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襄阳特产有哪些可以带走 襄阳特产有哪些可以送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襄阳特产有哪些可以带走 襄阳特产有哪些可以送人更新时间:2023-12-24 13:21:08

一.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城区 王府小点

王府小点源于明襄阳正统元年(1436年)的襄阳王府。喜美食、善交友的“襄宪王朱瞻墡”常让王府大厨制作、专门用来招待宾客的精致点心,有福耳朵、浩然酥、太子饼、喜点等,这些点心堪称襄樊历史上“最高级别”的贵族食品,数百年来为襄樊上层富人居家享用和走亲访友的美食佳品。

王府小点包装上浓缩了古隆中、绿影壁、护城河、米公祠等九大襄樊知名景点,内装“大厨”精心研制天然健康的王府小点,上市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成为襄樊人送出去,外地人带回去的“襄樊美食名片”。

二. 湖北省 襄阳市 保康 白蒿懒豆腐

白蒿懒豆腐:一道普通的菜,但体现了农家生活,山区农村人们采回白蒿把黄豆磨成黄豆瓣再加上佐料,便成了一道下饭菜。

三. 湖北省 襄阳市 保康 保康黑木耳

保康黑木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保康县是全国著名的黑木耳生产基地县,是驰名中外的“木耳之乡”,其色鲜、肉厚、朵大,质优、营养丰富。这里的黑木耳“形似燕,状如飞”,又被称为燕耳,有山珍之王的美称,自50年代以一为,保康县黑木耳,在国际市场上一直畅销之衰,远销美国、西欧、日本、新加坡等37个国家和地区。现已成为川、陕、鄂三省重要的黑木耳集散地。

据清康熙三年(1664)《保康县志》记载:“栎木可结木耳,有赤、白、黑三种,白者为世所珍,而产不多。”两峪芭桃园一碑文记载:“道光年间(1821——1850年),已有人工生产黑木耳。”1919年《湖北地理志》记载:“鄂西黑木耳产量占全省95%以上,亦居全国之冠,尤以保康、房县为多。”

黑木耳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誉“素中之荤”,不仅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同时作为国药补品之一。黑木耳味甘甜性平,具有延年益寿,克化绒毛、调节神经、补气血、润肺、止血之功效、对高血压、动脉硬化症有疗效,还有能防治癌症,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较高的医疗价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它能健身强志,延年益寿,治疗痔痢等症。黑木耳的胶质有很大的吸引力,有助于清除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的灰尘、杂质,是矿山、化工、纺织工人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

保康黑木耳生产历史悠久,属天然绿色食品,素以耳大、肉厚=胶质浓、膨胀高、营养丰富而闻名于世。独特的气候环境生长的黑木耳形似飞、状如燕,在众多的同类产品中,以其特优的内质和良好的感官位居了黑木耳质量全国榜首。

保康黑木耳

保康县食用菌协会

11251530

木耳

四.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州区 襄阳甲鱼

襄阳甲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襄阳甲鱼

襄阳市襄州区水产养殖协会

甲鱼,又称为团鱼或者鳖。它的肉具有鸡、鹿、牛、羊、猪5种肉的美味,故素有“美食五味肉”的美称。在它的身上,找不到丝毫的致癌因素。甲鱼也因此而身价大增。

甲鱼富含动物胶、角蛋白、铜、维生素D等营养素,能够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及调节人体的内分泌功能,也是提高母乳质量、增强婴儿的免疫力及智力的滋补佳品。

五. 湖北省 襄阳市 南漳 荆山苞谷糁子

荆山苞谷糁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荆山苞谷糁子

南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

玉米糁子,北方农村早期的一种早晚吃食,发音是玉米糁(shēn)子,也叫棒子糁。玉米糁子可做的食品很多,在原来以粗粮为主的年代,这是人们的主食,现在仍是人们改善口味的食品之一。

玉米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在美国和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玉米已被列为谷类食物中的首位保健食品,被称为“黄金作物”。经研究发现玉米中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亚油酸、谷物醇、维生素E、纤维素等,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动脉硬化、预防肠癌、美容养颜、延缓衰老等多种保健功效,也是糖尿病人的适宜佳品。

六. 湖北省 襄阳市 保康 保康高山蓝莓

保康高山蓝莓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襄阳保康高山蓝莓

保康县蓝莓种植技术协会

目前,保康全县11个乡镇均种植有蓝莓,逐步创建湖北有机蓝莓种植示范基地。该县以 “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带动广大农民规模化发展蓝莓产业,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七. 湖北省 襄阳市 樊城区 豆腐面

襄阳豆腐面:应该算是臊子面的一种,面是普通的碱面,并非是鱼面之类掺杂着其他的品种,就纯粹是面。臊子比较讲究,听一个有经验的美食家说,里面有二十多种作料,作为主料的豆腐有两种,一种是用白豆干经过油炸成的豆腐泡,还有一种就是简单的白豆腐切成小丁。

比较好吃的豆腐面有:七里河二十中旁边,面很实惠,大约1块5一碗,就是桌子板凳上始终油腻腻的,感觉很不好,但是黄酒味道不错。闸口路技校旁边的一家,服务员有点斜眼,1.2元一碗,牛油味很重,黄酒不错。昌盛商场后面好像也有一家,很干净,面条在里面油光发亮,很好看。五中巷有豆腐面:应该算是臊子面的一种,面是普通的碱面,并非是鱼面之类掺杂着其他的品种,就纯粹是面。臊子比较讲究,听一个有经验的美食家说,里面有二十多种作料,作为主料的豆腐有两种,一种是用白豆干经过油炸成的豆腐泡,还有一种就是简单的白豆腐切成小丁。

炸酱面、豆腐面都是襄樊较普遍的风味小吃,是典型的早餐。其做法与牛油面一样,只是其佐料与牛油面佐料有异。

炸酱面以炸酱为主料,豆腐面以豆腐为主料。

八. 湖北省 襄阳市 南漳 苞茅缩酒

“苞茅缩酒”是古楚人的一种祭祀仪式,被湖北省南漳县薛坪镇《端公舞》巫舞专班作为几千年来世代相传的一个独立的歌舞场面保存下来。其主要内容是祭祀神灵,祈求它保佑人间或后生太平,为之驱灾消祸、祈盼五谷丰登。

苞茅缩酒的表演形式,据古典籍的记载和楚史专家的考证是:“古人祭祀时,将茅草扎成束直立,将酒从上淋下,糟留茅中,酒汁渗透下流,像神饮之,谓之‘缩酒’。或以为‘缩酒’就是‘滤酒’,即将黄茅、茅香等含有芳香类物质的茅草捆成一定的形状,用作过滤去渣。楚人酿制出的醴(带糟之甜酒)、醪(浊酒,即汁渣混合的酒)等,经过这类装置过滤之后,不仅得到了清液(当时又称为沥酒),而且可以得到香酒。”南漳县薛坪镇巫舞班子的具体做法是:天刚黑,巫师们将早已准备好的法器(道具)放置案上,燃起一堆大火,开始用一个长方形的托盘盛入细沙铺上,安放在约50厘米高的台架上,然后将捆扎的一束山茅草置于托盘的中央,仪式班子由3—5人或5—7人组成,中间一人跪地,两侧分立各一人,左侧一人手执一壶盛满的苞谷酒,注入右侧一人手捧的杯中,然后递入跪者手中,两旁的执乐器者开始打击乐器,并轮番演唱。跪者将第一杯酒洒于茅草之上;跪者立起,带领法事班子围绕燃起冲天大火的火堆,边走边演边击乐器,转上第一圈;回到沙盘前立住,跪者第二次跪下,将第二杯酒由内往外,或圆或方逐渐扩大范围,直至扩展至托盘外洒出,又同上转第二圈;回到沙盘前,跪者第三次跪下,将第三杯酒慢慢淋到茅草上,再转第三圈,如此可循环5—7次,但至少转三次。在浇酒过程中,动作缓慢,口中念念有词,其后起身,率领仪式乐舞班子边歌边舞,歌者一人唱,尾句众人合,气氛十分庄重、肃穆。这一形式与典籍的记载、专家的考证何其相似!

2003年10月,中国中央电视台《走遍中国》栏目的“荆山觅楚音”对南漳的苞茅缩酒这一仪式进行了录制并已播出。

对苞茅缩酒这一仪式的解释,薛坪的仪式班子成员认为,山民以为人间的酒是昏浊的,是蒙了尘即污染了的,只有通过苞茅这种圣洁的草本植物和河流中之流沙这种洁净之物将酒过滤去渣去污,才能将清澈的美酒敬奉给天地神灵和老0,以表示自己的虔诚,这样神灵及祖先才会保佑自己康泰,消除其疫灾。专家们认为,通过苞茅过滤后的“这种高级酒当然更适于作祭祀之用”。巫舞班子的解释与专家的也基本一样。

九. 湖北省 襄阳市 襄城区 襄阳凉面

襄阳人有句名谚:"冬至包面夏至凉面"。"凉面"也叫"麻汁面",为襄阳人夏季最喜爱的主食,因其制作简便,吃起来清凉爽口,已成为襄阳的大众化食品。

据传,唐代民间即食凉面。杜甫有诗曰:"新面来近市……经齿冷于雪,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凉面的吃法,《清稗类钞》中记载:"率为白水所煮,将进面时,即有生疏数小蝶,陈于几,曰面马。意为前马之导也,而和以调料而加于面。"所谓"面马",也叫"菜马"。有麻汁、食醋、蒜泥、黄瓜丝、胡罗卜菜末、香椿菜末、盐水等。将煮好的面条用冷水淘凉后,盛于碗中,浇上菜马拌匀即成。可根据各人的口味自浇自拌,十分方便。因为襄阳人喜欢吃生蒜,故蒜泥必不可少,再加以食醋,不仅取其味,又可消毒杀菌,实为受大众欢迎的夏令佳食。

十. 湖北省 襄阳市 保康 白木耳

又名银耳。白木耳天然生长条件与黑木耳相似,喜温暧湿润,雨量均匀的半山区。自然生长量低。1972年全县普及推广菌丝接种温室栽培技术,广泛拓宽白木耳生产适应面,低山河谷及高寒地区均可栽培,耳林资源也由单一的栎树发展到桑、柳、构、杨、枫等80余种。产量稳步增长。( 保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