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大理哪里有白族特产 大理白族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大理哪里有白族特产 大理白族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2-06-07 16:01:04

一. 云南省 大理 洱源县 洱源大蒜

洱源大蒜是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的。早熟大蒜是洱源县发展高原生态农业的重点特色产业,该县推行“农业龙头企业+蒜农+农产品行业协会”的模式,使早熟大蒜成为农民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

洱源高原大蒜主要以早熟大蒜为主,品种主要为早熟蒜种红七星。显著特点是:早熟、个大、味鲜辣、独蒜率高、色泽好。早熟,成熟期比全国其他蒜区要早20天左右;个大,直径大多在4公分以上,大的达6公分;味辣,其辣味远远超过同类大蒜,口感好;独蒜率高,经低温冷冻处理的独蒜率在达60%至90%之间,最高的可达95%;色泽好,紫皮,外观色泽艳丽,光洁度好。同时,洱源蒜苔的质量在全省也是首屈一指。洱源大蒜正因为这些独有的魅力而畅销国内外。

据统计,洱源县2013年种植早熟大蒜面积4万亩,预计销售蒜苔0.6万吨、蒜果7.12万吨,实现总产值4亿多元。

二. 云南省 大理 云龙县 云龙茶

云龙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理“云龙茶”的地域特色明显,产地环境优越,生产方式独特,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产品品质优良,知名度不断提高,市场潜力巨大,产业发展前景好.

大理州云龙县充分利用良好的绿色茶叶生产条件,围绕“做大基地、做强龙头、做精产品、做优品牌、做远市场、做活机制、做深文化”的茶叶产业发展思路,加快推动茶叶产业发展,为山区群众增收致富开辟新途径。截至目前,全县已经种植优质生态茶叶3.3万亩,建成茶叶加工所12个,2014年产值达8700多万元,每年可解决800至20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问题,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地域范围

云龙茶产地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境内,涉及诺邓镇、功果桥镇、漕涧镇、白石镇、宝丰乡、苗尾乡、检槽乡、长新乡、关坪乡、团结乡、民建乡共11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8°52′~99°46′,北纬25°28′~26°23′之间,南北长109千米,东西宽91.8千米,种植面积4000公顷,年产量3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云龙茶汤色和叶底黄绿明亮,芽叶嫩匀完整,其形状为螺形和条形,螺形茶紧结重实,卷曲成螺显亮,光滑匀整,色泽绿润;条形茶紧实匀整,灰绿上霜。2、内在品质指标:云龙茶滋味浓醇鲜爽,熟板栗香浓郁,耐冲泡。其中:茶多酚≥25.0%,咖啡碱≥2.0%,水浸出物≥44.0%,游离氨基酸≥4.0%,茶氨酸≥1.9%。

三.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白杜鹃花

白杜鹃花本来就常为白族人所采摘食用。农民在入山拉干松毛以垫圈积肥和砍柴、收松果等等生产活动时就顺便采摘。下山时妇女们背上背着沉重的背篓,腰间围腰里兜的便是大兜的白杜鹃花。

白杜鹃花采摘回家后,剔除花蕊、花托,单留下花萼,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入锅,在滚水里焯2~3分钟后捞出,挤干水分摊开晾晒于簸箕内。干透后花萼卷缩成条状,略呈淡赭色,便可长期储存供食用。

白杜鹃花的花蕊,味苦,略带毒性,不可随便食用,必须剔除。花萼所带毒性轻微,适量食之却能驱风、除寒,有一定的治病功能。用滚水焯后,毒性减低,达到驱弊变利的目的。山上的野蜂在白杜鹃花上采蜜,所以食用野山蜂的蜜也有驱风、散寒的作用,故野山蜂蜜也被白族人当作药用。

白杜鹃花去蕊清洗干净后,不经滚水烫焯,也可直接晾晒干后储存。这种方式储存的白杜鹃花只可用香油干煎而食,十分酥脆,是白族“煎炸”菜肴的一个品种。

水焯后储藏的干杜鹃花食用时,用清水发开,然后经几次漂洗,几次挤干水分,继续清除多余的涩味和毒性。白杜鹃花汤可用鲜肉骨头汤煮,也可用腊肉汤煮。用汤不同,口味各异。今年火把节吃到的就是用鲜肉骨头汤煮成,其味香鲜可口,清涩回味。若用腊肉汤煮成,则口感肥厚重实,又别是一番滋味。

干杜鹃花发开,漂洗清洁后还有多种烹饪方法:

剁成1cm左右碎段,配适量胡辣椒段,再配鲜肉丁爆炒,与宫保肉有异曲同工之妙,但其味有别;单纯素炒则清新爽口;与煎鸡蛋或豆腐合炒都各有不同的滋味。

剁细,配豆腐、小粉、肉泥、食盐,捏成泥,团成圆子,油炸,干吃,或团成圆子后煮成杜鹃圆子汤。剁细,配肉泥、小粉、鸡蛋、胡椒粉、食盐充分拌合,以煎鸡蛋皮包裹,或以豆腐皮包裹,上甑蒸熟,成杜鹃蛋卷。蛋卷制法也可用香油酥炸而成。

蚕豆收割以前,可采摘青蚕豆剥出青豆米,与白杜鹃一起炒食。青蚕豆米捏成泥,可与白杜鹃一起制成杜鹃蚕豆泥圆子或蛋卷。

做各种炒菜、蒸菜或煮各种汤时,也可加白杜鹃作配料。如何调配,全在烹饪者的智慧,白族人家的巧妇们,都各有自己的高招。

因为有得天独厚的丰盛食源作保证,白杜鹃花才成了白族人家药食并用的一种美味蔬菜。

杜鹃花品种极多,产地面广。并非每一个品种的杜鹃花都能成为餐桌上的美肴。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四.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剑川地参

剑川地参是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的。地参原为野生的寺庙、斋食素菜,富含各处氨基酸和粗蛋白,是理想的绿色保健食品。

剑川地参,又名虫草参,白族俗称“根载子”;大理洱源地区叫法不同,称雪参;外省山东郓城、河北河间等地又称地参为中华地参、地藕、地笋、泽兰、银条菜。地参株高120至160厘米,株干呈四棱形,节间距2厘米,每节长四片叶,呈十字形对生,开白色芝麻型花,不结籽,叶互生,植物分类学归于唇形科多年生植物。地参原为野生植物,后经驯化栽培,产量和质量有很大提高,地参可以食药两用,春夏采其嫩茎叶,炒食、凉拌、做汤,主要食用晚秋以后采挖的洁白脆嫩的环形肉质根(因形状、营养与人参媲美,故名地参),可以炒食、做汤、油炸、做酱菜,口感好,堪称蔬菜珍品。地参含有多种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地参氨基酸含量达16种、还有多种微量元素,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保健食品。

剑川沙溪镇是云南省境内野生地参的原产地,也是野地参最早人工驯化栽培的地方,地参常年种植面积2000—3000亩,地参鲜产量3500-4000kg/亩。剑川地参产品加工上世纪90年代以个休户形势开始试验,做一些油炸后加调味品的“地参”特色食品, 2005年“剑川县车记地参食品厂”以地参加工销售为主对地参进行了开发,注册了 “车记号”商标,该厂研制加工出地参油炸风味系列和地参糕,地参糊等十多个品种,产品不仅有省内市场,部分还销往省外,给当地村民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五.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翠梅酸辣鱼

翠梅酸辣鱼是云南大理的特色菜。在大理守着洱海吃鱼,可谓得天独厚。雪山融雪汇成了洱海之水,如此水质又滋养了分外鲜嫩的洱海鱼。当乘鲜采摘的酸梅翠色犹在,一道以青梅入味,以辣椒为主料的“翠梅酸辣鱼”就新鲜出炉了。果酸调和了鱼腥,更好的保持了鱼肉的口感和营养,与西餐烹鱼流行加柠檬片的做法倒有异曲同工之妙。

六. 云南省 大理 巍山县 大理扎染

扎染古称绞缬染,俗称扎花布,是一种古老的手工印染工艺。扎染在制作过程中倾注了制作者的艺术匠心,因此好的扎染制品便是一件极好的美术作品。云南大理扎染是由中原传入的,目前主要在大理周城、巍山大仓和庙街等地制作。其原料为纯棉白布或棉麻混纺白布,染料为植物蓝靛。工艺过程分设计、上稿、扎缝、浸染、折线、漂洗、整检等工序。内地扎染的图案多以圆点、不规则圆型以及其他简单几何图形组成,而大理扎染则取材常见的动植物形象,如蜜蜂、蝴蝶、梅花、鸟虫等。

七. 云南省 大理 洱源县 大理石工艺品

云南省蕴藏丰富的大理石。大理苍山十九峰,峰峰皆有所藏,品种多、花色美、质地佳,颇为著名。由于这里盛产这种优良石材,年代久远,远传各地,便被人们冠以大理的地名,雅称为大理石。大理石又名础石、榆石、文石、醒洒石、开竺石,一般分为采花石、云灰石、向石、黑石四大类。大理石早在唐代就已开始开发,唐代修建的大理崇圣三塔,建筑上就已采用了精美的大理石工艺品有:采花石屏、雕花画屏、石桌石凳、酒杯、台灯、笔筒、砚台、茶盘果盘、花盆花瓶、山水花鸟、人物走兽等。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摆设的直径2米的采花石屏风,天然地显示出了苍山云海气势雄伟的江河奔泻画面,让人赞叹不已。陈列在大理石厂的雕刻座屏“苍洱大观”,用自然色彩的大理石精雕而成,银苍玉洱、风花雪月历历在目,是一件不可多得的稀世之宝。

八.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洱海海菜

属绿藻类水生植物,产于大理洱海。清嘉庆吴其睿《植物名实图考》载:“海菜生云南水中,长茎长叶,叶似车前叶而大,皆藏水内。抽序长苞,十数花同一苞。花开则出水面,三瓣、色白……人摘其茎叶食之。”海菜茎长四、五尺,软脆,粗细如绳,茎须开花,有苞,每苞开花四、五朵,四瓣,色白,故又名海菜花。

海菜打捞出海后用清水洗净,连同花苞、茎叶与芋头煮汤,称为“海菜芋头汤”,清爽可口,是白族人民经常食用的一道名菜。海菜在洱海水面成长、漂浮,白族民歌里常引喻四处飘泊的人生:“大理海子无根草,不飘不落不生根”,指的就是海菜。

九.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大理石

大理位于中国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洱海沿岸。该县的大理石产于县境内的点苍山,并且蕴藏量十分丰富。点苍山19峰,峰峰都有大理石。

这些大理石像一条灿烂的彩带,盘旋围绕在山腰,山有多宽,石层就有多宽。大理所产石料、石质虽基本相同,但色彩却各有特点。大理素有“大理石之乡”之称。

大理石,又名础石。大理州的大理石资源主要分布在苍山自然保护区内,蕴藏丰富。在白族民间,大理石有一美丽的传说:因为天上的织女触怒了上帝,被下放到苍山的绿玉溪,于是那里到处有了天生的绿玉,织女居住在绿玉溪草木之中。后来,上帝要召回织女,织女骑鸾凤回到了天上,她遗留在空中的头饰变成了美丽的大理石。南诏后期清平官(相当于宰相)杨奇鲲据此留诗一首为《岩嵌绿玉》天孙昔谪下天绿,雾鬓风鬟依草木。一朝骑凤上丹霞,翠翘花钿留空谷。

当地白族人民对大理石的开采加工始于1400年前的唐朝。早期都是由白族各家各户开采,并用人工切凿、打磨,加工成不同的图案和物品。打磨图案是一们高超的技艺。某一图案在同一平面自然天成的较少见,多数石头的图案并不在一个平面上,而且是在打磨过中渐次出现的,呈现色块的哪一部分,隐去色块的哪一部分,令石块呈现什么图案,是一个构图和创造的过程,取决于制作者的艺术品味和打磨功夫。这种方式打磨出的图案一般都是孤品。白族工匠们不仅制作大理石画,还根据大理石的石质和画面特征制成各种物品,有屏风、挂屏、花盆、笔架、花瓶、砚台、图章、茶具、石臼以及制成桌面、凳面、靠背镶嵌在各种家具中。现在还大量用作石材。大理白族的大理石工艺品已成为当地旅游市场的主要旅游产品。

十.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布扎

布扎是剑川白族民间传统工艺品。每逢端午节,儿童都在胸前挂一串布扎,用以驱邪镇恶,以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串布扎由狮子、老虎 、绣球、八卦、鱼、童子、香包、兔子等3至8件组成。绣球是吉祥的象征,猴子表示机灵,八卦为护身宝物……都有美好的寓意。

布扎制作工艺讲究,选用色彩鲜艳的布料,按设计先缝成雏形,然后填入艾叶等香料,再精心加工刺乡。其造型古朴,色彩艳丽,具有较强的装饰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