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龙县特产有哪些 大理州云龙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龙县特产有哪些 大理州云龙县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5-22 20:20:17

一. 云南省 大理 云龙县 高河菜

是大理苍山的高山名贵植物,原产于苍山顶峰“龙池”(洗马塘)海拔3500米以上地带。陈鼎《滇黔纪游》一书记载说:“苍山绝顶有高河菜,七、八月生,红茎。碧叶、味如芥。”现已由白族农民种于山麓菜地。高河菜常制作腌咸菜类食用。制作方法简便易行,首先将采摘的新鲜高河菜洗净,用开水烫过,加芝麻、姜丝,用热香油浸拌后即可食用,也可放入罐内密封,可保存半年而不变味。高河莱具有开胃、健脾、清神等药理作用,是馈赠、招待外地亲友的著名。( 大理)

二. 云南省 大理 云龙县 云龙火腿

云龙火腿特有的色香味早已声名远播海内外,大凡食用过云龙火腿的人都有经久不忘、津津有味、余香悠远,幸福满满的感觉。

“冬至节、杀大猪”是流传已久的民间谚语,就是说这个节气是杀年猪的好时节,猪肥体胖,气温低,适宜腌制各种美味腊肉、火腿。由于各家各户差异大,腌制的火腿间有发泡的臭腿,很是疚心,现向你介绍一种祖传腌制火腿的方法。

备好适量的50度以上的纯粮食酒和加碘袋盐,备好干净的披放火腿的大簸箕或木板,禁止垫塑料制品。把猪褪毛干净切割出火腿时,不宜砸甩着,及时清理掉碎肉片,趁热用嘴喷洒酒水,均匀和上盐巴,盐巴可厚到起壳,盐巴掉时用同样方法补上即可,自然摆放凉干,不宜堆放,不宜暴晒,10公斤以下的火腿凉10天左右,10公斤以上的火腿凉15天以上。原则上火腿小少凉,火腿大多凉。防止鼠、猫、狗偷吃,以后用绳索自然吊放好,这样火腿制作过程完成。

这个方法腌制的火腿可使火腿内水份自然逼干,咸淡适宜,色泽自然,香味纯正,而且操作简单易行。用此方法腌制的火腿没有出现过发泡的臭火腿,还可防虫,是一个腌制火腿的理想方法。

三. 河北省 秦皇岛 卢龙县 “一奇”甘薯粉丝

“一奇”甘薯粉丝

“一奇”牌薯制品的名牌创建工作自九六年开始实施以来,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关心指导下,

到目前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奇”产品的年产量已达到14000吨,产品在北京、天津、石家庄、

东三省已经形成了稳固的销售市场,并打入了南方及一些边远省市,部分产品远销南韩、加拿大等国。“一奇”产品先后六次被评为省优质农产品,99年荣获“99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称号。

四. 四川省 甘孜州 九龙县 土豆泥

土豆泥,将土豆煮熟,去皮,用汤匙将其压烂;将青椒剁成颗粒,蒜剁烂,花椒面少许;油温七成热,下蒜泥,青椒.花椒面,再下土豆泥;加盐,味精或鸡精,葱花,起锅即可。

五.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六. 江苏省 徐州市 云龙区 龙门鱼

鲤鱼是徐州人民喜爱之物,有视鲤鱼为喜庆有余之意,故徐州有“无鲤不成席”的风俗。儿童入学、学子进考必烹制鲤鱼使其食之,喻其“成龙”之意。

相传“龙门鱼”一菜始于彭城人刘裕(南朝宋武帝)。刘裕幼年入学时,其父设家宴庆贺,做了四道菜,一是清炖鸡,取百事吉利之意;二是红烧肉,取肉味醇厚,希其为人忠厚;四是烩蛋,菜色金黄,望其事业辉煌;四是红烧鲤鱼,冀其富贵有余。总的意思是希望刘裕能像越过龙门的鲤鱼,通达富贵。刘裕听后说,何不现在就让鲤鱼跳过龙门?随即将红烧肉块枕在鱼头下,把鸡块垫在鱼尾下,鱼的头尾就翘起来,再将烩蛋浇在鱼身上,然后说,这鲤鱼不是已经跃过龙门到了金色的云彩中了吗?在座宾客闻之大为称赞。刘裕做了皇帝后,率军来到彭城,回忆往事,踌躇满志,命厨师按他的意思将四道菜做成一道大菜,取名“龙门鱼 ”,用来祭祀先人。

此菜的特点是外酥里嫩,兼蓄五味,形状美观,汁浓鲜香。

七.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安龙县 安龙特色驴打滚

糯米糕裹上黄豆面、或者是其他东西做成的炒面就叫驴打滚,是安龙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糯米面加水(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揉成汤圆状,蒸熟,根据个人口味,加上配料就可以了。驴打滚的吃法很多,可以是甜的、咸的。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八. 云南省 大理 云龙县 麦地湾梨

麦地湾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麦地湾梨是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的。麦地湾梨是“云南省特晚熟优质梨品种”,已被认证为绿色食品。麦地湾梨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麦地湾梨是云龙县特有的特晚熟耐储藏地方优良品种,在当地栽培历史悠久,据《云龙县志》记载:“已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因成熟于冬季,群众又称之为“冬雪梨”。 一、麦地湾梨称谓的由来 麦地湾梨名称的由来还与知青上山下乡有关,当时下关知青多集中在云龙县旧州区(现功果桥镇)的澜沧江河谷地带,由于当时生产储藏技术水平有限,所以到每年的2-3月份已无梨果供应,这时有一人将梨从麦地湾村带到知青点给知青们分享,知青们品尝到汁多味甜的梨后,纷纷问:“这是什么梨?”这人也不知是什么梨,只说是从麦地湾带来的,以后知青们想吃这种梨的时候就会问:“有没有麦地湾梨?”。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以地名和梨结合的品种称谓“麦地湾梨”。 二、麦地湾梨的品种来源 据1998年《河北林果研究》第13卷第一期中“云龙麦地湾梨调查”,云龙麦地湾梨, 又名麦庄梨、雪梨, 系云南农家品种。因来源于四川, 故群众又称四川梨( 原名已无法查考) , 系70 年前游洪顺由四川迁居云南省云龙县旧州乡麦庄村时带来的接穗, 接在屋角的一株川梨( Py rus p ashia Buch. -Ham. ) 树上, 成为繁殖传播的母树。母树的原树冠已死, 现存树冠系从距地面高约1m 的空心主干上长出的徒长枝重新形成的。现母树立地海拔1720m。树高10m, 冠幅8m, 主干高2m, 树势中等, 枝条中密, 年产梨果400~500kg 。后经大理州云龙县农业科技工作者多年发掘、筛选,并从其变异品种中成功选育的晚熟优良地方特色水果品种之一。 三、麦地湾梨产业的发展历史 据1992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志丛书《云龙县志》中第176页第4行记载,有16种地方梨果品种资源,以水井麦地湾梨、漕涧黑心梨、大功厂密香梨为特品,1989年有面积4543亩,总产量103.03万公斤。第463页的第17行记载,优质晚熟香梨调查:旧州乡水井村麦地湾梨(又名麦庄梨)和大功厂梨(又名依主梨),以优质、晚熟著称,可保存到来年春季,为云南省少数优质、晚熟香梨品种,经过调查,鉴定和推广,至1989年,已嫁接28000株,为开发地方名品找到门路。 据1996年出版的《云龙县林业志》记载了云南省农大科研处高级工程师张兴旺(中),大理州经果站高级工程师汪长进(左)考察云龙优质梨的照片(张昭摄)。《云龙县林业志》第60页第17行记载,水果类:品种甚多,主要有梨、苹果、柿、梅、柑桔等,梨品种有16种,主要有麦地湾梨、大功厂梨、雪梨、漕涧黑心梨和大黄皮梨、火把梨、人头梨、麦皮梨、大棠梨等。其中以旧州乡水井村所产麦地湾黄皮梨(特晚熟)品质最优,年产量约15万公斤。在第71页第2行记载,梨:乔木、高10-15米,海拨2500米以下地带多有栽培,县内16个梨果品种中以麦地湾梨品质佳,其特点是:①果色褐黄着红晕,果开型扁圆端正、皮薄、果心小、肉酥脆、味密香浓甜、汁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13%~17%,总糖7. 88%(已转化为糖汁) , 总酸0. 33%, 维生素C 2.2mg / 100g,大果型重400-800克,中果型重250-350克,一般单株产400-600公斤,最高单株可达1500公斤,霜降到小雪采摘,存放至来年阳春3月仍保持汁多浓甜酥脆不变;②树势强健,3月上旬萌动,中旬开花,花期约20天左右,遇重霜花亦能正常受粉,高山河谷海拨1800-2650米潮湿温凉地带均宜栽培,嫁接后3年结果,10年后进入盛果期,70余年老树仍抽新梢挂果满枝,全树结果均匀,木材纹理直,结构细而均匀,有优良器具和雕刻用材。 据1995年出版的《云龙年鉴》第93第16行页记载,〔麦地湾梨授粉试验获得成功〕:1992年以来,为探索云龙麦地弯梨授粉结实规律,县林业站经济林果专业技术人员与云南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共同承担试验课题,并经试验和跟踪观察得出结论:麦地弯梨自花授粉结实率为零,砀山酥、金花、雪花、大功厂、富源黄梨等梨品种与之授粉结实率较高,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的配置比例为5:1,县内先期开发的纯麦地弯梨园应按比例高头换接上述授粉品种中的任意一种,方能达到结实丰产目的。第338页第14行记载,〔麦地湾梨精品包装初见成效〕:麦地湾梨是县内特有的优质晚熟梨,具有很好的市场,2000年初,县科委接受“麦地湾梨”品牌开发项目后,根据项目要求,组织人力、物力、突出攻关,年内完成包装设计、印制、装合等业务。首批上市1500件,上市后受到广大消费者普遍欢迎,市场供不应求,经济效益显著。

云龙麦地湾梨是地方优质品种,通过多年的提质、技术集成,近年来已被认证为绿色食品,“云南省特晚熟优质梨品种”,经云龙天池林果场的示范带动,全县发展面积已达35000多亩,仅天池林场示范1200亩,年产梨2000吨以上,2013年林场产值可达400万元以上,同时带动协会发展4700亩。

2014年,云龙县园艺工作站申报的“麦地湾梨”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麦地湾梨产地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境内,涉及诺邓镇、功果桥镇、漕涧镇、白石镇、宝丰乡、苗尾乡、检槽乡、长新乡、关坪乡、团结乡、民建乡共11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8°52′~99°46′,北纬25°28′~26°23′之间,南北长109千米,东西宽91.8千米,种植面积6700公顷,年产量15万吨。

九.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安龙县 棕制品

安龙棕树资源丰富,用棕片加工的生产、生活用具有棕绳、棕垫、棕刷及沙发垫、床垫、汽车、拖拉机垫等制品,柔软耐用,颇受消费者欢迎。( 安龙县)

十. 四川省 甘孜州 新龙县 四川麝香

麝香为常用川产道地中药材,鹿科动物林麝、马麝、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分泌物干燥而成。又称寸香、香脐子、当门子、元寸。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温,味辛,具有开窍、活血通络、散结止痛等功效。

四川省生产麝香历史极为悠久,以林麝为主,约占全国产量的50%。主产区可分为甘孜、凉山、乐山市、雅安、宜宾市、泸州等川西、川南区、阿坝、绵阳市、广元市、德阳、成都川西、川北区、万县、南充、酉阳、重庆川东、川北区。以川西二区产量较大,通常甘孜占50%,阿坝占25%,凉山占12.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最高年产1.2吨,常年产量0.5吨。野麝多在冬季至次年春季猎取,捕获后立即割取香囊,阴干。获取1千克麝香,大约平均捕杀160头麝。麝香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1956年四川将大巴山划为自然保护区,实行禁猎。1958年在马尔康县、米亚罗、南川建立人工养麝场,开展野生变家养的试验。1962年国家将麝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实行护、养、猎并举的狩猎方针。1980年四川作出五年内禁猎麝取香的规定。1982年在都江堰市建立四川养麝场,1983年在养麝场建立四川养麝研究所。商品按加工程度分毛壳麝香、麝香仁。带囊壳为毛壳麝香,以饱满、捏之有弹性、香气浓烈者为佳;除去囊壳称麝香仁,以当门子多、质润柔、香气浓烈者为佳。主要药用成分为麝香酮。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