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铜陵十大特产馆 铜陵最好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铜陵十大特产馆 铜陵最好的特产更新时间:2022-05-18 10:41:19

一. 安徽省 铜陵 枞阳 枞阳山药

山药,含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钙、磷、胡萝卜素等成份,具有益健脾胃,润肺壮肾等功能,在我县历史较长,种植面积较广,素以个头大、肉质脆嫩等特点驰名长江中下游地区。

二. 安徽省 铜陵 铜官区 铜陵大蒜

铜陵大蒜别名“太平大蒜”“汀蒜”铜陵大蒜文名中外,是铜陵八宝之一,铜陵“汀蒜”,是因在铜陵原太平乡汀洲村长期种植而得名。《铜陵县志》等有关历史资料记载铜陵大蒜的栽培历史悠久,有数千年历史,品种的稳定性很好,不易退化;耐高温、抗逆性强,产量高。蒜头富含维生素C、碳水化合物及多种矿物质,具有独特的辛辣味,是其它蒜类不可比拟的。该蒜的青蒜苗口感上佳;蒜薹微苦。露地栽培,无需任何保护设施,在国庆节前就可以青蒜苗上市,是铜陵地区填补秋淡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铜陵西湖、胥坝、安平、太平等乡镇是传统产地。铜陵蒜子,还具有衣薄色白、个大味美、汁多油足、久贮不烂等特点。铜陵大蒜有的辉煌历史,铜陵大蒜产量较大时,除满足本地市场需求外,还销售到江西等外省和安庆胡玉美酿造食品有限公司。同时,县外贸部门也组织收购,出口到港澳地区和东南亚诸国深受国内外好评。

三. 安徽省 铜陵 枞阳 枞阳黑猪

枞阳黑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枞阳黑猪,全身被毛黑色,中心产区位于枞阳县,故得枞阳黑之名。枞阳黑猪属于体型中等的肉脂兼用型品种。.

养殖历史

枞阳黑猪各地普遍饲养.清道光七年《桐城县志》:“本处所产者,皮薄味胜,自濠寿(猪)来者,皮厚不美,故有乡猪、淮猪之别”。“枞阳黑猪”体型中等,成年雄猪一般体高73厘米,体长136厘米,雌猪高、长、围基本相同。其形“马脸、狮脸、羊眼、大耳、背平臀部大”。

品种特性

(1)耐粗食、觅食力强,易饲养,在湖滩、堤埂放养,只需早、晚喂食。(2)雌猪繁殖力强,一般雌猪有效07-8对,配种后,初产籽7-9头,此后产仔12-14头,哺乳期雌猪护仔性强。(3)仔猪生长快,一般40天体重可达9公斤左右,断奶后10个月,体重90公斤左右,出肉率75%,其肉质肥嫩皮薄、五花七层、色泽鲜艳,汤沸肉烂、味醇美。新中国建立后,“枞阳黑猪”被列为上等猪出口苏联。1958年,先后引进了“巴克夏”、“约克夏”、“内江|”、“荣福”等猪种。农民喜欢饲养巴克夏(黑猪)、约克夏(白猪),该猪种与本地猪种杂交的仔猪,其特点是耐精饲、易饲养、脂肪适中等。1985年以后,县示范农场种猪场进行了“枞阳黑猪”的提纯保种工作。

产区分布

枞阳黑猪目前中心产区在枞阳县其林镇、浮山镇、义津镇和钱桥镇,四镇属于丘陵地带,森林覆盖率高,阳光、水源、气候条件优越,尤其是有较为普遍的饲养枞阳黑猪群众基础和宝贵的养殖经验。.

产地环境

枞阳黑猪产区位于安庆市正东面的长江北岸,居东经117°05′~117°43′、北纬31°01′~31°38′。总面积为1808.1平方公里。西以白兔湖、菜子湖与桐城县共水;西南一隅与安庆市毗邻;北与无为、庐江两县接壤;东南与铜陵、贵池隔江相望。
枞阳地质构造属于著名的庐(江)枞(阳)火山岩盆地,是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特点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山区降水多于丘陵、平原。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境内河流纵横,水系发达,对农田灌溉、水产及畜禽养殖、水上运输均构成得天独厚的优势。
枞阳县海拔38.9m,全县年平均气温16.5℃,年均降水量1362.5毫米,冬季降水量少,夏季(梅雨季)雨量集中,约占全年总量40%。相对湿度76%,无霜期251天,日照2065.9小时,光热水基本同季,区域特征明显,基本形成沿江洲圩,中部沿湖和西北低山丘岗三大区域农村经济,独特的地理地形为全县生猪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农业资源。另外,枞阳县农作物主要有粮油、瓜果、蔬菜、山芋等,青粗饲料来源丰富。.

四. 安徽省 铜陵 郊区 椒盐猪手

椒盐猪手是大通风味小吃之一。蹄掌部的肉筋油润发亮,一根大骨头横亘在肥腴柔软的肉中,皮是焦焦脆脆的,所有的调料都预先腌进去了,连后期需要加的黑胡椒粒也在上桌前帮你洒好。这猪手咬上去非常筋道,牙齿与肉筋零距离接触,能感觉到有弹性的“拉扯感”,味道“周到”地全部渗入。面对这么好吃的美味,我保证,两个人能在短时间内把几整只消灭。

五. 安徽省 铜陵 枞阳 枞阳大闸蟹

枞阳大闸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荡湖大闸蟹是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白荡湖的。枞阳白荡湖大闸蟹以其个大、色鲜、味美、品质纯正等特点,深受市场青睐,誉满海内外。

白荡湖地处安徽枞阳县境腹部,西南距县城21公里,跨金社、项铺、会宫、官桥、ou山等乡镇,西连竹子湖,南为破罡湖,东连章家赛,是枞阳县最大的淡水湖泊。白荡湖水面宽阔,烟波浩渺,碧水连天。白荡湖盛产各种湖鲜。除了湖边的莲藕、菱角、芡实、茭白、芦苇以外,湖内的大闸蟹、鱼、野鸭等更是不胜枚举。

白荡湖大闸蟹的特征:外观。背面呈青色,腹部灰白色,黄毛金爪,背部覆盖坚硬的背甲。雌成蟹腹部呈圆形(团脐),雄成蟹腹部为狭长三角形(尖脐),附肢为一对大螯和四对步足。鲜活程度。色质清晰,外壳、螯足、步足完整,行动敏捷。气味。具有淡水大闸蟹特有腥气。口味。蒸熟后食用,鲜而不腻,肉质滑嫩、爽口,食后留有余香。

六. 安徽省 铜陵 铜官区 月亮牌茶干

月亮牌茶干是安徽省铜陵市的。“月亮”牌系列茶干是经传统纯手工及现代化设备结合制作而成;产品主要以优质大豆为原料,豆制品更是以其营养丰富,价廉物美,老少皆宜而成为人们的日常绿色休闲的营养食品,更是普通消费者餐桌上的可口美食。

铜陵月亮食品有限公司坐落于中国山水古铜都——铜陵市。 是一家集科研、农产品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民营化股份公司、现代化食品生产企业。公司主营生产:豆制品、豆酱制品等。其占地面积50亩,拥有机械化生产线3条,年产8000万袋茶干,500吨豆酱生产线一条。 2006年公司被铜陵市政府授予“铜陵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铜陵市食品安全先进企业”称号;1999年被省旅游事业管理局、省轻工业厅、省商务厅评为“安徽省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2006年12月获“安徽省著名商标”,2007年7月获“QS标志”。

公司的主打产品“月亮”牌茶干,1998年被铜陵市工商局评为“铜陵市消费者最受欢迎的市十佳产品”,2004年被省政府认定为“安徽省名牌农产品”;同年被省食品工业协会、省粮食厅评为“安徽省粮油畅销产品”;2006年公司应铜陵市政府要求,所研发生产出的“月亮”牌豆腐被铜陵市政府菜篮子工程管理办公室授于“放心豆腐、豆制品”称号。“月亮”牌礼盒茶干被铜陵市政府定为:铜陵市政府接待指定礼品。依托政府的支持和农产品资源。按两翼发展战略:一翼为原料产业化,另一翼为食品产业化、实现又赢双效,规划至2010年通过订单加农户的模式,建立10万亩优质大豆原料基地,将月亮公司打造成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月亮公司以绿色、健康、美味、方便为主旋律,让绿色的、健康的食品走进千家万户,我们所提倡的是“吃月亮食品,走健康之路”,大力推进食品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用现代化生物技术提升传统工艺流程,打造“月亮”品牌的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七. 安徽省 铜陵 义安区 凤丹皮

凤凰山村位于顺安镇东南部,面积33平方公里。凤丹种植是当地的农业主导产业, “铜凤牌凤丹皮”多次得省优质名牌农产品称号,铜陵因此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中国南方凤丹基地”和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药用凤丹之乡”,铜陵凤丹已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定。目前全村凤丹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从事凤丹种植、加工、销售人员近2000人,该村于2005—2007年度先后与河南宛西制药厂、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在境内成功合作组织实施了“凤丹皮种苗培育基地”,并建立了长期的产品销售业务网络。并于2008年成立了“铜陵凤凰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使“一村一品”建设发展走上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农民增产增收效益明显。

2010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7300元,位居顺安镇前列。2007年度被省农委授予“凤丹种植专业示范村”,2008年度被铜陵市农委授予“一村一品”示范村,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新农村建设“十强村”称号。

八. 安徽省 铜陵 铜官区 铜陵白姜

铜陵白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铜陵白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铜陵白姜是稀有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良好的丰产性、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使用价值,是铜陵“八宝”之一,早在北宋时期就被列为贡品。它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的特色闻名海内外,食后有“隔夜留香”的感觉。铜陵白姜属食、药两用型而堪称“中华白姜”。

铜陵白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安徽省铜陵市郊区大通镇,铜陵县天门镇、顺安镇、东联乡、西联乡、钟鸣镇等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铜陵生姜系铜陵“八宝”之一,多年生草本植物,一年生栽培作物。 铜陵生姜经安徽省农科院园艺所科学鉴定,属白姜,排姜类型。鲜姜皮为白略呈黄色,姜块成佛手状,瓣粗肥厚。姜指饱满,色白鲜嫩汁多,味辣而不呛口,属多功能食用产品。铜陵生姜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等特色而久负盛名。

早在春秋时就有种植。在北宋年代,铜陵已成为全国著名的生姜著名产区,并被列入朝廷贡品。据嘉靖〈铜陵县志〉记载,明代铜陵生姜已成为“热门”。“邑产姜、蒜、苎麻、丹皮之类,近亦间有贩贾者,但远人市贩者居多。”(清.赵锦风〈俗篇.新城记〉)。清顺治13年(1656年),〈铜陵县志.物产〉记载,当时姜的产量“每岁不下十万担”。 至民国年间,年产量约720吨左右。时大通经营生姜的私营行商有6家,每年采购鲜姜销往安庆、芜湖、镇江、扬州等地,象安庆的“胡玉美”、扬州的“四美”、镇江的“恒顺”等有名的酱园采购铜陵生姜,加工糖冰姜、糖醋姜、酱姜等。建国初,生姜仍以私商经营。50年代末60 年代初,因片面的抓粮食生产,生姜种植面积受到影响,生产量亦减。80年代,在积极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面积与产量均不断增长,生姜除供销社收购一部分外,大都为酱园长直接至产地收购,或姜农运至市场自销。1964~1990年,供销部门收购量最大的为1966年,计收购60800公斤,最少为 1978年,仅收购350公斤。 在70年代年种植面积徘徊在200亩左右,年产生姜一般为150吨左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生姜种植发展较快,1980年种姜315亩,总产324.3吨;1985年种姜945亩,总产1122.6吨;1990年种姜1362亩,单产1113公斤,总产量1516吨。随着生姜产业化开展的有声有色,成效显著,姜农种姜积极性空前高涨,2005年生姜的种植面积已达到8000亩,总产量达到1万多吨。涌现出一批龙头企业,产品有五大类40多个品种。“铜官乐”牌开胃姜、富硒铜陵白姜,“和平”糖醋姜获得安徽省名牌农产品称号,“大院”牌糖醋姜获安徽特色农产品称号。姜制品销售范围为周边县市、一些大中城市超市及出口欧盟等市场。

铜陵白姜是稀有的地方优良品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良好的丰产性、优良的品质和独特的使用价值,是铜陵“八宝”之一,早在北宋时期就被列为贡品。它以“块大皮薄、汁多渣少、肉质脆嫩、香味浓郁”的特色闻名海内外,食后有“隔夜留香”的感觉。铜陵白姜属食、药两用型而堪称“中华白姜”。

铜陵生姜的营养十分丰富。据化验资料分析,生姜除含有姜油酮、姜油酚、姜油以外,还含有蛋白质1.4%、糖8%、脂肪0.7%。此外还有人体所必须的钙、磷、铁、胡萝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栓和无机盐等营养成分。老姜具有健胃、止血、顺气去寒、化痰解毒、发汗消热、调味蔬菜、增进食欲等功能。铜陵人喜食生姜,并视生姜为良药,铜陵有民谣:“一片生姜,胜过丹方”、“一杯姜汤,老少健康”。

九. 安徽省 铜陵 铜官区 铜陵大肠面

大肠面的制作方法:

1、红面线洗净,以清水泡软;蒜头洗净切碎,下油锅炸至金黄色时随即捞起沥干油脂,即为蒜酥,材料B调成太白粉水备用。

2、大肠翻面用面粉搓揉洗净后,与水、葱、姜、八角及酒一同焖煮30分钟后,捞出沥干并切片备用。

3、另取一深锅,倒入大骨高汤煮至滚沸时,加入作法1的红面线、蒜酥及材料A的竹笋丝、猪油一同焖煮15分钟后,以太白粉水勾芡成浓稠状,食用前加入乌醋、蒜泥、九层塔即可。

十. 安徽省 铜陵 郊区 油炸毛豆腐

大通有一道很有名的小吃——油炸毛豆腐。俗话说:“徽州毛豆腐,打个巴掌都不吐”。随着“嗒笃笃嗒”节奏清脆的竹板敲击声,香味四溢,吃法别致的徽州毛豆腐担子,总是围满众多食客。他们围着担炉子,眼看一条条长满茸毛的毛豆腐被放入平底热油锅,顿时传来“丝啦,丝啦”声,接着,豆香扑鼻而来,情趣无穷,能不馋?于是,一双双筷子伸向锅中,一条条煎得嫩黄似虎皮的毛豆腐被夹进嘴里,“好烫人”、“好鲜香”、“好爽口”的评价声不断传出。

据悉,毛豆腐的制作十分讲究。它先用优质黄豆制成质白光洁、柔韧滑腻的豆腐坯,然后切成约为12×6×3厘米的条,稀少地撒上盐花,再放入湿温适当的木笼竹条上,用木板厚布盖好,过了4至6天,当豆腐发酵表面长出茸毛来,就成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