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六安十八湾有什么特产 六安特色土特产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六安十八湾有什么特产 六安特色土特产前十名更新时间:2022-06-30 13:03:15

一.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黑毛猪

金寨黑毛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金寨黑毛猪属于寿霍黑猪,是安徽省优良地方品种。我县农户有长期饲养黑毛猪的基础并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现已注册了“金家寨”、“土门山”两个黑毛猪商标,已在合肥、六安等开设黑毛猪肉直销专卖店,且准备向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拓展,另外,还有部分养殖户通过物流方式成批外调,金寨黑毛猪肉已成为上海、南京、合肥、武汉等大中城市餐桌上美味佳肴。

寨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适宜黑毛猪养殖。国家高度重视养猪业发展,出台了如能繁母猪保险、补贴,标准化养猪场建设项目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我县养猪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在《金寨县“十二五”特色养殖业发展规划》中也明确将黑毛猪养殖作为四个重点产业发展之一。

金寨黑毛猪

金寨县黑毛猪养殖协会

12748507

猪(活的)

二. 安徽省 六安 舒城 皖西鹅

地域范围

六安市,东到舒城县杭埠镇,南至霍山县太平畈乡,西濒金寨县沙河乡,北临寿县八公山乡。

三.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葛粉

金寨葛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寨葛粉是安徽六安金寨县的。

葛根粉,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葛的块根经水磨而澄取的淀粉。具有解热除烦,生津止渴之功效,用于烦热,口渴,醉酒,喉痹,疮疖。

四. 安徽省 六安 霍山 霍山兰花茶

大化坪镇:黄芽贡茶、兰花茶、黄大茶等名茶主要产地之一。

五. 安徽省 六安 舒城 桃溪瓦罐汤

桃溪瓦罐汤是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桃溪镇的特色美食。

一小瓦罐汤、一盘炒菜、一盘蔬菜、一碟小菜,20元钱,3个人吃饱吃好。

凡在舒城县桃溪大桥头小吃一条街吃过饭的人,无不为这里价廉味美、土色土香的特色小吃所吸引,尤其是瓦罐汤的特殊香味,随着国道川流不息的车辆,被带到大江南北。

小吃一条街自桃溪大桥头起,沿国道向南延伸约千米,属红光村地界,路两旁有六十多家饭店、二百多名从业人员,基本上都是村民。整条街每年营业额在九百多万元,上缴税金三十多万元。

二十多年来,小吃一条街经历了兴起、繁荣、规范三个阶段。1982年,红光村郑昌应、郑昌富、郑昌才三兄弟最先行动,在桃溪大桥南头开起了第一家私人饭店——桃溪饭店,用的是自家3间房、自家种的菜,自家人手,烧的家常菜,专做南来北往车辆驾驶员的生意。小饭店一开张就一炮打响,特别是小瓦罐煨肚汤,吸引了众多食客,成了小店的特色菜。

食客多了,郑氏兄弟饭店的规模也相应扩大,由一家变成了三家。随后“桥头饭店”、“胖子饭店”、“顺昌饭店”等陆续挂牌。

最早开饭店的郑氏三兄弟中的老大郑昌应道出了小吃一条街繁荣的原因:土、特、廉、实。土,就是用的全部是本地的土菜;特,就是全街一个特色——小瓦罐汤,每家都有二十多个小火炉,清早点火,一炉一罐,小火慢熬;廉,就是价格便宜;实,是不宰客、不欺客。据不完全统计,来这里吃饭的客人几乎遍及全国各地,尤以山东、江西、江苏、浙江最多。每天中午、晚上停车都在八百多辆。尝过这里小吃的人还有日本人、德国人、韩国人、印度人。206国道改造拓宽使桃溪小吃一条街逐步走向规范,现在这里叫“桃溪美食娱乐城”,镇上组织各项投资近七百万元,新建一个集美食、娱乐、商贸、居住于一体的城市化集镇,并由镇商会牵头,成立了美食城个私经济理事会,镇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地投资,扩大美食城规模。

六. 安徽省 六安 裕安区 小吊米酒

小吊米酒

铜锣寨小吊米酒,选用上等白糯米,经浸洗、蒸煮,再放入蓼子花酒曲一起发酵,取当地山岩石隙中渗出的无污染清泉水,用杉木酒甑精心酿制而成。铜锣寨小吊米酒,采用传统工艺酿制,有千年历史。酒精度一般在20度以下。其味醇香甘美,有滋补、祛寒、舒筋活络之功效。

七.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金寨西洋参

金寨西洋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寨西洋参

金寨县食药用菌产业协会

12757642

西洋参

八. 安徽省 六安 裕安区 食品饮料

皖西的食品饮料素有盛名。主要名产有寿县“大救驾”糕点、八公山豆腐、临水泉酒、龙津啤酒、马头集小磨麻油、脱水菜和健康山菜等
( 六安)

九. 安徽省 六安 金寨县 小吊酒

又称小窑酒,秋收后大别山区居民习惯用大米或稻谷土法酿酒,自饮和待客。此酒口感不甚浓烈,但有后劲。

十. 安徽省 六安 裕安区 六安大麻

六安大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属桑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耐肥、适应性强、极少病虫害。-,又叫“魁麻”,沤洗后称“寒熟”,-称“白麻”。
据史志记载,早在唐代,六安即为淮南主要-产地,约有千年种植历史。18世纪末,六安-已占全省70%左右,且品质优良,销往数省,故本县享有“麻乡”之称。
六安种植的-有两个品种:一是魁麻(又称寒麻),占-总面积70%,分布在苏埠、新安、木厂、城南等湾畈区,其特点:迟熟高产,立春后播种,小暑后收获,白露前后收种,一般亩产麻皮约125公斤;另一种线麻(又称火麻),集中在独山沿淠河湾区及山区河谷地带,其特点:早播早熟,大寒前后播种,芒种前后收获,大暑前收种,亩产麻皮约在75~100公斤。
建国后,六安-生产恢复发展较快。50~60年代为生产鼎盛时期,每年种植6~8万亩。1957年高达91760亩,在当时农业经济中占有很大比重,1958年作为-生产先进县出席了省和全国劳模大会。70年代后期,由于引种红麻,-种植相应减少。80年代-销售市场趋于稳定,种植面积又有所回升。1985年达5.5万亩,总产637万公斤。从目前市场销路和经济效益分析,本县-生产前景仍是广阔的。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