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江苏盐城特产糖 盐城正宗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江苏盐城特产糖 盐城正宗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5-03 02:33:29

一. 江苏省 盐城市 阜宁 硕集卜页

 硕集卜页是传统的工艺食品,它采用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以硕集地产大豆为主要原料,经过浸、磨、煮、滤、浇、榨等传统工序精制而成,其色泽金黄,柔嫩细腻,薄明如纸,以其工艺精细,配方独特,口味纯正,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而享誉远近,成为倍受人们青睐的土品。

硕集卜页采用传统的盐囟点浆,据说是多一滴不行,少一滴不可,就连烧豆浆全有讲究,不烧到火候,产出的卜页就不可能成为精品。经他们精制的硕集卜页,煮烧时,久熬不碎,其色泽由金黄转为洁白,鲜嫩可口,令人叫绝。许多年来,无论是到硕集投资经营的,还是到硕集走亲访友的,总喜欢品尝品尝硕集卜页。

到硕集吃卜页有多种吃法。最方便的当数卜页裹油条了,一两根油条用卜页一裹,吃起来香脆可口,原汁原味;最简单的是家常菜了,凉拌、热炒、红烧,特别是卜页结烧肉,素里有荤,荤含素味;至于说配些虾米精制而成的开洋干丝,微带韧性,吃在嘴里鲜香可口,回味久长;还有那夹心卜页卷,外是金黄色的皮,内是鲜红色的肉,透过金黄色的薄皮,隐约看到淡淡的粉红色,可谓是“秀色可餐”,尝一尝,清淡爽口,百吃不厌。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硕集卜页渐渐走出家门。去年在上海举办的阜宁地产品交易会上,硕集卜页成了大都市居民的抢手货。前不久,一位德国客商来硕集考察,吃了硕集卜页后,不停地叫着“OK”,临行时还专门买几斤硕集卜页带回国。目前,硕集卜页仍以家庭作坊和传统工艺生产为主,产品供不应求,硕集卜页的制作者们正同有关院校洽变科技合作事宜,力求形成现代化生产线,尽快扩大生产规模,让更多的人能吃上硕集卜页。

二. 江苏省 盐城市 建湖 三伏酱油

上冈酱醋厂产品。1915年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获奖。1974年作为江苏省唯一出口的酱油产品,远销日本、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和地区。

建湖县上冈酱醋厂生产的黄海牌三伏酱油,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相传在100多年前,有个熟谙制酱技术的镇江人来到上冈开了一爿王记酱园,以优质的面粉做成坯饼,采用民间传统的酿造工艺制曲发酵,经过盛夏头伏、中伏、末伏的日晒夜露,抽出的酱油取名为“三伏酱油”。1915年该产品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并获得金奖。

上冈酱醋厂按照传统的发酵工艺,选用优质的面粉、黄豆为主料,经过保温、上黄、加菌、浸泡、淋浇,历经一定时间后抽出的酱油,除去沉淀物,再经灭菌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该产品葡萄糖成分含量高,质地醇厚,味道咸中夹甜,美味可口,是烹调、凉拌、佐餐理想的调味佳品。1974年作为江苏省惟一的出口酱油,在广交会上受到中外客商的欢迎和好评。目前,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外销马来西亚、加拿大、日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三. 江苏省 盐城市 阜宁 阜宁绿色西瓜

【绿色西瓜】 阜宁地处江淮腹地。阜宁西瓜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土壤条件、丰富的种植经验形成了自由的风味特色,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已发展成为优势产业。品种优新。选用的品种主要有早春红玉、超级冬春、小兰、特小凤、惠兰等,果型号、果皮薄,单果重1.5~2.0公斤,有晶黄果肉和鲜红瓜瓤两种类型,种子小,果皮淡绿青色条纹,从果型大小、色泽到内在品质均适应市场需求。食口味好。黄壤西瓜口感细腻、多汁,是消暑解渴佳品。红壤西瓜糖度高、纤维少,更以其甘甜多汁、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质量安全。普遍采用钢架大棚多层覆盖保护地栽培,病虫害发生轻,全部使用有机肥料,其产品经审定取得了省级绿色认证,达到品质优良、食用安全的要求。馈赠佳品。中小果型西瓜既是人们消费使用的佳品,也是馈赠亲友的礼品。经营者十分注重内在质量和箱型设计,坚持规格分级、分色外套网罩,分品种定量包装,以赢得消费者的称心满意。阜宁西瓜年供货量10万吨,供货季节4~10月。

四. 江苏省 盐城市 阜宁 阜宁大米

阜宁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位于江淮平原中部东径119°27′至119°58′,北纬33°26′至33°59′,包括阜宁县所属于阜城镇、益林镇、东沟镇、沟墩镇、新沟镇、吴滩镇、古河镇、陈良镇、合利镇、硕集镇、罗桥镇、三灶镇、陈集镇、郭墅镇、芦蒲镇、公兴镇、杨集镇、开发区共20个乡镇1个开发区

特定品质

里下河平原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优质商品粮生长基地,而阜宁县由于离黄海海岸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因此阜宁大米更优于盐碱性偏重的沿海大米,阜宁大米做出的饭粒,晶莹透亮,口感绵软,堪称米中极品。阜宁大米在上海、苏州等长三角各地享有极高的口碑。

文化典故

据盐城市粮食志记载,阜宁县早在秦时民间就与外地交换大米,唐时大米贸易活跃,到了清代,米行大发展,经上海、青岛等地转销欧美日苏等国,米市兴隆。20世纪50年代末期,全县大面积旱改水获得成功,至70年代水稻就成为我县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和农业的主导产业,全县水稻种植面积近4年一直保持在80多万亩,一般年份水稻总产9亿斤左右,列盐城市9个县第一位,江苏省前10位。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商品粮基地县"。2005年,全县粮食总产12.77亿斤,列全国粮食生产百强县第91位。阜宁大米品质优良,主要得益于3个方面。一是气候环境独特。我县为海洋性湿润气候,春夏回温较慢,水稻早期生长期长,夏季冷暖空气交汇频繁,夜雷雨多,对水稻生长有利,而九十月份光照充足,蒸发量大,有利于糖份和干物质积淀。二是水土资源丰富。我县为黄淮冲积海相沉积平原,属碱性土壤,蓄水透气性能好,土质含钾量丰富,尤宜水稻种植。三是种植技术先进。近年来,我县大力选种了武育粳等优质系列粳稻品种,还积极推广先进的种植模式,现有"绿肥+稻"20万亩,"养鱼蟹+稻"25万亩,连片无公害种植面积占70%。同时,县境生态环境质量良好,地表水达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目前已建成6个5000亩优质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阜宁大米"牌特精米2006年初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验收,获得国家级绿色食品标志。

五. 江苏省 盐城市 东台 东台麻虾酱

味道鲜美独特,麻虾熬酱招待客人,其独特的味道让客人留下好菜一桌,不抵麻是一唰之感叹。南通乡村食品有限公司研制开发的系列麻虾酱,将让您有机会品尝这一美妙绝伦的稀世美味。

麻虾酱是火锅、饭食、面食和大饼的最佳佐料。

麻虾酱类型:原味型、淡辣型、淡辣型、麻辣型、咸辣型。

东台麻虾是用世界上最小的虾!是永远长不大的淡水小虾,味道极其鲜美,堪称江海一绝.

麻虾是一种独生于东台沿海野生的淡水小虾,因其味道鲜美而闻名,被誉为天下第一鲜,富含蛋白质、钙、磷等人体必须的多种营养成份。

材料:

麻虾、油、盐、酱油(或甜面酱)、葱姜末、水

做法:

1、挑去麻虾中的杂质和小鱼,用适量盐拌匀。

2、锅里烧热油,下葱姜末炒香,加入麻虾翻炒片刻,加入大约麻虾1/3体积的水煮制。其间加入少量酱油或甜面酱调味及调色,并依口味再添加适量的盐。煮开一分多钟就可起锅。

3、完全放凉后,装瓶。上浇1至2CM油,密封入冷藏室保存。

说明:

1、麻虾酱以偏咸一点较易保存。

2、喜欢辣味的也可在煮制中加些辣椒粉和花椒粉。

六. 江苏省 盐城市 阜宁 单墩粉丝

【单墩粉丝】 陈良镇单家墩位于镇区东方1公里处,隶属永同村,此地农民素有制作粉丝的传统,几百农户一贯以此为副业。所产粉丝干、白、细、匀、长,价廉物美,食用时烹煮不化,汤水清淡,是人们久食不厌的家常菜,“单墩粉丝”之名不胫而走,文革前即畅销盐阜地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市场拓宽到大江南北,成为菜市场名牌、城乡居民常购之食品。其原料原为水乡陈良地产之安豆(豌豆)、蚕豆,销路扩大后引进阜宁县西部旱谷地区盛产之山芋(红薯),制成的山芋粉丝的风味和豆粉丝不同,经单墩人精心制作,均受家庭主妇和饭店厨师青睐。阜宁人不但常年食用“单墩粉丝”,还与阜宁大糕、硕集百页、益林酱油配成“四式”礼品,馈赠远方亲朋,并自豪地说,“这是我们阜宁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单墩的粉丝生产一度萎缩,做粉户日渐稀少,逢年过节,单墩农民的外地亲友前来求购几斤纯正的“单墩粉丝”都难以满足。至于县外市场,已无“单墩粉丝”踪影。2009年初,单家墩所属的陈良镇永同村村民委员会主任周其柳召开会议,以仅存的28家粉丝生产户为榜样,动员群众重操旧业,并引进新技术将传统的手工生产改为半机械生产,为单墩粉丝注册“绿宝”商标。经几年恢复性发展,至2009年,永同村的粉丝作坊已近百家,年产量已达200多吨。“绿宝”牌纯正单墩粉丝正在向大城市超市挺进。

七. 江苏省 盐城 滨海 白首乌粉

滨海县素有"首乌之乡"美称。相传清咸丰年间就有种植。首乌是可药食两用的滋补品。滨海县利用这一土,办了首乌制品厂。所产总渠牌精制白首乌粉,以首乌块根为原料,经清洗、去皮、去杂、粉碎、过筛、粉乳沉淀、分离、烘干等工序制作而成。产品呈粉状,洁白带光泽。荣获盐城市"传统品奖",畅销全国各地及港、澳和东南亚一带。

八. 江苏省 盐城市 滨海 盐城草炉饼

盐城草炉饼是江苏省盐城市的特色小吃。盐城草炉饼酵料纯正,火碱适中,饼底靠炉板呈现出古铜色,而饼面和糖料经过火烤后为金黄色,饼边白色不糊,中间饼肉则绵甜爽口。因此,人们形容它为“金玉铜底玉镶边,绵甜爽口草炉饼”。

草炉饼顾名思义因用草炉生产而得名。相传它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5年,也就是汉朝王莽篡位以前。相传汉朝的时候,王莽就是做饼出身,他那个时候做的饼就是现在的草炉饼的前身。王莽之所以能篡位,主要是他的两个女儿相继被选入宫中,王莽成了皇亲国戚才有机会。

张爱玲曾在一篇散文中写过,当年她在上海居住时,常听到有些小贩,穿巷过街,叫卖“炒炉饼──!”其声悠悠,引人食欲。其实,她所写的“炒炉饼”应该写作“草炉饼”。这是当年苏北老乡用特殊方法制作出来的一种大众化点心。

草炉饼工艺讲究的是“酵正、火正、碱正”,这样生产出来的草炉饼才能具有“金顶、铜底、玉镶边”的效果。因其口味纯正、食用方便而深受群众的喜爱,随着上冈人的游走四方,草炉饼也逐步被外地人所接受。目前,除了我市许多县(市)的宾馆、饭店经常来订购外,上海、南京、苏州、青岛等地的许多老上冈人还经常托熟人捎带回去。

上冈草炉饼一直都是不用馅料的,过去确实是圆形的饼,只不过现在的草炉饼已改为长文形,所以不少人常常把草炉饼误以为黄烧饼。人们对草炉饼的吃法也有讲究,一般都是买上几个草炉饼,切上几块酱生姜,沏上一杯茶叶茶,这就是所谓的“粗烧饼细吃”。现在的吃法更是五花八门,有老鸭汤泡草炉饼,有鸡汤泡草炉饼……

草炉饼的面粉用料一般都选择精粉,用传统的酵头进行发酵,草炉饼的发酵是不用现代发酵剂的。面粉发酵时兑水也非常讲究:一般是七成热水,三成冷水。水温低了饼会发硬,不往炉壁上粘,做出来的饼口感不绵。水温高了,做出来的饼就会有腻味。

“金顶铜底玉镶边,绵甜爽口草炉饼”,苏北——上冈草炉饼历经二千年市场延宕、五十年坚苦守望,却因后继乏人,面临失传。

虽然随着草灶被煤炭炉、液化气灶、电磁炉等各种炉具的取代,又随着市场上面包、蛋糕、比萨饼等西方食品的涌入,草炉饼正逐渐淡出市场,近乎绝迹,但草炉饼的坚守者仍以执著的精神沿袭着草炉饼亘古不变的手工制作方式。

制作“草炉饼”是一项非常忙碌、辛苦的工作。每次制作,先要用草将炉膛烧红,烈火熊熊,炎热逼人。眼看炉膛温度已高,便用火叉拔灰,压住火苗。这时,“贴饼师傅”便加快节奏,迅速地抓起饼坯,两只手左右开弓,一手拿着两只饼坯,从炉膛的左右两侧,一直贴到顶端。转眼之间,炉膛贴满饼坯。然后再用火叉,拔开草灰,顿时火焰腾起,温度陡升。不消片刻,饼坯渐渐鼓起,饼面开始焦黄。芝麻香味,扑鼻而来。于是再用火叉拔灰,压住火头。师傅一手持铲,一手执网,将满炉烧饼铲进网内。

上冈徐氏草炉饼在盐城、建湖一带很有名气,据了解,该镇居民徐士芹老人的父亲是徐氏草炉饼的第一代传人,徐士芹从四五岁起就给父亲做下手,耳濡目染,再加上父亲和兄长的言传身授,很快就掌握了草炉饼的生产工艺。1932年前后的上冈镇虽然地方不大,但草炉饼店却有不少,鼎盛时期竟超过了30家。解放初期走合作化道路,徐氏草炉饼也和其他草炉饼店合并成了大集体企业。1956年,因父亲英年早逝,徐士芹顶替到了大集体草炉饼店。徐士芹的儿子徐伟成也在15岁那年到父亲的饼店工作,并很快成为骨干力量。

现在虽然人们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饮食文化不断丰富,但草炉饼仍是水乡人的最爱。一些漂泊异乡的游子更是对此情有独钟。一些来盐考察的客商经常特地从盐城驱车20多公里赶到上冈一饱口福,并带一些回去给家人品尝。还有一些出国的水乡人和外地客,会专程来到上冈订制草炉饼,作为礼品带往别的国家,以馈赠那里的美籍华人。小小的草炉饼传承了历史文化底蕴,浓缩着地方饮食习惯,连接的是游子浓浓的思乡之情……

九. 江苏省 盐城 盐都 大冈脆饼

盐城风味名点,已有100多年历史,与伍佑糖麻花齐名于淮、扬各地。配料用面粉、油、糖和少量桔皮。饼为正方形略长,呈嫩黄色,饼面敷有芝麻。味香、甜、酥、脆。存放两个月不致变质。便于携带保管。干吃香酥爽口,不觉干燥;水泡易于消化,是旅游、馈赠佳品。中国盐城网提供( 盐城)

十. 江苏省 盐城 盐都 清真油麻饼

原为清末盐城回民哈云书开办的“哈鹿鸣”清真菜馆创制,今清真饭店仍保持这一特色。制法是将糯米粉、面粉按一定比例拌和,包入桂花糖、金桔等精制而成的馅心,放入热油煎之。制作工艺考究,制成后外脆、中粘、心甜。食用时逐层品尝,清爽可口,齿舌留香。中国盐城网提供( 盐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