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大理本地特产 大理正宗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大理本地特产 大理正宗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1 06:18:27

一.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永平香菇

香菇是永平的珍贵食用菌类之一,每年的4-6月是香菇出产的旺季,生长于麻栗、水冬瓜、山毛榉、锥栗等100多种阔叶腐木之上,多为群生。

永平香菇不但色泽新鲜,菌体肥大,而且品质较好,以其营养价值丰富、药用价值高而广受消费者的欢迎。享有“植物-物顶峰”和“保健食品”的美誉。出菇初期呈扁半球型,后渐平展,直径约为5-15厘米,有淡红色和茶褐色两种。菌肉白色、肥厚、致密,味道鲜美醇香,营养价值丰富。

永平香菇所含氨基酸的种类丰富,在构成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中,香菇就含有18种,特别是含有7种人体本身不能合成的,必须的氨基酸。另外,还含有大量的谷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和30多种酶,含有蛋白质、脂肪、硫胺素、粗纤维、核黄素、尼克酸等。从香菇中可提取香菇菌素、香菇素、香菇多糖、蘑菇核糖核酸等药用物质。经常食用不但能增强人的体质和抗病力,防止软骨病,促进儿童骨骼的健康发育,而且有益气健肌、治风破血和益胃助食、理疗小便不禁的特殊功效。民间还用来助痘疮和麻疹的透发,解食物中毒,治头痛头昏,预防感冒等。经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香菇还有预防人体各种黏膜和皮肤炎症以及高血压、肝硬化、佝偻病、坏血病、癌症等疑难杂症的功效。

永平香菇社会产量每年约20万斤,产品远销省内外大中城市及港澳、日本、东南亚等国际市场,深受客户欢迎。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二.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邓川牛

我国著名的地方良种牛、中国人自己的奶牛品种———邓川牛,是全国唯一产奶用的黄牛品种,适应高热气温,耐粗饲,牛奶中的乳蛋白、乳脂率、干物质含量高,体细胞数少,是加工民族特色食品乳扇的较好原料,也是加工高档奶酪的优质原料。因多年来重开发,轻保护已在洱源中心坝区消失,仅分布在部分山区,数量逐年减少。从1959年开始,在坝区,以邓川牛为基础母牛群,引入荷斯坦牛进行级进杂交品种改良,培育邓川黑白花乳牛,经过50多的改良培育,邓川黑白花乳牛扩散到了云南各地以及陕西、四川,重庆、湖南、广西等省、市、区。据估计,有邓川牛血统的邓川黑白花存栏达到20万头以上,其中仅洱源县2009年末就有6.5万头。伴随着邓川黑白花奶牛饲养量的增加,邓川牛开始在坝区消失,仅分布于山区和半山区。从1997年开始,在山区又以邓川牛为基础母牛群,引入西门达尔牛和短角牛,进行品种改良,发展肉牛产业,目前,纯种邓川牛的数量已寥寥无几,据查,1959年,全县邓川牛存栏达2.82万头,1980年,邓川牛存栏1.37万头,而到2006年12月,邓川牛存栏仅554头,其中,母牛存栏546头,公牛8头,牛群因近亲繁殖,饲养管理不到位,乳用性状出现退化,已成为濒危灭绝品种,亟待有关部门给予保护。

主要特性:体形细致,各部结合良好。被毛黄色居多,黄色占26%。紫红色占22%,黑色占15%,草白色占8%,红黄色占6%,其它占23%。黑色牛有红背线或紫红背线。头小而短,角短细.公牛肩峰略高,母牛无肩峰,背腰平长,前胸略窄,胸深大,尻倾斜,尾细长,多过飞节;乳房较小,0短。成年体高:公牛107.8厘米,母牛103.5厘米。成年体重:公牛239千克,母牛228千克。日最高产奶为ll千克,乳脂率5.58%,乳中干物质为14.83%。屠宰率46.4%,净肉率35.9%,眼肌面积64.2平方厘米。繁殖率82.5%。

保护情况:目前,有关部门已注意到邓川牛的现状并认识到保护邓川牛遗传资源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农业部、省、州农业部门有关领导、专家到洱源县,指导邓川牛品种保护工作,积极制定了邓川牛品种资源保护目标和保种规划。2008年和2009年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分别安排了10万和29万元保种经费,当地畜牧部门及时开展了保种工作措施,在洱源全县范围内开展鉴定选育工作,通过严格的鉴定,共选育出具有邓川牛明显品种特征的72头(其中:公牛8头)牛,并分别集中饲养在右所镇焦石村委会镇焦石村和邓川镇旧州村委会桂皮村两个邓川牛保护选育示范点,由于保护工作才开始,在资金、技术等方面还面临很多困难,需要各级、各部门的长期支持和帮助,建立一个规范的选育体系,并严格持续的开展保护选育工作,优良的邓川牛才能不会消亡。

三. 云南省 大理 弥渡县 红粬米

红粬米是弥渡县果子园村独有的纯天然生物无公害食品防腐剂、染色剂、调味佳品。主要成分为红斑素、红粬红色素,因为其颜色呈玫瑰色,又像樱桃鲜红诱人,故称为“红粬米”,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红粬米采用72种天然中草药先配制成粬种,然后将煮熟的大米按一定的比例加上粬种,入-的粬仓中发酵,历经8天时间,经过多道工艺反复而成。红粬米在治疗、预防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方面有一定疗效,具有健胃消食之功效。年生产7—8吨,远销香港、新加坡,走俏东南亚国家,供不应求。上过央视《致富经》栏目。红粬米的工艺属口授相传,有传子不传婿,传媳不传女之规。

四.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布扎

布扎是剑川白族民间传统工艺品。每逢端午节,儿童都在胸前挂一串布扎,用以驱邪镇恶,以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一串布扎由狮子、老虎 、绣球、八卦、鱼、童子、香包、兔子等3至8件组成。绣球是吉祥的象征,猴子表示机灵,八卦为护身宝物……都有美好的寓意。

布扎制作工艺讲究,选用色彩鲜艳的布料,按设计先缝成雏形,然后填入艾叶等香料,再精心加工刺乡。其造型古朴,色彩艳丽,具有较强的装饰效.

五. 云南省 大理 云龙县 烤茶

是大理地区白、彝、汉等民族饮茶的一种方法。烤茶有清心、明目、利尿的作用,还可消除生茶的寒性。 制饮烤茶的方法是:先将特制的小土陶罐放在火塘边或火炉上,先把陶罐烤热后,再放入茶叶,然后不断抖动小陶罐,使茶叶在罐内慢慢膨胀变黄,待茶香四溢时,将沸水少许冲入陶罐内,此时“磁”的一声,陶罐内泡沫沸涌,茶香飘溢。待泡沫散去后,再加入开水使其烧涨,即可饮用。饮之清香回味,润人肺腑。烤茶冲饮3次,即弃之。若再饮用,则另行再烤。如来客甚多,每人发给一个小陶罐和杯子,自行烤饮。自烤自饮,表示尊敬客人,也是大理各族人民待客的一种方式( 大理)

六.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剑川松茸

剑川松茸是云南省大理州剑川县的。剑川是云南省鲜松茸的一个主产区和重要的集散地,剑川松茸历来以品优形靓赢得日本市场的青睐,是当地农户收入的重要来源。

剑川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中段,大理州西北部,与丽江市玉龙县、怒江州兰坪县接壤,是大理州的北大门。县城金华镇距省会昆明464公里,距大理州府126公里,214国道(滇藏公路)穿境而过,是大理州连接丽江、怒江,通向香格里拉、北进川藏的门户。全县国土总面积2250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93.8%,森林覆盖率68.3%,有林地面积1741.28平方公里。自然资源丰富,尤其是以松茸、牛肝菌等为主的野生食用菌资源较为丰富,松茸等野生食用菌资源分布全县8个乡镇,其中金华、甸南、沙溪、羊岑、弥沙、老君山等乡镇为我县松茸主要产区。松茸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成为了我县出口的主要产品,在群众脱贫致富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02年剑川被列为全省20个松茸基地建设县之一,是云南松茸的主产区和集散中心之一,年出产可达150多吨。以金华镇庆华村、清坪村为主的东山一带,于2000年起就开始实行山林山地分片承包经营责任制,承包者严格履行承包合同,专人上山管护与分期采摘,充分有效地发挥了松茸资源的社会经济作用,由此剑川东山松茸曾一度受到日本客户的青睐与好评。

七. 云南省 大理 宾川县 大理冻鱼

“冻鱼”这个词很容易引起误解。比如,超市冷柜里瞪大眼珠子的那些商品。只有到了苍山洱海之间的大理坝子,两字一出,就会引起哈喇子的连锁反应,颇有谁与争锋的气概。

大理有句俗话,叫“吃冻鱼,晒肚皮”。冻鱼是道凉食,但是食用时间却是在秋后至次年三月之前,所以要边晒着暖暖的太阳边吃冻鱼。白族人都爱吃这道美食,到了秋后经常做了吃,更是待客的佳品。

光看冻鱼的闪光点,应该归入和咸菜一样的范畴,都是以前物质相对匮乏的时代,人们利用低温创造性地赋予食物更多内涵的一项发明。严格来说,冻鱼并不是一道独立的菜,而是大理酸辣鱼的分支。冻鱼简单概括就是选用鲤鱼或是鲫鱼,做法可以按照酸辣鱼的方法做,做好放入大汤碗中,经过一个晚上的天然冷冻就完成新的蜕变。

但是比较好的方法是,不放豆腐等配料,因为冻鱼主要就是吃鱼和冻的美味,放了太多配料反画蛇添足,但是佐料要多放,这样才好吃。将鲤鱼(鲤鱼要砍成小块)或鲫鱼宰杀清洗干净,锅里放水,放入鱼,然后放入盐、醋(用酸木瓜煮的就不用放了)、酱油、辣椒粉、花椒粉、大蒜、姜,跟煮酸辣鱼一样,煮到汤水收浓时候,放入鸡精起锅盛入大汤碗中,放在凉处。

相比煮好酸辣鱼,做法上的稍微区别在于,传统的酸辣鱼讲究少汤、多盐和麻辣,冻鱼则需要在汤多上下工夫,“冰,水为之”,汤不多,冻鱼就成了空中楼阁。

这就是冻鱼的醉翁之意,不在鱼,在乎鱼汤包围的作料。冻鱼之乐,得之冻而寓之鱼也。

八.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画毡

画毡是剑川白族特有的民间工艺品,主要产于上兰、马登、弥沙等地。其工艺过程是由画师用木笔蘸面糊在白羊毡上作画,然后放进盛有茜草等植物颜料的大锅内煮沸浸染,凉干后剥去面痂,稍加整修即可。画毡图画古朴大方,有鱼跃龙门、麒麟送子、公鸡报晓等,还有花卉鸟兽等变形的白族民间图案。画毡是山区青年婚嫁的必备嫁妆,有生活红火,吉祥如意的寓意,因而备受喜爱。

九.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剑川青头菌

青头菌生长在松树或针叶林、阔叶林或混交林地,每年夏秋季为生长期,雨后产量多。青头菌为真菌?植物门真菌绿菇的子实体。菌盖宽3—12厘米,初球形,很快变扁半球形并渐伸展,中部常稍下凹,不粘,浅绿色至灰色。菌肉白色,味道柔和,无特殊气味,炒吃味鲜美。

青头菌是群众喜爱的一种食用菌。青头菌主产于云南滇西"三江并流"自然遗产保护区,剑川县内均有广泛分布。青头菌生长环境极其纯净,主要生长在树林中的草丛里,每年六至九月出菇。当地人很喜欢吃。菌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基酸、植物纤维等成份,入口细嫩,香味悠长,有浓郁的大自然清香气息。刚出土时有点象球形,以后逐渐展开呈扁圆形,菌帽质地坚固,呈青绿色,表面有一片青褐色的鳞片。

青头菌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维生素B2、尼克酸等营养成分。

青头菌富含有17种氨基酸占11.45%、11种矿物质以及核黄素、灰分、尼克酸占32.4%,其中以尼克酸含量极高著称。《滇南本草图说》记载:“青头菌,气味甘淡,微酸无毒,主治眼目不明,能泻肝经之火,散热舒气,妇人气郁,服之最良。”

青头菌是名贵的食用菌,气味甘淡、微酸无毒。

每年的雨季开始,剑川县内的青头菌陆续上市,是深受群众欢迎的一道山珍美食。

十. 云南省 大理 洱源县 大理草编

大理草帽编制是大理地区白族群众的一项传统手工艺。据传南诏时期太和城附近就曾有过草帽街,现今的大理市七里桥太和村内仍有此街名。

过去编缝草帽全凭手工,产量有限,花色品种单调。现今,大理白族乡民,发挥传统优势,引进现代工艺制作技术,充分利用闲遐时间,家家户户都编缝草帽。不论在庭院屋里。田间地头,还是在村社路边,闲谈纳凉,都可以看到妇女肘夹麦秆,手指不停地编织草辫,她们把编好的草辫经漂白处理,然后再缝制成各种款式的成品。以原料秆细、皮薄、色白、编织致密均匀、缝合线轴、针密者为上品。由于大理草帽具有传统古朴的美,花色品种多,价格便宜,几年来一直供不应求,产品式样也不断创新,“知音帽”、“英式礼帽”、“儿童帽”。“绣花帽”等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系列产品主要销往西双版纳、德宏州等热区,部分销往海外。

草编是大理民间沿袭的一项手工传统工艺美术,种类繁多,资源丰富,花色各异,形成了各民族不同的特点。主要有传统的谷草、麦秆、棕丝等编织。据史料记载,明朝初期,“永昌地方(明大理曾属永昌)近已设习艺所,教以学习山东草编之法”。从此代代相传。近几年来,由于市场的需求,旅游事业的发展,大理草编工艺制品种类越来越多,有草帘、草垫、草篮、草扇、草席、草制玩具等数百种花色样式。仅是草篮一类,五颜六色,造型多样,让人眼花缭乱。草编制品上面绣着蝴蝶、茶花、三塔、洱海、苍山、禽兽等民族民间喜闻乐见的图案,既别致美观,又经济实用,不仅国内各族群众喜欢,而且远销美、欧、东南亚各国。
用麦秸编织草帽,是云南大理县白族妇女一项世代相传的技艺。她们心灵手巧,编织出的草帽,工艺精美,式样大方,受到各族群众欢迎。许多来云南旅游的外国朋友,也总是要选购大理草帽,既作美的欣赏,又留为纪念。大理草帽生产历史悠久。唐代南诏国的王都主和城没落后,就由草帽集市代替了它昔日的繁华,并进而演变为近代著名的草帽街。由此可见,编织草帽早已成为当地白族人民的习俗,沿袭久远。然而,草帽的式样,却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年帽,鸭嘴帽,礼帽,绣花草帽,半圆形旅行帽、藏帽等等,适应男女老幼的不同爱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