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泸州特产白糕 四川泸州特产正宗米糕白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泸州特产白糕 四川泸州特产正宗米糕白糕更新时间:2022-03-31 10:50:15

一. 四川省 泸州 古蔺县 赶黄草

赶黄草又称扯根菜,系古蔺县特有资源,生长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乌蒙山区,对土壤、日照、气温、降水等条件均有严格的要求。

二. 四川省 泸州 古蔺县 古蔺面

古蔺面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古蔺手工面,是以手工揉制,再经机械成型而成。

古蔺手工面分为水面和干面两种,以干面为居多,而真正能够长时间储藏,长距离运输的也只有古蔺干面。

古蔺手工面,尤其是干面享誉整个四川乃至整个川南。

其特点是:耐煮、不浑水、有劲道。

而造就这一独特特点,与古蔺的地理、气候很有关系。同是一样的面粉,同是一样的制作者,在泸州做的干面和古蔺做的干面口味差之千里。

就其原因在于古蔺非常干燥,俗称是“打不湿的古蔺”。空气质量非常好,面做出来不久就已晾干。加之手工揉制时,多有不可外传的经验,所以更是加进了神秘元素。

现在古蔺手工面正在面临着全机械化的危机——因为机械化确实能解放人工,生产效率有所提高,可这也大大降低了古蔺手工面的质量。

可以说,现在古蔺城内做手工面的不多了,仅有四、五家,而这四、五家内,只有是古蔺镇映月村三组的王奇家还在坚守着古蔺手工面的手工揉制制作。

三. 四川省 泸州 江阳区 枣糕

枣糕,蒸点,特点:香甜油润,松软爽口,色泽棕黄,营养丰富。烹制法:蒸。此品为重庆颐之时餐厅的名点,可作席桌点心。蒸糕时可用黑芝麻点缀。因用蜜枣为主料,故名枣糕。

鸡蛋、白糖搅掸至发泡,放入面粉搅和均匀,再放入切成细颗的猪生板油、蜜枣、瓜元、核桃米、樱桃、玫瑰等拌成糕浆,入方木格内(糕浆厚1.5厘米),上笼蒸熟,翻于木板上,稍冷后切成菱形,装条盘。Ag3

操作要领:蛋浆要掸好,使之发泡呈乳白色、膨胀,放入面粉,拌和均匀,再放进各种配料;蒸时要用大火,用小竹签插入糕内,不粘糕浆即熟。Ag3

四. 四川省 泸州市 合江县 合江烤鱼

将一两斤的鲤鱼,从头到尾沿脊背剖开,形成一整块,然后放在铁架上用木炭火烤,边烤边刷上辣椒酱、孜然等各种烧烤调料。

五. 四川省 泸州市 龙马潭 泸州黄粑

黄粑,又名黄糕粑,是蜀南等地非常有名的小吃。主要配料:优质糯米、红糖,用笋壳叶、粽子叶、竹叶包裹(不含任何色素、保鲜剂)。其色泽晶滢黄润、味道清香柔软,食用方便,砌片后蒸煮、油炸、煎炒、微波加热变软后,开袋即食,是营养丰富的主副食品。

说到黄粑的起源,还有个难以考证的小故事。时间一直追溯到三国时期,那时的贵州,还被称作夜郎。据说那大名鼎鼎的诸葛亮当时正率兵平定孟获,在夜郎国与那黔中洞主作战。一日,蜀军正埋锅造饭,突然探子来报,说有蛮军临阵。诸葛亮一听,于是下令出战,没几下,便打退了黔国洞主的人马。也不知这诸葛军师是何用意,你说胜了就胜了吧,可他既不顾穷寇莫追的忌讳,也不顾这帮军士的饭还没吃,下令大军乘势穷追蛮军上百余里。这一追倒也没什么,可就急坏了这军中的火头军了,久等部队不归,可这煮着的豆汁儿和米饭不能浪费呀,本来就没带多少粮草,怎么办呢?诸葛军师一看这情形,只好命将士兵把未用的豆汁儿与米饭掺和到一起,放到大木甑内加火蒸煮以保其不馊。等大捷而归的士兵回营,这被豆汁儿掺和过的米饭已足足蒸煮近两日,又累又饿的士兵们急忙分食,谁料这米饭已成另一番模样,不但色泽黄润,而且味道甘甜香软,吃起来更有一番滋味,士兵们还以为是军师用来犒劳他们的美味,三下两下便让几甑佳馔见了底。碰巧劳军当地百姓遇到,见此物如此美味,也仿此手法制作,一千多年的世世代代延续下来,这不,蜀南便又多了这么一道美味———黄粑。

先将洗净的粘米与糯米打制成混合的米浆,再将糯米洗净,放入传统的木甑中蒸煮到七八成熟。然后将打制好的米浆与蒸好的糯米饭倒入大木盆中再行混合,其间还可加入少量的红糖。在大木盆中几经搅拌,待米浆中的水分被糯米饭完全吸收,便可将糯米饭搓打成一个个雪白的大饭团了。紧接着,便用清洗并煮制好的老笋壳叶或大竹叶将糯米饭团依次捆扎好,然后便可全部盛入大木甑中加火蒸煮了。

黄粑作为四川小吃,很多四川人都知道黄粑是用黄粑叶子包裹的也就是良姜叶和羌活叶包裹的,并不是什么竹叶和粽子叶。没有良姜叶和羌活叶根本没有黄粑那种独特的香味,不用以上两种叶子包的黄粑不能称之为黄粑。

因为蒸制好的黄粑色泽红亮且味甜,所以一直让人误以为黄粑中加入了大量的红糖以着色调味,其实不然,黄粑的黄润与香甜,完全就赖这漫长蒸煮。糯米饭,在密闭的木甑中经过长时间的蒸煮和发酵,分解出大量的糖分,而糯米饭的色泽也由白变黄,同时也越发的香糯,黄粑也由此而得名,而这也是黄粑的最大特点——本色本味,包味皆由己出。本色本味是食的境界,也是做人的境界,这么看来,黄粑也算颇富性情的一道美食。

经过漫长的20个小时,黄粑出锅了,香气透过湿热的竹叶蒸腾而出。趁热剥去竹叶,黄润晶莹的黄粑跃然眼前,糯香、甜香、竹香扑入口鼻又沁入心田,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开。

六. 四川省 泸州 纳溪区 护国陈醋

该产品是泸州传统的名品之一。该产品主要用麸皮、大米作原料,以当归、当参、人参等100多种中药为配方,通过传统工艺制成,具有独特的浓厚衬香、酸味醇厚、回甜爽口、余味悠长、久存不腐、陈香更佳的特点。

七. 四川省 泸州 龙马潭 泸州凤羽茶

泸州凤羽茶,是四川省泸州市的著名茶叶品种,该茶产于四川省特早名茶之乡泸州市梅岭山脉, 因外型酷似凤凰的羽毛而得名,产品以清和醇厚为主要特征,是天然无公害茶产品,曾多次获得省优、国优称号。

在世人最崇尚的饮品文化中,酒和茶惠泽千年,一直是身份和品位的象征。泸州酒闻名天下,泸州茶历史悠长,早在唐宋时期就被列为贡茶。天地万物,造化神奇,泸州酒和泸州凤羽绿茶,是天赐江阳古城的两大瑰宝,这是泸州之福,泸州的骄傲。泸州酒,天下皆知,而泸州产中国顶级绿茶,还鲜为人知。PKk

唐朝茶圣陆羽《茶经》载“泸州产茶……”,宋代《茶业通史》和黄庭坚《煎茶记》中有“泸州纳溪梅岭茶”之句,并被列为“贡茶”。泸州纳溪梅岭山脉,长年云雾缭绕,滋润的水土气候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泸州凤羽精制的中国顶级绿茶,正是生长于此。PKk

泸州凤羽茶属扁型独芽茶,产于四川省特早名茶之乡——泸州市梅岭山脉, 因外型酷似凤凰的羽毛而得名。产品以“清和醇厚”为主要特征,是天然无公害茶产品。曾多次获得省优、国优称号。2001年获得中国(成都)国际茶叶博览会金奖,同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享有“川南第一早茶”和“绿茶好,凤羽早”的美誉。PKk

泸州凤羽茶的传说:PKk

相传在很早以前,金凤山不叫现在这个名字,叫过天山。这里的山民生活得和谐快乐,但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山民们平静的生活被一种疾病所打碎,病魔无情地吞噬着人们的生命,人们束手无策,纷纷逃离家园。就在这个时候,一个青城山的仙姑来到了过天山,因她有只凤凰坐骑,人们便叫她凤凰姑娘,凤凰姑娘有着高超的医术,她发现这种瘟疫是一种慢性病,她便将自己炼制的“以茶为原料”的丹药分给山民们服用后,瘟疫消除,山民们重新过上了快乐的生活。PKk

为了纪念这位美丽而善良的姑娘,当地山民的祖先便把过天山改名为“金凤山”,把天池改为凤凰湖,凤凰姑娘炼制的丹药改名为“凤羽茶”,流传至今。PKk

八. 四川省 泸州 叙永县 江门荤豆花

起源于夜郎古国江门寨,其味鲜嫩可口、清淡味美、荤而不腻、营养丰富,很能开胃健脾、美容养体。它成了叙永县江门镇餐饮业中的知名品牌,经久不衰,是江门镇的代名词。

九. 四川省 泸州 泸县 高汤水饺

【基本材料】

面粉250克,猪肉175克,白菜叶75克,紫菜3克,鸡汤500克,香油3克,酱油10克,另精盐、味精、葱、姜各少许。

【制法】

猪肉洗净剁成茸,葱、姜切末,白菜叶洗净剁碎;猪肉茸放入盆内,加入葱末、姜末、酱油、盐拌匀,再加入香油、白菜拌匀成馅;面粉加温水和成面,擀成饺子皮,包馅成生饺子,下入烧沸水的锅中,煮将熟捞出,再放入煮沸的鸡汤内,略煮一下,汤内加处盐、味精、紫菜,起锅盛入碗内即成。

【功效】健胃和中。

【用法】当主食,常食。

【应用】适用于脾胃气虚,胃纳不佳者。

十. 四川省 泸州 叙永县 叙永草坪翠芽

叙永草坪翠芽是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黄草坪的。草坪翠芽成品茶外形尖削,色泽翠绿,香气高鲜,汤色清绿明亮,滋味鲜醇甘美,冲泡时,茶芽徐徐下沉、根根直立于杯底、如雨后春笋般,极具品饮、观赏价值。

叙永县是茶树的原产地之一,经过三十多年的培育发展,叙永县茶叶已形成后山有机生态茶带、红岩名优茶带、向林特早茶带、黄草坪茶叶科技示范园区规模布局。茶园面积已达36700亩, 产量2000多吨,产值近8千万元。

草坪翠芽采制于农业部认证首批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黄草坪,属微扁形炒青特种绿茶,此茶以福鼎大白茶的早春独芽为原料,其成品茶外形尖削,色泽翠绿,香气高鲜,汤色清绿明亮,滋味鲜醇甘美,冲泡时,茶芽徐徐下沉、根根直立于杯底、如雨后春笋般,极具品饮、观赏价值,具有“形美 色翠 香郁 味醇”的品质特点,系农业局技术人员(章继华)创制,2000年获得过几茶叶博览会银奖,2002年、2005年获两届西部农业博览会名优农产品称号。享有“叙永第一茶”的美誉。

2013年,叙永县的“草坪翠芽”名茶在第二届中国(四川)国际茶叶博览会上脱颖而出,荣获金奖,成为叙永茶叶史上迄今为止所获的最高荣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