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阳朔白沙镇特产 广西桂平白沙有哪些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阳朔白沙镇特产 广西桂平白沙有哪些特产更新时间:2022-10-26 13:12:02

一. 广西 桂林 平乐 广西名茶桂花干

桂林因桂花成林得名,桂花气味辛温、无毒,入药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痛等功效。外包装采用本地甜竹做成双木桶,美观大方又极具民族特色,是送礼和观赏的佳品。

二. 广西 桂林 阳朔 漓江啤酒鱼

阳朔一道亮丽的饮食文化风景,不吃不知道,一吃吓一跳,大名如雷贯耳,如果不试一下就真的枉费到此一游。啤酒鱼有点像川菜中火锅鱼的做法,先把鱼在油里煎一煎,再放啤酒及各种调料烧制而成。烧的器具很特别,鱼放在一个平底的盘子里,盘子下面是一个盆子,放了些水,再下面才是火,而不像是川菜火锅直接将锅放在炉火上面。这样上面的鱼不易烧糊且受热均匀,入口果然鲜辣可口,无一丝鱼本身的腥味。对了,一定要吃带鳞的,正宗的啤酒鱼,鱼鳞都炸得非常脆,好吃极了。

阳朔“啤酒鱼“,是阳朔有名的地方特色菜,鱼肉鲜辣可口,无一丝鱼本身的腥味,啤酒和鱼肉的香味可以让人胃口大开。阳朔的啤酒鱼是选用阳朔漓江里鲜活的大鲤鱼,先用桂北山区出产的生茶油烹炸,然后放入桂林产的上等啤酒红焖而成,具有独特的香酥鲜嫩风味。2002年5月阳朔啤酒鱼以外香内嫩,皮黄汁浓,入口唇齿留香在“奇山杯全国迷宗菜交流比赛研讨会” 上一举夺得金奖。由此,阳朔啤酒鱼堂堂正正地“游”进了京城。

材料:

主料:漓江鲜鱼 草鱼鲤鱼

辅料:青红椒、西红柿

调料:盐、料酒、花生油、啤酒、生抽、老抽、蚝油、葱姜、鸡精

做法:

啤酒鱼从选料到做工,道道讲究。鱼的重量一般在二、三斤左右,最好是漓江生猛的野生鲤鱼、毛骨鱼或桂花鱼等,不用刮鱼鳞将鱼剖成两半,活鲤鱼开膛破肚但不刮鳞,去掉内脏,投入油锅猛煎,下锅煎成两面金黄色,直到鱼鳞变软微卷起,鱼身变焦黄,而鱼形保持完整不散不烂。

鱼煎好后,放入先煎炒好的配菜,淋入酱油,加入西红柿块撒上红辣椒,然后用漓泉啤酒代水,倒入半瓶啤酒,把鱼煮熟,留汤汁二成时出锅(此汤汁用来泡饭也是一绝),啤酒鱼就算大功告成了。做鱼的关键是火候,先大火后文火,直到鱼的色泽渐渐变黄,形状成块。

烧的器具也很特别,鱼放在一个平底的盘子里,盘子下面是一个盆子,放了些水,再下面才是火,而不像是川菜火锅直接将锅放在炉火上面。这样上面的鱼不易烧糊且受热均匀。

营养价值:

草鱼- 俗名鲩鱼。属草食性鱼类,为温中补虚养生食品,有利湿、暖胃和平肝、祛风等功效,适用于胃寒体质、久病虚弱、头痛、食少等;草鱼宜加上姜、葱、蒜...

三. 广西 桂林 阳朔 阳朔蜂蜜

阳朔县蜂业协会生产“朱桥记”牌蜂蜜,金桔蜂蜜、九龙藤蜜是全国主要产区。此外,尚有野桂花蜜、乌桕蜜、酸梅蜜、龙眼蜜、荔枝蜜等蜂蜜。

九龙藤蜜:年产量1000多吨,生产时间为9-10月。九龙藤蜜为褐色或茶色,晶递透亮,味微苦。是人们崇善的高级营养保健食品,长期服用可以“养颜美容、强身健体、延年益寿。”且具袪风湿,活血安神、降血压,催眠、清热解毒等功效。对胃炎、胃溃疡、慢性十二指肠有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金桔蜜:年产量300多吨,生产时间为5-7月。金桔蜜为浅黄色,易结晶,结晶为乳白色,细腻,口感清香,风味香浓,可促进食欲,补益肌体,为高级营养美容。此外还具有润肺止咳、化痰、清火、通便、降血压、调节内分泌等功效。

阳朔县蜂业协会是自治区水产畜牧行业重点龙头企业和会员单位,阳朔县2009年、2010年分别获得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和广西农产品产地认定。2011年列为国家蜂业产业技术体系南宁试验站示范县。

四. 广西 钦州 浦北 浦北黄榄

黄榄

今县境内解放前后均有大量野生黄榄树。1981年,县林业科学研究所攻克黄榄芽嫁技术难关,取得嫁接成功并获区(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后,便进入大面积人工种植发展黄榄生产时期。

1990年,全县野生和人工种植的黄榄树约有200多万棵,年产鲜果1000多吨。其中,挂果100公斤以下的约6万棵、100公斤以上的约7万棵;单棵挂果有达700公斤以上的。主要产区是福旺、江城、龙镇、大成、张黄、安石、三合等乡(镇)。每年7一10月黄榄上市。一般是付食加工部门、联营户和外地客商到主产区的圩场设点收购。经过精细加工,制成的和顺榄等果脯。畅销全国,远销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五. 广西 桂林 阳朔 阳朔壮锦

壮锦是壮族妇女用各种颜色的丝绒和细纱精心织造的著名的手工艺品。1700多年前的汉代史籍所记载的“斑布”就是当今壮锦的前身。壮锦多以壮族地区的动物图形为图案,织工精巧,线条简练而明快,粗圹而别致,且色彩绚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六. 广东省 肇庆 四会 白沙竹笋

白沙竹笋,是四会市清塘镇白沙村的,村民利用绥江河畔特有的沙绵土壤培育鲜笋,夏季收获,笋体大肉多,鲜嫩爽脆。作菜肴或佐料都符合,切成薄片,与鸭肉、猪肉片焖制,爽口清香,有开胃的作用。



七. 海南省 白沙 黎家竹筒饭

海南黎族传统美食,是用新鲜竹筒装着大米及调味品烤的饭食。

黎族民间,多在山区野外制作或在家里用木炭烤制。现经烹调师在传统基础上改进提高,使之走上宴席餐桌,声誉甚高,成为海南著名的风味美食。

八. 山东省 聊城 东昌府区 沙镇呱嗒

沙镇呱嗒,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聊城传统名吃。创制于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历史,已被收入《中国名吃谱》一书。个头很大,有肉馅和鸡蛋馅,香酥可口,价格实惠.制作技术精巧,味道鲜美。其馅料有肉馅、鸡蛋馅、肉蛋混合馅(又名“风搅雪”)等多种。在包制时,先用烫面和面,随季节变化,按不同比例调制,卷以配好馅料,两端捏实,轧成椭圆饼型,后放入油锅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可口,加之有馅有面,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胃口自由选择肉馅或蛋馅,备受普通百姓的欢迎。在城镇闹市、乡间集日,常年有设摊者供应。搭配小米粥、吊炉烧饼可谓丰盛早餐。

关于呱嗒名字的由来有多种说法,一种说法是,因呱嗒形似艺人说快板的道具“呱嗒板”而得名;另一种说法是,取名叫呱嗒是因为将其吃在嘴里,会发出“呱嗒”的声音;还有一种可能是,在制作呱嗒的时候,制作工人把面团制作成呱嗒型时,擀面杖与面团在案板上结合,会发出“呱嗒呱嗒”的拟声声音,尤其是制作完毕最后一下的响声最大,也最为清脆,顾名曰“呱嗒”。

众多呱嗒中,尤以沙镇呱嗒最为有名,而沙镇呱嗒又以“杨家呱嗒”最为有名。沙镇东街的杨氏家族,从山西老家带来祖传煎肉饼的绝活,郑板桥到范县做县官时经过沙镇,便前去亲眼看看。郑板桥正对着一个生肉饼专心致志地看时,被身后的人撞了一下,他的一只手正好把一个生肉饼压扁了。主人舍不得扔掉,便把这个被压扁的肉饼煎熟吃了,顿感味道特别,照此又煎了几个,照样很香。后来,主人根据当时郑板桥压生饼的声音和形状,取名为呱嗒。

历经200多年的传承,连杨氏家族的传人们目前也无法断定,他们的先人到底是基于什么原因取了“呱嗒”这个名字。近几年,呱嗒走出乡土,流传到了各地。很多在外上学的学生,离开聊城时,通常都会带上几个呱嗒送人,有的被带到深圳、香港、澳门,还有的被带到了新加坡。有到沙镇不吃呱嗒,等于到泰山没看日出一说。很多来聊出差、旅游的,都慕名前来吃呱嗒。

九. 广西 桂林 阳朔 阳朔画扇

阳朔画扇选料考究,工艺精致,以当地楠竹或毛竹为骨,以宣纸、丝绢、檀木等材料为面,经画、染、裱、糊、穿、漆等工序制作而成。

特点:画面配以诗词、书法、篆印,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类别:(1)按扇面大小来分,小者盈尺,大者1米~2米不等;(2)按扇面内容来分,

有书法、桂林山水、阳朔风光、花鸟虫鱼、奔马猛兽、古装仕女等各类古今题材;(4)按制作工艺来分,有纯手工、半手工、丝网印刷、烙印等。

十. 广西 桂林 平乐 鹅梨

主要产于同安镇永福自然村,因形如鹅蛋,故名。其特点是:果实肥大、肉厚核小、肉质嫩白细腻,香甜多汁,味道甘蜜,素有“赛雪梨”之美称。

鹅梨系由该村李连明于30年代从外地引入种植。解放前只有几户种植,面积不到5亩。

解放初有15户种植,面积10多亩。1952年发展到25亩。60年代初发展到40多亩,70年代末发展到70多亩。目前全县鹅梨种植面积约80多亩。

鹅梨为一年种多年收水果,投资成本低,嫁接和种植花费劳动亦少,种植后4~5年开始挂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一般收果35~40年以上,株产150~250公斤。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