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商洛有什么可以买的特产吗 商洛值得带回家的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商洛有什么可以买的特产吗 商洛值得带回家的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3-02-02 15:59:01

一. 陕西省 商洛 柞水县 柞水大红栗

柞水大红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柞水大红栗

柞水县林业发展中心

柞水大红栗是中国栗陕西商标注册北方品种群中久享盛名的品种,秦为贡品,已有2000余年的种植历史。柞水独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赋予了陕西商标注册柞水大红栗优良的品质,使其以果大色艳、仁丰味甜而著称,果肉中富含19种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曾荣获1988年“国家科委星火计划产品展销会”银质奖,远销港澳和东南亚。

柞水板栗的食用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县境内男女青年新婚之日,有一个老传统,即老人们在新娘的被角缝里塞进几颗大栗子,因为栗子与立子谐音的缘故而取衍宗,喜庆之意。在洞房花烛夜,新郎、新娘取出栗子甜甜蜜蜜地吃,以求吉利,盼生贵子。每当外地客人来到柞水县,豁达好客、纯朴善良的柞水人,热情招待一定会有栗子炖鸡,清香四溢的栗蘑炒鸡丝,是柞水特有菜肴,让客人品尝,这是柞水的传统名菜,也是取栗和鸡的谐音,图个吉利,贵客到来,一顿栗子为主的宴席让客人回味无穷,有五香栗子、栗子羹、栗子烧肉、栗子甲鱼、炒三泥、蜜三果、栗子鸡等特色菜让客人不仅能一饱口福,更能从中体会到柞水古朴的乡风和柞水人淳美的情怀。

大红袍板栗的主产地以柞水下梁、西川、营盘的产品最著名。其特点是粒大,一般栗重20克左右,是紫红色而有光泽,外型美观。清代一直是贡品,据传慈禧太后第一次见到这种又大又圆,红的发亮的板栗时,爱不释手,并指着押运的官员笑着说:栗子比你的大红袍还亮。于是大红袍板栗就因此而得名,一直沿袭至今。

二. 陕西省 商洛 镇安县 镇安丹麻石

镇安丹麻石

镇安出产一种奇石,特别好看,有奇石爱好者请来专家作地质鉴定,叫丹麻石。查资料得知,丹麻石早先出自青海省丹麻乡,因此而得名。在西安第二届国际奇石博览会上,镇安丹麻石包揽金、银、铜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镇安丹麻石究竟奇特在哪里?

一、形状千奇百怪,充满天然情趣。镇安丹麻石均以窝状产出,而以独立的块状成形。许多丹麻石不用打磨,洗干净后就是一件精美无比的天然“工艺品”,有的似飞禽走兽,有的似人物或其它物象,一石一天地,一景一首诗。丰富的造型,千变万化的形式,丰富逼真的效果,不沾一点人工痕迹,是大自然造化的瑰宝。笔者收藏的一方“雏鸡”,一对圆圆的眼睛,尖尖的嘴巴,丰满的造型,真叫人见人爱。石友纪大银送展的“大吉祥”、“堆金垒银”均获金奖,赚足了赞誉。这些丹麻石不经任何加工,件件都是精品,有的还是珍品、神品。

二、色泽丰富,光彩照人。镇安丹麻石主要以深茶色为底色,间或也有浅白底色,同时伴以白、黄、浅黄、褐红、暗红、深褐、浅褐等色,因而形成的图案层次分明,对比度强,色彩斑斓。石友文振武收藏的一方“春江水暖”,在黑色的灰质岩石上,出现了一块由白、红、黄、褐多色组成的美丽的“花朵”,由丹麻石和岩石共生,形状奇特,格外显眼。笔者收藏的一块“火树银花不夜天”,其中的“火树银花”由白、浅黄、浅红色组成,由下而上喷射而出,周围以深褐色的花纹相衬,神奇地展现出烟火晚会的盛景,使人过目难忘。

三、玉石质地,富丽堂皇。镇安丹麻石均以玉质出现,少数还呈玛瑙质,特别是象形丹麻石,一块一个颜色,一块一个形状,有的浅褐,有的浅黄,有的浅白,个个晶莹剔透,件件珠圆玉润。笔者收藏的“一帆风顺”组石,全是褐色玉质,实为可爱。

四、纹理丰富,花色奇特。这是镇安丹麻石的过人之处,也是镇安丹麻石广受赞誉的重要原因。镇安丹麻石的花色,一种是由条状、带状纹理组成,表现在单独成形、不需打磨的奇石上,一组组弯弯曲曲、高高低低、层层叠叠、粗粗细细的线条,似行云流水,华丽流畅,通透灵动,自然朴真,尽显曲线的神韵和律动。另一种图案,为镇安丹麻石“一绝”,花色大多像“孔雀开屏”一样,一排排、一层层、一行行,呈放射状,令人拍案叫绝。这种“孔雀开屏”图案,有的直接在石体外面展现,不用打磨,相当逼真直观;有的只需稍微打磨一下,周身便是“孔雀开屏”图案,叫人目不暇接,以至于有的石友直呼镇安丹麻石应叫“孔雀石”。还有一种纹理如花似锦,一朵朵、一簇簇,像牡丹似月季,从中间向外层层展开,说它“花团锦簇”、“繁花朵朵”、“百花怒放”都不为过。这种花纹,在打磨过的奇石上尽情展现,且花色多样,通体全是,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美不胜收,真乃“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

三. 陕西省 商洛 丹凤县 丹凤蕨菜

丹凤蕨菜是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的。蕨菜是大家都熟悉的山野菜,在我国食用的历史悠久。主要是在春末夏初采收嫩菇叶作鲜菜食用,也可腌渍和晾晒制干。同时蕨菜的根部还含有大量淀粉,可以加工成淀粉食用。

蕨菜,别名蕨儿菜、鹿角菜、拳头菜等。蕨菜是凤尾蕨科蕨属中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中国和日本。蕨菜是一种野生蔬菜,在自然条件下生长,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以陕西丹凤出产的质量为最佳,主要生长在山坡阴地及林缘中。近几年来也开始人工栽培。

蕨菜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糖类、胡萝卜素、维生素、纤维素、钙、磷、铁等营养万分同时在医药上还具有驱虫、清热解毒、补气升阳、消肿利尿、驱风散寒、降血压和促进细胞更新等功能。

蕨菜的食用方法很多,而且简单方便,现介绍几种主要烹调方法,供大家参考:

一、蕨菜炒肉丝:

1.将新鲜的蕨菜除去老化变硬部分,清理洗净后在开水中焯一下,再用凉水漂洗,切成3厘米长的段备用。

2.把肉丝炒到快熟时,加入葱、姜、蒜、花椒粉等调味料再煸炒片刻。

3.把切好的蕨菜倒入炒肉丝锅中,与肉丝用旺火同时煸炒片刻,加食盐、味精、酱油即可出锅装盘。

二、凉拌蕨菜:

1.将新鲜的蕨菜除去老化变硬部分,洗净后在开水中焯一下,晾凉后切成3厘米长的段。

2.加食盐、味精、醋、香油、花椒油等调拌均匀,即可装盘。

三、咸蕨菜:将新鲜的蕨菜除去老化变硬部分,洗净,晾干表面水分,用一层菜一层盐的方法码入坛内,压紧,腌制成咸蕨菜。食用时再清洗切段,如再加些佐料更美味。

四. 陕西省 商洛 山阳县 白腰豆

白腰豆

白腰豆,又名大白芸豆、京豆、白豆、大白豆,俗称“四季白芸豆”等。煮熟后皮绽开花,似朵朵白云,故称“白云豆”。外形似“鸡腰子”,亦称“白腰豆”。相传为古时天上玉帝不慎将玉佩与缨络失落于人间,落地变成各色或有条纹花斑的豆子,从此繁衍成著名的白芸豆、黄芸豆、花芸豆等。因此,又有“神仙豆”之美称。

白腰豆,又名大白芸豆、京豆、白豆、大白豆,俗称“四季白芸豆”等。煮熟后皮绽开花,似朵朵白云,故称“白云豆”。外形似“鸡腰子”,亦称“白腰豆”。相传为古时天上玉帝不慎将玉佩与缨络失落于人间,落地变成各色或有条纹花斑的豆子,从此繁衍成著名的白芸豆、黄芸豆、花芸豆等。因此,又有“神仙豆”之美称。

白腰豆,属于我国古老的一种名贵食用豆类,种植历史悠久。山阳白腰豆多为零星种植或间套种植,很少成片。山阳白腰豆,颗粒肥大,内胚盈厚,洁白光亮,味美质优,营养丰富,为名贵豆种。颗粒比蚕豆还要大2倍,为豆类之冠。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是我市重要出口豆类。

据测定,白腰豆含蛋白质19.94%,比小麦高5%~10%,比玉米高12%;含脂肪2.46%,比小麦高1%;含淀粉65.8%,比洋芋高26%。并含有对人体有益的多种氨基酸和钙、磷、铁等多种矿物质及可溶性糖、碳水化合物。维生素b1、b2的含量均高于大豆和小麦。可以用来制作罐头或八宝粥,味美可口、独具风味。也可做成多种食品,制作豆沙是豆包的上等馅料。用白芸豆粉做粉条,又白又细,有光泽,有韧劲。白腰豆是西餐中常用的名贵豆类。产地民间常用以炖肉、炖鸡、炖猪蹄等,能在锅内久,煮不裂,但一舀到碗里就会立即开裂,故当地山民叫“碗里开花”。因白腰豆具有粒大、色白、味美、汤鲜、营养丰富等优点,人们都把它当作节日佳肴和馈赠珍品。在隆重的宴会上,用山阳白腰豆配合其它食品,能做出具有各种精美图案的美味佳馔,既增添喜庆气氛,又使宾客在饱口福之前先饱眼福。

在民间,通常用白腰豆煮稀饭、米饭,作蔬菜,已成为人们喜食的佳品。白腰豆还有滋阴、补肾、健脾、温中、下气、利湿、止痢、消食、解毒、止呃逆等医疗作用,为理想的食疗佳品。白腰豆还有镇静作用,对治疗虚寒呃逆、胃寒呕吐、跌打损伤、喘息咳嗽、腰痛、神经痛、小儿百日咳等病症有一定疗效。白腰豆含矿物钠,十分适合心脏病、高血压和忌盐病患者食用。

白腰豆属一年生豆科(leguminosae)作物,喜温、短日照作物,生育期约75~90天,需1500℃左右的积温。对土壤要求不如其它作物严格,一般坡地和肥力较低的耕地上种植比其它作物长势要好。可单种,也可与其它作物间套,能弥补茬口,占地少,不和大宗作物争地、争时。复种指数高,在土地面积有限的情况下,可以利用间作套种的优势,充分扩大种植面积。白腰豆又叫“小日月庄稼”,常年春播以4月上旬至5月上旬为宜。夏播在麦收后立即抢种,越早越好。最晚不能迟于7月上旬。要做好整地施肥,播前适量施农家肥,如无农家肥,可结合播种少量施一些磷肥。合理密植,防病保苗,中耕除草,适时收获,防止生芽霉烂,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

白腰豆,出口价格看涨。每吨售价400~600美元,深受外商欢迎。山阳利用间作套种的优势,加强农业技术指导,扩大白腰豆的种植,出口换汇,增加农民收入。

五. 陕西省 商洛 柞水县 柞水小炒

柞水小炒

原料:

精瘦肉4两、土豆1个、红薯粉条、木耳、青椒少许、

葱、姜、盐、料酒、味精、鸡蛋、粉面。

制作:

1

土豆去皮切丝,精瘦肉切丝加盐,料酒入味,加蛋清,粉面上浆,红薯粉条热水泡软,木耳、青椒切丝。

2

锅上火烧热加油半斤烧三四成热下肉丝滑散,

捞出待用。

3

锅留底油下葱、姜呛锅,

加入土豆、木耳、青椒丝、肉丝、粉条、盐、料酒翻炒熟加味精出锅装盘。(

六.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洛南核桃

洛南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洛南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洛南核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洛南核桃个大、仁饱、皮薄、质优,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二十多年来,曾连续多次获得国家、部、省等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2000年3月又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在“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和历届杨凌农博会上备受客商欢迎。洛南核桃仁医用价值颇高,保健作用明显。具有“补气养血、补肾固精、温肺润肠、补脑益寿、通润血脉、生发养颜”之功效。长期食用,可以促进发育、健脑益智、增强记忆、提高免疫力,有明的防癌抗癌作用。洛南县素称“核桃之乡”,核桃的栽培历史已有两千多年。解放后,特别是1958年毛主席关于“商洛每户种一升核桃”的光辉批示发表后,核桃生产有了长足发展。近年来,该县一手抓科管,一手抓发展,使全县核桃生产迈进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良种化栽植、科学化管理、产业化开发的轨道。至目前,全县核桃树总株数已达300万株,其中挂果树150多万株,常年产量300多万千克,最高年产500万千克.。

农业部颁布2011第1699号公告,对“洛南核桃”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洛南核桃”成为我县首个被国家实施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区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为因素,并以地域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地域范围

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商洛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09°44′10″-110°40′60″,北纬33°25′00″-34°25′58″,北与本省渭南市的潼关县、华阴市、华县相接,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两县接壤,南与本市的商州区、丹凤县相邻,西与本省西安市蓝田县毗邻,幅员面积2830.16平方公里,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土石山区,核桃种植涉及全县25个乡镇,381个村民委员会,3027个村民小组。洛南核桃总生产面积1800公顷,年产量498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大、皮薄、仁饱、果粒大小均匀,果面洁净,果实饱满,口感油香。 2、内在品质指标:洛南核桃富含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及粗蛋白、粗脂肪等,其中钙含量高达790.96mg/kg,硒含量2.3×10-3mg/kg,铁含量57.52mg/kg,锌含量26.62mg/kg,蛋白含量15.89%,脂肪含量60.8g/100g,油酸含量15.36%,亚油酸含量66.24%。 3、安全要求:洛南核桃严格执行NY5307-2005《无公害食品落叶果树坚果》。

七. 陕西省 商洛 柞水县 柞水核桃

柞水核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柞水核桃,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据文献记载,是西汉张骞从西域带回植于京都长安,然而“龙凤之地”不适核桃生长发育,便被发配到商洛山中。岂知,核桃却因祸得福,寻到了安家落户、发家兴族的宝地,从而繁衍成为一个旺族。唐代以后,柞水核桃已有相当规模。

地域范围

柞水核桃产地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9′25″~109°36′20″,北纬33°25′31″~33°55′28″。东临商州、山阳,南接镇安,西临安康地区的宁陕县,北与西安市的长安、蓝田接壤。其分布区域包括全县16个乡镇。区域保护面积20000公顷,年总生产规模3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柞水核桃坚果方椭圆形,横径35-55mm ,外壳自然黄白色,缝合线紧密,种仁饱满,取仁容易,种皮色浅,仁味油香,涩味淡。平均果重大于10g,出仁率大于50%。 2、内在品质指标:柞水核桃营养丰富,各品质指标符合国家特级标准要求,脂肪含量≥65%,蛋白质含量≥14.0%。 3、安全要求:柞水核桃执行《无公害食品落叶果树坚果》(NY5013-2006)标准。

八. 陕西省 商洛 山阳县 猪苓

猪苓 亦称“野猪 粪”。为多孔菌科,适生于有密环菌叶树根部署(如柞树、漆树、柳树及山毛棒科植物等),喜肥沃、潮湿、富含腐植质,排水良好,阳坡的土壤。呈不规则的块状,表面凸凹不平,黑褐 色,内部白色或淡黄色,具有多年生,个头大,产量高,汁丰质优的特点。有的形状如猪、如人、似马、牛,故有猪苓仙翁、水牛射马之称。

猪苓在药材中占有重要位置,是临床常用而又紧缺的药物之一。其成份含有麦角留醇、多聚 糖化合物和蛋白质等,性平无毒。味甘,有渗湿利水之效。临床上常用治疗水肿胀满、淋浊脚气、小便不利等各种疾病。且用量小,疗效高,为临床医师的手边要药。同时,猪苓的经济价 值也高。野生猪苓靠自已本身的寄生能力在适宜环境下生长繁殖,人们只需花一点采挖的工夫,就会得到大量的者收入。

九. 陕西省 商洛 柞水县 腊肉炒粉皮

腊肉炒粉皮

腊肉炒粉皮是的传统名菜,腊肉香而不腻,粉皮滑软爽口,是佐酒的佳肴。《重修县志》中有载“年节时,家稍宽裕者,无不宰猪,腌以盐,熏以烟,即为腊肉”。柞水的腊肉炒粉皮不同与饭店、宾馆里的腊肉炒粉带,它是选用上好的腊肉和洁白的洋芋粉精工细作而成。

将选好的腊肉,最好是猪后臀肉,肥瘦都有,用温水洗净,放在铁锅里煮熟,切成薄片待用。洋芋粉放大碗内,放盐、水适量,鲜蛋一枚,搅拦成糊状。锅置火上,把粉糊制成硬币厚的粉皮,将其切成菱形方块待用。置炒锅,放腊肉烤炒,沥出油来时,放葱、姜略炒,再放青椒、粉皮翻炒,出锅时放蒜泥即好。成菜香气四溢,爽滑可口,腊肉棕红,粉皮白中微黄,色美味香,营养丰富,回味悠长,是招待宾朋的首选菜肴。粉皮的厚薄程度,亦可展示主妇的厨艺。

十. 陕西省 商洛 商州区 封猪头

封猪头

在人们的饮食观念里,猪头是不能做菜的,更谈不上进入风味行列。这不仅因为拾掇困难,而且吃法单一,所以是不能登大雅之堂的。但商州市的封猪头却与众不同,不仅做法、吃法别致,而且在除夕阖家团聚的团圆席上被尊为“头菜”。

“封猪头”的烹制方法特殊,具体工艺是:选择肥而大的猪头,剔净残余猪毛,置于煮过饭后的无烟余火上慢烤.除去阴隐难剔的茸毛,尔后以温水浸泡二二小时,取出,刮净表皮,再以利斧劈成两半,弃其鼻格、脑子,清水洗净,便可入锅煎煮(和入整肉共炖更好)。视半熟时取出,在肉面涂以蜂蜜、面酱,再入油锅炸之,待色腊红时,用肉勾拉出,再放入煎沸之肉汤中煮八九成熟时再次捞出,以热水冲净表面油腻,摘去骨头,勿使头型散乱,置于笼屉存放。

食前,还必须煎蒸。为防止煎蒸肉糊。应先将摘出的骨头垫入锅底,以肉面朝下,并投放大葱、大蒜、面酱、冰糖、料酒等调料,尔后加水,锅盖四围以湿纸封严,不使走气,旺火烧沸后,小火慢蒸,待汤汁蒸发完时即可揭盖就食。

吃法别致。商州城里人大年三十阖家团聚共进团圆席时.必以此荚盛—大盘,放置八菜之中,尊之为“头莱”。吃要趁热,还必须在肉上浇以辣子、蒜水。因为过烘(烂),筷子夹不起来,所以食时必须用汤匙,一块一块地舀着吃,吃时勿须咬嚼。入口即化,油爽香滑。尝过之人,莫不停匙叫绝。其肉色泽红亮,颇似红玉,由不得人食欲顿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