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商洛啥特产 商洛的特色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商洛啥特产 商洛的特色更新时间:2022-07-13 18:09:18

一. 陕西省 商洛 山阳县 白腰豆

白腰豆

白腰豆,又名大白芸豆、京豆、白豆、大白豆,俗称“四季白芸豆”等。煮熟后皮绽开花,似朵朵白云,故称“白云豆”。外形似“鸡腰子”,亦称“白腰豆”。相传为古时天上玉帝不慎将玉佩与缨络失落于人间,落地变成各色或有条纹花斑的豆子,从此繁衍成著名的白芸豆、黄芸豆、花芸豆等。因此,又有“神仙豆”之美称。

白腰豆,又名大白芸豆、京豆、白豆、大白豆,俗称“四季白芸豆”等。煮熟后皮绽开花,似朵朵白云,故称“白云豆”。外形似“鸡腰子”,亦称“白腰豆”。相传为古时天上玉帝不慎将玉佩与缨络失落于人间,落地变成各色或有条纹花斑的豆子,从此繁衍成著名的白芸豆、黄芸豆、花芸豆等。因此,又有“神仙豆”之美称。

白腰豆,属于我国古老的一种名贵食用豆类,种植历史悠久。山阳白腰豆多为零星种植或间套种植,很少成片。山阳白腰豆,颗粒肥大,内胚盈厚,洁白光亮,味美质优,营养丰富,为名贵豆种。颗粒比蚕豆还要大2倍,为豆类之冠。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是我市重要出口豆类。

据测定,白腰豆含蛋白质19.94%,比小麦高5%~10%,比玉米高12%;含脂肪2.46%,比小麦高1%;含淀粉65.8%,比洋芋高26%。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氨基酸和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及可溶性糖、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的含量均高于大豆和小麦。可以用来制作罐头或八宝粥,味美可口、独具风味。也可做成多种食品,制作豆沙是豆包的上等馅料。用白芸豆粉做粉条,又白又细,有光泽,有韧劲。白腰豆是西餐中常用的名贵豆类。产地民间常用以炖肉、炖鸡、炖猪蹄等,能在锅内久,煮不裂,但一舀到碗里就会立即开裂,故当地山民叫“碗里开花”。因白腰豆具有粒大、色白、味美、汤鲜、营养丰富等优点,人们都把它当作节日佳肴和馈赠珍品。在隆重的宴会上,用山阳白腰豆配合其它食品,能做出具有各种精美图案的美味佳馔,既增添喜庆气氛,又使宾客在饱口福之前先饱眼福。

在民间,通常用白腰豆煮稀饭、米饭,作蔬菜,已成为人们喜食的佳品。白腰豆还有滋阴、补肾、健脾、温中、下气、利湿、止痢、消食、解毒、止呃逆等医疗作用,为理想的食疗佳品。白腰豆还有镇静作用,对治疗虚寒呃逆、胃寒呕吐、跌打损伤、喘息咳嗽、腰痛、神经痛、小儿百日咳等病症有一定疗效。白腰豆含矿物钠,十分适合心脏病、高血压和忌盐病患者食用。

白腰豆属一年生豆科(leguminosae)作物,喜温、短日照作物,生育期约75~90天,需1500℃左右的积温。对土壤要求不如其它作物严格,一般坡地和肥力较低的耕地上种植比其它作物长势要好。可单种,也可与其它作物间套,能弥补茬口,占地少,不和大宗作物争地、争时。复种指数高,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间作套种的优势,充分扩大种植面积。白腰豆又叫“小日月庄稼”,常年春播以4月上旬至5月上旬为宜。夏播在麦收后立即抢种,越早越好。最晚不能迟于7月上旬。要做好整地施肥,播前适量施农家肥,如无农家肥,可结合播种少量施一些磷肥。合理密植,防病保苗,中耕除草,适时收获,防止生芽霉烂,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

白腰豆,出口价格看涨。每吨售价400~600美元,深受外商欢迎。山阳利用间作套种的优势,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扩大白腰豆的种植,出口换汇,增加农民收入。

二. 陕西省 商洛 商南县 罐罐蒸馍

面粉和后经反复揉搓,回饧做馍。皮薄层多,硬而有韧,凉食酥而不粘,后味香甜,耐于久贮。

三. 陕西省 商洛 丹凤县 商洛大理石

最早开发于我国云南省大理县的点苍山,因为点苍山属大理县境,故有大理石之名。大理石具有广泛的用途,一些高级建筑物上总离不开大理石装饰。我国首都北京故宫、天安门华表,广州的中山纪念堂,以及许多高级、华丽的楼房、宾馆都嵌有光彩夺目的大理石。大理石不仅是名贵的建筑材料,同时又是许多著名的雕塑和华丽美精巧工艺品的如意原料。

商洛地区大理石藏量丰富,花色品种繁多,从1984年以来勘测来看丹风县有矿点20个左右,估计储量250万立方米。主要花纹有云彩状、条带状、芝麻黑、白色、黑色、奶油色、红色、玛瑙纹等;商南县大理石藏量达一亿多立方米。有金桔一号、菊黄二号、松香黄、繁星三 号、黑玉、丹白玉、瑞雪等十五个品种;镇安县大理石总储量约230-500个亿万立方米。按颜色分类有白、灰、红、黑、绿、七颜、六汁等七种。按类型分有墨碧、墨玉、墨黑、艾叶青、 银荷、金彩黄、雪花、桃红、润红、玫瑰红、晚霞红、浅芙蓉、灰芸、碌晶等十五种。形状有虾、鱼、鸟、兽、山、水、花、草、琥珀、等图案十分矫妍;洛南大理石储量在473万立方米 。分白色和杂色两种。白色大理石以纯方解石或纯白云石,由粒状之结晶体集合而成,可与汉白玉媲美。

四. 陕西省 商洛 商州区 孝义湾柿饼

孝义湾柿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孝义湾”原为“孝爷湾”。相传,有位聪明贤慧又孝顺的媳妇,为让老人能常年吃到柿子,自制了美味的柿饼,不嚼即化,味赛蜜饯,且久放不坏。当地家家户户也都效仿她做柿饼孝敬老人,此地便有了“孝爷湾”的美名。明祟帧年间,商州知府带孝爷湾柿饼进贡。祟帧食后,顿觉“甘甜顺喉下,爽气溢双目”,连连称赞,问:“此品何名出自何地”答:“此乃柿饼!系臣辖地商州孝爷湾所产”。祟帧曰:“‘爷’焉能乱用?联念此地百姓孝道仁义,改名孝义湾吧!”从此,“孝爷湾”改名“孝义湾”,一直沿用至今,孝义湾柿饼随之也更加有名。

将捏果晒干后的柿饼放入笼或大缸中堆捂,每1~2天翻动一次,以防柿饼粘在一起。翻动时结合检查柿饼是否全部干燥以及理正果形,不够干的要补晒,果形不正的要理正。将柿饼放在木板上用长约30厘米,宽约10厘米的木板在柿蒂上面旋转压平,蒂歪的要移正,然后将柿饼翻转压平,使之端正美观,呈饼状。这些经整形的柿饼,放于竹筛内晒一天,然后全部柿饼装入容器中起霜。

柿饼起霜的多少与堆捂时的干湿度有关。柿饼过干不易回软、出霜薄而少;柿饼过湿亦不易起霜,即使起霜也易受感染。干湿度适中的柿饼,起霜快而多。上霜时析出的白色结晶,其主要成分是甘露醇和葡萄糖,能润肺止痰。各地上霜方法不一,一般方法是用陶瓷缸,将缸置于阴凉处,两饼相合,1层柿皮、l层柿饼置于缸内,装满后上面盖l层柿皮,然后封缸,约经30天即可出霜。

成品柿饼装在密封、防虫、防鼠、防潮的陶瓷容器里,为了防止因柿饼水分大,互相接触溶化柿霜,影响美观,也将一些较干的柿子皮随柿饼混合装入,将容器置于低温干燥、通风良好的地方贮存。

孝义湾的传说

说起孝义湾的柿饼,在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孝义湾村里有位聪明贤慧的媳妇,为使她的老人常年能吃到鲜柿子,便试着用小刀将柿子皮削掉,放在外面让太阳晒,晒软了再用手捏捏了又晒,反复多次后,收藏在缸内。次年春上,打开缸盖,只见捏过的柿子上长了层白花花的柿霜。便顺手模出一个掰开,那色泽红润似牛肉扯一片搭嘴一尝,不嚼即化,味赛蜜饯,且久放不坏。由于经过这家媳妇的削、捏、晒、捂后的柿子似饼状所以人们称之为“柿饼”。从此,家家户户也都仿照做柿饼孝敬老人。因这里孝敬老人出名以后人们便给这个地方起了个“孝爷湾”的美名。明朝祟帧年间.商州有位姓黄的知府曾特意带了“孝爷湾”的柿饼进京朝贡皇上,皇上将柿饼放进口中嚼时,顿觉“甘甜顺喉下,爽气溢双目”,

便连连称赞,忙问:“此品何名?出自何地?”黄知府回答道:“此乃柿饼也!系臣辖地商州孝爷湾所产”。“啊!”皇上惊曰:“食品倒是极好,只是这个地名有点……”黄知府遂将此地的风土人情详告皇上,皇上说:“‘爷’焉能乱用,岂不知寡人乃天下最大的爷。朕念此地百姓孝道仁义,改名孝义湾吧!”从此,“孝爷湾”就改名为“孝义湾”,一直沿用至今,孝义湾柿饼随之就更加出名了。

地域范围

孝义湾柿饼产地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孝义镇,东经110°07ˊ20〞-110°10ˊ46〞,北纬33°39ˊ36〞-33°47ˊ34〞。辖12个行政村:刘一、刘二、老山沟、甘河、青岗坪、白草岭、张碾子、张村、陈巷、吕涧、代街、李河滩。东临丹凤县棣花镇;南接山阳两岭乡;西、北与夜村镇接壤。区域面积为60平方公里,年总生产规模1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色泽:表面潮霜均匀、色白;果肉为豆沙色发亮 滋味:品质甜软、耐嚼可口,有柿饼特有的滋味和品质 组织形态:大小均匀、果肉细腻、无核、无肉眼可见之杂质 2、内在品质指标:柿饼中除含丰富的蛋白质、果糖、脂肪、钙、磷、胡萝卜素及热量外,还含有较高的镁、硫胺素、核黄素、抗坏血酸等成分,有止咳、袪痰、润肺、止血之功效。碳水化合物平均含量43.78%,高出对照9.71%。 3、安全要求: GB18407.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农产品环境要求。NY5241—2004无公害食品柿,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

五. 陕西省 商洛 镇安县 镇安糖炒大板栗

镇安大板栗 以其个大、甜脆、含淀粉率高的独特之点,赢得了荣誉。早在明末、清初,我国古都北京、长安(今西安)以及太原、洛阳等城市的商贩就打出了“镇安糖炒大板栗”的标签。





镇安板栗树是乡土树种,系天然生长之山毛榉科,落叶乔木。商洛各县均有分布。据一九六 零年中央林业部干果研究室来镇安考察,认为板栗树的祖先地在镇安县回龙乡的梓桥沟和小木岭山系的栗湾堂(今柞小辖),并鉴定为优良品种。一九七零年将镇安县大板栗编入中国果树 栽培学教科书。一九七八年陕西省果树研究所将镇安大板栗栽入《陕西果树志》。

镇安大板栗树是用当地野毛栗树嫁接而成。工序是:每年春季果农从板栗树剪来长150至 200公分长的枝条,插于30至50公分粗齐头断茎的毛栗树茎上,用胶泥严封接头伤口。待接枝发芽成活,便是大板栗树了。板栗树生长块慢与幼林抚育有直接关系。一般3至4年就有挂果, 7至8年果苞满枝,10至15年进入盛果期。五月开花,花落结果,八至九月成熟。果实外壳满刺 青苞,成熟后青苞炸裂,即显露出颗颗大板栗。每个栗苞含果实2至3颗,果扁圆,棕褐色,壳 嘴有柔毛,贴果实处有膜皮,果肉呈乳黄色。果实颗均重量35至45克。

镇安大板栗营养丰富,味道甜脆。据测定含淀粉72.38%、糖4.7%、每百克中含糖量14克左 右相当于等量面粉的含糖量,是红薯含糖量的一倍。虽说栗子所含蛋白质只是等量面粉的一半 ,但在维生素c、胡萝卜素及核黄素等方面都大大超过大米或面粉,在含钙、磷方面和大米、面 粉相等。然而栗子甘美可口,老幼皆宜,所以是有名的木本粮食。同时,生栗子还是一昧良药。如患肾虚、腰脚无力症,每日食生栗3至5颗,细嚼慢咽,久必强健;如患跌打损伤、筋骨肿痛或竹刺入肉者,将鲜栗捣烂如泥敷患处,有止痛、止血、吸出脓物的功效。

六. 陕西省 商洛 山阳县 山阳茶叶

山阳茶叶--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山阳县位于秦岭南麓陕西东南部,属长江流域汉江水系,平均海拔1100米,年均气温13.1摄氏度,终年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季风性半湿润山地气候,是一个典型的土石山区县。境内山大沟深,群山纵横,流岭、鹘岭、郧岭横贯东西,金钱河、银花河穿越山岭之间,形成“三山夹两川”地形。长年云雾缭绕,雨量充沛,水质清冽。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极适于茶叶的栽培,茶园土壤自然肥力高,土层深厚,土体疏松,质地砂壤,通透性能良好,不积水,营养元素丰富而平衡。这里生产的茶叶品质独特,富含茶多酚、维生素B1、维生素B5、维生素C、维生素E、氨基酸、肌醇、牛磺酸、铁、锌、氟、硒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茶味醇厚,品位极佳,实属茶中珍品

七. 陕西省 商洛 山阳县 薤白

薤白

别名:野小蒜疙瘩、野蒜白、小根蒜。

生态:为百合科葱属植物小根蒜和薤白鳞茎入药。系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圆形,其侧旁有1-2个凸起,外有白色膜质鳞被,后变黑色,叶互生、窄条形、席卷状圆形或稍扁平,尖端渐尖,基部鞘状包茎,长达40厘米,宽4毫米的头毛。7-8月开花,花茎单一,高达70毫米,伞状花序生,多数小花集成球形,粉红或玫瑰色,蒴果倒卵形,尖端凹入,花序有时部分或全部变成球芽,珠芽外被紫色鳞片。

生长环境:田间、草地、荒地之中。

药用部分:地下球茎烫制干品。

分布地区:城关、高坝店、中村、西照川、漫川关、南宽坪、色河铺、小河口、户家垣及各地的荒地皆有分布。

性味功能:平、苦、温。温中通阳、理气宽胸、散寒燥湿。

主治:胸痛、胸闷、心绞痛、胁肋刺痛、咳嗽、气管炎、胃炎等。

八.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商洛核桃

商洛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洛核桃产于陕西省东南部境内的秦岭山区,以商洛地区的洛南、商县、山阳、柞水等7县产量最多。全区共有核桃2000多万株,是新中国成立前夕的13倍。年产量达1000多万公斤,是我国产核桃最多的地方,品种也最多,素为久负盛名的“核桃之乡”。常年核桃收入约1000多万元,占全地区林产品总值的三分之一以上,位居多种经营收入第二位。核桃出口值占全区外贸总值的65%以上,肩负全省60%以上的核桃仁出口重任,占全国核桃仁出口总量的20%左右。它是商洛山区人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

商洛核桃,据说是西汉张骞从西域带回植于京都长安,然而“龙凤之地”不适核桃生长发育,便被发配到商洛山中。岂知,核桃却因祸得福,寻到了安家落户、发家兴族的宝地,从而繁衍成为一个旺族。其分布之广,株数之多,产量之巨,品质之优,品种、品系之丰富,甲于全省,冠于全国。

商洛核桃树冠高大,高约30米,树皮灰色,小枝光滑,有片状髓。寿命长,始果期晚。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5~9片,有时为13片,对生,先端尖,全缘。初夏开花,花单性,雌雄同株,雄花序下垂,雌花序簇状顶生,直立,风媒传粉。5月中旬果实开始迅速生长,8~9月果熟。核果近球形,外果皮肉质,表面灰绿色,光滑;内果皮骨质坚硬,呈棕褐色,表面布满凹凸不平的皱褶,有两条纵棱。内有核仁,是可食部分。核仁被一木质隔层分为两瓣。林谚说:“百株核桃十五年,赛过百亩好良田”。核桃一般栽后6~10年开始结果,20~30年为盛果期。经济树龄可达80~120年,也有200~300年生大树,仍然生长旺盛,硕果累累。盛果期株产为50公斤左右,多的可达100~150公斤。个别丰产单株可达200公斤以上。可见,“核桃树是摇钱树,谁种谁致富”。种植核桃经济价值大。

九. 陕西省 商洛 柞水县 柞水腊肉

柞水腊肉是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柞水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具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

腊肉,又叫熏肉,是柞水的地方,是人请客送礼的传统佳品,柞水县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7-15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功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草做饭或取暧柴火顶,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也要在那市场上挑几块腊肉,品品腊味。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下亲友熏上几块。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平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

柞水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此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

十. 陕西省 商洛 山阳县 山阳核桃

山阳核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山阳核桃,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山阳县志》记载,早在汉代,就为当地百姓辛勤种植。《博物志》“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的记载,也印证陕西核桃种植源于汉代。在山阳花鼓戏《吕洞宾点药》中有“核桃下世桄桄敲”的唱词,据此推断,唐代山阳已有大量核桃种植。《本草衍义》载:“核桃风发,陕洛之间甚多。”《直隶商州志》中也有“商洛果之最甚者,无如核桃”的记载。上世纪50年代,核桃得到毛泽东主席的赞赏,并在《工作方针六十条》中作了专门批示,号召在全国推广。

山阳核桃是陕西省商洛市山阳县的。山阳核桃味美壳薄,口感香酥,为食中佳品。山阳县是六大“中国核桃之乡”的其中之一。山阳核桃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山阳县位于陕西省商洛市,属陕西东南部,建县距今已1700余年,山阳地处秦岭南麓、商洛市南部。因县域北有流岭、中有鹃岭、南有郧岭,遂有“三山夹两川”之称。因山大沟深,耕地与河流相对较少,亦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山阳县是一个贫困的山区县,劣势在山,优势也在山,发展干果经济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县委、政府把发展的以板栗、核桃为主的经果林作为治理贫穷这一“综合症”的重要措施,也成为生态经济强县的重要建设内容。

山阳县从2005年起开始实施核桃种植,通过以改良品种、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整形修剪技术和适时收获及加工等措施,栽种面积进一步扩大,产量逐年上升,全县现有核桃树320万亩、200多万株,年产量在500万公斤左右。种植基地分布于城关、伍竹、十里、高坝店、申家垤、马鹿、两岭、王庄、葛条、长沟、中村、银花、元子街、南宽坪、板岩、色河镇、小河口、二峪河,法官等2001年被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

目前,山阳核桃,皮薄仁饱,取仁容易,味道适口,干果和核桃仁产品远销日本、加拿大和西欧、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

2013年,山阳县林业站申报的“山阳核桃”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山阳核桃保护区域地处秦岭南麓,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中南部,地理坐标东经109°32′-110°29′,北纬33°09′-33°42′。东止王阎镇冻子沟村,南止漫川关镇小河口村,西止户家塬镇西坪村,北止十里铺镇祁家坪村。辖城关镇、十里铺镇、高坝店镇、双坪镇、天竺山镇、两岭镇、中村镇、银花镇、王阎镇、天桥镇、西照川镇、石佛寺镇、延坪镇、法官镇、漫川关镇、南宽坪镇、板岩镇、杨地镇、户家塬镇、牛耳川镇、小河口镇、色河铺镇、元子街镇23个镇,324个村(居),保护总面积40万亩,年产量5000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