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花生特产怎么写 赞美花生的4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花生特产怎么写 赞美花生的40字更新时间:2023-01-14 06:56:24

一. 广东省 梅州 兴宁 花生焖猪脚

猪脚富含大量的胶原蛋白,花生的益处大家也都知道了,这个搭配肥而不腻,美味之余还美容,特别适合女性哦!皮肤紧致有弹性,由内而外的美丽。

原料:猪脚700克,花生100克,蒜仁30克,盐10克,酱油15克,白糖5克,味精5克。

制法:先将猪脚洗净斩件,花生用温水泡透,然后把猪脚放入高压煲加入少量水压5分钟,取出,起镬,下蒜仁爆香,加入猪脚、花生煸炒,落汤水,调入味料,转入沙煲用中火焖至焾软即成。

二. 河南省 安阳市 内黄 内黄花生

内黄花生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花生,俗称“落花生”,在我国种植历史悠久。主产于河南、山东、河北、广东、四川等地,其中尤以河南内黄“内黄花生”的品质最富盛名。内黄花生果远销于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内黄花生产区是河南省出口花生质量安全示范区。具《内黄县志》记载,花生是内黄传统作物,在民间被誉为“长生果”,有“常吃花生能养生,吃了花生不想荤”之说。清光绪末年,引入普通大型拖秧花生,逐渐取代了小花生。 在内黄流传着很多有关花生的传说,其中有个传说是这样讲述的:很久很久以前,花生的果实是长在枝杈上的,说是有一家母子俩,儿子叫石滚儿,靠种花生为生,可是那些馋嘴的大鸟、小鸟天天来叨花生,折腾得这娘儿俩不能安生。有一天中午,该做饭了,石滚儿娘叫石滚儿到地里看花生,石滚儿到了地里,那些大鸟、小鸟又在地里叨花生吃,害的石滚儿顾东顾不了西,顾西顾不了东。正在地里来回跑的时候,猛一下听见“哎哟!”一声,石滚儿扭头一看,一位白胡子老头倒在地上,他赶快跑过去,看到老人的嘴片干巴巴的,急忙拿来自己的水壶给老人喂水,又拿来干粮让老人吃,不一会儿,老人醒了过来,对石滚儿说:“好孩子,你救了我一命,我得报答你。”说着从身上摸出一个白玉球递给石滚儿,说:“孩子啊,你用自己的手在地上挖一个坑,把它埋进去,以后你就不用再撵鸟了,千万记住别用其它东西去挖。”石滚儿赶紧跪地磕头,等他抬起头一看,那老人已经没影了,石滚儿就用手在地里开始挖,挖着挖着觉得一阵钻心的疼,他抬起手一看,十个指头都出血了,正要拿铲子去挖时,又想起了那位老人的话,“千万别用别的东西挖”。他咬着牙,忍着疼又用手挖了起来,挖到两尺来深时,把白玉球埋了进去。忽然花生不见了,眼前只剩一片绿叶儿,他急忙跑过去,拔起一棵秧一瞧,嗨,花生都在秧底下呢!石滚儿这才明白,老人说的以后不用再撵鸟的意思啦。从那以后,花生就一直在土里长了。 在内黄县民间至今还流传着结婚以红枣,花生、栗子相陪而寓早生贵子之意的习俗。结婚时在新棉被的每个角上都包一包红枣,花生、栗子,并用细线大针角缝住,在新娘到来进屋后,总会有一群小孩子去翻抢被角里的红枣、花生、栗子。在婚宴席或初一串门拜年时,主人也会热情地端出一盘花生、红枣之类的果品来招待客人,以示喜庆吉祥。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些与花生有关的谜语,如: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个白胖子等。 据1987年整理出版的民国《内黄县志》第109页记载“落花生(分大小二种,大者自清末光绪间始传入本境,亦名洋花生,或云来自美国也。)。1993年出版的《内黄县志》第264页记载“花生是内黄传统作物,原为珍珠型小花生,收获时易落果,需将20厘米深的表土全部过筛子,筛出花生果来。清光绪末年,引入普通型大拖秧花生,大秧大果,果实不易脱落,逐渐取代了小花生”。

内黄花生是河南省安阳市内黄县的。内黄县花生素以果大饱满、色泽亮丽白净,口感好,出米率高、油质佳而著称于国内外市场,深受广大客商的青睐。内黄花生是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内黄县地处豫北黄河故道,是全国花生主产区、河南省出口花生质量安全示范区。花生是该县的主导产业,有白沙171、豫花七号等品种,主要分布在城关、后河等乡镇。花生在该县已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据《内黄县志》记载,花生在该县民间被誉为“长生果”,有“常吃花生能养生,吃了花生不想荤”之说。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高花生品质,该县在稳定花生种植面积的同时,大力推广花生无公害生产技术,积极开展无公害基地、产品的认证工作,制定了花生无公害生产技术标准和操作规程,组织农户按照标准进行生产、收获、储藏和运输。目前该县经农业部认证的花生无公害基地有3个,面积21.3万亩,占该县花生种植面积的52%。

2012年,内黄县花生种植面积达到41万亩,总产达到15万吨,花生出口达到4182.3吨,创汇663.8万美元,占河南省花生出口总量的87.6%以上。该县从事花生购销的农民经纪人达1000余人,安阳市德润粮油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安阳市海达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等花生加工出口企业年出口花生果3000余吨,占河南省花生果出口总量的90%以上。该县2013年被中国协会正式授予“中国花生之乡”荣誉称号。

2013年,内黄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的“内黄花生”通过专家评审,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地域范围

内黄花生产于河南省内黄县城关镇、后河镇、马上乡、中召乡、梁庄镇、六村乡、卜城乡等7个乡镇。地理坐标为居东经114°44ˊ16.8″-114°58ˊ13.0″,北纬35°42ˊ18.4″-35°42ˊ18.4″。北毗河北省,东邻河南省濮阳市,西依河南省浚县,南与河南省滑县相连,面积2万公顷,总产量9.9万吨。

三. 山东省 泰安 宁阳县 宁阳花生

宁阳花生栽培历史已达400余年。目前全县花生种植面积年均在14667公顷,总产列泰安市之首。培育的全国一流的花生高产优质良种宁78-30(鲁资101),单产735公斤,1991年在郑州科技展销会上获全国高科技金杯奖。

蒋集镇为全省最大的花生优良品种、繁育示范基地,素有“花生之路”、“中国花生第一镇”之称。蒋集花生批发市场为鲁西南最大的花生集散地,年交易量8000万公斤。

四. 广东省 茂名 电白 电白花生

电白花生是广东省茂名市电白县的经济作物之一,花生大面积种植于以林头镇为中心的花生种植区,主要用于榨油。电白花生油是广东最受群众欢迎的食用油之一。花生果经加工可制成美味副食。

电白花生的营养价值之高,就连被称为高级营养品的一些动物性食品,如鸡蛋、牛奶、肉类等,在花生面前也甘拜下风。花生的产热量高于肉类,比牛奶高20%,比鸡蛋高40%。其他如蛋白质,核蛋素,钙,磷,铁等也都比牛奶、肉、蛋为高。花生中还含有A、B、E、K等各种维生素,以及卵磷脂、蛋白氨基酸、胆碱和油酸、落花生酸、脂肪酸、棕榈酸等。可见,花生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而又较全面,生食、炒食、煮食均可,尤其是炒花生,香脆味美,余味深长。

发展

电白种植花生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年种植面积保持在1。6公顷左右,年总量3万吨以上,每年可为国家提供商品花生油4000多吨,居广东省各县之首。种植花生除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广、产量高、品种优良、含油率高外,科研成果也很丰富。
电白县林头镇以田充、木院、林南、下寮、参桥、樟木山等村委会为中心,建起了500多亩的优良品种培育基地,对花生优良品种粤油7、粤油13进行试种育种,将扩大面积达到3000亩。这个品种基地由广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的几位专家进行试种。搞好整个优良品种培育基地建设预计将投入10万元资金。

五.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龙门花生酪

多在传统配方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精选优质原料,精心制作,Q集香、酥、甜于一体,为同类产品在的佼佼者,被誉为“食品新秀、南国奇珍”,是消闲品茗的好伴侣,馈赠之佳品。

六. 福建省 三明 清流 赖坊红衣花生

“赖坊红衣花生籽粒多,一般一颗花生有3——5粒籽,颗颗花生籽粒均匀、饱满,且口感好,香甜酥脆”

“赖坊红衣花生”是清流县赖坊当地传统种植的珍稀特色花生品种,在赖坊已经有近百年种植历史。该品种荚果细长,壳薄粒满,籽仁长椭圆型,种皮深红色,以3~4粒籽居多。“赖坊红衣花生”清甜酥脆,具有同类产品无法比拟的天然香味,深受省内外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赖坊红衣花生”的种植销售也成为清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七. 安徽省 蚌埠 固镇县 王庄花生

王庄花生是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王庄镇的。固镇王庄花生色泽鲜明、果状饱满,以个大脂丰、色泽鲜艳、出油率高而出名,是油料加工、花生食品加工的良好原料,常年出口日本、韩国,享有“中国花生王”之美誉。

固镇王庄历史悠久,素有“固镇南大集”、“九府通衢”、“凤北第一镇”之称,距蚌埠仅20公里。相传明代山东王姓的豪绅,谓此处乃藏龙凤之地,便举家迁入,成为王庄。

王庄素有种植花生的传统。耐旱耐涝的花生,多像能累能苦的农民。他们依靠科技与汗水,使王庄成为皖北地区最大花生生产地和交易中心。

王庄花生,色泽鲜明、果状饱满,以个大脂丰、色泽鲜艳、出油率高而出名,其出油率可达43%~46%,是油料加工、花生食品加工的良好原料,常年出口日本、韩国,享有“中国花生王”之美誉。

王庄1992年形成花生市场,当时的花生主市场位于王庄街西。1万平方米的中心主市场与主干道交易“超市”,年交易量1亿多公斤,成交额近5亿元。王庄花生已开发出系列产品,以精选的优质花生米为原料,经过炒熟、压榨、提炼,除去杂质及有害物质等工序制成花生油;采用独特的生产技术,配以多种中草药配方,研制成为“淮花”咸酥花生。

王庄花生,带动了整个固镇乃至周边各县花生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固镇成为“中国花生之乡”,年产量近20万吨,居全国油料生产百强县第一位。

八. 重庆市 江北 奶油花生糖

系重庆冠生园食品厂的著名产品,早在40年代就受到好评。成品为小方块,光洁匀整,色泽谷黄,松脆甜香,咸鲜味美,别具特色。

九. 福建省 龙岩 连城 文亨红衣花生

文亨红衣花生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文亨红衣花生是连城县传统农家品种,具有较长的种植历史,长期的栽培选择和优良的土壤、生态等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形态和品质特征,成为我县重要的传统特色农产品。文亨红衣花生属珍珠豆型小粒品种,果壳薄,网纹清晰,外形美观,以双粒果荚为主,种皮紫红色有光泽,鲜果嚼感脆嫩润滑、细腻无渣,熟食香甜可口、食味好;不仅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多种维生素及钙、铁、锌、硒等矿物元素,能较好的满足人们的膳食营养需求。 亨红衣花生2011年9月13日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文亨红衣花生协会已向国家工商局注册文亨红衣花生集体商标;文亨红衣花生协会积极组织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参加农产品博览会、展销会、产品推介会等,扩大文亨红衣花生的知名度,文亨红衣花生的品牌效应逐渐显现,享誉八方,深受消费者欢迎。文亨红衣花生融合了连城县源远流长的人文历史,文亨红衣花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喜庆家宴、接待客人、走亲访友的佳品。 文亨红衣花生2014种植面积1.4万亩,总产3200吨,产值7800万元;随着我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和红衣花生市场的开拓,预计到2018年种植面积2.5万亩,总产6250吨,产值2亿元,产业发展广阔。

地域范围

文亨红衣花生地域保护范围包括:连城县辖区内的莲峰镇、北团镇、莒溪镇、姑田镇、朋口镇、文亨乡、新泉乡、林坊乡、曲溪乡、宣和乡、隔川乡、罗坊乡、四堡乡、揭乐乡、塘前乡,5个镇、10个乡。介于东经116°32'~116°58',北纬25°21'~25°55′之间。东至姑田镇下堡村;西至宣和乡前进村;南至新泉镇北村村;北至四堡乡中南村。东西最宽37.5公里,南北最长63.6公里。总保护土地面积1860平方公里,生产面积5万亩,年总产量1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文亨红衣花生属珍珠豆型小粒品种,植株直立紧凑,叶形偏椭圆形,出叶角度较小,株高50cm左右,单株分枝5-7条,有效分枝4-5条,结荚集中,单株荚果数15-17个,饱果率75-80%,双仁果率85-90%,荚果普通型,带鼻勾,果壳较薄,网纹清晰,外形美观,均匀一致。果型小,百果重120-130g,百仁重50-52g。种仁呈桃型,种皮有光泽,紫红色。新鲜花生嚼感脆嫩润滑,细腻无渣;煮熟花生香甜可口,吃味好。 2、内在品质指标:粗蛋白(系数为5.46计)含量为25-30%,含油量≥40%,亚油酸≥41%。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花生(NY5303—2005)的要求。

十. 四川省 德阳 罗江区 罗江花生

罗江花生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罗江花生是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县的。罗江花生以其颗粒均匀、咸淡适中、酥脆可口、香味浓郁、不油不腻等特色而取信于民,是人们旅游、佐酒、馈赠亲友的最佳食品之一。

德阳是古蜀文化的发源之地之一,农村改革的发源地之一,素有“天府粮仓”之称,是典型的“天府之国”的缩影。在罗江境内地貌属于构造-侵蚀平坝与丘陵相连的浅丘地貌区,岗丘相连,丘间地带开阔平缓,相对高差一般在百米以下,土壤物理性好,土质肥沃、湿润,质地属松沙中性、微酸土壤。土壤松紧适宜,细碎、无结块,相对疏松,结果层土质疏松、通透性好。土壤中含有钙、有机质、磷、钾养分含量丰富,以及铁、磷、锰、硼等丰富的微量元素,土壤熟化较好,养分较高,保肥力强,耕作较容易,而花生喜欢砂性土壤,罗江的土壤,不光是砂性而且营养丰富,种植花生产量高,发育良好果形大,罗江花生经过长期的种植,培育和改良,加上与当地的土壤特性的协同作用,使之形成了现在的产品特点。今天的罗江花生果壳光洁,果形大,质量好颗粒饱满、营养价值高的原因是:良好的罗江土壤适宜花生的生长。

到了今天,罗江县都还有24家罗江花生加工企业,年产值在5.8亿左右,解决当地就业6000多人。产品除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外,远销欧美、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港澳台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尤以"老灶煮"、"乐明"、“蟠龙”“府味源”“集美”等品牌获誉最多。

罗江花生特别的煮制方法和焙烤方法,使罗江花生烘烤过程后产生的二氧化碳、香草醛、氨、硫化氢以及一些其它醛类挥发出来,构成花生果仁绵绵悠长的特殊香气,可以说每一粒到消费者口中的花生,都是罗江人用心精制的。

罗江县四川省德阳外贸天府花生厂“天府”牌、“长江大桥”牌天府花生:

1983年获外贸部"品质优良"荣誉证书;

1985年和1990年两次被评为"四川省优质产品";

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奖;

1990年获经贸部"首届优质产品";

1992年获"四川省巴蜀食品节金奖产品";

1994年货“四川省名优特新产品博览会”金奖;

2001年至2011年历年来被消费者协会评为"消费者最喜爱产品"。

德阳市罗江老灶煮食品厂生产的“老灶煮”牌咸干花生获得“四川名牌”、“德阳市知名商标”称号。

德阳市乐明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乐明”山村香花生荣获首届“四川优秀旅游商品”品牌称号,乐明商标获“德阳市知名商标”,四川省商务厅通颁发的“四川老字号”称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