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鹤壁特产简介 鹤壁县有什么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鹤壁特产简介 鹤壁县有什么特产更新时间:2023-09-04 07:40:02

一. 河南省 鹤壁市 淇县 淇河鲫鱼

淇河鲫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淇水滺滺,桧楫松舟。清澈的淇河之水孕育了一种珍奇的鲫鱼品种—淇河鲫鱼。淇河鲫鱼俗称“双背鲫”,隶属鲤科,鲫属,是豫北淇河中栖息生长的一种雌核发育的天然三倍鲫鱼,是一个具有独特生物学特性和优良发育经济性状的鲫鱼地方亚种,也是我省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鱼类物种资源。淇河鲫鱼的历史文献记载频多,早在我国的诗歌总集《诗径》(毛诗)中就有“籊籊竹竿,以钓于淇”的诗句,在古诗中也有“以其食鱼、唯淇之鲫”的评语。明代嘉靖二十四年纂修的《淇县志》水产鳞族中专有淇鲫的记载。据河南省汤阴县志一卷(1938)记载:“淇鲫产于西北乡许家沟、大赉店一带之淇河中,体皆双脊,形扁园,其肉嫩肥美,片片呈蒜瓣状,汤暖尤其啜于于冬日,昔日在封建时代常专差向皇帝贡献,为三大贡品之一,颇受嘉许,时称可与黄河鲤鱼并列,故名声大噪。驰誉南北”。在“中国淡水鱼类养殖学1960P11”描述“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曾在河南从事发掘,在玻璃阁区战国时代墓104、105、118、130、138和139号中找出鼎、鬲器里面有鱼骨其中可以辨认的有鲫、鳊、鲤三种,而尤以鲫为普通,辉县位于卫河上游,淇水在其北面以产鲫鱼著名”。“淇水秋静若淑女,河涛夏腾似青龙。鲫戏碧莲不思海,鱼跃金身朝歌东。”讲述的就是东海小龙女被云梦山美景吸引,愿常伴淇河,化身为淇河鲫鱼,这个美丽传说在淇河两岸广泛流传。古诗《纣窝滩声》中的“不向平原卜寝陵,急滩深处缔佳城”的诗句,使人们不禁产生疑问:历史上无数帝君,都选择在平原、高丘地带建造陵墓,为何独有殷纣王于淇水深处建陵墓呢?传说殷纣王“肉山酒海,独钟淇鲫”,贪恋淇河鲫鱼的鲜美之味,深信淇河鲫鱼就是小龙女的化身,常食之可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命臣子用重金在朝歌渔坡大动土木,修建“殷鱼池”,把淇河鲫鱼从淇河中捕来暂养,供他和妲己观赏和食用。商朝破败后,纣王之子武庚遵从其父遗愿,把他和妲己葬于淇河,让他们和淇河鲫鱼长久相伴,从而留下了“不向平原卜寝陵,急滩深处缔佳城”的奇传。

地域范围

淇河鲫鱼产于鹤壁市经呢齐河流域的河道、水库、池塘等水域。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淇河盘石头水库(东经113°56′15″~114°17′02″,北纬35°30′07″~35°44′29″。)地理坐标所属的河南省淇河流域鹤壁市境内水域,全长83公里。鹤壁市在淇河设立了省级淇河鲫鱼种质保护区,保护区河段全长51公里,面积80平方公里。保护区内设核心区,其范围界定在淇滨区大河涧乡河口村下游1公里处至白龙庙拦河坝。该河段长9.1公里,面积8.3平方公里。年总产量45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 外在感官特征:体宽背厚,个大肉肥鳞被完整,色泽金黄或银白。2. 内在品质指标:;含肉率70%以上,肌肉蛋白质含量18%以上。氨基酸总和18 %以上,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3. 安全要求:淇河鲫鱼养殖生产过程严格执行NY/T5293-2003《无公害鲫鱼养殖技术规范》;质量安全标准执行NY5292-2004《无公害食品鲫鱼》。

二. 河南省 鹤壁市 浚县 王桥豆腐

“王桥”豆腐与豆腐皮系浚县黎阳镇王桥村所祖传,"王桥"豆腐质地细嫩,味道纯正,软硬适度,炖煮不烂,煎炸松软。含有丰富的植物蛋白钙、镁等矿物质,常食用建脑、开胃、软化血管、降低血脂浓度。"王桥"豆腐未出锅前挑出的豆腐皮,薄而筋道,口感极好,凉拌热食均可,是浚县又一名产。

王桥村位于浚县县城西北一公里处,素以"豆腐之乡"闻名豫北各地。远在清代,这里始设立豆腐作坊,近三百年来经久不衰。1983年,农村贯彻党的富民政策以后,家家户户从事豆腐制作,全村日产豆腐30,000余斤。产品销往附近各县及安阳、鹤壁、新乡等市。

王桥豆腐用料讲究,制作精细,多为手工操作。加工过程分选料、浸泡、粉碎、滤渣、煮桨、点卤、压制七道工序。每斤黄豆出豆腐2.5斤,做成后色泽鲜嫩、洁白细腻、软硬适中、宜储运、不变质,棱角分明,油炸后酥软焦黄。是素食之上等佳品,深为广大顾客所喜爱。

三. 河南省 鹤壁市 王屋黑李

济源市王屋山铁山、桥后两村1999年引进栽植美国黑李200亩,2001年进入市场后,深受客商青睐,市场价格5-6元/公斤,亩产500公斤左右,亩收入可达2500至3000元左右。

四. 河南省 鹤壁市 淇滨区 僧帽双瓤烧饼

面粉2500克,老酵面1000克,食碱17.5克,八角粉25克,芝麻油50克,芝麻仁200克,饴糖50克,精盐适量。

僧帽双瓤烧饼的特色:

外焦黄,瓤软香。

做法:

1.将面粉倒入盆中,把老酵面用水澥开(夏、秋季1250毫升,春冬季1500毫升)对入盆内,用手抄匀,和成软硬适度的面块,饧2O分钟,待其发酵,将碱水对入揉匀。

2.面团搓成长条,摘成60个面剂,逐个面剂揉成一头尖的面团,左手拿起,右手将面剂尖的一端掐下指头大的小面块2个(第一个比第二个稍小一些);然后将面剂在案子上团圆按扁,抹上芝麻油、八角粉、精盐面和用面粉调制的油馅,放上第二次掐下的小面块,包住口,用手按成扁圆形。然后用右手不停地向里转动,左手执刀,均匀地划成花纹(使其露馅),随手抹上饴糖,面朝下用手挤住边沿的花纹,研成边厚中间薄的圆饼。抹点水,左手拿起来,面上撒芝麻仁,粘有芝麻的一面朝下贴在烤炉内,烤至柿黄色鼓起即熟

五. 河南省 鹤壁市 淇河空青石

《本草纲目》中的医眼疾奇石--淇河空青石独产于淇河的奇石,是医病和收藏的珍品.( 鹤壁)

六. 河南省 鹤壁市 淇县 淇河缠丝鸭蛋

淇河缠丝鸭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淇县和淇滨区的淇河沿岸贺家、许家沟、朱家一带所产的一种鸭蛋。此特定水域所生产的鸭蛋非同一般,个大,双蛋黄,煮熟后,蛋黄呈黄红色,切开可见内有缠绕着的一圈圈不同的色环,由外及里绕着中心,故称“缠丝鸭蛋”,有“金丝伴银线,精品缠丝蛋”之美誉,缠丝鸭蛋含微量元素,营养独特,口感细腻,鲜而不腥,与普通鸭蛋相比,蛋白质含量高13.8%,脂肪含量低于1.72%,钙高4.6倍。传说这是因为鸭子吃淇河鲫鱼所致,在明清时其曾被列为贡品, 1914年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庆祝巴拿马运河开航万国商品赛会上广为传扬,2002年在北京举行全国商品展销会上初被列为“中国名贵”。

地域范围

淇河缠丝鸭蛋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东经114°10′43″~114°17′02″,北纬35°30′07″~35°47′31″地理坐标所属的河南省淇河流域鹤壁市境内水域。以淇滨区的许家沟段、淇县的贺家、王滩、皇王庙河段为主,全长50公里,面积80平方公里。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 外在感官特征:打开蛋壳将蛋清连同蛋黄倒入白色容器中,晶亮透明的蛋清裹着蛋黄犹如裹着一层素绢的红太阳、橘红鲜艳。煮熟剥壳后用丝线拉成两半,蛋清可层层剥离,蛋黄截面呈现出像树木年轮样的彩环,一圈红色,一圈黄色,红黄相间如彩线缠绕,故称缠丝鸭蛋。食之无腥味,口感很筋,香而不腻。2. 内在品质指标:缠丝鸭蛋含粗蛋白14.3%,粗脂肪12.85%,粗灰粉1.12%,无氮浸出物0.69%,钙0.17%,磷0.19%。与普通鸭蛋的营养成份(粗蛋白13%,粗脂肪14.5%,粗灰粉1.0%,无氮浸出物0.56%,钙0.037%,磷0.276%)相对照,缠丝鸭蛋属高蛋白、高钙、低脂肪、低胆固醇的保健食品。 3. 安全要求:淇河缠丝鸭蛋生产严格执行NY5144-2002《无公害食品咸鸭蛋》,GB2748-2003《鲜蛋卫生标准》,GB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七. 河南省 鹤壁市 淇县 冬凌草茶

是我市“淇河三珍”之一,含有5 种冬凌草茶素, 17 种氨基酸, 24 种微量元素和抗癌有效成分—延命素。冬凌草茶对人体有抗菌消炎,清热解毒,舒肝健脾之功效。

八. 河南省 鹤壁市 浚县 小河白菜

据记载,早在明朝成化年间,浚县小河白菜就受兵部尚书王越的推荐,被作为贡品送往京城,成为宫廷美味。小河白菜瓷实健硕、色泽润雅、营养丰富,享有“菜中之王”的美誉,主要产于浚县小河镇崔堡、王湾、申湾、梨园、前下滩、后下滩、张刘庄等村,现已成规模产业。

“大碾萝卜香菜葱,小河白菜进北京”。 据史料记载,明朝时浚县人王越(字世昌),出将入相,文武全才,历经景泰、天顺、成化、弘治四代,官至兵部尚书兼左都御史,加太子太保兼太子太傅。王越“内行交际,实也卓绝,磊磊落落,家无余财”(《明史》第一百五十六卷列传五十九《王越传》),在和王公大臣们交往中,无以馈赠,便将家乡小河白菜作为礼物,让通辽们品尝。小河白菜口感好、汤浑、纤维细、营养丰富,绝然没有普通白菜垫牙或丝丝缕缕那种感觉,让吃过他的人难以忘怀,一时间小河白菜风靡全城。而且王越“睦族敦就,周穷恤贫,援接卑幼,如恐不及:,对家道贫穷者,也以白菜萝卜接济。朝野上下,宫廷内外,对小河白菜的赞誉众口一词。上至王侯将相,下到平头百姓,无不以吃上小河白菜为荣光。有次御膳房大总管转赴浚县小河进行实地考察,逐下旨钦定小河白菜为贡品,每年通过卫河漕运至天津卫,在送往北京城,这才有了小河白菜进北京”的历代传唱。

九. 河南省 鹤壁市 浚县 淇河酒

淇河,中国北方迄今唯一无污染的河流。《诗经》载:“瞻彼淇澳,绿竹猗猗”、“淇水悠悠,桧楫松舟,驾言出游,以写我忧”。淇河水以其清澈纯净,并含有丰富矿物质而得名。淇河酒,是淇河儿女继承先贤遗风挖掘古酿秘方,利用纯净水源,以高粱、小麦、大麦为主要原料,结合现代科技工艺,精心酿制而成,其酒体丰满,无色透明,专家称其:窖香浓郁、甘冽醇净、绵甜可口、回味悠长。2003年被市政府指定为迎宾接待专用酒。

信息来源:浚县政府门户网站

十. 河南省 鹤壁市 浚县 窑头红梨

浚县王庄乡历史上曾有“窑头梨林,绵延三里,华盖如织,遮天蔽日”的说法。因特定的地理条件,窑头红梨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但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千顷梨林毁于“大造万亩丰产田”的口号下。为抢救红梨树种,该乡政府聘请具有梨树管理经验的老果农,并主动与相关科研院校联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在7棵老红梨树上刻芽。通过芽接、接穗、改良土壤等一系列举措,成功栽培红梨苗10000多株。经过几年的精心管理,目前新栽的50多亩红梨树已进入盛果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