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台州石台特产 台州特产可带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台州石台特产 台州特产可带走更新时间:2022-09-11 02:06:58

一. 浙江省 台州 三门 青蟹

青蟹是本县有名之一,三门青蟹质量特别好,肉白膏黄,鲜美异香。分布在“五 港”两岸的浅涂中,特别是海游港海水盐度适中,水质肥沃,宜青蟹定居。农历五、 六月间是青蟹上市的旺季,沿海村民采用特制的网具和做多“蟹洞”等方法进行诱捕。 有的村民开始试行人工养殖。 辣椒 近两年来,全县栽种辣椒3000多亩,遍及沿海乡 村。辣椒干是三门县主要土品,也是外贸出口的畅销产口,销往美国、加拿大、 日本等国。《三门信息港》提供( 三门)

二. 浙江省 台州 温岭 台州八珍凉茶

产品名称:八珍凉茶

产品产地:台州温岭

产品特性:汤色清亮、香气馥郁。

产品功效:健脾、润喉、清热利尿、明目、清头目,还有美容减肥之功效。

产品简介:“八珍凉茶”适合现代人追求清新、自然、健康的口味增添中茶文化内涵特研制开发,八珍凉茶采用脱水干燥处理的茶叶、白菊花、杞子、鲜石斛晶、结晶冰糖、红枣等皆为药食两用之物,冲泡后汤色清亮香气馥郁,即是一种富有生活情趣的享受,又能保持人们身体健康精力充沛,由于各原料均为公认安全无害符合现代人的需求,该产品推出后,将对人们的消费趋势产生较好影响。

三. 浙江省 台州 黄岩 浦口杨村番茄

浦口杨村自七八十年代开始发展番茄生产,经过几十年的规模种植,先后建立了繁荣、高洋、浦口西、水淋头、胡家桥5大番茄基地,现常年种植大棚番茄1400余亩,全村85%以上村民主要从事越冬番茄大棚栽培和番茄贩销工作,是远近闻名的番茄生产专业村。2002年,该村成立“台州市黄岩院桥番茄专业合作社”,注册“晨阳”番茄商标,2004年实施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有114名种植户入社,通过合作社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提升了院桥番茄种植业的产业层次。如今,番茄生产已成为浦口杨村的支柱产业,番茄收入成为该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晨阳"牌番茄也先后被认定为浙江省无公害产品基地、国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浙江绿色农产品、国家绿色食品认证、浙江省农博会优质农产品金奖等荣誉称号,产品畅销台州、杭州、宁波等省内城市以及省外的南京、常州、上海等大中城市。

目前,院桥镇年番茄种植面积达到7500多亩,占黄岩区总面积的95%,番茄总产量达到3万吨,产值达5000多万元,平均每亩净收入超8000多元,番茄已成为院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个高效特色支柱产业。

四. 浙江省 台州 天台 萌菜

萌菜又名败酱草,其嫩茎叶供食用,可凉拌生食、可做汤,亦可作茶泡饮,食之略苦、稍涩,余味清香爽口,风味独特,促进食欲。据了解,萌菜不但和蔬菜一样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植物 。纤维等营养物质,而且胡萝卜素、抗坏血酸和核黄素含量均高于普通蔬菜。据书上记载,萌菜生长在高山中,是一种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除此之外,萌菜还具有清热解毒、排脓消肿、补虚止咳等效果,尤其对预防肝脏疾病有良效。

五. 安徽省 池州 石台县 石台富硒茶

石台富硒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富硒茶拆开就是富+硒+茶,富代表土壤里面含量超过平均值,到达专家研究的富含硒元素标准,硒元素是人体非常需要的一种元素,俗称抗癌之王,这个是硒元素的最大卖点,茶就是茶叶富硒茶也是绿茶的一种。

富硒茶综合解释就是是富含硒元素的一种绿茶,具有硒元素的一切功效,是一种天然绿色的补硒饮品。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关于受理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由我市石台县组织申报的“石台富硒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榜上有名。

据了解,此次国家质检总局受理申报的产品共有15个。“石台富硒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本次安徽省唯一公示品种,也是池州市迄今为止唯一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初审、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产品。

石台富硒茶产地范围为安徽省石台县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祁门槠叶种、鸠坑种、迎霜种。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200m至1000m,土壤类型为黄壤,质地为中壤和轻壤,pH值4.0至6.5,土层厚度≥60cm,有机质含量≥1.5%,含硒量0.4至4.4mg/kg。

三、栽培管理

1. 育苗:采用扦插育苗。

2. 栽植: 每年10月至12月定植。定植密度,每公顷小于等于50000株。种植前每公顷应施足3吨饼肥或22.5吨秸秆等有机底肥。

3. 施肥:年施腐熟有机肥≥20吨/公顷。

4.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鲜叶采摘

3月中旬至5月中旬,按照标准采摘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的鲜叶。

五、加工工艺

1. 工艺流程:摊青→杀青→冷却→理条→烘干→摊凉→包装。

2. 工艺要求:

(1)摊青:鲜叶不可直接摊放于地面。摊放过程中避免因阳光直晒、高温而引起芽叶损伤。摊放鲜叶厚度不超过5cm,摊放时间不超过6小时,期间翻叶2至3次。鲜叶含水量控制在70%至75%。

(2)杀青:在220℃至260℃下杀青至叶色暗绿,失去光泽,叶质柔软稍带卷缩,手握略有黏性,青草气消失,茶香显露。

(3)冷却:杀青后冷却至室温。

(4)理条:在110℃至120℃温度下,理条至含水量达30%至40%时,立即出锅摊凉1小时以上。

(5)烘干:分毛火和足火两次干燥。

①毛火:温度90℃至120℃,料层厚度小于2cm。茶叶含水量达到20%至30%时,下机器摊凉2至3小时。

②足火:温度80℃至90℃,厚度3cm至5cm,达到足干前10分钟时,可提高温度5℃至10℃。干燥后成品茶含水量≤6.5%。

(6)摊凉:足火后的产品,冷却至常温后,方可包装。

六、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外形紧结,芽叶肥嫩、绿润;清香高长,略带野花香;汤色黄绿、明亮;滋味鲜醇。

2. 理化指标:水分≤7%,水浸出物≥36%,硒0.25至4mg/Kg。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六. 浙江省 台州 仙居 仙居花灯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仙居花灯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系因灯面图案由刀凿针刺成孔、灯身无骨而得名,其发源地在浙江省仙居县皤滩,后延及横溪、白塔、田市、下各、朱溪等乡镇。

相传无骨花灯始于唐代,俗称“唐灯”,明清时技艺趋于成熟。1996年,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作品金奖、澳门第四届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2000年,仙居县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仙居针刺无骨花灯融绘画、刺绣、建筑艺术于一体,造型别致,空间感强,立面变化丰富,结构细腻生动,是传统女红技艺的杰作。仙居针刺无骨花灯灯面图案由光线透过刀凿针刺的孔洞留影而形成,其造型方法亦独树一帜,通身不用一根骨架,由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纸质灯片折拼粘接而成。单灯风姿卓越,组灯气势恢弘,具有很高的审美观赏价值。在仙居当地,既用作馈赠的礼物,又用于民居装饰,在民间节庆活动中更占有重要的地位。无骨花灯的花色品种曾经多达八十余种,现已抢救恢复27种,挖掘、保护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七. 浙江省 台州 温岭 温岭草编

草编,民间广泛流行的一种手工艺品。是利用各地所产的草,就地取材,编成各种生活用品,如提篮、果盒、杯套、盆垫、帽子、拖鞋和枕、蓆等。有的利用事先染有各种彩色的草,编织各种图案,有的则编好后加印装饰纹样。既经济实用,又美观大方。

八. 浙江省 台州 温岭 高橙

产品名称:高橙

产品产地:浙江台州温岭

产品特性:个大形美,色泽橙红,风味独特,果汁丰富,甜酸适中,清香可口,略带苦味。

产品成分:富含多种维生素,还原糖、氨基酸、矿物质和橙皮甙等多种营养成分,其特有的苦味是柠碱和诺米林。

产品功效:具有清肝明目、健脾益胃、生津活脉、醒酒降压、减肥健美等功效,常吃能助长发育,延缓衰老过程,阻止致癌物产生,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慢性病患者食之更有益。

产品简介:温岭被命名为“中国高橙之乡”。温岭高橙系柚与甜橙的自然杂交种,是温岭市特有的地方传统水果。明圣牌温岭高橙是选育出的温岭高橙之精品,耐贮藏,果实单果重400克左右,贮藏至翌年4-6月,风味尤佳,最长可贮至8-9月。是鲜销、加工集一体的优良地方特色品种。果实营养价值高。我国著名画家刘海粟曾多次品尝温岭高橙后写道:“耄年口渴, 极嗜高橙。” 1998年,该产品被评为台州市优质农产品。

产品历史:温岭高橙已经有500多年的栽培历史。

九. 安徽省 池州 石台县 七都臭豆腐

七都臭豆腐是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七都镇的特色美食。七都的臭豆腐干让人吃得回味无穷,因此它才得以遗“臭”千年,“臭”名四里。

七都,是池州市石台县的七都镇的简称。俗话说:臭豆腐不臭和女人不姣,是人生中不完美的两大极致。姣者,美好的意思也。这样说来,池州石台县七都镇的男人们是有福了,这里自古出美妇女,还有闻名的臭豆腐。

相传,臭豆腐的诞生,源于一次无心之失:豆腐没有及时推销出去而被长期遗忘在角落里,等发现时已为晚矣,本来纯洁如玉的豆腐已经彻底1了。其实这样的事件在人类历史上不知重演过多少次,平淡无奇,结局无一不是将其抛弃。偏偏那一年出了个叫王致和的安徽小子,天生就是个喜臭之人,他硬是大着胆子吃了一口。结果,啊,这一吃真是石破天惊,历史值得大书一笔:中国从此出了个臭豆腐。兵法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臭豆腐演绎了这个原理。女人说愈堕落就愈快乐,臭豆腐最有这种精神,世上懂得“先臭后香”抑或是“大臭就是大香”的女人,肯定是常吃臭豆腐的。

池州市石台县七都镇是个千年古镇,昔为徽省通衢之必经之道,饮食来很是发达,如今,这里的豆腐坊秉承了老0的手艺,所做的臭豆腐干通体呈黑色,据说,卤料中加了数十味中药,有清凉解毒的作用,当地人喜欢在炎夏以臭干子拌麻油佐餐。

臭豆腐拌马兰头,是七都人对臭干子的另一吃法。马兰头是野菜,比荠菜更高一格,具野香味,七都人喜欢用臭干子来拌,取其口感之韧,臭味之浓,与切得碎碎的马兰头结合,真是臭香臭香。

十. 浙江省 台州 温岭 糟羹

糟羹分为甜羹、咸羹,通常在年十四家家户户必吃此羹。咸羹主要以10多种蔬菜,肉类,海鲜为主,切成颗粒状,炒半成熟后加米粉浆或淀粉浆制成。

此美食起源于戚继光抗寇时老百姓答谢将士的食物。大唐初年,小城还仅是个渔村,且常遭海盗的抢劫骚扰。当时有一位大将叫尉迟恭,发动兵士筑城拒盗。开工那天,正好是正月十四,老百姓照例要闹元宵,海盗就乘机而入。尉迟恭闻报,一面派兵抵御,一面加紧筑城。入夜,风雪交加,百姓就在一起商量:烧些什么点心去犒劳筑城的士兵呢?有的提议送酒菜去,好让士兵御寒。但将军严令兵士是不许饮酒的。有个老汉想出了个两全之计:用带糟的新酒当水,调上肉丝、冬笋丝、香菇、油泡、川豆鼓等肉菜和面,制成“糟羹”,味美且能御寒。大家便把“糟羹”烧好送去。兵士吃了“糟羹”浑身是劲,不久就筑好了城墙。从此,小城中元宵节吃“糟羹”的习俗,世代沿袭。甜羹主要以年糕、川豆瓣、橘脯、葡萄干、小汤圆等制成。老临海人吃羹一般不用调羹,用的是筷子,更绝的是手捧一碗糟羹蹲于家门口不用筷子不用调羹,顺着碗沿,转一圈,一口下来,一碗糟羹已入腹内。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