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顺屯堡特产有哪些 安顺特产照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顺屯堡特产有哪些 安顺特产照片更新时间:2022-12-05 20:20:00

一. 贵州省 安顺 平坝区 天麻鸳鸯鸽

“天麻鸳鸯鸽”,顾名思义,是以天麻和鸽子为主料,将天麻切成小颗与净鸽蒸制以后加入鸡绒丸子、嫩豌豆苗和调料而成。此菜因犹如鸳鸯戏水而故名。具有汤质清澈,色泽淡雅,肉质鲜嫩、爽口的特点
传说,古时候有一家身居深山务农的父子俩,父亲因头晕而卧于床。一天,儿子上山牧羊,听到树上有斑鸠叫声,他爬树抓了两只幼斑鸠突然,疾风骤起,飞砂蔽天,遍地树木摇摆,唯见天麻草巍然不动。牧童挖了几枚天麻,回家后与斑鸠同煮给他父亲吃了。次日,父亲的头晕症状大有好转,又令其子上山挖天麻,但未寻着斑鸠,就取鸽代之,煮食后,头晕病很快就痊愈了
天麻有“定风草”和“林草”之称,系贵州,名贵中药材。《素问》云:“诸风掉眩,皆属于木,故天麻入厥阴之经而治诸病,眼黑头旋,风虑内作,非天麻不能治。”而鸽肉营养丰富,与天麻同膳,自然能达到滋补强身的目的。“天麻鸳鸯鸽”曾进京参加了1983年举行的“全国烹饪名师技术表演”。( 安顺)

二. 贵州省 安顺 平坝区 林卡辣椒

林卡辣椒是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县马场镇林卡村的。林卡辣椒以大小适中、色泽鲜红、皮厚籽少享有盛名。

林卡辣椒现有400余年的种植历史,因产于平坝马场镇林卡而得名,具有色泽鲜红,皮(肉)厚籽少,个头大小适中,色、香、味俱全特点,在食用过程中,体现出突出的香、辣一体性。同时也是提炼红油、加工辣椒制品的优质原料。近年来,林卡辣椒的种植已从2005年的8700亩增长到今年的15000余亩。2005年,采取“公司+协会+农户”的经营路子,林卡村委会与村民筹资联合组建了贵州平坝林卡香辣制品有限公司,公司拥有固定资产520万元,生产规模450吨。

林卡辣椒新品——香辣丝:把辣椒剪成丝丝状,加入芝麻等调制而成,其产品味道鲜美,香辣酥脆,辣味正宗,可单独食用、下饭下酒,也可作为一道菜,用于调料烹制辣味菜品。

三. 贵州省 安顺 关岭县 关岭黄牛

关岭黄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关岭黄牛产于南北盘江流域滇、黔、桂接壤的广大山区。分布于贵州省安顺专区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十九个县,而以关岭县所产最为闻名。

关岭黄牛额平或有微凹,角形多种多样,有上生、侧生、前生者,一般角均较短。公牛肩峰明显,峰高于背线约8~15厘米不等,母牛肩峰一般仅略高出于背线2~3厘米。垂皮较长,自下颌延至前胸部,宽度有达15厘米者。胸较深而略窄,尻部倾斜。尾根较高,尾细长,尾帚过飞节。前肢正直,后肢飞节多内靠,四肢关节筋腱明显,蹄质致密坚固。乳房较小,0细短,皮薄而致密,毛细软,黄色居多,其次为褐色和黑色,也有极少数是花斑的。鼻镜多数呈黑色,少数肉色。从整体看,体型似有偏细致和偏粗壮的两种类型。

关岭黄牛具有较好的挽力和持久力,能水旱兼作,尤适应陡坡梯田的耕作和劳役。关岭黄牛具有山地牛的体态特征和较好的役用和肉用性能,善爬高山、陡坡,同时对复杂的气候条件亦有良好的适应性;数量多,流向广,影响颇大。

四. 贵州省 安顺 平坝区 安顺地戏面具

地戏在安顺地区广为流传。每年春节之后,十五以前,就可见到在露天平地上,农民自编自演世代相传的地戏,称为"玩新春"。在谷子扬花季节则演出"跳米花神",预祝丰收,同时也寄托着农民逐疫、纳吉的美好愿望。 地戏种类繁多,主要有民间戏、宫庭戏、军戏、寺院戏等4种类型。 安顺地戏的情节主要来源于历史事实,他们往往只演《三国》、《隋唐演义》、《杨家将》、《封神榜》中金弋铁马的英雄人物,却不演文戏,更不演儿女情长和"造反"气氛比较强烈的节目,成为汉、苗、布依等人民喜爱的一种民间剧。该戏曾于1986年赴法国参加59届艺术节表演,深受广大观众好评。地戏面具又称"地戏脸子"这是代表角色身份的一种夸张面容的化妆手段。正戏中24个面具代表24个神;各有其名,称为"24戏神"。演员把面具顶在额头上,便于人们观赏不同人物的性格。 地戏脸子用白杨木和丁香木雕刻而成。既是地戏的精华所在和地戏的演出必不可少的道具,又是彩绘木雕的艺术中不可多得的作品。 贵州地戏脸子,源于明代。相传,第一副脸子是朱元璋下属一姓汤的指挥官在征战中从南京带来的;沿袭了唐朝时期的[假面],后来逐步演化,成为一种装扮人物形象,以及诸如马、猪、狗等动物形象的艺术方式。 贵州地戏脸子生动明快、性格突出,是根据地戏脸谱提供的线索和剧中人物形象的要求刻成的。如主帅,一般受庙堂形貌的影响,额头要求饱满,眼球要求突出,刀刻刚健,勾线夸张;而少将、女将则清秀、英俊、灵气,刀法也较为细腻、考究。地戏脸子与现时京剧的脸谱大同小异;但由于脸子代替了脸面,因而脸子较之脸谱装饰全面。如女将的耳环、帽盔,男将的胡须、头饰等,都与脸子脸面合为一体;其色彩描述正反统配、冷暖相宜、因人而异,正派人物脸子一般以红、黄、肉色为主,反派人物则以蓝、绿、黑为主。 贵州地戏脸子是一种国内罕见的木刻造型艺术,可以发展成为旅游产品和工艺品。一九八六年,当贵州地戏在法国、西班牙演出时,地戏脸子随之送展,受到法国朋友欢迎。( 安顺)

五. 贵州省 安顺 普定县 朵贝茶

朵贝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朵贝茶,那是崇祯年间就作为地方特殊而珍贵的贡品运到京城,上贡皇帝品尝的好东西。朵贝茶的原产地在今普定县化处镇的朵贝。朵贝当然不是现今的朵贝那个寨子,是一个片区,那个片区出产煤炭,年日照少,雾多,最适合茶叶的生长。虽然陆羽的《茶经》没有记载我们的朵贝茶,但南方有嘉木,这朵贝茶应该也是其中之一。

朵贝茶的历史的确很长,今天化处镇的朵贝片区还留存有很多古老的茶树,张家寨村后的贡茶坡上还有一片,据专家考证,已经有近千年的历史了,这样的古老茶树,在贵州省是不多见的。第三次文物普查的时候,普定县已经把其普查进去,还申报成功为县级和市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充分说明地不仅仅高度重视朵贝茶的生产,还注意到了朵贝茶文化的挖掘和宣传。

朵贝茶是贵州省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茶之一。据了解,生长在化处镇张家村贡茶山上一株古茶树已有上千年的历史,经专家考证,被认为是目前全国小叶茶树品种中最古老、最大、保护得最好的古茶树。2007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后,普定县以朵贝贡茶为知名品牌打造掀起该县茶叶产业发展热潮。

为更好的开发、保护朵贝茶,普定县去年对朵贝茶进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申报。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审查,朵贝茶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质量要求等方面均符合申报要求。朵贝茶在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对做大做强普定茶叶产业,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朵贝茶

贵州省普定县城关镇、化处镇、马官镇、白岩镇、马场镇、龙场乡、猫洞乡、补郎乡、坪上乡、鸡场坡乡、猴场乡11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贵州省普定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朵贝茶”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函》,普府函〔2012〕31号 普定县地方标准:DB520422/T004-2011《朵贝茶》

六.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清炒紫花菌

□原料

鲜紫花菌250克,青椒2个,红椒2个,瘦 肉50克。

□调料

烹调油、大蒜、盐、胡椒粉、姜、葱、水芡 粉、高汤等适量。

□刀工成型

紫花菌摘去老蒂洗净,青红椒洗净后一破为二去籽,切成2厘米见方的菱形块,大蒜、姜切成片,葱切成节,肉切成柳叶片。

□烹调方法

炒。锅洗净盛油烧热,投入姜、葱制一下用 漏勺滤去不用,接着下大蒜片、肉片、青椒稍炒一下,再放入紫花菌同炒,待熟后烹入用盐、胡 椒粉、水芡粉、高汤兑好的汁翻炒几下,即起锅装盘。

□风味特色

清香鲜嫩、色泽美观。

□技术要领

紫花菌最好大小一致;炒时菌子一要熟透, 二要保持原料成型,三不宜加味精。

□演变

用此法可炒奶浆菌、黄丝菌等。

七. 贵州省 安顺 紫云县 唐氏鸟笼

唐氏鸟笼

特点:工艺精湛,构思奇妙,纹有栩栩如生的中国龙。产品多次在能工巧匠大赛中获大奖,己走出国门。是老人休闲娱乐的好帮手和富有情调的家中饰物。年产量约120个,产品供不应求,要想购买,必须预先订购。该产品已经进入贵州省农特精品展位。

八. 贵州省 安顺 镇宁县 夺夺粉小火锅

夺夺粉小火锅是安顺特有的一种小火锅,类似火锅又完全不同于火锅的,在一锅由店家配好的很稠的汤锅(汤锅由有西红柿、糟辣椒等制作的)端上来以后,就可以点菜了,火腿肠是必不可少的配菜,此外还有蛋饺、粉丝、藕片、二块耙、冻魔芋等等,再加一份时鲜蔬菜,经济实惠又美味。

九. 贵州省 安顺 普定县 南瓜包

原 料:糯米250克,五花肉250克,鸡蛋50克,炸花生米10克。 调 料:红油、盐、味精、葱花、甜酒酿等适量。 制作方法:蒸。先将五花肉洗净煮熟,切成小丁,入锅加盐炒出油后,滗去油放入甜酒酿炒至肉丁呈棕红色时捞出,鸡蛋打入碗内调散摊成蛋皮切成丝待用。糯米淘洗干净浸泡后入笼蒸熟,舀入大碗内,放上红油、盐、味精拌匀、撒上脆哨、蛋皮丝、花生米、葱花即成。 风味特色:软糯香辣,油而不腻。为贵阳风味小吃。 技术要领:糯米饭要稍硬,不能蒸得过软。( 安顺)

十. 贵州省 安顺 西秀区 马泡

油炸粑是一种传统早点。又叫“马泡”。因其制作简单,携带方便,价格便宜,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原料是大米、糯米、黄豆。比例是3 :4 :3,制作过程是:先将三种原料分别浸泡半天,再和在一起磨成稠浆,然后将菜油烧开,舀一小勺浆放在特制的盒子里,放进油锅里,炸至焦黄后控干油即可食用。有人还喜欢在浆里放点葱丝、蒜苗丝和糟辣椒,味道也很可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