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泸州特产烘糕 泸州正宗烘糕在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泸州特产烘糕 泸州正宗烘糕在哪里买更新时间:2022-06-18 11:09:30

一. 四川省 泸州 泸县 高汤水饺

【基本材料】

面粉250克,猪肉175克,白菜叶75克,紫菜3克,鸡汤500克,香油3克,酱油10克,另精盐、味精、葱、姜各少许。

【制法】

猪肉洗净剁成茸,葱、姜切末,白菜叶洗净剁碎;猪肉茸放入盆内,加入葱末、姜末、酱油、盐拌匀,再加入香油、白菜拌匀成馅;面粉加温水和成面,擀成饺子皮,包馅成生饺子,下入烧沸水的锅中,煮将熟捞出,再放入煮沸的鸡汤内,略煮一下,汤内加处盐、味精、紫菜,起锅盛入碗内即成。

【功效】健胃和中。

【用法】当主食,常食。

【应用】适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者。

二. 四川省 泸州 古蔺县 赶黄草

赶黄草又称扯根菜,系古蔺县特有资源,生长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乌蒙山区,对土壤、日照、气温、降水等条件均有严格的要求。

三. 四川省 泸州 合江县 桃杞鸡卷

桃杞鸡卷

配料:

公鸡一只(约1000克)。

构粑50克、核桃仁100克,菜油200克、芝麻油25克、味精1克、料酒10克、盐3克、姜10克。葱10克、白卤汤750克。

特色:

肉质红润,软烂鲜嫩,卤香味浓,并具有补精添髓,补中益气,明目健身之功效。

操作:

将公鸡宰杀后去毛和内脏,洗净,由脊背下刀剔骨,保持整形不破裂。姜葱切片。把鸡用盐、料酒,味精抹匀。加姜、葱腌渍3小时。核桃仁用开水泡后去皮,下油锅炸熟。枸杞洗净备用。将鸡肉内的姜、葱去掉,皮朝下放在案板上理伸,把构粑、核桃仁混合,放在鸡肉面上卷成筒形,用线捆紧。烧沸卤汤,放入鸡卷,煮30分钟,煮时撇去浮沫。煮好捞出晾冷。解去线布,刷上芝麻油,切成圆片即成。

四. 湖南省 湘潭市 湘乡市 湘乡烘糕

湘乡烘糕自清雍正元年(1723),由县城天元斋斋馆研制成功以来,历200余年而不衰。咸丰年间,曾国藩率湘军镇压太平天国时,曾以烘糕作士军粮,战后呈皇帝及朝廷大臣品尝,倍受赞誉,被钦定为贡品。1932年曾送芝加哥博览会展出。1937年湖南各界携烘糕赴沪慰劳十九军将士,对抗日将士鼓舞极大。

烘糕以上等白米、白糖为原料,经浸米、磨粉、筛粉、拌糖、上匣、划片、烘焙等工序制成。象牙色、落口溶、火炙香、清纯爽口,营养丰富;因不含油盐,又系直接火烤而成,故卫生无菌,便于保存,既可作旅行干粮,又可作婴儿代乳食品,尤宜家庭备用,馈送亲友。1980年挖掘传统工艺,改进包装,获省优质产品证书。

大米在中国作为主食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各地人民充满情趣的智慧,用它创造了别具风味的糕点,这是关于时间的故事。家乡把这种用大米和白糖简单搭配的糕点叫烘糕,这是无数成年湘乡人童年的记忆。

1723年,湘乡县城天元斋馆研制出烘糕,在那个大米极其珍贵的年代,烘糕无疑是奢侈品。白米、糖,仅仅两种简单的物质,是制作烘糕需要的原料。看似单纯的食品,要经过浸米、磨粉、筛粉、拌糖、上匣、划片、烘焙等工序。白米的颜色,经过火烤,会略带黄色,但机器化生产后以电热代替火烤的制作工艺已经很难让烘糕产生自然的黄色了。一片烘糕入口,看似成型的方形糕点瞬间化作无数甜甜的粉末,儿时的记忆伴随着味蕾涌然而至。昔日的烘糕是一种最佳零食。“养肥小崽,烘糕一篓”这句俗语更是证明了烘糕是老少皆宜的食品,亦是营养和口感兼备的佳味。时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烘糕仍然是一种比较珍贵的东西,一般用来亲友间送人情。

咸丰年间太平军起义,曾国藩带领成千上万的湘军将士辗转各地,军粮成了很大的问题,他想到家乡的烘糕轻便易保存,于是将烘糕作为了随军粮食。当时湘乡几十家斋馆每天赶制烘糕,提供给前线食用,用烘糕做军粮可比用大米做军粮成本高多了,但依旧稳定供给了湘军,为平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叛乱平定后,曾国藩将烘糕呈献给皇室和大臣食用,深受赞誉,此后湘乡烘糕被钦定为贡品。1932年烘糕曾送芝加哥博览会展出。“1937年湖南各界携烘糕赴沪慰劳十九军将士,对抗日将士鼓舞极大”——《今古湘乡》。

暑期同某食品加工厂老总在茶楼,是一位五十多了的男人,且是老乡。说到湘乡的烘糕,他很有感触。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由于烘糕还算居家食品中的佳物,所以市场状况良好,成为了食品公司的主打产品,但能够用传统手艺制作烘糕的人却渐渐老去,而青年人人又不愿意在乡传承技艺,眼看烘糕就生产不下去了。这时的他们,开始物色20岁左右的青年进行培养,用时髦一点的话说就是“订单式”培养。制作烘糕的技术,从外行到基本熟悉制作,至少要花三个月的时间,这对学习者来说是一个考验。“当时给他们(学习制作烘糕的年轻人)六十块钱一个月的工资,六十块钱啊,在那个时候很高了!”,这位老总说。但过了不到几年,这些原本被食品公司寄予厚望的年轻人,都选择了南下或北上。“用传统技艺做烘糕的老人这几年陆续都离世了,也没人用古法做了”,他说。

现今我们在市面上见到的烘糕都是采用改良技术制作的,再过得几年,可能就再也没人知道几百年前发明的湘乡烘糕到底是如何在古人手中制作出来的。当传统技艺面对工业机器时,它是那么的乏力,且渐行渐远。这时我才发现,我吃的不是烘糕,而是一种情怀!

五.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泸州九狮柚

泸州九狮柚,是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的著名, 具有开胃健脾,润及肺顺气,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增进食欲,提神醒脑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养颜美容之功效,实为果中珍品。

九狮柚产于泸州市龙马潭区安宁镇九狮风景区的良丰村一带,该产品具有千年悠久历史。九狮柚呈葫芦状,果实硕大,单果平均重1200克,10月中旬成熟,果形美观,金色鲜艳,果肉晶莹洁白,香味浓郁,甜脆嫩汁,爽口化渣,不酸不涩口感好,维生素C含量丰富。

2010年,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根据申报,并经国家果品专家委员会审定,授予泸州市龙马潭区安宁镇优质水果九狮柚“中华名果”金牌和证书,有效期为三年,这是该名优水果连续获得多次荣誉后,又一次获得的国家级最高荣誉称号。

九狮柚自2000年注册“九狮香柚”商标以来,先后数次送市、省、国家西部农博会参展,深受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先后荣获“优质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优质化果品标准化生产基地”、“老百姓喜爱的产品”、“中国优质果品九狮柚基地”、“中国名优水果金质奖”等6块牌子和证书。今年4月,经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专家委员会审定,授予“九狮”牌柚子“中华名果”称号,使之成为国家级品牌水果。

六. 四川省 泸州 泸县 泸州软质小麦

“软质小麦”是泸州的,较“硬质小麦”筋质丰富、支链淀粉含量高,曲药微生物容易形成生长繁殖优势,作为大曲酒酿造的发酵生香剂,曲药的高品质是优质原酒酿造的前提和基础。

七.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特兴桂圆

泸州市龙马潭区为泸州市桂圆生产基地,龙马潭区的胡市镇、特兴镇均有近千亩桂圆林,年产桂圆近十万斤,销往全国各地。

特兴镇桐兴村桂圆栽培历史悠久,是龙马潭区四大桂圆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该镇大力实施桂圆“优果工程”,积极调整品种结构,推广优质高产的“蜀冠”等优良品种,不断加大对果农的技术培训力度,使当地桂圆品质得到较大提升。为确保果农增产增收,镇政府积极协调泸州土知名企业泸桂圆公司与桐兴村签订了购销协议,公司将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该村果农桂圆。同时,镇政府依托村中心广场和村办公室,建立桂圆交易平台,进一步拓宽和扩展销售渠道。在收购过程中,镇政府严格把关,确保果农为公司提供优质货源。

龙马潭区作为泸州市桂圆主产地,近年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基地为重点,以加工企业为龙头,大力推进无公害桂圆基地建设。该区已建成以桂圆为主的长江上中游水果带,全区90%的村都栽种了桂圆树,桂圆产业作为全区一大特色农业产业,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八.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青山麻烘糕

闻名长江中下游的传统糕点湖北青山麻烘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的特点,又有云片糕甜润易溶的风格。麻烘糕选料讲究,它采用应山县的糯米、咸宁市桂花、黄梅县的黑芝麻及上等绵白糖精制而成。吃起来具有麻仁、桂花的香味,又疏松、甜、脆、爽口。

青山麻烘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相传麻烘糕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当时在清朝皇室供职的各地翰林,每年春节后,按照惯例都将本地的土带至京城,互相馈赠品尝。由于麻烘糕用料考究,色香味形俱佳,倍受翰林和皇室达官贵人的青睐。至于当时的麻烘糕由何人何时制作,无从稽考。辛亥革命以后,这种兼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麻烘糕厂店,在青山至黄石沿江一带竞相出现。当时,青山镇就有蒋利记、万星恒、薛合仁、张义茂、张朗如、合记等六七家厂店生产经营麻烘糕。以蒋利记为最早,有四个师傅掌作,生意比较兴隆。万星恒为最大,他从阳逻请了陈名清、朱婆苕、张幼庭、吕易太等师傅专门做麻烘糕。因蒋利记和万星恒都抽大烟,到抗战前这两家店铺相继倒闭。1938年,日本入侵武汉后,汉口“五路财神”合资开办了生产麻烘糕的福兴作坊,便由张朗如掌管经营,人员有苏昆成、汤义昌、骆长发、苏益占。抗战胜利后,张朗如以三万块银元买下了福星作坊,改名为鸿兴杂货店,聘请王开鹏、荣忠良两位师傅掌作,工人有郑明喜、曹复元、胡定国等。这之后,张朗如的侄儿张凤鸣继承掌管鸿兴杂货店,并与张荣堂、张益兴合股经营,易名为鸿兴食品厂,以期扩大再生产。在此期间,其他几家生产经营麻烘糕的厂店因本小利薄、生意不佳而倒闭,只有鸿兴的资本较大,生产也稍有扩展。1949年5月武汉解放,其他厂店先后歇业转行,唯独鸿兴食品厂生存下来维持少量生产。1954年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鸿兴食品厂不但没有倒闭,反而发展到有20余名职工的企业,既做麻烘糕,又做饼子点心,麻烘糕也逐步打入国际市场,每天生产40-50箱(每箱50盒),通过香港销往东南亚国家。至此,麻烘糕形成定性产品,为名扬国内外的湖北之一。

过去的麻烘糕生产全部是手工制作,原材料要求严格,虽设备简陋,但制糕师傅一丝不苟,认真选料,精心制作,讲求质量。主要原料都选定产地,以应山县的糯米、咸宁市的桂花、黄梅县的黑芝麻和上等绵白糖精制而成。生产一百斤麻烘糕,配料比例是:糯米40%,棉白糖40%,油、黑芝麻、桂花、红(绿)丝共20%。下料后,经过合(把原料反复拌合)、打(打实装进盘子的糕粉)、炖(将装有糕粉的盘子放在热水上面走过,起加温紧密的作用)、切(用刀子按规格切成薄片)、烘(用炭火掌握火候烘烤)等工序,这样制作出来的麻烘糕,色白味甜、松酥爽口。

1955年,国家决定选择青山作为武钢的基地,为了支援武钢建设,1957年由长江食品厂派来的28人在蒋家墩(现红钢城)建立一个分厂,次年5月1日投产。1959年经上级批准,将青山分厂交给青山区,同时与公私合营鸿兴食品厂合并,成立武汉市地方国营青山食品厂。新厂充分利用鸿兴食品厂过去的人力和技术,继承和发扬麻烘糕的生产工艺,还生产蛋糕、面包、糖果、饼干等产品。但因形式变化和原材料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这些产品时断时续,只有麻烘糕一直坚持生产,并不断发展。1965年,还增添了压糕机、切糕机,结束了麻烘糕手工成型和手工切片的历史。1967年,经过干部群众的努力,改造生产工艺,变炭烤为电烤,初步形成切、烘、收配套生产小型连续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保持原有配方、形态的前提下,1978年通过技术革新建立麻烘糕生产线,使麻烘糕生产走上了现代化生产的道路,产值、产量大幅度上升,平均日产由过去100多箱增加到400多箱。青山麻烘糕原来一直是市场畅销糕点,它不仅享誉省内外,而且年年都有出口任务。1962年和1982年两度荣获湖北省优质产品称号。2006年,青山麻烘糕与老通城豆皮、武汉煨汤、武汉“过早”、蔡林记热干面、武汉面窝等13项“传统手工技艺”同时入选为武汉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 四川省 泸州市 江阳区 泸州糯红高粱

泸州糯红高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泸州地区种植的糯红高粱(当地人称之“红粮”),这种糯红高粱淀粉含量为62.8%,其支链淀粉比额超过90%,富含的单宁、花青素等成分,其微生物酚元化合物可赋予白酒特有的芳香,同时因糯红高粱的生命力甚强,耐旱耐涝,凡种即收,川南丘陵地带种植的糯红高粱,基本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纯天然绿色粮食理所当然成为酿造国窖1573的主要原料。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泸州糯红高粱穗型中散,穗大而籽粒饱满,每穗3000-4000粒,粒卵圆形,千粒重16克左右,皮薄红润,籽粒具有角质率小,支链淀粉易糊化,糊化后粘性好、不轻易老化的特点。 (2)内在品质指标:泸州糯红高粱粗淀粉含量≥65%,其中支链淀粉占粗淀粉含量的92%以上(支链淀粉含量/粗淀粉含量),因此出酒率高,蛋白质含量≥9%。 (3)安全指标要求 严格按照“泸州酿酒糯红高粱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绿色食品(高粱)标准(NY/T895-2004)进行生产和管理,使用肥料以四川省地方标准《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肥使用准则》DB51/338-2003为依据,病虫草害防治原则上以四川省地方标准《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DB51/337-2001)为依据。“泸州糯红高粱”合理使用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高剧毒、高残留农药,严格执行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在收购前15天,对生产基地随机抽取样品进行农残和重金属检验,符合安全标准才准许出售、交易。

地域范围

泸州糯红高粱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域为:江阳区11个乡镇,龙马潭区7个乡镇,泸县24个乡镇,纳溪区6个乡镇,合江县29个乡镇,共计5个县区77个乡镇。位于四川南缘,东连重庆,西接宜宾,南靠贵州,北邻自贡、内江,东西宽113公里,南北长10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5°19′-106°28′北纬27°39′-28°53′,保护面积1.98万公顷,总产量81675吨。

十. 四川省 泸州市 泸县 泸县龙眼

泸县是内陆龙眼的主产区,中晚熟品种最具有特色。泸县主要推广“蜀冠”、“泸丰一号”等中晚熟优良品种。全县现已发展优质龙眼2万亩,年产量1500吨。鲜食和加工具佳,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