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长治潞城十大特产 长治土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长治潞城十大特产 长治土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更新时间:2022-05-04 20:00:28

一. 山西省 长治 屯留县 上党党参

上党党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主产于长治,因该地古称上党,故名党参。党参以根入药,具有补中益气的功能,可治多种疾病。以党参为主药,可配制多种中药。

党参与人参同属于补气类中药。 党参与人参功效相似, 而药性平和, 不燥不湿, 不寒不热, 中老年人用之较人参更为有益。 党参虽然可以作为人参的代用品使用, 但从植物学分类来讲两者有着较大的差异。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 而党参为桔梗科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党参的干燥根, 中药材品种有明显的区别。

二. 山西省 长治 壶关县 红面擦尖

红面擦尖

原料:高梁面粉、白面粉、水。

制作方法:

1、将等量的红面与白面放入盆中,加入约面粉总和6成左右的水,将其和成水调面团备用。

2、锅中加入适量的水烧沸,将擦尖擦子架在锅边上,然后一手扶住擦子,一手抓起适量的面团用力向锅中擦下,擦完一块面后,再取一块面用同样的方法加工制作。

3、等其全部加工完成后用大火烧沸,捞出即可食用。

特点:色泽深红,口感筋斗,利口。

三. 山西省 长治 武乡 武乡擦面

擦面

“擦面”也叫擦圪蚪。是武乡民间一种普通饭食。制作简单,操作方便,适合集体大灶多食用。做擦面:1、需备有“擦床”灶具,擦床架呈现长方形,大的约三尺左右,小的也有一尺半,中间床架上多用硬铁皮做擦孔,扁圆形向上隆起,孔如月牙,多似鱼鳞,排列较有序。2、面和好后不需要揉搓和用力揣压,质地软绵为好,也称活面,可直接擦入开水锅内。3、原料常见有三种:一是纯白面粉,二是白面中掺入玉米面或高梁面,三是白面、豆面、高梁面和在一起称“杂面”。

四. 山西省 长治 潞城 马皮泡

马皮泡

地下块菌,形同洋芋。滇东、滇中、滇南、滇西,都有出产。其皮最合煮汤,味道奇异。成熟整菌火焐碳烧,0后异香难当。有人去其外皮,生吃表面菌肉,以为口感糯粘酥牙,非常有趣。

五. 山西省 长治 屯留县 玉米糁

玉米糁

玉米糁是由屯留县绿色色品开发研究中心采用无公害生产技术经过精细加工而制成的。其营养丰富,每500克玉米糁中含蛋白质43克,脂肪22克,碳水化合物365克,尼克酸12克,且含有大量亚油酸、维生素E和酶等对延年益寿有效的成份。经常食用该玉米糁煮成的稀饭或粥,能使血液中的胆固醇保持正常,防止胆固醇向血管壁沉淀,从而能防止和解除血管硬化,且能够改善肠胃的机能,健全造血机能。国内外多数医学博士和学者认为,食用玉米制成的食品,可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该产品采用高级彩印真空塑袋包装。

六. 山西省 长治 长治县 西陕韭菜

西陕韭菜是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县荫城镇西陕村的。西陕韭菜根微红,叶嫩绿,清香味浓,营养丰富,以其独有特性享誉上党地区。

长治县荫城镇西陕村生长的韭菜,根微红,叶嫩绿,闻之香味扑鼻,食之味纯爽口,十里八乡对其情有独钟。它的种植过程极为讲究,冬天施肥蓄根,出芽后定期施肥、浇水,拔掉全部杂草。然后,施一遍肥,浇一遍水,拨一遍草。因其施肥用的是农家肥,浇灌有专用水井,所以长出的韭菜叶肥茎壮,没有一根杂草,味纯不含一点异味。此韭菜含有多种人体有益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可提神生津,滋阴补血,是缺铁性贫血病人食疗的最好蔬菜。主要特点是:清香味浓,营养丰富,食用时只沾面食不沾碗。西陕韭菜以其独有特性享誉上党。

七. 山西省 长治 平顺县 长治馅饼

"馅饼"也叫"菜合的"、"小鏊饼",高平、陵川民间称之为"里圪抓",是晋东南城乡百姓过节待客的佳品,也是家庭改善生活的美馔。究竟馅饼是何年何月落户长治地区,据民间传说,蒙古族侵占中原后,留守在潞州的蒙古士兵常吃荞麦面为皮、牛羊肉为馅、用干烙、水煎制成的馅饼,后发现潞州人用白面制作的葱花烙饼香脆好 吃,于是改用白面做皮、豆油煎制而成的馅饼,软嫩可口,鲜美异常。从时间推测,馅饼在长治落户已有700余年历史。700余年来"馅饼"在长治一带历经改革成为形如小铜锣,两面金黄色,透亮馅可见,面皮如纸薄,肉似珍珠丁,蔬菜翡翠亮,吃时蘸蒜汁,油润可口香, 久食不厌烦,食后永难忘。传说潞安府知府惠征的女儿玉兰(慈禧)少年在府衙住时,也喜欢吃潞安府街头小贩做的"馅饼"。后来进宫当了娘娘,尽管山珍海味吃不尽,但她晚年还让御膳房把"潞安馅饼"列入她的必食之品。可见馅饼不仅是老百姓的美 食,而且还是宫廷里的珍馐。馅饼是用一种生铁鏊烙制而成的。有趣的是这种小鏊,有三足鼎立支着鏊盘,鏊盘顶凸周渠股圈,上有盖,有把,操作方便。如置于独眼高火上,火离鏊凸部高约8厘米,离鏊股不足5厘米,烙制成形的馅饼中间薄, 周边厚,中间皮脆,馅少,周部馅多面软,而且鏊光不糊饼面,所以,烙出的馅饼两面金黄色,形如小铜锣。

新中国成立后,集市、地摊卖馅饼的不下数十家,惟受人青睐的是长治市英雄街杨老六、杨九明兄弟俩制作的好吃。改革开放后,华东小区的汪来香女士,在父辈的传授下,结合历史的做法,在配料上加以改进。优质面、四季水、煮粉条要剁碎,臀尖肉、韭菜配、撒香料、拌入味,皮儿薄、馅儿肥、色泽黄、软而脆,百姓食客们称之为"馅饼王"。壶关县北关闫建国烙制的"素馅饼"也备受群众欢迎。他们的馅饼都被长治市名吃研究会评为"上党名吃 "。汪来香的馅饼还荣获中国·太原国际面食节金奖。

八. 山西省 长治 长子 长子炒饼

山西省长治“长子炒饼”历史悠久,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流传到晋、冀、鲁、豫各地。其特色是柔软利口、清香不腻,不仅是上党人民喜爱吃的美食,而且外地人来长子办事,也要品尝其风味以饱口福为乐趣。1974年,晋东南地区商业局饮食服务科已将“长子炒饼”纳入《烹调技术基本知识》,《长治日报》、《太行日报》、《山西日报》、《中国食品报》、《烹调知识》杂志先后登载过其制作方法和风味特点。1984年,在晋东南地区名产、名吃展销会上荣获一等奖。1987年4月又被上海市锦江(集团)联营公司、服务食品技术研究中心收入《中国风味菜点集锦》一书。

九. 山西省 长治 城区 长治堆锦

长治堆锦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长治堆锦,又称"堆花",为民间画类工艺品,是长治地区的。其创制时间尚未考证,但从现存资料看,至少在清末民初已闻名遐迩了。

古城长治丰厚的物产资源、悠久的文化传统、朴实的民风民俗、聪慧的能工巧匠,赋予了长治堆锦粗犷的艺术风格和精美的工艺技巧。使这一艺术以其独特的风采呈现于我国民间工艺品的百花园中。

长治堆锦以丝绸织物为主要面料,草板纸、棉花为骨架,经剪裁、贴飞边、压纸捻、续棉花、拨硬折、捏软褶、渲染描绘等十余道工序制成。其单体造型小巧精致。以人物为例,一般身高在15-25公分之间。因制作中各部分棉花的厚薄不均,边缘粘贴的纸捻粗细各异,再加上拨折叠压时的顺序变化,使画面产生一定的立体感。对人物的头、手、佩饰、道具的制作要求十分精细,直径仅两毫米的手指必须内填棉花,外包绸缎。头饰、道具要用金银箔料刻成十分精美的图案,一些地方还要彩绘。

早期的长治堆锦以制作礼品为主。有置放在条几上的座屏,有数达十余平方米的中堂、条屏等等。其内容多为反映岁时俗尚、人生礼仪的吉祥图案。

长治堆锦影响较大的艺人是我市炉坊巷李家的李模(?-1931年)、李时忠(1890-1967年)父子。他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苦心钻研,不断创新,是集绘画与制作技巧于一身的全能艺人,为长治堆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可贵的贡献。1910年前后,他们曾应邀前往晋中、太原一带作艺。在将近3年时间为冯玉祥、吴佩孚、阎锡山等军政要人和地方权贵制作了一批堆锦作品,因此而备受青睐,名声大振。1915年,他们制作的"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四季条屏,荣获巴拿马赛会银质奖。遗憾的是当时的奖章、证书和其它实物已失于战乱。

长治堆锦从其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合作化前一直采用"传媳妇不传闺女"的家族式传艺方式。1931年,李模去世后,长治堆锦的生产逐渐萎缩,技艺退化,李家艺人基本上改做油漆裱糊。李时忠之后,再没有出现过全能艺人。

1953年,李时忠、李时杰、陈玉珍、李松等堆锦艺人参加了长治市油漆裱糊合作社(市工艺美术厂前身),成立了长治堆锦的第一个生产小组。这个时期生产的堆锦不以盈利为目的,批量也很小。有"李密苦学"、"张骞寻源"、"木叶照书"、"刻舟求剑"等传统题材作品,也有"歌唱和平"、"英雄常在"等现实题材作品。其中部分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来访的朝鲜和苏联友好代表团。1964年秋季广交会后,长治堆锦开始出口,1965年到1966年,长治工艺美术厂共生产了套装"八仙人"和"巾帼英雄"、"天女散花"、"葡萄熟了"、"快乐的童年"等4000套条屏、单幅画及盒装产品。1972年至1979年,又生产出口了一批套装堆锦礼品盒和折叠式堆锦纸篓。这期间,技艺人员还在保持以绸缎为主要面料的情况下,借鉴了其它新兴工艺画的一些经验,扩大了用料范围,增加了制作手段。制作了一批主题鲜明,构图巧妙、物象准确、1合理、色彩明快、装潢新颖的创新堆锦,成为长治堆锦的换代产品。创新后的长治堆锦,曾参加1978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和多次省级展览,"拜月"、"听琴"等作品还获得了79年省工艺美术创新奖。

十. 山西省 长治 潞城 土豆

土豆

土豆的学名是马铃薯,“土豆”是通称,个别地区叫洋芋。初生叶为单叶,全缘。随植株的生长,逐渐形成羽状复叶。聚伞花序顶生,有白、淡蓝、紫和淡红等色。土豆又名番薯,马铃薯。

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学名马铃薯,另有俗称洋芋、山药蛋、薯仔(广东、港澳地区惯称)、地豆子、地蛋(山东人惯称)、地瓜(江苏徐州自连云港一带尤其是中间的新沂等市县的惯称)。块茎可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

有的学者认为土豆共有7个栽培种,主要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及其附近沿海一带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最重要的土豆栽培种是四倍体种。四倍体栽培种土豆向世界各地传播,最初是于1570年从南美的哥伦比亚将短日照类型引入欧洲的西班牙,经人工选择,成为长日照类型;后又传播到亚洲、北美、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等地。土豆产量高,营养丰富,对环境的适应性较强,现已遍布世界各地,热带和亚热带国家甚至在冬季或凉爽季节也可栽培并获得较高产量。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