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中山特产沙栏鸡 沙栏鸡的产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中山特产沙栏鸡 沙栏鸡的产地更新时间:2023-08-10 15:31:52

一. 广东省 中山 大魁黄沙蚬

黄圃大魁水道是有名的“黄沙蚬”产地,蚬肉鲜美可口,人们用蚬肉、腊肉粒、韭菜炒作馅料,用生菜包着吃,也是黄圃的一道特色菜。

二. 广东省 中山 小榄菊花宴

中山小榄镇以产菊尝菊而久负盛名,用菊瓣所特制的菊花宴,如三蛇菊花羹、菊花炸鱼球、菊花蒸肉丸、菊花鱼榄、菊花鱼片、菊花鸡、菊花海鲜、菊花焖猪肉、菊花炒牛肉等,每种菜式都有肉的鲜味,更有浓浓的菊花清香。

三. 广东省 中山 三沙花木

横栏镇三沙村位于横栏镇西北部,西临西江,毗邻古镇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岐江公路贯穿境内,纵横跨越村内的江中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古神公路也在建设中,离广珠快速干线小榄站有3公里之远。三沙村总面积8600多亩,人口6700多人,有10个村民小组。2007年三沙村组两级收入超2056万元,村级集体收入7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万多元,而在2000年三沙村组两级收入仅518万元,村级集体收入只有31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只有4600元,三沙村实现由2000年欠债120万元的“后进村”一跃成为全镇经济发展龙头村。五年来,随着三沙村经济的发展,三沙工业区、南珠湾、三沙小学、三沙花木基地的建设、发展、壮大成为了村各项事业的建设发展的亮点。

横栏镇三沙花木基是近几年中山绿化苗木产业崛起的一个亮点,发展迅速,规模庞大,与中山市的几个苗木生产区小榄、古镇、东升一起形成了中山市西北部的一大农业特色产业。

目前,三沙花木基地有连片近8000亩,经营的花木品种达350多个,其中生产销量最大的主要是袋苗,以大叶红草、黄金叶、花生藤、花叶姜、鸭脚木、银边草、福建茶等为当家品种,乔木以大叶榕、细叶榕、高山榕、紫薇为当家品种,腊肠树、红花风铃木、凤凰木等品种也在花木基地推开。

2004年6月28日,中山市横栏镇三沙花卉协会在三沙花木基地挂牌成立。作为广东省的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试点单位之一,协会将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宗旨,为广大花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自此三沙的花农有了自己的家。

协会经常召开会员会议或专题会议,进行现场的经验交流,探讨花卉种植、流通销售过程中遇到的疑点和难点问题,根据会员提出的普遍性的问题向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及时为花农解决生产流通中所碰到的问题。未成立协会前,为了苗木能销到外地,基地的农户都要自己亲手办理植物检疫等这些烦琐的手续,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生产效率。三沙花卉协会成立后,一切有关植物检疫证可在协会直接办理,这样无形中为广大农户节省了时间及经营成本。

协会会员充分发挥各自在信息、流通方面的优势,把花木销售伸展至珠海、广州及广西、云南、上海等地区,同时,协会以会员为核心,辐射带动全村、全镇的花木种植户,促进农民增收。

三沙村10个组中有6个组村民是以发展花木业种植为主,从事花木种植和与花木种植相关的农户有900户,吸纳的本地劳动力1800多人,外地劳力3000多人。按2003年计算,花木种植每亩年纯利达1万元左右,花木种植业已经成为三沙村农民致富的主要途径。三沙花木基地的租金在短短几年也大幅攀升,从2002的1500元/亩,到2004年的3000元/亩,到2007年的7300元/亩。村、组的集体收入也不断增加,三沙村从原来的落后村一跃变成了横栏的先进村、富裕村。

四. 广东省 中山 冰凌角仔

沙溪冰凌角仔在其他地方已经甚为少见了,在沙溪只有两间食店还会有这种食品的烹制方法,冰菱角仔大概在民国初年就在沙溪出现了。“冰菱角仔”是因为当它煮熟,过冷河之后就像是剥掉壳的菱角,两头尖中间鼓;又加上颜色剔透妨如冰花,故名之,吃在嘴里富有弹性,且多食不腻。

五. 广东省 中山 禾虫酿凉瓜

禾虫酿凉瓜

三乡地区原本也是鱼米之乡,禾虫、凉瓜这两种充满了田园风味的原料,组在一起则合成了一道田园风更浓郁的菜式。

师傅先是将凉瓜挖空,禾虫就酿在挖空的地方。据师傅说,禾虫中还加入姜、蒜、果皮、鸡蛋、胡椒粉、麻油、肥肉粒等,使得味觉更加丰富。当这些都酿入凉瓜后,将凉瓜放入平底锅中煎熟。凉瓜被煎得金黄,而禾虫则刚刚熟透,凉瓜的甘苦与禾虫的嫩香让人尝后齿颊留香。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还有月婆鸡汤濑粉、碧绿春荞河虾、家乡叶仔、榄角蒸芋糕等等,绝对能让食客享受到浓浓的家乡味。

六. 广东省 中山 三顺生饼

三顺生饼铺始建于1933—1934年间,长年对饼食的制作深有研究,材料纯正优质,所制作的各种饼食品质油亮,尤以制作的月饼皮薄,馅靓、外观好、口感好、价格实惠,深得客户喜爱。

七. 广东省 中山 横档风鳝

风鳝是鳗鱼的一种,每年的秋冬季节游到咸淡水域觅食,也正是捕获的时机,横档村就有一片这样的水域,因此横档人也善于捕捉风鳝。每年秋末冬初,可以到横档村品尝风鳝。风鳝的肉质嫩滑结实,多食不腻,可用蒜头炒、焖、蒸,放进火锅里吃亦可。

八. 广东省 中山 广东腊肉

广东腊肉,是中国广东省的当地,别具一番风味,此为广东民间风味,家家会做,日味咸香,肥而不腻,受到普遍欢迎。腊肉呈显金黄色,味香鲜美

制法:将猪肋条剔净硬骨、奶脯等,切成长40厘米的条。

洗去浮油,放入“调料液”(按每5千克肉计,用砂糖300克、曲酒125克、上等酱油500克、盐150克、硝10克调和而成)中,浸泡8--10小时取出。

挂在竹竿上,用青炭火烤3昼夜,即成色泽金黄、味香鲜浓的腊肉(也可利用日光暴晒,至晒干晒透晒出油时止)。

特点:食用方便,蒸熟、切片均可,是下酒佳肴;如果炒着吃,味道更好。

工艺关键

五花肉改成长40厘米、宽3.5厘米的长条形,放一盘中,用以上调料拌匀,腌七天后取出

在每条肉厚的一端,连皮带肉斜刀拉一小口,将线绳穿过系上,挂于竹竿上,放置阳光下通风处,干后盛盆装起,放在干燥处。

食用时洗净尘土,用旺火蒸约25分钟取出,斜刀切成片即可。

将干的腊肉放在盆内,置阴凉干燥处贮存。在洗尘土时可用毛刷刷洗。

九. 广东省 中山 三乡濑粉

三乡濑粉,是用以优质粘米为主要原料,并选用当地的优质矿泉水,拌和成稠度适中的粉浆,蒸制成细长而很有韧性的园条状鲜粉,成品配上上汤肉料,吃起来粉条润滑爽口而有弹性,非常可口。

三乡濑粉有200多年的历史,它的材料可不简单。它是以优质粘米为原料,并选用当地的优质矿泉水,拌和成稠度适中的粉浆,蒸制成细长而非常有韧性的圆条状鲜粉,粉质韧滑爽口,类似桂林米粉。美味的精髓除了本身的口感,还在于以猪骨为主要原料,再配以其他杂骨熬制而成的汤。

三乡濑粉的味道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品尝出来的,而是要一口一口地慢慢咀嚼,品味一下它的柔中带韧。三乡濑粉会随着配料的不同而显得别有味道。如果配料带有叉烧、青菜和葱等,它的味道就含有少许清脆干爽的感觉;如果配料有鸡肉和姜等材料,濑粉的味道就有蒜辣的口味。

十. 广东省 中山 坦洲珍珠番石榴

坦洲镇因其水土的天然优势,所产出的珍珠番石榴,10多年来一直以风味清甜、果香浓厚的优点,享誉市内外市场。尽管珠三角多个地方都有种植番石榴,但均难以与之“匹敌”。根据省农业厅最新公布的2015年广东省名牌产品(农业类)名单,坦洲珍珠番石榴获得了省名牌产品称号。

珍珠番石榴是石榴家族的"名门",由于其形状椭圆如珍珠,加上表皮较其他品种光滑,颜色乳青至乳白,因而得名"珍珠"。与其他番石榴相比,珍珠番石榴的果肉脆爽化渣、果心较小、嫩滑少籽,相比之下更深得广大"吃货"的欢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