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株洲四宝特产 株洲有什么特产送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株洲四宝特产 株洲有什么特产送人更新时间:2023-02-23 21:35:47

一. 湖南省 株洲市 荷塘区 蝶屏花卉苗木

湖南省株洲市荷塘区仙庾镇蝶屏村位于荷塘区东北角,主导产业为花卉苗木产业,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主要产品为八角金盘、红叶石兰、桂花树等。2011年,蝶屏卉苗木年产值达到3500万元,年利润达到1000万元。苗木生产和销售成为了该村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

近年来,株洲市农业局、荷塘区农村工作局积极帮助该村培育和发展苗木花卉相关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并围绕苗木花卉种植主导产业开展技术培训,为蝶屏村的“一村一品”建设提供了信息服务和技术保障。

二. 湖南省 株洲市 茶陵 茶陵黄牛

茶陵黄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茶陵黄牛是该县养殖范围较广的特色农产品,由农民天然放牧。茶陵黄牛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和矿物元素等特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2011年1月,茶陵黄牛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茶陵县属半山、丘陵地区,草场资源丰富,饲养黄牛历史悠久,1999年被省政府确定为草食动物发展基地县,2011年“茶陵黄牛”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地理标志,为了推广先进的科学饲养技术,加快我县黄牛产业的发展,县政府研究决定,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养牛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良种黄牛育种委员会副理事长许尚忠同志为茶陵县黄牛养殖首席技术顾问,主要为养牛大户提供科技指导,并于7月9日由县人民政府给他颁发了聘任书,聘用时间10年。

据悉,茶陵县是农业大县,各地农民均有养黄牛的习惯。茶陵黄牛由农民天然放牧,肉质细腻、味道鲜美,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富含氨基酸和矿物元素等特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新世纪以来,茶陵县肉牛养殖发展迅速,全县现有6个肉牛养殖带,遍及全县14个乡镇,规模养牛村23个,常年存栏黄牛700头以上,养殖黄牛100头以上大户有13户,50头以上有36户。2011年,全县发展黄牛4.2万头,出栏黄牛1.8万头。

茶陵黄牛在市场上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2011年3月,茶陵黄牛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地理标志认证,注册了“茶陵黄牛”商标,这也是黄牛产业发展得天独厚的品牌优势。

三. 湖南省 株洲市 醴陵 醴陵烟花

醴陵烟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醴陵花炮起源最早可上溯至唐代,距离现在已经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以产地醴陵而被概括命名。当地是烟花的发祥地,也是花炮祖师李畋的故乡,被誉为名副其实的“花炮之乡”。

由来

相传唐朝初年,吴楚间瘟疫流行,李畋在其家乡麻石村用竹筒装填火药燃放,利用0时产生的气浪和硝烟驱散瘴气,控制病疫传播,并曾为唐太宗李世民“驱鬼祛邪”。李畋因开火药用于“爆竹”之先河,故被花炮行业尊为祖师爷,称为李畋先师。这个李畋就是湖南醴陵人。后人将炮竹加以改进,以纸筒代替竹筒,变单发为连响,并研制出了五彩斑斓、绚丽多彩的烟花。尔后花炮逐步形成规模宏大的产业,为许多花炮产地带来了滚滚财源,醴陵也因此成为江南富庶之地。

历史

醴陵自古便是中国花炮生产的中心之一,是烟花鞭炮的发源地,。据史料记载,“湖南生产鞭炮始于唐代,发达于宋末及清乾隆年间……湘东之平江、浏阳、醴陵……均为爆竹制造中心地”(民国24年《中国实业志》),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花炮祖师李畋就是醴陵富里镇麻石村人氏。醴陵最早的花炮产区是麻石及邻近的富里、潼塘一带。至清咸丰、同治年间,产区扩展到南桥、白兔潭、仙石、浦口、王坊一带,与浏阳金刚、大瑶、萍乡上栗等地区连成一片,形成集中产区。清光绪年间醴陵花炮开始出口海外。解放后,花炮发展成为醴陵两大支柱产业之一,醴陵也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花炮之乡”,醴陵花炮的鼎盛时期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全市有花炮厂家400多家,从业人员达12万余人,产值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东莞。

四. 湖南省 株洲市 荷塘区 素烧萝卜球

在各大流派的菜系里,与萝卜有关的名菜佳肴不多。但民间与白萝卜相关的家常美味却有很多,例如:萝卜烧牛腩、萝卜炖排骨、萝卜煲羊排、萝卜丝饼等,至于炒辣萝卜丁、萝卜丁炒腊肉更是脍炙人口的小炒了。斋食里也有一道有名的菜叫素烧萝卜球。现在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要把萝卜球做得有模有样的,首先要准备一把笊篱,是用细钢丝一圈一圈绕得像蜘蛛网似的那种。而萝卜,必须用新鲜的大白萝卜,就是又粗又长过冬的那种,瓷实不糠,汁多味甜肉嫩,才能做出有滋有味的萝卜球来。

萝卜洗净去皮,竖切成宽约2.5-3厘米的长方条,再横着切成约2.5-3厘米的正方形的萝卜块。水烧开后,将萝卜块下锅稍煮片刻,捞起来放在笊篱里不停地滚动,利用萝卜块与钢丝的摩擦,将其棱角磨去,就成萝卜球了,放在笊篱里晾凉备用。将较大量葱白切成的葱花放入冷花生油中,开火煸炒微黄并出浓香后,捞出弃之,再投入萝卜球翻炒出香,加盐和少许高汤,加盖焖烧,以烧透无硬心而不变形为准,否则味道不厚实。汤收至半干施薄芡,起锅装盘上桌。喜红菜者,不勾芡,改大火,汤几乎干锅时,烹上酱油,颠锅爆炒出香关火即可。

这道菜十分清爽,进得嘴来立即感到萝卜球滑溜溜地由外及里都透着一种酥心的肉感,可口、鲜美,有一种吃荤菜的感觉。如果花生油中添加少许猪油,烧出来的萝卜球将格外白嫩香浓。如果想吃荤的,素菜荤做也无妨。加了酱油爆炒的萝卜球,色泽金红,酱香四溢,彰显个性风味。

要提醒的是,白萝卜不适合脾胃虚弱者,如大便稀者,应减少使用,还有值得注意的是在服用参类滋补药时忌食白萝卜,以免影响疗效。

五. 湖南省 株洲市 醴陵 醴陵黄菜

醴陵黄菜细切如丝,佐高汤葱花,吃起来嫩、爽、滑、脆、鲜、香齐备。黄菜之有其名,据父老口传,当是在清末民初。那时水运发达,在水上靠船讨生活的人家很多,醴陵产的生猪、谷米、瓷器、鞭炮、夏布等,靠船运出,而醴陵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也得要靠船运进来。船将出发时,家人抱来大捆芥菜,洗净,用木桶装好,再烧一锅开水,往桶里一倒,然后盖好盖。中午,船入湘江,也到该做中饭的时候,揭开盖子,桶中芥菜也成了黄菜,此时倒掉桶中黄水,将整片的黄菜漂洗一下,换上清水,以后每日换一次水,桶中黄菜既不会腐烂,也不会变味,随吃随取,极其方便,船家就省去了上岸买菜的麻烦,还节约了开支。

又据《醴陵商业志》载;民国时期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每年冬春两季,都要派车回乡采购,请老厨精心制作成称之为醴陵名菜的“八宝黄菜,”并每以此菜大宴宾朋。

六. 湖南省 株洲市 荷塘区 魔芋烧鸭

魔芋烧鸭是由魔芋与鸭子烧制而成。成菜色泽红亮,魔芋酥软细腻,鸭肉肥酥,滋味咸中带鲜,辣而有香。

七. 湖南省 株洲市 醴陵 釉下五彩瓷

我国的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是在烧好的白瓷或某些纹饰用青花代替的白瓷上加饰彩绘,再次入窑烧成的。它创烧于明代宣德年间,经成化、万历到清初的康熙朝都很盛行,后被粉彩所代替。 醴陵是一座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江南城市,享有"瓷城"美誉,是举世闻名的釉下五彩瓷原产地。进入二十一世纪,醴陵陶瓷产业抓住机遇,重整旗鼓,开拓出一片新天地.瓷器是中国独创的发明之一,至今英文仍把瓷器称之为"china"。 醴陵陶瓷生产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远在东汉时期,醴陵就有较大规模的作坊,专门从事陶器制作。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醴陵开始烧制粗瓷。清朝末年至民国初年,醴陵瓷业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而使醴陵响誉世界的釉下五彩瓷便诞生于此时。1904年,湖南凤 釉下五彩瓷

凰人熊希龄(辛亥革命后担任北洋政府总理)与曾参与"公车上书"的醴陵举人文俊铎,本着实业救国的思想通过多方考察,并结合醴陵的技术优势与实际情况。在醴陵提出了"立学堂、设公司"等主张,大力振兴醴陵瓷业。得到了湖南官府的大力支持。当年,湖南官立瓷业学堂在醴陵正式开办,次年,湖南瓷业制造公司在醴陵成立,熊希龄任公司总经理,文俊铎任学堂监督。公司聘请日本技师和景德镇技术工人,引进了当时日本最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开启了醴陵由粗瓷生产到细瓷开发的新纪元。独具特色的醴陵釉下五彩瓷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研制出来的。采用自制釉下色料,运用国画双勾分水填色和"三烧制"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釉下五彩瓷器瓷质细腻,画工精美,清新雅丽,别具一格,釉层下五彩缤纷,呈现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它的问世,立即得到业内人士和国内外舆论的极大关注和好评。1909年到1911年,醴陵釉下五彩瓷分别参展武汉劝业会、南洋劝业会和意大利都朗国际赛会,连续获得金牌奖,醴陵瓷器开始名扬华夏,走向世界。"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就是醴陵瓷在当时赢得的良好评价。 真正的釉下五彩瓷,是清末宣统年间由湖南醴陵窑创烧成功的新式瓷器,它是将多种着色剂绘画在瓷胎上再罩一层透明釉,入窑一次高烧成功。这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又一个新成就。它的问世受到国内外人士的一致欢迎。在1907-1912年间,曾两次参加过世界博览会,均获得一等金牌奖章。

釉下五彩瓷器的特点

是瓷化强度高,釉面玻璃化程度强,保护纹饰不被外界磨损、防止和减少彩料中铅的毒害,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彩绘瓷器。当时官商合一的新华公司也以此为鉴,烧制了一批釉下五彩瓷器。图中的笔筒就是当时的产品,它不仅瓷质亮丽,纹饰也是一幅很精美的山水画,画中群峰逶迤,湖光山色,从林村舍,鱼帆垂钓,景观相映成辉,给人一种尘嚣涤尽,心旷神怡之感。此后釉下五彩技术流传开来,许多窑厂也纷纷烧制。有一件“民国三十四年”(1943年)烧制的雄鸡图洗口瓶。一直到解放初期这种瓷品仍在烧制,而且产地并不仅限于湖南醴陵。 由于釉下五彩的各种彩料的烧成温度和烧成气氛都各不相同,要烧制成功是极不容易的。在当时烧制的数量就不多,时今若能收藏到清末民初的精品,也属难得。 釉下五彩瓷是釉下彩瓷的一个细分类。相对于过去的釉上彩瓷,它具有五彩鲜艳、晶莹润泽、永不掉彩三大特点。它的出现比较晚,应是在清代中、晚期以后,现代工艺技术传入中国之时而产生的。宣统年间湖南澧陵的湖南瓷业公司曾为宫廷烧制过这种釉下五彩器,并曾荣获世界博览会金奖。

八. 湖南省 株洲市 醴陵 醴陵炒粉

醴陵炒粉是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的。醴陵炒粉米线色泽金黄、柔韧可口,豆芽晶莹剔透、清爽中夹着一丝甘甜,鸡蛋焦黄醇香,可谓色、香、味俱佳。

醴陵不愧为江南稻米产区,除作为主食的米饭外,还可以将大米加压加温制成 “ 人参米 ” ,也可以将米饭晒干后在滚烫的砂子中炒成 “ 冻米 ” 作点心食用,其中最为美妙的还是制成米粉作早点食用。

制作米粉要先将粳米磨成水浆,再在锅中烧成糊状,摊到铝质的宽盆中冷却凝结,用刀划成宽宽的条状称为米粉皮;用带眼的筛子挤成圆柱状称为米线。米粉皮嫩,不耐煮,而且现做现吃,不便于收藏;米线却可以烘干,长期保存,韧而耐煮,相当于面条。将二者结合起来,就是醴陵炒粉。

醴陵炒粉完全是炒菜的架势,一次就只能炒一盘,几个顾客同时来,每份还得单独分开来炒。炒粉的时候需大火,先将锅中的油烧得吱吱爆响。传统的步骤是先煎一个鸡蛋,煎到鸡蛋两面刚刚凝固就轻轻拔到锅底一侧,马上放入豆芽菜。豆芽菜下锅也要听得到清脆的爆油声音,这才是适宜。倘若悄无声息,说明锅中温度太低,豆芽菜不容易炒熟,时间一长,就要出水,以后的工作几乎无法完成。等豆芽菜炒到五成熟的时候,将泡好的米线放到豆芽菜旁边,依次撒上干辣椒粉、豆油、盐和味精、葱花,动铲翻炒到豆油将整个米线染成深棕色,再将铁锅在火口上颠簸几下,让粉和豆芽菜、鸡蛋混合,这炒粉就成了。这一盘炒粉出来,米线色泽金黄、柔韧可口,豆芽菜晶莹剔透、清爽中夹着一丝甘甜,鸡蛋焦黄醇香,可谓色、香、味俱佳。这是最为普通的醴陵炒粉的做法,炒制的关键在于盐只能放到米线上,放早了或者直接放到豆芽菜上,豆芽就要出水。

醴陵炒粉更加美妙的是并不仅仅拘泥于豆芽菜,在醴陵几乎任何蔬菜都可以代替豆芽菜用来炒粉。不过根据原料的不同,在火候掌握上稍作调整。包菜可以苆成丝,白菜帮子苆成竖直的条状,红萝卜也可以苆成丝,这些原料水分不多,经得旺火,炒法上与豆芽菜相当。使用小白菜和莴笋叶、菠菜叶,因为过于娇嫩的缘故,就要改成先炒好米粉,再炒蔬菜,否则蔬菜炒的太熟,也就没有爽口解油腻的作用了。

九. 湖南省 株洲市 炎陵 新世纪梨

高山雪晶梨又称新世纪梨,是日本育成的梨树优良品种。1995年在外商的亲临指导下,炎陵县下村、大院等地先后试种成功并逐渐扩种,形成批量生产,到2000年底,全县高山雪晶梨种植总面积达6075亩,已挂果的有1200亩,产量达100吨。
新世纪梨呈圆形,经套袋栽培后果实特大,一般单果重达200-250克,最大的可达350克。果皮极薄,呈乳黄色,果面光滑细腻,色泽鲜艳美观;果肉乳白色,肉颀细嫩,可溶性固形物12%-13.5%,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尼克酸、抗坏血酸等多种营养成份。入口化渣,汁多、味甜、有香味,果心小,食之有生津、润躁、清理化痰之功效,实为延年益寿的理想天然绿色保健食品.

十. 湖南省 株洲市 炎陵 炎陵黄桃

炎陵黄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炎陵黄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炎陵黄桃,又称高山黄桃,以香、脆、甜而闻名于世,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生长于湖南省炎陵县平均海拔400-1400米的深山之中,是纯原生态,无公害的保健水果。2011年炎陵县被评为“中国优质黄桃之乡” ,是湖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县,同时在黄桃产业方面也是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县。2016年正式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并获评“2016湖南十大农业品牌”。

炎陵黄桃在炎陵县已有30年的栽培历史。是1987年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引进最新选育的优良黄桃新品种—锦绣黄桃,在海拔400~1000 m的山区进行试种,表现出适应性强、早果丰产、果型大、不裂果、外观美、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等优点。从2007年起,炎陵黄桃迈入了快速发展阶段,每年新增面积近千亩。到目前止,炎陵黄桃初步形成了“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产业化生产格局,主要集中分布在平乐、霞阳、下村、龙溪、十都等5个乡镇的10个村。

炎陵黄桃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由政策、科技、市场和炎陵人勤劳进取共同取得的;炎陵黄桃产业是"产品特色鲜明、竞争优势明显、品牌效应突出、经济效益领先"的特色精品农业产业;是炎陵高效优质生态农业的突出代表,已成为广大山区桃农安居乐业、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炎陵黄桃被誉为"湖南优质水果",2007年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2011年被授予“中国优质黄桃之乡”。2013年底,全县黄桃种植面积8100亩,其中投产面积4200亩,总产3500吨,产值7000万元,黄桃产业已成为该县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之一,预计到2017年该县黄桃种植面积将突破1.5万亩,总产6000吨以上,产值突破亿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