边开花,几乎整个生长季节都在开花。听母亲讲,在那个擀面擀到手抽筋,稀汤面糊灌大肚的年代,蒿籽面却成了一种奢侈品,自然蒿草也成了救命草。母亲虽然在家里最小,和大姨相差三十多岁,但也不是吃闲饭的。那时母亲大冷天常常带着一个布袋子出去找蒿草,一走就是十几里。因为近处的都让人们采光了,所以哪里不好走就到哪里找。找到以后,先看看附近哪里有冰面。再小心翼翼的把采到的蒿草抱上一捆放到冰面上,然后拿起蒿草在冰面上使劲摔打,于是蒿籽籽就乖乖的铺满了冰面。再抓一把软草当笤帚把冰面上的蒿籽儿扫成堆装到袋子里,回家簸一簸,碾一碾就变成蒿面了。采蒿籽儿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冰面上进行,因为蒿籽太小、太碎在打谷场上不好弄。

蒿籽面是从什么年代开始食用的,也没必要去考证。从宋代曾巩在其《隆平集·西夏传》的记载中看蒿籽应该大约在宋代和西夏时代就已作为“食品添加剂”进入了人们的生活。起初,也许只是为了度荒,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了蒿籽有健胃清热、延年益寿的诸多优点,便作为一种传统的地方风味沿袭了下来。据史料记载,明朝朱元璋的十六子朱旃在宁夏做官时,随行有几位是宫廷中退役的御厨,他们将蒿籽面的制作技术传给当地人,从此蒿籽面在中宁一直流传至今。我不赞成这种说法,宫庭御厨怎么能知道这乡野之物。即便知道,也应该是民间传给他们的。

时光荏苒,现在蒿籽面已经成为餐桌上调节口味、怀旧的一种面食。蒿籽面在过去只是一种充饥的家常便饭,现在吃蒿籽面,就赋予它更深刻的意义,蒿籽面里记载着上几代人生活的酸甜苦辣,也记忆着我们这一代人苦中有乐的童年。

即兴赋诗一首:《蒿》——绿绿的,轻轻的,随风摇曳,不高大,不粗壮,更不枝繁叶茂。没有娇艳的色彩,也没有妖娆的花朵,更没有窜上跳下精彩的呈现,植物王国被遗忘的——小不点,你静悄悄的来了。不是为谁而来,总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希望,也不是为我而来,却给了大自然无穷的生命。

信息来源:大同日报 张为忠

三.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大同豌豆面

大同的风味小吃当然也离不开面食,豌豆面就是其中的一种。具体作法是将豌豆面与白面或莜面和在一起,然后或擀或压或切,品种有拔鱼儿、抿面、压饸烙等,下锅煮熟以后,浇上用鸡蛋、豆腐皮、金针、木耳调成的卤汁或肉末卤汁,即可食用。香味浓郁,十分适口。

四. 江西省 宜春 上高县 富硒皇菊

绿万佳富硒皇菊,是种植在有机基地的基础上,在皇菊生长的过程中,通过根部施用和缓控技术,作物通过根部吸收和叶面光合作用将无机硒转化形成植物有机硒,所形成的植物有机硒以硒蛋白和硒代氨基酸为主要形式,较无机硒具有吸收性好,安全性高,易于被人体吸收等优点。皇菊在霜降前采摘后,经过纯柴火30多个小时由大米转小火烘干后方可饮用,其外形饱满,个大瓣多,色泽金黄,香味清香。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可以防癌、抗癌、增加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

五. 江西省 宜春 上高县 富龙牛肉干

富龙牛肉干,精选江西自然生态农家放养的黄牛腿肉,配以甘草、八角、肉桂、草果等十多味名贵香辛料,结合传统工艺和现代生物技术精制而成。据《本草纲目》记载,黄牛肉,甘温无毒,能“安中益气,养脾胃”;甘草能“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肉桂“利肝肺气,坚筋骨,通血脉”。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牛肉中的肌氨酸含量比任何其它食品都高,对增长肌肉、增强力量比较有效。富龙牛肉干,干而不硬,耐嚼爽口,不腥不膻,顺组织可撕成丝,表面有绒毛,具纯正牛肉香味。本产品未添加任何色素、香精和防腐剂,原汁原味,营养丰富,开袋即食;能快速消除饥饿,迅速补充体能,为休闲旅游的健康佳品,也是馈赠亲友的佳肴。...

六. 四川省 宜宾市 高县 少娥啤酒

产于宜宾少娥啤酒有限公司,少娥系列产品中先后荣获四川省“大中城市最畅销产品”、“四川啤酒上榜品牌”、“97中国双新交易博览会金奖”、“第五届96中国保护消费者杯”最高奖
( 宜宾)

七.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抿豆面

抿豆面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磷和多种维生素,常吃抿豆面对高血压病症有一定疗效。做抿豆面时,先将豌豆面与白面和成糊糊状,待锅里的水烧开以后,将特制的抿面床子放在锅上面,用木杵子往下抿。煮熟后捞在碗里,浇上以鸡蛋、豆腐皮、金针、木耳做成的素卤汁或浇以猪、羊肉臊子荤卤汁,味香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八. 山西省 大同 阳高县 阳高玻璃饺子

玻璃饺子是阳高独具特色的民间食品。它源于民间,又由民间进人宾馆、酒店的餐桌。由于它的皮子似玻璃般透明或半透明,人们能看出内中的馅儿,因而人们称之为玻璃饺子。

阳高属高寒地区,无霜期短,莜面和山药是当地农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而制作玻璃饺子的原料就是莜面和山药。当然,这说的是饺子的皮儿。莜面和山药粉面份量之比为三七开,做时,先要将莜面和山药粉搅和均匀,再用温水和起来,不停地搓揉,最后擀制成薄薄的饺子皮儿。二是用山药和山药粉为原料。做时,先挑选一些个头大的山药上锅焖熟,再将焖好的山药剥掉皮儿,趁热加山药粉搓揉均匀。一般情况下,一斤熟山药加半斤山药粉,要边搓揉边掺粉子,和好后制成饺子皮儿。

玻璃饺子馅儿最好用羊肉。因为羊肉馅儿熟后死死地抱成了团儿,是个完整的制品,不光好看,而且味道也鲜美。馅儿里要拌上适量的白萝卜丝儿,再调上花椒、味精、大葱、胡麻油等佐料,饺子捏好后,上笼一蒸,即可食用。

九. 江西省 宜春 上高县 冬瓜

冬瓜喜温耐热、耐贮藏,有消暑解热的作用,除作菜用外,还可用于加工;种子和果皮可作药用。我县主栽品种有本地粉皮冬瓜和广东青皮冬瓜,播种时期为3月中下旬,7月上旬至9月初上市。全县种植面积2000亩,总产量为9000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