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铜陵市铜官区特产 铜陵十大特产礼品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铜陵市铜官区特产 铜陵十大特产礼品更新时间:2022-11-16 20:17:45

一. 安徽省 铜陵 铜官区 铜陵白姜

铜陵白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铜陵白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铜陵白姜是稀有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良好的丰产性、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使用价值,是铜陵“八宝”之一,早在北宋时期就被列为贡品。它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的特色闻名海内外,食后有“隔夜留香”的感觉。铜陵白姜属食、药两用型而堪称“中华白姜”。

铜陵白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铜陵县天门镇、顺安镇、东联乡、西联乡、钟鸣镇等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铜陵生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属多功能食用产品。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早在春秋时就有种植。在北宋年代,铜陵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生姜著名产区,并被列入朝廷贡品。据嘉靖〈铜陵县志〉记载,明代铜陵生姜已成为“热门”。“邑产姜、蒜、苎麻、丹皮之类,近亦间有贩贾者,但远人市贩者居多。”(清.赵锦风〈俗篇.新城记〉)。清顺治13年(1656年),〈铜陵县志.物产〉记载,当时姜的产量“每岁不下十万担”。 至民国年间,年产量约720吨左右。时大通经营生姜的私营行商有6家,每年采购鲜姜销往安庆、芜湖、镇江、扬州等地,象安庆的“胡玉美”、扬州的“四美”、镇江的“恒顺”等有名的酱园采购铜陵生姜,加工糖冰姜、糖醋姜、酱姜等。建国初,生姜仍以私商经营。50年代末60 年代初,因片面的抓粮食生产,生姜种植面积受到影响,生产量亦减。80年代,在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面积与产量均不断增长,生姜除供销社收购一部分外,大都为酱园长直接至产地收购,或姜农运至市场自销。1964~1990年,供销部门收购量最大的为1966年,计收购60800公斤,最少为 1978年,仅收购350公斤。 在70年代年种植面积徘徊在200亩左右,年产生姜一般为150吨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姜种植发展较快,1980年种姜315亩,总产324.3吨;1985年种姜945亩,总产1122.6吨;1990年种姜1362亩,单产1113公斤,总产量1516吨。随着生姜产业化开展的有声有色,成效显著,姜农种姜积极性空前高涨,2005年生姜的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亩,总产量达到1万多吨。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产品有五大类40多个品种。“铜官乐”牌开胃姜、富硒铜陵白姜,“和平”糖醋姜获得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大院”牌糖醋姜获安徽特色农产品称号。姜制品销售范围为周边县市、一些大中城市超市及出口欧盟等市场。

铜陵白姜是稀有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良好的丰产性、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使用价值,是铜陵“八宝”之一,早在北宋时期就被列为贡品。它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的特色闻名海内外,食后有“隔夜留香”的感觉。铜陵白姜属食、药两用型而堪称“中华白姜”。

铜陵生姜的营养十分丰富。据化验资料分析,生姜除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姜油以外,还含有蛋白质1.4%、糖8%、脂肪0.7%。此外还有人体所必须的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栓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老姜具有健胃、止血、顺气去寒、化痰解毒、发汗消热、调味蔬菜、增进食欲等功能。铜陵人喜食生姜,并视生姜为良药,铜陵有民谣:“一片生姜,胜过丹方”、“一杯姜汤,老少健康”。

二. 湖南省 长沙市 望城区 铜官陶器

铜官陶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历史悠久的铜官陶器,以工艺细致、品种繁多、釉色丰富、造型别具一格而闻名遐尔

距省会长沙30公里的望城县铜官镇,素称“十里陶城”,是我国古代五大陶都之一。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0土的陶器证明,早在2100多年前的西汉,长沙一带就有陶器生产。此外,南韩的煤龙岛、日本的冲绳岛也都出土有铜官陶器。由此可见,铜官陶器很早以前就是外贸出口商品。

随着生产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发展完善,铜官陶器已创制了五大类、近千个品种和数十种不同的釉色,传统器型和釉色被色彩缤纷、多种多样的新产品取代,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深受人们的喜爱。铜官的美术陶瓷题材广泛,粗犷豪放,富有传统特色。

近年来,铜官陶瓷公司又成功地首创了介于陶和瓷之间的新一代产品棗炻器。炻器耐高温,硬度强,可机械洗涤,不含铅、镉,特别宜于制作咖啡具、茶具和餐具。炻器虽属陶器类,但细腻如瓷,坚固如石,摔跌在地上,也能完好无损。产品曾在北京轻工博览会上荣获金奖,远销美国、日本等33个国家和地区。

望城县铜官镇为全国著名的“五大陶都”之一,方圆十里,炉窑林立,遍地皆陶,号称“十里陶城”。从“长沙窑”遗址出土的陶瓷证明,远在1000多年前,这里就已有了陶瓷的生产,并首创釉下彩工艺,技艺精湛,成为中国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从石渚湖至铜官镇,沿湘江河岸现存19处唐代烧窑遗址。从“龙窑”拱起于山坡之上,其势逶迤壮观,堆积厚度达3.7米。1983年清理龙窑两座,得器物1928件。扬州、宁波以及日本、朝鲜、伊朗等国均有唐代长沙窑瓷器出土。长沙窑在萎缩一段时期后,清康熙(1662—1722)年间恢复生产,并逐步演进为以制陶为主,到清末铜官已有陶工数千人。解放后,随着制陶业的繁荣及工艺的改进,产品日益丰富多采,花色日新月异,釉料由原有的绿、黄、黑、白等7种,发展到乌金釉、花釉、黑里红釉、兔毫釉等60多种。产品按用途分为日用陶、美术陶、建筑陶、工业陶和石瓷5个大类,360多个品种。其中有270多个品种畅销海外26个国家和地区。

现今铜官陶器,不仅有人们熟悉的缸、坛、罐,而且有五光十色的款式新颖的杯、碟、壶、盆,以及配套齐全的茶具、餐具、啤酒具等各种日用精陶制品。尤其成套的石瓷餐具、茶具大量出口,深受外商欢迎。

铜官的美术陶和建筑陶,是具有典型东方艺术特色的传统名产。如富有风趣、神采奕奕的“老寿星”,文静优雅的“观世音”,神气活现的“财神爷”,逗人喜爱的“和合菩萨”,怡然乐天的“哈哈罗汉”,及抱坛酣饮的“李白醉酒”等等,均造型优美,栩栩如生。还有蹲在庭院门前的绿釉大座狮,神气十足,活灵活现,给人以美的享受。建筑陶中,有金壁辉煌的琉璃瓦,挺拔秀丽的栏杆屏,玲珑精巧的花窗,以及用于古典建筑大屋顶上的麒麟龙凤和各种飞禽走兽陶制品,品种达70多个,釉色20多种,典雅古朴,别具风格,闪烁着传统艺术的光辉。

铜官陶瓷产地范围为湖南省望城县铜官镇高岭社区、铜官街社区、誓港社区、袁嘉湖社区、洪家洲社区、万星村、花实村、华城村、太丰村、郭亮村10个自然村和社区现辖行政区域。

三. 安徽省 铜陵 铜官区 凤丹

凤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铜陵凤丹历史悠久。<<乾隆铜陵县志>>中即有“邑产姜、蒜、苎麻、丹皮之类,近亦简有服贾者,但远人市贩者居多”的记载。说明凤丹当时已经闻名于外而畅销各地。铜陵凤凰山系金沙土质,常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凤丹”因此质量好。特点是根粗、肉厚、粉足、木心细、久贮不变质。中医认为,丹皮清寒,味辛,具有凉热血、散淤血之功能,对吐血、便血、尿血、闭经等症有疗效。据中医临床经验:丹皮用于妇科炎症及阑尾炎症疗效较高。凤丹的品求保持与野生类型相近,不尚花朵,株型富丽多姿,一般为半重瓣花,白色,有的略带紫红晕。 在栽培要求上,强调选用新垦的“子荒棵”或预定的休闲地,忌边连作,只施有机肥。在根皮加工上,要求按照一定的规格,分别处理,分级包装,并注意产品外形质朴美观。现铜陵凤凰山已成为丹皮生产基地,年产丹10多万公斤,不仅满足了国内市场需要,还远销东南亚和香港,成为铜陵外贸出口的一个重要产品。

铜陵凤丹,牡丹是属于毛茛科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经培育繁衍至今已有几百个品种,分属中原牡丹、紫斑牡丹和江南牡丹等三个品种群,铜陵牡丹属江南品种群,其根皮有镇痛、解热、抗过敏、消炎、免疫等药用,具有根粗、肉厚、粉足、木心细、亮星多、久贮不变质等特色,素与白芍、菊花、茯苓并称为安徽四大名药,亦是全国34种名贵药材之一。

四. 安徽省 铜陵 义安区 铜陵龙虾

龙虾体大肉多,营养丰富,其肉每百克含蛋白质18.9克,尼克酸4.3毫克,维生素E3.58毫克,2.79毫克,硒39.36微克,其他成分如磺、磷、铁等,含量也不低。龙虾的烹制方法有许多。民间吃龙虾,多蒸或煮熟后剥壳取肉,蘸姜醋等调味料食用。饭店、酒楼加工则复杂多了,常出肉后改刀成型入烹,菜品以广东、福建、海南多见,如“上汤焗龙虾”“油泡龙虾球”“蒜茸蒸龙虾”等等。

五. 安徽省 铜陵 枞阳 枞阳中华绒毛蟹

中华绒毛蟹。

义津镇:毛蟹、金针菜。

浮山镇:毛蟹、金针菜。

陈瑶湖乡:野鸭、蒿鸡、芡实。

陈瑶湖乡苎镇口:蒿鸡,昔为贡品。

六. 安徽省 铜陵 铜官区 铜陵大蒜

铜陵大蒜别名“太平大蒜”“汀蒜”铜陵大蒜文名中外,是铜陵八宝之一,铜陵“汀蒜”,是因在铜陵原太平乡汀洲村长期种植而得名。《铜陵县志》等有关历史资料记载铜陵大蒜的栽培历史悠久,有数千年历史,品种的稳定性很好,不易退化;耐高温、抗逆性强,产量高。蒜头富含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矿物质,具有独特的辛辣味,是其它蒜类不可比拟的。该蒜的青蒜苗口感上佳;蒜薹微苦。露地栽培,无需任何保护设施,在国庆节前就可以青蒜苗上市,是铜陵地区填补秋淡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铜陵西湖、胥坝、安平、太平等乡镇是传统产地。铜陵蒜子,还具有衣薄色白、个大味美、汁多油足、久贮不烂等特点。铜陵大蒜有的辉煌历史,铜陵大蒜产量较大时,除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外,还销售到江西等外省和安庆胡玉美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同时,县外贸部门也组织收购,出口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诸国深受国内外好评。

七. 安徽省 铜陵 枞阳 云泉苦荞麦糊

云泉苦荞麦糊

安庆市著名商标,是枞阳大地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一种绿色保健食品,产品以优质荞麦糊为原料,采用现代科技生产工艺研制而成,不含任何色素或食用添加剂,原汁原味。产品富含人体必需的钙、磷、植物蛋白、碳水化合物及多种微生素,具有祛寒去火、养颜护肤、清凉解热、补血养神之功能,对高血压、高血糖的人更具有独特的食用价值。荣获“安徽名牌农产品”、“绿色食品-产品”、“98全国保健品博览会金奖”、“安徽优质产品”等称号,连续2届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八. 安徽省 铜陵 枞阳 江毛水饺

“江毛水饺”的创制人江庆福,于清光绪年间在安庆小南门一带,挑担卖水饺。这种水饺用料选用山区黑猪后腿肉,佐以虾仁,榨菜制馅,用炖鸡汁或骨头鸡煮饺,具有皮薄、肉嫩、汤鲜的独特风味。因汪庆福颈上长有一撮白毛,绰号“江毛”,故有“江毛水饺”名号。民国3年(1914)开设“江万春”水饺店,子孙承业,经营久盛不衰( 安庆)

江毛水饺是当地有名的风味小吃。饺馅选料是用山区的黑毛猪后腿肉,佐以虾仁、榨菜制作,用纯鸡汁或骨头汤煮饺,具有皮薄、肉嫩、汤鲜独特风味,深得人们喜爱。因其创始人江庆福颈上有一撮白毛,绰号“江毛”,故称“江毛水饺”。现被安徽省旅游局列为“地方风味小吃”。

九. 安徽省 铜陵 郊区 油炸毛豆腐

大通有一道很有名的小吃——油炸毛豆腐。俗话说:“徽州毛豆腐,打个巴掌都不吐”。随着“嗒笃笃嗒”节奏清脆的竹板敲击声,香味四溢,吃法别致的徽州毛豆腐担子,总是围满众多食客。他们围着担炉子,眼看一条条长满茸毛的毛豆腐被放入平底热油锅,顿时传来“丝啦,丝啦”声,接着,豆香扑鼻而来,情趣无穷,能不馋?于是,一双双筷子伸向锅中,一条条煎得嫩黄似虎皮的毛豆腐被夹进嘴里,“好烫人”、“好鲜香”、“好爽口”的评价声不断传出。

据悉,毛豆腐的制作十分讲究。它先用优质黄豆制成质白光洁、柔韧滑腻的豆腐坯,然后切成约为12×6×3厘米的条,稀少地撒上盐花,再放入湿温适当的木笼竹条上,用木板厚布盖好,过了4至6天,当豆腐发酵表面长出茸毛来,就成了。

十. 安徽省 铜陵 枞阳 枞阳麦陇香墨子酥

枞阳麦陇香墨子酥

安庆糕点名坊“麦陇香”的传统。制作须经过九道工序,精心配料。主要原料是上等黑芝麻、小磨麻油、精细白糖等。产品形同乌墨,油而不腻,香甜爽口,具有润肺补肾利肝等功效,老少皆宜。曾获商业部优质产品奖和安徽省优质产品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