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南永州新田县的特产是什么 新田特产十大特产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南永州新田县的特产是什么 新田特产十大特产介绍更新时间:2022-10-16 22:50:08

一. 湖南省 永州市 江华 瑶珍大米

瑶珍大米--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二. 湖南省 永州市 零陵区 永州血鸭

永州血鸭是湖南永州的一款传统名菜。

传太平天国起义初期,太平军首领洪秀全率众将士攻下了永州城,当地老百姓为慰劳起义军,也前往军中与厨子一起下厨。可是在杀鸭拔毛时,鸭身上的细毛却怎么也拔不干净。这时临近开宴了,一位老厨子急中生智,先是把鸭肉砍成块,下锅炒好后再将生鸭血倒进鸭肉里,继续炒拌成糊状,这样一来,鸭块上的细毛自然看不见了。到了开宴时间,一碗碗拌有鸭血的鸭肴全部端上了桌。这时有人问老厨子这叫什么菜,老厨子结结巴巴答不上来。最后还是洪秀全之妹洪宣娇说了句:就叫它“永州血鸭”吧。于是“永州血鸭”便由此而得名,并一直流传至今。经过历代永州厨界精英潜心钻研、精心烹制,“永州血鸭”以其独特的口味闻名于世。

吃血鸭,最好配冰啤酒。那简直是水火交融———直冲天灵盖的烈火被百丈瀑布浇熄了,轻烟袅袅,萦荡心头,真有说不尽的痛快淋漓。当然,你倘若不喝酒,配上一碗萝卜炖排骨汤也行。天地间,冷暖、阴阳、

动静,皆是相得益彰,那是一种境界,一种生活的极致。如果是冬春季节,气温较低,则配自酿的红薯烧酒、可以用来驱寒,吃得全身热乎乎的,还能掀出人们的豪情万丈。吃血鸭,是久别重逢的朋友之间深藏的情感的喷发,狂放、奔涌,如火如炽!它又像是潇湘之域的楚地雄风,狂飙突起,壮怀激烈,让人豪气横溢。
血鸭的汤汁同样很美。吃到最后,向主人买一碗饭,将汤和饭拌在一起,然后将辣椒捡去,吃了一碗,胃口大开,一般的客人,没有二碗饭,是不会离席的。菜香、酒足、饭饱,当今赴宴多为应酬,而能像吃血鸭这样,真正留下永志的记忆,怎不感到弥足

三. 湖南省 永州市 冷水滩 永州山苍子油

永州山苍子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山苍子油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富含-的天然植物油,它是医药、香料、化.妆品等工业的主要原料。永州市地处亚热带湘南边陲,属丘陵山区,雨量充沛,气候适宜,给各种草、木本天然香料和油料作物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其他国家特别是西方国家均没有此品类的生产环境,而山苍子油又是制作香料不可缺少的原料。全国山苍子树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南主要分布在永州。永州市九县二区都有种植山苍子树的习惯,自然野生面积达20万亩,种植面积达15万亩,年平均采摘加工山苍子油1000吨左右,高产年可达1200吨,占全国总量的45%,占全省总产量的60%以上。.. 2010年12月,经国家质检总局审定,决定对“永州山苍子油”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产地范围

永州山苍子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为湖南省永州市冷水滩区、零陵区、双牌县、东安县、祁阳县、道县、宁远县、新田县、江华县、江永县、蓝山县11个区县所辖行政区域。.

四. 湖南省 永州市 道县 道州脐橙

道州脐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道县脐橙

道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享有“天然温室”之美誉,发展农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湖南省柑桔生产的最适宜地带,种植柑桔已有1300多年历史,唐代就有“金桔出营道者,为天下冠”之说。上个世纪70年代被列为国家100个、湖南省12个柑桔生产基地县之一。

80年代初,道县柑桔种植面积达到了11万亩,年产量近10万吨,柑桔成为当时全县农村经济的最大支柱产业。2003年被列为国家农业部“赣南—湘南—桂北”柑桔优势产业带项目县后,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明确了以脐橙作为全县农业主导产业的思想,邀请省、市柑桔专家帮助制定了道县10万亩脐橙产业发展规划,在潇水河、永明河、濂溪河、伏水河、泡水河、宁远河流域规划了8个“万字号”脐橙基地。采取政府引导、公司运作、大户经营的经营机制,鼓励、支持种果能人投资发展脐橙生产,并推行“猪—沼—果”生态种养模式,积极打造无公害脐橙品牌。

目前,道县已发展脐橙面积4.2万亩,其中挂果1.2万亩,年产量6000吨,发展种植户2000多户,建立了2个万字号基地和7个千亩基地。今冬1万亩脐橙扩园已完成撩壕3000亩,明春全部完成定植。

进入丰产期后,年可产果15万吨以上,产值过亿元,可带动全县3万余人增收致富。

五. 湖南省 永州市 宁远 野产异竹

永州的竹,风姿绰约,别有情趣。那高大挺拔的便是毛竹,又称楠竹,它无所畏惧,直刺蓝天,其称竹林中的伟丈夫。最大的毛竹,截取一节,可以做只水桶。过去,山里人建房,全用毛竹。引水也有竹,修路也用竹。特别是家里的用具,也朋部分是竹:竹床、竹席、竹椅、竹凳、竹碗、竹杯、竹壶、竹筷、竹瓢、竹笠、竹筛等。更有奇者,连床上的蚊帐也有用细如丝发的竹丝编织的,叫竹帐;还可用竹筒煮饭。竹文化的辉煌在这里发扬得淋漓尽致!
在舜皇山,有一种变异的毛竹——金玉竹,当地人叫它“黄金嵌碧玉”或“碧玉嵌黄金”。这种竹高大如毛竹,但竹节间都有排列非常整齐规范的黄绿两种颜色,黄的如金,绿的如玉。有时,以黄色为主,嵌着黄色,那便是“碧玉嵌黄金”。这种竹,往往有一个固定的生长区,从不与其他竹为伍,显得清高得意,一排排,一片片,黄绿相间,披金戴玉婀那多姿,招揽游人,它们是竹林中的美皇后。
斑竹。它的别名很多,如泪竹、湘妃竹等。它是一种瑰丽的观赏竹,竹杆闪亮发光,上面天然洒满了密密麻麻的泪痕,有紫黑色的,有雪白色的,有血红色的,朱点班苍,迎风袅娜,象征着传说中的娥皇、女英与舜帝真挚而高尚的爱情,并以透明耀的光泽角质外皮闻名于世。班竹,主要分布在九嶷山和舜皇山。相传舜帝南巡,崩于苍梧,葬在九嶷;虞舜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前来寻夫,沿潇水而上,凶信后悲痛欲绝,泪尽泣血,滴在竹上就成斑竹,于是就有“斑竹一枝千滴泪,点点滴滴都是情”的佳句。

奇观稀有的的是淡竹的变种——紫竹。紫竹叶呈针形,每两三片生于小枝上,表面绿色背后微白,杆高三五米。新竹初时呈绿色,后渐渐变成紫黑,老竹竹杆乌黑发亮似涂了一层油漆,所以又称油竹、乌竹、墨竹。“竹叶青青不肯黄,枝条楚楚耐严寒,昭并万物东风里,更有笋尖出土忙”。革命老前辈董必武在这首诗里把紫竹生长的特点,坚忍不拔的性格描写得淋漓尽致。坚韧、紫黑的竹杆是箫笛、烟管、手杖、伞柄及工业品的珍贵材料。有人说,手执一根紫竹,千里行路,毒蛇不敢见,狂犬不敢近。紫竹主要分布在东安、双牌、宁远。由于竹杆颜色特殊,可栽植于庭院,以供绿化、美化和观赏。杆材可用于特种编织,竹笋可食用。

竹林里还有一位最惹人喜爱的马戏团小丑——龟甲竹。它的竹节没有一个是正儿马经的,都是东倒西歪,竹节肿胀而又圆纹,表面凸凸凹凹,远望去活像一只小龟引颈上竹。它正应了“正而不足斜有余”的谚语。
罗汉竹也令人发笑,它的每一节间都膨胀如大肚,所以也叫佛肚竹。
还有一种伞竹。其实它不是竹,而是竹的副产品——竹孙。竹孙是一种极其名贵的山珍,它是寄生在竹子根部和腐叶上的一种菌类,也有杆、茎和伞顶,伞顶特别漂亮,像用白色的丝绸精细编辑的罗网,因此,也叫“仙人伞”,是待客的上等珍品,其味特别鲜美。目前,在我市部分地方已开始人工种植。
永州的竹,是美的化身。它,在生当美各,死后为美魂。永州透气竹凉席、通气竹筷、冬笋罐头、竹刻书法书画、竹制家具等竹制工艺品,造形优美,从潇湘美到大江南北,从东方美到西方。难怪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六. 湖南省 永州市 江永 苦瓜酿肉

苦瓜酿肉

原料:

鲜苦瓜750克,去皮猪肉300克,金钩虾、酱油各15克,水发香菇、面粉各25克,鸡蛋1个,湿淀粉100克,蒜瓣50克,胡椒粉、味精各1克,精盐、香油各2克,熟猪油1000克。

制作过程:

1、豆腐去皮切成6厘米长,2厘米见方条,共30条,冬笋切成片;

2、苦瓜切4厘米段去瓤,冷水煮熟去苦味后攥干水;

3、猪肉剁成,香菇、虾切碎放入碗中,加鸡蛋、面粉、湿淀粉25克、精盐调匀成馅,塞入黄瓜段,用湿淀粉50克封两端;

4、熟猪油烧至六成热,放蒜瓣炸一下捞出,苦瓜入锅,待苦瓜表面炸至淡黄色捞出,竖放碗内,撤上蒜瓣,加酱油入笼蒸熟;

5、熟猪油50克烧至七成熟,将蒸苦瓜的原汁入锅中烧开,加味精、湿淀粉25克勾芡,苦瓜翻扣盘中浇汁,撤胡椒粉,淋香油即可。

七. 湖南省 永州市 道县 道州扎肉

道州扎肉

“道州扎肉”是道县传统风味菜,今天的道州扎肉继承了道县民间近千年的地方传统特色工艺,结合现代科学配方精工制作,选料考究精良,口味独特纯正,具有色鲜,味香,质脆等特征,浓郁着地方特色和乡土风味。目前,“道州扎肉”已形成扎肉、扎鱼、扎牛肉等多品味、多品种的系列产品,产品已销到北京、广东、广西、长沙等地。

八. 湖南省 永州市 江华 酿竹笋

用笋芽、肉丝、冬茹、木耳、葱花等。

制作方法:先将竹笋剥净过水,切成两半,然后把肉丝、冬茹、葱等和成肉末酿进笋内,用蒸笼蒸熟或用油锅煎成,鲜甜脆嫩。

九. 湖南省 永州市 双牌 瑶族马尾帽

据说,从前有个瑶族猎手,头上缠一块长布包头,每天钻山攀岩追赶猎物,常被树枝藤刺缠住,耽误追击时间,放跑了不少野物。到了雨天,包头吸透水更成了沉重的包袱。后来,他利用马尾,编了一顶帽子,既轻,又光滑,能防湿,又耐用,适合上山打猎。于是,人们都喜欢这种“马尾帽”,相继戴了起来。

编制“马尾帽”,先用木头做一个头大的模型,打磨光滑,在中间凿个洞,减轻重量。编织时,编者坐在凳子上,模型放在两个膝头上,左手扶着模型,右手拿着穿着马尾的针,精心地一针一线地编织。编一顶“马尾帽”,一般需要七、八天时间。最快也得四、五天才能完成。虽很费工时,但也可说是一劳永逸,因为一顶“马尾帽”至少也可戴五、六年!

瑶家男子最喜爱“马尾帽”。它是瑶家男子聪明、勤劳、智慧的象征。成年的男子不戴“马尾帽”,姑娘瞧不起,众人看不惯。因此,男子必须千方百计地学会编织“马尾帽”,实在不会编的,也要请人编一顶来戴。

十. 湖南省 永州市 江华 永州瑶族工艺美术

永州瑶族民间工艺美术,主要有蜡染、挑花、刺绣、编织等工艺。
蜡染
早在宋代,瑶民就用蓝靛和黄蜡在白布上染出精致的花纹图案,称为“瑶斑布”。至今,瑶家仍喜爱自织布匹,称“家织布”,然后染成蓝色、黑色,再制作衣服、被单、头巾、腰带、围裙、背袋、花布鞋等。
挑花
按布料经纬线作底,用蓝线或青线挑制,挑花工序十分精细。一要数清布纱,必须准确无误,数错了纱就导致构图混乱;二要架设十字形,要求针迹排列整齐,行距分布匀称,十字大小一致;三要反面用针,挑制成各种花纹图案。传统挑花有多种技法,有一套工序成花的,有二套、三套以上工序成花的,还有单色、彩色之分。工艺精巧,图案美观,结实耐洗,深受喜爱。1987年,江华瑶族自治县白芒营一带挑选一批挑花作品送湖南省工艺美术研究所展览。
编织
瑶族民间编织分纱织、篾织两大类。一是用土纱或彩色纱、线编织成布料或各种花纹图案的服饰品。有头巾、腰带、花带、床单、被面、花巾帽、围裙等。尤以花带和被面最为精致。花带是男女青年定情信物,宽约一寸左右,长短按用途而定,制作精细,各种花纹图案美观,赠送心爱的人。著名的“八宝被面”,被面有多种图案,有“犀牛望月”、“麒麟送子”、“双狮抢球”、“金洞出龙”、“龙凤朝阳”、“葫芦藏宝”、“蟠桃庆寿”、“富贵有余”等。二是用竹篾或树藤编制成各种生产生活用具。主要有皮箩、竹簟、斗笠、吊箩、提蓝等。尤以提蓝制法讲究工艺精美,是瑶族人民走亲访访友,赶集、对歌的必备之物。
刺绣
瑶族妇女刺绣有平绣、结子绣、长针绣、鼓纱绣多种。一般用于妇女儿童服饰,如套袖、衣领、围裙、裤脚边、鞋面、童帽等。绣底以自织布为多,用红、黄、白、绿、紫色丝线绣成精灵的花纹图案,立体感很强。江华瑶族自治县小贝乡秦岩村瑶族妇女杨菊贞绣制的“八仙飘海”、“鲤鱼跳龙门”等图案的四片枕头花,选送到长沙和北京展出。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