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兴化特产简单手抄报没有字 家乡的特产手抄报兴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兴化特产简单手抄报没有字 家乡的特产手抄报兴化更新时间:2024-01-27 16:30:07

一. 江苏省 泰州市 兴化 兴化松花皮蛋

松花皮蛋 松花皮蛋是兴化传统特色产品。成品去壳后,蛋形完整,蛋白坚韧,富有弹性,色彩光亮透明,松花纹理明显,表面无铅斑黑点。蛋黄软硬适宜或略带溏心,辣味不重,芬芳清香,凉爽可口,色、香、味、形俱佳。产品在制作过程中不添加一氧化铅,而采用对人体有益的天然植物微量元素,从而保证产品不含铅。

二. 山东省 潍坊 诸城 部落手撕牛肉

选料考究,口感筋道,外酥里嫩,味道鲜美。

美食类型:鲁菜

美食推荐:杨春国际酒店中餐厅

价格:88元/例元/份

三. 江苏省 泰州市 兴化 兴化大闸蟹

兴化大闸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兴化大闸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兴化大闸蟹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特定品质

兴化大闸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螃蟹,英文名:xinghuacrab。此蟹产于江苏泰州兴化,属于淡水河蟹。近年来,兴化水产养殖实现了从粗放到集约,从零星分散到规模经营的巨大转变。今年水产总量将接近14万吨,其中河蟹产量达2万吨。兴化大闸蟹品牌主要有“红膏”、“板桥”等。其中红膏大闸蟹是兴化大闸蟹的典型代表,除了具有江苏蟹“壳青、肚白、金爪、黄毛”的共性特点外,还具有“膏红、肉鲜”的个性特征。

文化典故

“三分天下,水有其一”,这是江苏省兴化市自然资源的显著特点。兴化市地处江淮之间、江苏中部的里下河腹部,全市总面积2393.35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627.25平方公里,占26.21%,是全国水产重点县(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市,素有“鱼米之乡”之美称。2007年,该市水产品总产量18万吨,连续18年居江苏省内陆县之首;按现行价计算,水产产值近40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33%以上。

地域范围

兴化大闸蟹主要分布于江苏省兴化市行政区内的三十五个乡镇(区),包括:沙沟镇、周奋乡、缸顾乡、李中镇、西郊镇、昭阳镇、开发区、陈堡镇、周庄镇、茅山镇、戴南镇、张郭镇、陶庄镇、荻垛镇、沈土仑镇、竹泓镇、大垛镇、昌荣镇、林湖乡、城东镇、西鲍乡、中堡镇、钓鱼镇、大邹镇、下圩镇、海南镇、安丰镇、永丰镇、合陈镇、老圩乡、新垛镇、大营镇、垛田镇、临城镇、戴窑镇。兴化地处江淮之间、江苏中部的里下河地区腹部,处东经119°43′-120°16′,北纬32°40′-33°13′之间。东邻大丰、东台,南接姜堰、江都,西与高邮、宝应毗邻,北与盐城隔界河相望,总面积2393.35平方公里。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兴化市总面积2393.35平方公里,拥有水域627.2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6.21%,分属长江、淮河水系,为北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常年雨水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时数2125小时,无霜期226天;年平均气温15℃,平均水温16.5℃,降水量997毫米;全市拥有经向、纬向河流18条、5湖12荡,分属长江、淮河水系,水的盐度在0.5‰左右,水质清澈无污染,是适合河蟹栖息、生长的内陆淡水水域。

兴化大闸蟹历史悠久,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兴化县志》、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兴化县志》、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修兴化县志》、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兴化县续志》等史书上都有关于兴化大闸蟹的历史记载。选用兴化蜈蚣湖、大纵湖出产的大闸蟹,配有冬虫夏草、枸杞子、人参、花椒等名贵中药材配制成卤料,经过二十一道工序精制而成的醉蟹,肉质细嫩,色清如玉,口味鲜美诱人,“色、香、甜、咸、爽”五味俱佳,食之回味无穷。富含人体所需的十七种氨基酸,营养价值高,是早在十八世纪闻名遐迩的进京贡品,1898年获南洋国际物赛会金奖,1984年获江苏省名特优产品称号,1997年获绿色食品标志,2003年获江苏省名牌产品称号。

四. 江苏省 泰州 兴化 难得米酒

难得米酒

兴化传统——

难得米酒,又名糯米浆酒,历史悠久。1852年县志上即有记载:“甜酒,其味淡,配烧酒乃适口。”1931年兴化县续志载:“实业糟坊,县境内有七十余家均集东北乡镇,酿酒多以米、麦……原料,总名曰土酒,其以糯米酿造者曰浆酒。”兴化米甜酒是选用优质糯米为主要原料,用传统工艺现代技术配制而成,风格独特,久负盛名。具有“香浓纯正、醇香柔和、余味爽净、品味俱上”之独特风味。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曾留下“家酿亦已熟,呼僮倾盎盆。小妇便为客,红袖对金樽”的佳句。该酒澄黄透明,香浓细腻,甘美柔绵,妇孺皆宜,含多种氨基酸,且具有补血养气、清肺滋肾、保健美容等功效,是喜庆节日馈赠亲友之佳品。

五. 青海省 海西州 德令哈市 德令哈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青海高原牧民对羊肉的一种独特吃法。因吃时一手持刀切割,一手抓肉入口而得名。烹调方法十分简单,先以新鲜羊肉用水煮熟,再加盐或蘸盐即可食用。经过烹制的羊肉熟而不烂,肉味鲜美。原为牧民在游牧过程中的一种简便进餐方法,现已成为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之一。

六. 河北省 邢台 广宗县 广宗手擀杂面

广宗手擀杂面会让您体会到家一样的感觉,正是这种感觉倍受人们的欢迎,也摘得了广宗地方名吃的金字招牌。

广宗手擀杂面是粗粮细作,纯天然的特色小吃。其制作工序可以用“精细”二字来形容。首先,精选个大、饱满的绿豆,仔细捡出其中小石子等杂物,待洗净、控干后,再磨制成绿豆面,用细箩过筛出豆皮,0配比与小麦面拌匀,就能准备和面了;和面要用凉白开水,和好的面再用“杠子”足足扎上100下,这样和出的面松软且有韧性、有光泽;然后就是用擀面杖擀成0.5mm厚薄的面饼,放到通风的地方凉,这凉也是有学问的,环境、温度、湿度等都要掌握好,既不能湿粘,又不能凉过干了皮儿,然后切成2mm宽窄的面条,散开了放好,待水烧开后就可以下锅了,注意此时不要添加任何佐料,俗话说“三滚饺子一滚面”,在开锅后剩出即可食用。

看似简单的面条,光其制作工序就得用上十几道,在食用前加上两勺羊腥油,再配比腌制的韭茄、萝卜丝等小菜,汤汁中自然散发出淡淡的豆香味儿,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只要功夫到了,做出的面自然也就好吃。

广宗手擀杂面制作精细,入口嫩滑,清淡可口,有清热解毒、暖胃等功效,有机会朋友们一定要来尝尝呀!

七.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兴化泗粉

兴化泗粉(又称兴化赐粉)的由来

唐时兴化东甲海堤初成,挡住滔滔海涛,始有莆田南北洋刍形。滩涂地盐份多,一般农作物不易种活,惟有黄豆耐碱,兴化大地多有收获。莆仙先民对黄豆情有独钟,将其加工成各类美食,豆丸便是其中一种,江彩萍进宫后思家乡风味小吃,其兄便谴人往长安专做莆仙小吃豆丸进贡,皇上尝后赞不绝口。因而,在黄石江东东华一带豆丸也称贡丸。赐粉系皇宫小吃。类似黄土高原凉面,唐明皇尝莆仙豆丸后,感其味鲜柔嫩,便将其宫中小点泗粉赐予梅妃父母品尝,因莆仙盛产地瓜,淀粉甚多。各家必备。邑人将其制作泗粉原料给予改进,再佐以家乡海鲜,便成今日之泗粉式索粉,黄涵一带尤其是梅妃故里称泗粉为赐粉。意为皇上赐赏之意。

兴化赐粉正宗的做法是:用猪大骨熬汤,用其汤在锅里烧开,放入泗粉,和豆芽菜(用其他菜都会变味道,那就不正宗了) , 用大火煮熟,浇上葱油,味精,少许酱油, 6度或以下的醋。

八. 江苏省 泰州市 兴化 周庄甜瓜

周庄甜瓜,甜过初恋。具有止渴,除烦热,利小便通三焦间壅塞气的作用。可治口鼻疮,暑热天食后,永不中暑。孙思邈说:多食者,会发黄疸,使人虚弱健忘,解药力。病后多食,容易反胃。患脚气食后甜瓜,则病患永不能除。多食瓜导致腹胀,以食盐可化解,或入水自渍,便消。

发明与传说《奇效良方》载:古时有一男子患脓血恶痢,疼痛难忍,以水浸甜瓜后食数枚,即愈。

周庄甜瓜,是您夏秋之际首选。

九. 江苏省 泰州市 兴化 双鱼猪肉脯

双鱼猪肉脯选料精细,配方独特,历经十余道传统制作工序,薄如纸,形方正,色如玛瑙红玉之艳,脱净油脂,细而不腻。

甜咸适中,酥而略脆,味兼鱼肉两鲜之美,入口甜、鲜、香,回味悠长,吮指留香,深受百姓喜爱,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同,是居家旅游、餐桌品茗、影视欣赏以及野外休闲时首选食品。2002年4月,双鱼猪肉脯获原产地验证。

十.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兴化米粉

兴化米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兴化米粉是莆田十大城市名片之一,历史悠久,其源可溯至宋代,是我国最早的快餐食品之一。它选用上等大米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其成品条细如丝,洁白透明,匀韧不碎,质地优良。它有兴化细米粉、银丝米粉、快熟米粉和粗条米粉等。吃法方便,脍炙人口,冲泡炒煮均可,老少皆宜,对感冒、盲肠炎,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是馈赠佳品。深为海外侨胞所喜爱。名闻遐迩。

2009年1月,《荔城区兴化米粉》被莆田市人民政府公布为莆田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兴化米粉是莆田传统。据《兴化烹调》记载:一是相传在北宋熙宁年间,兴化府主簿黎畛在协助钱四娘修筑木兰陂时,日夜奔波,无暇照顾病中0,为尽其孝心,特派人从老家广东潘罗县渎月村取来加工米粉工具,请来师傅,到莆田渠桥洋尾村加工米粉给其母食用。后来不少人开始学习加工米粉,俗称洋尾村有九十九礁,足见其加工米粉规模,但手工操作工艺落后,所加工的米粉比较粗糙。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由于乡间械斗,洋尾村被洗劫一空,黎氏子孙为了生存,跑到黄石镇清铺村(今清前、清中、清后)、西洪村一带继续以加工米粉为生,从此兴化米粉兴而不衰。二是相传北宋治平元年(1064年),长乐女子钱四娘集资来莆,首次发起筑陂壮举。在建筑木兰陂时,因所选坝址地高溪狭,水势左急右缓,为赶在汛期到来之前使大坝合垅,成千上万的民工废寝忘食地干活。兴化军知军得知后,深受感动,经苦思冥想,尝试用大米浸磨成浆,碾压成团,经过蒸炊至熟后,置于特制的粉筒中,制成米粉,供民工们食用。

莆田的兴化米粉,其条如丝,洁白透明,历来就是馈赠亲友的礼品,宴客的佳肴。如农历八月,莆仙民间有“送秋”的习俗,出嫁的女儿置办“一担盘”回娘家孝敬送礼,而父母还礼时有一项非常固定的礼品,那就是兴化米粉。到了八月十五中秋夜家宴的“芋燉米粉炒”更是必不可少,寓意吃了米粉人就能活到胡子、头发跟米粉一样白,即高寿。

兴化米粉不仅有丰富的莆田地方文化底蕴,有浓厚历史渊源,更有民间浪漫的传奇色彩。据传,明景泰年间,城郊阔口有个制作米粉的巧女子,非常倾慕书生戴大宾的才学。有一天,她得知戴大宾要到阔口买米粉,便在阔口桥头出了个“八刀分米粉”的对子,并说谁能对得出来,她就嫁谁。戴大宾见到这个拆字对,想了半天也对不出,只好郁郁不乐地买了米粉回去。当他走过阔口桥时,隐隐听到莆田梅峰寺传来的钟声,不由灵机一动,想出了“千里重金锺”的对句,赶紧返身去找那女子,可惜已来不及了。那女子见大才子戴大宾也对不上,觉得自已此生再也找不到意中人了,就绝望地从阔口桥上跃入木兰溪自杀了。

传说美丽动人,这也足以证明兴化米粉制作技艺源流久远。

兴化米粉加工作为莆田传统手工业,产地以莆田县黄石镇西洪和清江两村为主,下埭、西利、惠上、惠下和渠桥乡樟林、洋埕等村次之,全市其他地方亦有零星的加工制作。建国后多为个体或联户经营。农业合作化后,多为生产队集体经营。当时,黄石镇西洪村就有米粉加工作坊700多家,西洪米粉开始盛名远扬,产品销往各埠。五十年代初开始出口,1962年出口237吨,产值30多万元。70年代中期,出口量年平均200吨左右。1977年8月创办黄石米粉厂,占地面积1.5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340平方米。有各种生产机械设备19台(套)。主要生产兴化细米粉干、银丝米粉干、快熟米粉干、粗条兴化粉干等系列产品。年产兴化粉干1500吨。产品80%出口外销。出口东南亚、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1979年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工量不断增加。1980年,黄石镇创办米粉厂,生产“白鹭”牌米粉,开始远销东南亚、香港、欧美等国家和地区。1982年起,主要工厂改手工生产为机械生产,出口量有较大幅度提高,由产量513吨,产值74万提高到1983年出口799吨,白鹭牌兴化细米粉干获国家经贸部荣誉证书,白鹭牌银丝米粉干获国家轻工部优质产品称号。1985年,进行技术改革,扩大锅炉,改进烘干炉等,形成从大米清洗、研磨、蒸熟、压条、洗浆、整理、包装一条龙工艺生产。1988年,白鹭牌银丝米粉干获全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质奖。1990年,年产量781吨,产值140万元。现有米粉加工厂60多家,年加工米粉1.1万吨,产值5100万元。至2009年,仅西洪村的年加工米粉达2万多吨,产值过亿。兴化米粉的产品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日本、新加坡、美国和非洲。

目前,莆田市平原、沿海、山区遍布兴化米粉加工场。共有米粉加工作坊1800家,多为联户经营,仅黄石西洪就有米粉加工场六百多个,从业人数三千多人,全村有三百多户成为米粉生产、经营专业户,并成立了九十六个联合体。改革开放以来,兴化米粉的销路越来越广,每年加工出口数量在万余吨,收入约占全村总收入的96﹪。同时,他们还到江西、浙江、江苏、广东、广西等地办场,近年又在深圳办场,产品直销港澳地区和东南亚国家。如今更是远销欧州、美州等地许多国家,尤受回乡探亲谒祖的海内外同胞喜爱,已成为侨胞思乡寻根的标志性食品,是莆田饮食文化中优秀的风味小吃代表,深具人文意蕴。

米粉生产工艺从最初的手工劳作加工转为半机械化家庭作坊式生产,形成了来康家米粉厂、龙丰米粉厂和吓树米粉厂等,相继打造了“来康家米粉”、“阿头米粉”、“阿树米粉”等品牌。

兴化米粉选用上等大米为原料,尤以黄尖米制作最佳,制作须经过9道工序,采用传统工艺精制而成。其主要工艺流程有:一是选用杂交晚籼稻米等上等白米。早稻米淀粉质量差,不宜采用。加工时要求精度高。通常食用大米,一等稻谷每100公斤加工大米69-71公斤;而制作米粉干的原料要求标一晚稻米,一等稻谷每100公斤只加工大米68公斤。二是淘洗浸泡。白米经筛选后,用箩筐淘洗干净,加水浸泡20-30分钟。夏季容易发酵,应缩短为20分钟。浸米要以手捻米能碎,又有湿感,以浸透胚乳层为度,然后沥干水分。三是磨粉。浸透的大米通过粉碎磨成细末,并渗入班作业剩下的粉头,作为粉母,混合搅拌均匀,水分控制在20%以内。四是制团。把粉浆倒入拌粉桶或大陶盆内,用双手不停地翻动揉搓,使之揉成粉团。五是初压。将粉团置于粉筒中,用10毫米的筛板压出粗粉条,称为坯粉。六是蒸料。粉料及时抬上锅蒸熟。七是压丝。粉料蒸熟稍冷却后,置入下端有许多小孔的粉筒,用杠杆原理挤压出缕缕粉条。根据产品所需的规格,配上适当的筛板。上料后反复连续压二次,这样使粉丝更加柔软。八是疏理。可用风机对准出口吹晾,至不粘手为止,并按每1.5米长度剪断。立即撕开理顺,以免结块弯曲。再用小竹杆挂起晒干,或排放在晒粉篱上晒干。另有一种办法,当粉干出机后,用麻布裹住保持湿度,趁热送进水中疏理使之疏松,然后排上晒篱晒干。九是干燥。粉干的曝晒,要掌握好气候,秋、冬两季气候干燥,微风习习,是制晒米粉干的最佳气候。夏季烈日的高温不宜晒粉,否则米粉不韧。最后成品。晾干后的米粉最后拦腰用一根稻草束成。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米粉质佳味美,十分宜口,且耐储藏、便携带。所以,兴化米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早的快餐不仅解决了大批修陂民工的用餐问题,而且这种米粉的加工方法很快在兴化地区流传下来,其制作技艺日精,代代创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兴化米粉烫、煮、炸、炒均可,尤以雅称“炒银丝”的炒制方法最妙,据传莆田城内十字街郑家门里廿八婶的炒米粉,驰名莆仙,传育百年,外地客人到莆田,均会慕名前往,品尝过炒兴化米粉后,人人赞不绝口。

兴化米粉传统烹调方法:

一、炒制米粉,是在热锅中倒进些许花生油,烧热后,放入洋葱丝、大蒜瓣、姜丝等,煸炒出香味,继而下肉丝、菇丁、虾肉等拌炒,又下芥蓝菜等合炒,然后加入骨头汤、调味料等,煮开才把兴化米粉下锅翻炒,旺火焖到汤汁稍干,适时放入韭菜、浇上香油,最后撒上葱花即可起锅装盘。

二、葱头米粉,是米粉加入用花生油炒的葱头、姜片和豆豉的“三合汤”,叫“葱头米粉”,是民间治疗感冒的家庭经济良方。

三、豆浆煮米粉,是群众性的早点或早餐。可以到豆浆店去吃,也可以买豆浆带回家自己加米粉煮吃,还可以自带米粉到豆浆店去冲豆浆吃。如是吃豆浆米粉做早餐的,往往以油条、芋粿等油炸食物为佐餐。

四、豆浆炒米粉,是以豆浆为汤,将米粉烫软加入调料拌匀,上笼蒸片刻后撒点花生米,浇些香椿油而成。具有米粉松软、香醇味浓的风味,经济可口,是城镇居民爱吃的一种夜宵点心或早餐,群众称之为“豆浆炒”。但“豆浆炒”的选料和制作颇有研究,如:米粉要选细而白的,炒熟后才能既松而软;花生仁要炒熟碾碎,葱要切成“葱珠”,香椿叶要洗净,晾干,用花生油熬成“香椿油”等。

五、杂粉,是以碎断的米粉(俗叫“米粉碎”)和碎断的线面(俗叫“面碎”)混和猪血、牡蛎、芹菜等佐料入锅合煮,滚沸时拌以溶解的地瓜粉煮熟。吃时放些油炸的花生米,经济可口,别具乡土小吃风味,俗名“杂粉”,又叫“豆汤”。如:办结婚筵的早晨要煮“杂粉”分给邻居吃;年关“扫巡”后全家要吃“杂粉”;大年三十日中午也要吃“杂粉”等。

兴化米粉传统制作工艺在我国食品工艺史上占有一席之位,对其制作工艺的研究涉及食品工艺、营养、贮藏、礼俗、传承等多方面内容,具有工艺学、民俗学等特征和重要的人文价值以及经济价值。

兴化米粉色白条细,质佳味美,十分宜口,且耐储藏,便携带,家用馈赠咸宜,备受人们的欢迎,对感冒、盲肠炎,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食疗作用,成为兴化著名,远销东南亚各国和日本、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深受海外侨胞的喜爱。目前,黄石镇西洪村正在抢救和保护兴化米粉的传统制作技艺,这对传统饮食文化的保护,对促进当地经济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