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仙桃土特产礼盒 湖北仙桃必买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仙桃土特产礼盒 湖北仙桃必买的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4-04-01 04:55:58

一. 山东省 青岛 城阳区 城阳大仙桃

城阳大仙桃系青岛市城阳区果树站于1993年在夏庄街道办事处安乐村桃园中心发现的实生变异单株,经过多年选育研究后推广。

该品种综合性状稳定,表现优良,1996年通过专家鉴定,1997年由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优良中晚熟桃新品种,定名“城阳大仙桃”。

城阳大仙桃果实8月中下旬成熟,果个特大,微扁圆形,平均单果重克。最大果重900克。果实底色黄绿,面鲜红色,茸毛短而密。果顶扁平,适合线浅,梗洼深;果肉黄绿色,肉质细脆,汁多,酸甜适口,可溶性固形物达11.5%-14%,离核。果实耐贮运。正常室温可存放10天左右。

该品种树势强健,树姿开张,栽植后2年见果,3年即可丰产,盛果期每公顷产量3万-4.5万吨。幼树以中长果枝结果为主,成年树以中短果枝为主,适应性与抗逆性较强。

二. 湖北省 天门 朱村精米

朱村优质米加工中心,创办于 2001 年,厂址位于龙山村 , 现有加工能力年产 3000 吨优质米 , 拥有固定资产 40 多万元 , 主要产品“臣浩”牌大米 , 是一种无公害产品 , 米粒细长 , 色泽透明 , 蒸煮后香气浓郁 , 柔软可口 , 深受欢迎。

三. 湖北省 仙桃 沔阳三蒸

沔阳三蒸,湖北菜系之一,是湖北美食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名菜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沔阳人民爱吃蒸菜,有"无菜不蒸"的食俗,被称为蒸菜之乡。沔阳三蒸”是哪三蒸,这是许多烹饪爱好者和食客的首问。 “三蒸”最早指的就是蒸鱼、蒸肉、蒸蔬菜。有人说“沔阳三蒸”是粉蒸肉、蒸珍珠元子、蒸白丸子,有人说“沔阳三蒸”是蒸青鱼、蒸猪肉、蒸蔬菜,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有失偏颇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沔阳三蒸”是指蒸畜禽,蒸水产和蒸素菜的总称。

至于说到蒸法,所谓的“三”,就成了概数了,粉蒸、汤蒸、清蒸、炮蒸、扣蒸、酿蒸、包蒸、封蒸、花样造型蒸、干蒸,蒸的技法就不下九、十种。

制作蒸菜时,高温蒸汽的渗透力较强,原料受热均匀,成熟较快;在容器中加热不需时时翻动,有利于保持食物的形状和风味。所以,蒸菜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营养,集鲜、嫩、烂、香于一身,风味醇厚。 现在仙桃民间一般运用清蒸、粉蒸、泡蒸,有蒸珍珠元子、蒸白丸子、清蒸鳊鱼(武昌鱼)、粉蒸孔雀武昌鱼、粉蒸松鼠桂鱼、粉蒸长江鮰鱼、粉蒸鲢鱼、粉蒸青鱼、粉蒸肉、粉蒸排骨、粉蒸茼蒿、太极蒸双蔬、泡蒸鳝鱼等典型菜肴。 沔阳三蒸能从元朝年间历经多个朝代演变流传至今。它融汇了沔阳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更创造了一个饮食品牌;从乡土发展到外域,说明它生命力和渗透力的强大和久远。在如今的仙桃,沔阳三蒸在民间宴席上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素有“三蒸九扣十大碗,不上格子(蒸笼)不成席”的说法,已成为广为流传的饮食文化现象。

蒸菜特色

沔阳三蒸原料品种繁多,大凡畜禽肉类、水产、素菜类,都可蒸制。在使用米粉上也十分讲究,要先将大米在锅中加花椒、八角、桂皮小火焙制微黄,盛出冷却后加工成米粉。在刀工和拌料上,也有一套成熟的配制方法:畜禽肉类要选择较粗的米粉;水产类选择较细的米粉;刀工上,要根据不同的原料,采用不同的刀法,有的切末,有的切丝,有的切块,有的不切。都是沔阳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沔阳三蒸”其所以受八方食客的青睐,主因有两个:一是其烹饪技法暗合了中华美食的“滚、淡、烂”原则,二是其独特的地方食材的无可替代性。“沔阳三蒸”所蒸之珍馐,因猛火之功,袭秀水之气,先以滚烫夺人,加之其调和之料多以清淡为主,立意中和,于水火里得中庸,尽可攻,退可守,又因火候周到,所蒸之物,无论硬软,具能绵软,舒坦口齿。因其滚,能激血脉,因其淡,能调六味,因其烂,能见本色,由此可见“沔阳三蒸”之精髓也。

“沔阳三蒸”在沔阳民间宴席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粉蒸排骨、粉蒸牛肉、粉蒸青鱼等。一般蒸菜在上桌时都使用扣碗翻扣装盘,勾芡浇汁,所以有“三蒸九扣”之说。酒席上的蒸菜以稀、滚、烂、淡见长,稀主要是指粉蒸素菜要以好汤和匀,稠稀适中,不可过干;滚就是温度的要求,“一滚三鲜”;烂就是成菜后的质感要求;由于粉蒸菜是满口菜,要求口味宜淡不可咸。“沔阳三蒸”总的特点是:粉香扑鼻、鲜嫩软糯、原汁原味、食而不腻。

沔阳三蒸只用简单、朴素的调料就能蒸出原汁原味的风味特点,正符合现代人清淡饮食的健康理念。而提倡以蒸制技法为烹饪手段,防止营养成分流失、达到食疗食补的养生目的,则更加适合广大人民“美味与健康同在”的生活需求。历史发展到今天,沔阳菜作为湖北菜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经过历代沔阳厨师的不断挖掘、整理,“沔阳三蒸”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更新、更快的发展。一道道色、香、味、型俱佳的“粉蒸龙舟鱼”、“粉蒸凤凰鱼”、“粉蒸松鼠桂鱼”等脱颖而出,在全省烹饪大赛上屡次摘金夺银。由仙桃市天怡大酒店和花源酒店厨师创意制作的太极蒸双蔬、竹筒蒸鲶鱼、粉蒸孔雀武昌鱼、木桶蒸蹄花等菜肴更加贴近大众消费,深受顾客喜爱。由“粉蒸青鱼唇”到“粉蒸青鱼肚档”再到“粉蒸青鱼甩水”。从粉蒸淡水鱼又创意制作粉蒸海鲜,如:“粉蒸银鳕鱼”、“粉蒸长江回鱼”、“粉蒸鲟鱼”,把“沔阳三蒸”演绎的精彩纷呈、层出不穷!

“沔阳三蒸”一路走来,历经艰辛,它融汇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更创造了一个饮食品牌,它源自民间,落户酒店,成为老少皆宜的佳肴。如今,全省各地都有经营“沔阳三蒸”的酒楼和餐馆,武汉、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酒店、宾馆行业也纷至沓来,邀请厨师前去做“沔阳三蒸”美食节。

历史典故

“沔阳三蒸”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与沔阳是水乡泽国有关。据记载,当时沔阳是:“一年雨水鱼当粮,螺虾蚌蛤填肚肠。”平民百姓吃不起粒粒如珠玑的大米,只有用少许杂粮磨粉,拌合鱼虾,野菜、藕块投箪而蒸,以此充饥。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了驰名湖北的传统名菜。“三蒸”之一的蒸菜,以蒸筒蒿为上品。

在民间有一个传说,说“沔阳三蒸”起源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他主管后

勤的妻子潘氏(一说为罗氏)非常体察军情(起义军常行军打仗吃夹生饭、盐水菜,多有患消化道病症者),在起义军攻陷沔阳县城后,为犒劳兵士,她亲自下厨,别出心裁,将肉、鱼、藕分别拌上大米粉,配上佐料,装碗上甑,猛火蒸熟。蒸出的肉、鱼、藕味美质融,兵士啧啧称赞。起义军吃上这样好的饭菜后,士气大振,经常常打胜仗,柴桑一战,大挫元军,促成了陈友谅在九江称王之举。 还有的传说讲,清乾隆游江南,品尝到了民间三蒸,蒸莱便进入御膳坊,既而诞生了珍珠丸、珍白九等名贵蒸菜,这是“三蒸”的大发展。 清代、民国,武汉三镇不少餐馆挂“沔阳三蒸馆”招牌。后来,“三蒸”发展到了北京。北京虎跑坊有餐馆悬牌“湖北三蒸馆”。据符号老人讲,一日,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在护卫簇拥下,途经虎跑坊,见“湖北三蒸馆”,不知何谓“三蒸,便进馆品尝,大饱口福后题联:一尝有味三拍手 十里闻香九回头。

“蒸菜大王、独数沔阳,如若不信,请来一尝”的歌谣就曾广为传诵。后来沔阳三蒸制作越来越精细、高档,诞生了蒸珍珠丸、蒸白丸、粉蒸肉等名贵蒸菜,进入全国各地大小餐馆。反倒是其传统做法逐渐消失,除了仙桃及周边地区农家还保留,现在在武汉及大中城市的各大酒店和“仙桃人家”餐馆都可以吃到。

1985年原国家主席1视察仙桃时,排湖宾馆厨师制作的一道“粉蒸青螺”,上桌时碧绿的茼蒿里飘散出的浓浓螺香味,让李主席连连赞叹不已;

1992年在荆州举办的“荆楚美食文化艺术节”上,仙桃烹饪代表队制作的“沔阳三蒸”成为市民争先恐后的抢手美食,一大早从沙市骑车到荆州城里排队购买蒸肉、蒸鱼、蒸茼蒿、蒸藕、蒸豆腐圆的市民络绎不绝,原计划的对外展示最后变成了批量销售,那盛况空前的场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1995年,李鹏总理在仙桃考察工作,饭桌上选用产自沔城东沼莲花池的九孔莲藕与肥瘦相间的猪五花合制的一道“莲藕粉蒸肉”,粉烂的莲藕中渗透着蒸肉的油香味,总理食后赞叹不已;

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出现了百年未遇的洪灾,1主席和1、1等中央领导亲临湖北一线指挥抗洪战斗,8月13日来到仙桃,下榻仙苑宾馆,晚餐时,1吃了蒸南瓜、蒸豆腐圆后,连声赞叹道:“沔阳三蒸,味道不错!”

2010年,“沔阳三蒸及其蒸菜技艺”已经被湖北省政府列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过历代是沔阳厨师的不断积累和创造,沔阳三蒸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更新更快的发展。沔阳三蒸作为湖北菜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今,政府接待来仙桃的投资商、考察团时,必定要安排几道“沔阳三蒸”供客人品尝,“沔阳三蒸”和“体操之乡”一样成为了仙桃的一张亮丽名片。作为仙桃普通百姓,只要上酒店、进餐馆或在家宴请宾客,餐桌上的几道“沔阳三蒸”是必不可少,素有“不上格子(蒸笼)不成席之说,因为”三蒸“是一种象征,它寓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与热情。

四. 湖北省 天门 黄潭米粉

特色早点——黄潭米粉,汤为糊状、粉细而软,味美,配根油条十分经典。发源地为天门黄潭镇。

黄潭米粉,顾名思义,产自黄潭镇,以汤鲜、味浓、细滑爽口著称。家住孙湾居委会的汪老伯告诉记者:“在天门,吃黄潭米粉自然要去黄潭镇。咱们市区的人,平时也会去四牌楼过早,做得也算地道。一碗米粉配一根油条,美食就是这么简单。”

五. 湖北省 仙桃 丝网划子

丝网划子的历史虽然不长,但由于沔阳地处湖区,水域广阔,适于丝网作业,因此深得渔民青睐
丝网划子小巧灵活,长不过八尺余,宽仅两尺许,且船板极薄,一人拖得动,两人抬得起,放在肩上可以翻山越岭,运动自如。划子通体呈弧形,酷似一弯新月,比威尼斯的小艇还翘得厉害。浮在水面用苏东坡“纵一苇之所如”的“苇”来形容它,一点也不觉夸张。这种苇叶似的小划子驶起来轻快如飞,回旋自如
丝网种类繁多。就施放的深度说,就有浮网、沉网、半沉网之分;就纺织的材料言,又有丝网、线网或现代的塑料网之别。而就用途则又可分为疏网和密网,既可捕大鱼,百十来斤也挣不脱;也可捞小鱼,连指头大的也逃不了。真的是“一网打尽”,可谓鱼类之大敌
( 仙桃)

六. 湖北省 天门 天门绢

天门的气候、雨量、土壤均适宜桑蚕生长,所以,丝绢业比较发达,历史上曾有沔阳丝,天门绢,荆州锦的赞誉。1975年,省考古队在天门石河发掘明墓一座,从中清理出了三幅精美绝伦的丝织品,这就是天门绢,其质地之考究令人叹服,它说明天门绢早在明代就已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了。

天门绢以天然蚕丝为原料,四经四纬,结构紧密,质地坚韧,素以绢面泽纹匀称,质地柔软挺括的特点著称于世,十九世纪,它就行销南泮诸岛和港澳地区。

七. 湖北省 仙桃 仙桃贝雕

(荣获北京首届国际旅游会议纪念品最高奖,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中国首届旅游购物节天马金奖,北京第二届国际博览会银奖,并被载入《当代中国工艺美术史》、《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中国轻工业产品全书》等大型工具书及有关画册)

八. 湖北省 仙桃 沔阳麻叶子

麻叶子是老沔阳的一种传统年节小吃,是麦芽糖和炒米混合在一起制作而成,与孝感麻糖制作工艺相似,却远没有孝感麻糖的精致与盛名。

进入腊月,各家各户便进入了制作麻叶子的前期准备,一方面将家里的大麦(小麦可不成)淘洗、保温、发芽,第一道环节的发芽可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记忆当中好像曾有一回因麦芽的生长受阻,而导致当年麻叶子制作不成功的经历;另一方面要将糯米蒸好后直至嗮成硬邦邦一颗颗米粒后炒制成炒米,待两方面准备工作就绪后,麻叶子制作之戏才开始正式上演。

鸡叫二遍的时候,家里人便开始将前晚已经磨好的米浆(米和麦芽)上锅熬煮,劈柴火的给力让麦芽水与麦皮迅速分离,这时候便可用悬挂在屋梁中豆腐架子(即两根交叉的棍子头上系着一个布袋)开始过滤,随着两手不断摇晃来摇晃去麦芽水逐渐过滤出来。天开始慢慢放亮,进入锅内二次翻煮的纯麦芽水开始发挥作用,紧接着一股沁脾的糖香慢慢侵入鼻息,糖香引得大人小孩纷纷围到了锅台边,叽叽喳喳吵着要喝麦芽水,不算吝啬的祖母为了保障胜利果实只得吓唬我们“麦芽水喝了肚子要疼死的”,吓得我们赶紧丢下水瓢,直到浓香四溢时我们再次侯在灶边,祖母才舀下一小碗供我们品尝。只是,这时候的糖浆已经开始变稠,腻在喉咙处不好吞咽。待到锅铲上的糖呈一排排冰凌状时,祖母一颗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

糖熬好之后,余下的工作便是切麻叶子了。这时候大多已到点灯时分,为了增加切麻叶子的人手,隔壁邻居被邀约过来。大力气的父亲将厨房门卸下来洗干净后作为案板,随后的步骤是放一点糖稀到锅里,把已经炒好的炒米倒进去快速的将其揉成一坨后放到案板上,父亲用刀一点一点地压平,直到压成直条后分发给帮忙切麻叶子的人们,随着“切、切、切”的声音响起,长约两寸、宽约一寸的麻叶子齐刷刷切了下来。刚切成的麻叶子软软的,等冷了之后,就会变得特别香脆,特别馋人,慷慨的祖母每每都会隔壁左右送上一瓢刚切的麻叶子,随后便将切好的麻叶子装进事先准备好的紧口坛子内。我们除了当天可以奢侈享受外,为防偷嘴,母亲通常都是将麻叶子放在楼上的楼板上,想吃上一口,还得搬梯上楼,小心谨慎,印象中一坛子的麻叶子一直能吃到开春。

除了这种纯粹的米糖结合的麻叶子外,还有一种掺了少许芝麻和橘子皮的麻叶子,遇到年景好的时候,母亲会将炒香的芝麻和橘皮掺入进去一点点,味道会更香,口感会更好,只是那个年代,农人虽是种了芝麻,但基本上上交公家,自家享用不多,橘皮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是稀罕物。切麻叶子接近尾声的时候,通常会留下少许碎末,祖母会用剩下的糖将这些碎末捏成一个个的小麻球,因为糖比较多,很甜,小孩子很爱这一口,只是你如果贪吃忘记抹嘴就去睡觉的话,老鼠可会半夜跑来0你的嘴与你分享甜蜜哦。

嫁到婆家以后以后,相隔不到10公里的距离,乡风是如此的相似,家里熬糖成为年年过年必备传统节目。通常这个时候婆婆都会等我放假在家时共同合作,这给了我回乡过年无限动力与向往。等到年关过后,婆婆都会喜滋滋将麻叶子、翻饺子、荷叶子、炒米这些家乡小吃分成若干份,让麻叶子们远隔千山万水来完成婆婆对儿女们的那份浓浓的爱与念想。

随着爹爹婆婆的进城,家里已经没有地方没有环境可供熬糖做麻叶子了,市场上为了迎合人们口味,已经开始将这些传统食品作坊化、产业化,到处可见各种口味的麻叶子。市场已很好的帮我们完成了一切,速成了一切,无需我们再劳神费力。但市场却又像一只无形的手割裂了过去食品制作的整个过程,买到的这些传统食品除了钱物交换之外,和我已没有任何关系,拿到手、吃到嘴里的食品已没有半点温度,我和食物之间已不存在哪怕是一丁点儿感情。

安静下来时我也曾想,相比现在琳琅满目精美食品,麻叶子是那么粗糙,那么不起眼,是什么让我如此记忆深刻如此难忘。也许只有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才有这份切肤的体会吧!也许是麦芽糖的甜还在久久回味吧!更或者,是我们在祖辈面前绕膝承欢这份温暖记忆留存心底吧!

只是,熬糖切麻叶子的经历只能永远地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为了挥之不去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是的,我们的生活已经永远地改变了,我们已回不到过去。

九. 湖北省 潜江 太子米

太子米主产于湖北省孝感的孝昌县邹岗镇,历史上曾是皇朝五大贡米之一色亮、味香、口感好,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1991、1997、2001年被评为全国农副产品银质奖、全国农业博览会湖北地方名牌产品。目前,太子米远销全国十多个省市,产品供不应求,年需求量在6-8万吨。孝昌太子米开发总公司为满足市场需求,拟扩大生产规模,达到年产6万吨太子米生产能力。近年来,孝昌在全县大面积推广种植太子稻,太子稻的种植面积达30万亩,年产量在12万吨以上,生产太子米的原料有足够的保证。

十. 湖北省 天门 天门苋菜

科属:苋科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别名:青香苋、红苋菜、野刺苋、米苋、人旱菜,杏菜、荇菜、莹莹菜、玉米菜等。

产期:6-10月盛产。苋科苋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性味归经:性凉,味微甘;入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止痢。主治赤白痢疾,二便不通,目赤咽痛,鼻衄等病症。

营养成分:每100克可含水分90.1克,蛋白质1.8克,脂肪O.3克,碳水化合物5.4克,粗纤维0.8克,灰分1.6克,胡萝卜素1.95毫克,维生素马0.04毫克,维生素马0.16毫克,尼克酸1.1毫克,维生素C28毫克,钙180毫克,磷46毫克,铁3.4毫克,钾577毫克,钠23毫克,镁87.7毫克,氯160毫克。

苋菜富含易被人体吸收的钙质,对牙齿和骨骼的生长可起到促进作用,并能维持正常的心肌活动,防止肌肉痉挛(抽筋)。它含有丰富的铁、钙和维生素K,具有促进凝血,增加血红蛋白含量并提高携氧能力,促进造血等功能。苋菜还是减肥餐桌上的主角,常食可以减肥轻身,促进排毒,防止便秘。

苋菜分为白苋菜及红苋菜,盛产于夏季。当植株未硬化,花蕾未形成前,全株拔起或用刀沿土面切割。每100g嫩茎叶约含水分90.1g、蛋白质1.8g、碳水化合物5.4g、钙180mg、磷46mg、胡萝卜素1.95mg、维生素C28mg。炒食或作汤。全株可入药。世界各地都有苋属植物的分布。中国有苋属的13个种。栽培的少数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和印度。中国自古栽培苋菜,在中国汉初的《尔雅》中称“蒉,赤苋”。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苋菜根较发达,分布深广。茎高80-150cm,有分枝。叶互生,全缘,卵状椭圆形至披针形,平滑或皱缩,长4-10cm,宽2-7cm,有绿、黄绿、紫红或杂色。花单性或杂性,穗状花序;花小,花被片膜质3片;雄蕊3枚,雌蕊柱头2-3个,胞果矩圆形,盖裂。种子圆形,紫黑色有光泽,千粒重0.7g。

发酵的苋菜汁用来做臭豆腐。

苋菜按其叶片颜色的不同,可以分为3个类型:

①绿苋:叶片绿色,耐热性强,质地较硬。品种有上海的白米苋,广州的柳叶苋及南京的木耳苋等。

②红苋:叶片紫红色,耐热性中等,质地较软。品种有重庆的大红袍、广州的红苋及昆明的红苋菜等。

③彩苋:叶片边缘绿色,叶脉附近紫红色,耐热性较差,质地软。有上海的尖叶红米苋及广州的尖叶花红等。苋菜喜温暖,较耐热,生长适温23-27℃,20℃以下生长缓慢,10℃以下种子发芽困难。要求土壤湿润,不耐涝,对空气湿度要求不严。属短日性蔬菜,在高温短日照条件下,易抽薹开花。在气温适宜,日照较长的春季栽培,抽薹迟,品质柔嫩,产量高。

苋菜生长期30-60天。在全国各地的无霜期内,可分期播种,陆续采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