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西藏特产展厅图片大全 西藏特产店面图片高清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西藏特产展厅图片大全 西藏特产店面图片高清更新时间:2023-06-01 23:25:10

一. 西藏 林芝 巴宜区 林芝灵芝

林芝灵芝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林芝灵芝是西藏林芝的。

林芝灵芝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林芝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波密县、察隅县、朗县、墨脱县共7个县现辖行政区域

《林芝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划定林芝灵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林行发〔2014〕18号

林芝地区科学技术局《关于实施林芝灵芝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的通知》,林地科字〔2013〕50号

二. 西藏 林芝 朗县 朗县核桃

朗县核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朗县,神奇美丽,人杰地灵。是十三世0喇嘛土登嘉措和九世班禅曲吉尼玛的出生地。“核桃”藏语“达嘎”,据传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进藏时随陪嫁被带入西藏,后逐步在西藏广为栽种,民间有把核桃作为婚庆和爱情象征的习俗,被喻为“百年好合”。因核桃一次栽培,百年受益,故西-民又称其为“百年庄稼”。其品种主要有酥油核桃、鸡蛋核桃等优秀品种,是历代0和达官显贵的贡品。朗县核桃,虽其貌不扬,但品质极佳,核桃仁松脆味甘,肉质香醇甜润,香气逼人,无与伦比。在2008年全国首届核桃大会上,一举夺冠,赢得“酥油核桃”的美誉。

地域范围

朗县位于朗县位于林芝地区西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北麓,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北临林芝县、工布江达县,南抵印度,西与山南地区加查县相邻,东邻米林县。地理位置处于位于东经92.28°,北纬28.40°~29.29°之间。总面积为4200平方公里。朗县核桃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正是朗县辖区内,包括洞嘎镇、朗镇、仲达镇、拉多乡、金东乡、登木乡6个乡镇辖28个行政村,平均海拔3200米,干湿季节分明,雨热同季,无霜期长,日照充足,日较差大,年较差小,无工业、环境无污染,特别适合朗县核桃生长。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坚果整齐端正,果面光或较麻;缝合线平或低。形状为圆形和卵圆形,平均单果重不小于9克。种仁为黄白色。 (2)内在品质:易取仁,口感好,含蛋白质17-19%,含油量66-70%,含钙750-850mg/kg、铁18-22mg/kg,风味香甜,品质上等。 (3)安全要求:核桃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无公害食品 坚果》的安全指标,在包装,标识上须符合农业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进入市场遵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

三. 西藏 昌都 贡觉县 雪莲

昌都名土品主要有膀香、虫草、贝母、知母、雪莲、核桃、藏刀花鱼、编鱼及高原畜产品等.( 昌都)
雪莲在我国分布于西北部的高寒山地。是一种高疗效药用植物。由于过度采挖,种子发芽率低,繁殖困难,生长缓慢,如不采取有效措施,严加保护,将有灭绝的危险。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15-25(-35)厘米;根状茎粗,黑褐色,基部残存多数棕褐色枯叶柄纤维;茎单生,直立,中空,直径2-4厘米,无毛。叶密集,近革质,绿色,叶片长圆形或卵状长圆形,长约14厘米,宽2-4厘米,先端钝或微尖,基部下延,边缘有稀疏小锯齿,具乳头状腺毛,最上部苞叶13一17,膜质透明,淡黄色,边缘具整齐的疏齿,稍被腺毛,先端钝尖,基部收缩,常超出花序2倍。头状花序10-30,聚集于茎端呈球状;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4层,近膜质,披针形,急尖,边缘黑色,彼毛;小花紫色,长约14毫米。瘦果长圆形,具纵肋;冠毛2层,外层短,糙毛状,内层长,羽毛状。

特性

雪莲通常生长在高山雪线以下。气候多变,冷热无常,雨雪交替,最高月平均温3--5℃,最低月平均温-l9---21℃,年降水量约800毫米,无霜期仅有50天左右。土壤以高山草甸土为主,有机质含量为8.5--11%,含氮量4.5--10%。由于环境条件恶劣,一般植物难以生长,只有少数耐寒、耐低温的苔草属 Carex spp.,嵩草属 Kobresia spp.和各种高山多年生草本植物与之伴生。雪莲在这种高山严酷条件下,生长缓慢,至少4--5年后才能开花结果。但是,由于生长期短,它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发芽、生长、开花和结果。花期7月,果期8月。

保护价值

雪莲是一种高山稀有的名贵药用植物,因此保护雪莲种质资源,无论在科学上或医药学上都有重要意义。

四. 西藏 拉萨 曲水县 吹肺

吹肺

吹肺用新鲜猪肺从喉头吹气,边吹边用手拍打猪肺,使之扩张,再将适量的食盐、草果粉、辣椒面和蒜泥用温开水调成乳状,用汤匙从喉头灌入肺内,边灌、边抖、边吹气,边拍打,约需重复5-6次方能灌满。

用麻线扎紧喉管,挂在火塘高处干燥,2-3月后即可食用。

特点:

味香鲜,食而不腻,凉爽开胃,是极好的凉菜。随食随取,可保存约1年之久。

五. 西藏 山南 错那县 卡垫

卡垫用绵羊毛手工织成的毯子,一般宽2.5尺,长5尺,用于座卧处铺垫。卡垫结构紧密,色彩艳丽,多以龙、凤、鹿、花草为图案,具有浓郁的藏族艺术风格,是最富盛誉的西藏手工艺品。

六. 西藏 拉萨 拉萨风筝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萨风筝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拉萨风筝流行于西藏拉萨、日喀则、泽当等地,并传播到邻国尼泊尔、不丹,清代盛行于藏族上层。十三世01偏爱风筝,曾为专供风筝和加工筝线的“上哉”加封印章。

1八月卫藏地区风力较足,是放风筝的季节。民间认为,风筝放早了,秋季就会过早终结。拉萨风筝的放飞有许多规定。在时间上,拉萨在雪顿节后放飞,日喀则必须由东头宗的俗官先行放飞。风筝的形制与使用有年龄的规定,如六轴、八轴、十轴风筝,必须按年龄大小分开选择。藏族风筝形态较为单一,多为菱形平面,但讲究彩绘图案,有“加沃”(大胡子)、“古玛或古那”(钉头或黑头)、“米洛”(瞪眼)、“其瓦”(龇牙)、“帮典”(围裙)、“嘎林”(腿骨号)六种。因色彩艳丽,放飞时天空一片斑斓。平时这些风筝悬挂在墙,视为升腾运气的圣物。

拉萨风筝的放飞技巧体现在空中的争斗玩耍。放线与收线的微妙变化,可以使风筝在空中迅速地升降、旋转、左右打滚。最大的特点是“打架斗殴”,最后断线飘走者为败。各种打斗技巧最后都集中在“绞线”上,线的质量至关重要,故在制作时有一道工序即上“那”。“那”的主要成分是玻璃碎粉,加入一种粘性较好的植物“旺拉”,调上捣碎的大米、白糖和水搅拌煎熬。等冷却到一定温度时,将“那”放在手心,将风筝的线从指间穿过,使粘上粗细不等的“那”如同锯齿。拉萨风筝的制作具有季节性。每年秋季在拉萨、日喀则等城镇有人专门做风筝出售。日喀则的拉达卡其和拉萨的次仁等家族风筝制作技术精湛、特色鲜明,颇有影响。但现在一批有造诣的风筝艺人相继去世或年迈古稀,技艺面临失传。

七. 西藏 昌都 洛隆县 洛隆糌粑

洛隆糌粑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洛隆糌粑

近年来,昌都地区以洛隆县“洛宗”糌粑产业为中心,充分利用耕地平整和集中连片的土地资源优势,筹集资金4270万元,在洛隆、边坝、丁青、昌都等县建设优质青稞种植基地10万亩,年生产优质青稞1500万公斤,采取“工厂+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合同,辐射带动农牧民群众增收,年创产值1.2亿元。

洛隆糌粑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洛隆县孜托镇、硕督镇、康沙镇、马利镇、俄西乡、腊久乡、中亦乡、玉西乡、新荣乡、达龙乡、白达乡共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八.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西藏贝母

生长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灌木丛和高山草地上。每年8、9月份采挖。贝母性微寒、味甘苦、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可同其它食物配合进补身体,属名贵中药材。



九. 西藏 拉萨 达孜区 酥油

酥油是从牛、羊奶中提炼而来。传统的做法是:将奶汁倒入叫做"雪董"的特制大桶里,用力上下搅拌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表面便浮出一层淡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冷却后便成酥油。酥油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藏族群众(特别是牧区群众)日常的热量除了肉外,便靠从酥油中摄取了。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喝。逢年过节,人们炸果子"卡赛"也用酥油。酥油在藏民来说是用处繁多的,它既是砌茶做饭用的主要材料,即使入庙拜神,给神坛油灯添的香油,也是流质的酥油。

十. 西藏 昌都 昌都县 贝母鸡块

原料:鸡胸肉6两、贝母1两、生姜2钱、盐4钱、水搅豆粉2钱、酥油2两。做法:先把贝母浸泡在温水中。把鸡胸肉切成小块用酥油把鸡块炸好,加上盐和生姜,再加贝母和少量水用慢火煨熟,快煨熟的时候加上水搅豆粉烧至片刻可以端上菜碟。



以上五道菜的主要原料均为藏区,其中有些原料是名贵药材,是滋补良药。藏餐用料精贵、做法简单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不仅是藏区人民喜爱的菜肴,而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不断为外地客人所接受、所青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