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姜堰有哪些地方特产 姜堰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姜堰有哪些地方特产 姜堰特产必买清单更新时间:2023-01-04 02:31:04

一. 江苏省 泰州市 姜堰区 溱潼鱼饼虾球

溱潼鱼饼虾球

溱潼古镇,四面环水,水产丰富,以鱼入馔,远近闻名,尤其“鱼饼”“虾球”堪称溱湖双璧。

“鱼饼”用料以白鱼为上,青鱼次之。将鲜鱼破膛洗净,去皮剔骨,斩成茸泥,愈细愈佳。置鱼茸于盆中,辅以姜、葱汁、料酒、蛋清、菱粉加水调成糊状,用手揽拌。此时稠稀全凭手感。搅至粘稠加盐“收膏”,搅拌力道加大,促其“上劲”,成熟时取小块置清水中立即浮起。

拌好的鱼茸用手挤在平锅上呈饼状(用少许熟猪油抹锅,可使表面不上壳不上色)以文火烙之,两面翻烙至熟,置于筛中冷却后即可下锅。烧“鱼饼”需将“鱼饼”切成块状,配以笋片、肴肉片、鸡丝、青菜芯等,放入鸡汤加熟猪油烹之,起锅时在碗中浇少许麻油。上桌时,香味扑鼻,味美爽口,雪白粉嫩,实为溱湖美食。

“虾球”源于“虾饼”,与“鱼饼”乃异曲同工。演变成“虾球”后制作更为讲究,且品味也更胜一筹。取新鲜河虾去壳,斩成茸泥,加入二成肥膘(猪肉)茸泥,辅以生姜、葱汁、料酒、蛋清、菱粉,加水调成糊状,操作与“鱼饼”同,最后加盐“收膏”拌好的虾茸用手挤成球状至油锅(熟猪油)内炸熟,此时关键就是掌握油温,温高则起壳;温低则开裂。待虾球浮起用漏勺捞起,淋清油置筛中冷却后即可下锅。

二. 江苏省 泰州市 姜堰区 佛手姜

佛手姜

姜,“其初生者,以醋或酱渍之,味至美”。佛手姜,既鲜且嫩,以溱潼储鼎茂出产的最有名。民国时期,姜堰溱潼镇过宏昌、储德昌,陈鼎元等酱园制作的佛手姜,享誉大江南北。

制作佛手姜的姜,要采用霜降之前产的嫩姜、撷取上面指头拐儿大的朵儿,去皮洗净,腌10来天时间,用刀打划,成佛手形,下锅煮过后,用冷水泡两天,捞起来爽干,装入袋中,浸入甜酱缸,过一些天便成绛色,取出来拌进食糖,就成红姜。这种红姜,保质期较长,但吃口不及白姜(蜜饯姜)。白姜的制法,除了不放在甜酱缸里渍,而用糖渍,其余方法,与红姜大体相同。

溱潼佛手姜,具有鲜、甜、嫩、脆、辣等特点,冬寒天吃了,可以增抗寒,因而成为冬季走俏的商品,也是馈赠亲友的好礼品。

三. 江苏省 泰州市 姜堰区 溱湖青虾

溱湖青虾:壳坚色青,体肥肉厚,取其制成的各种佳肴,别具风味。(5)、溱湖水禽:溱湖水禽品种繁多,各种美食水禽的体内含有赖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等,既有野生风味,又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四.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五. 江苏省 泰州市 姜堰区 嘉腐雅鱼汉阳鸡

素有“嘉腐雅鱼汉阳鸡”之说的汉阳土.

鸡,皆用竹背篼背到地上敞外,天黑再背回,群鸡觅食地上散落的花生和昆虫,故肉质鲜嫩异常,不含任何添加剂,营养价值高。

六.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七. 江苏省 泰州市 姜堰区 溱湖银鱼

溱湖银鱼通体透明,如晶如玉,它似柳叶,体态纤细,无鳞无骨,仅在镇北一小段河面上按季节才可以捕获。是溱潼稀有的水产品之一。

八. 江苏省 泰州市 姜堰区 溱湖簖蟹

在中国的文字中,有一个专为溱湖而生的生僻字——“簖”。百度百科释义:“簖”是一种将竹枝或苇秆编成栅栏直立地置入水中,以截断鱼、蟹去路进而加以捕获的渔具。 而“簖”字唯一可以组成的词语,是“簖蟹”,词组是“溱湖簖蟹”——别的地方的簖蟹都直接叫“螃蟹”,或者叫“大闸蟹”,最多在前面加上地名“×××大闸蟹”,唯独在姜堰溱湖,这里的螃蟹叫“溱湖簖蟹”。

生活习性

“溱湖簖蟹”有何神奇?每年二三月份春暖花开,在长江入海口。蟹苗陆续孵化出世,溯江而上,进入内河,寻找安家之所。待到溱湖,水流平缓,水质清纯,气候温和,草食丰茂,溱湖的螃蟹,生长迅猛,肉质腴嫩——请注意,这时的螃蟹还不能叫“簖蟹”。 每年中秋前后,客居溱湖的螃蟹又开始回游,返回“娘家”长江入海口交配产卵。但麻烦来了,回游的螃蟹,一碰上簖,便纷纷改道向两边高处爬去,翻过簖后一只只落在篾篓之中——只有那些翻过簖的螃蟹,才叫簖蟹——如果不是体肥肉壮的大蟹,根本无力爬上那高高的簖,所以簖蟹中,绝没有小的、瘦的、病的,个个膘肥体壮,力大无穷,足有半斤。于是自古以来便有“南有澄湖闸蟹,北有溱湖簖蟹”,人称“南闸北簖”。

八鲜之一的溱湖簖蟹

簖蟹蒸熟之后,雌的蟹黄红中带金,雄的蟹膏透明软腻,不用加调料,就能吃得满嘴留香。但凡有幸品尝过“溱湖簖蟹”的人,大概一辈子忘不了那畅快淋漓、齿颊留香的鲜美滋味,直呼:曾经溱湖难为水,除却簖蟹不是鲜。 如果说“溱湖簖蟹”是“溱湖八鲜宴”中重彩,“八鲜”中的另“七鲜”则或写意,或工笔,这“七鲜”分别是银鱼、青虾、螺贝、甲鱼、四喜、水蔬和水禽。一对“溱湖大闸蟹”再配上一盆半辣半不辣的鸳鸯螺蛳,一盘连壳都是透明的白灼青虾,一份当地土产的绿壳鸡蛋炒银鱼,一份用溱湖里的虾和鱼做的“虾丸鱼饼”,一个老豆腐炖蚌肉的明炉,再炒上一盘碧绿生青的水芹菜,剥上几只老菱,最后上一碗清炖甲鱼,这顿中秋家宴绝对过瘾。

九.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