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肃特产中草药 甘肃特产中药材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肃特产中草药 甘肃特产中药材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6-15 06:08:05

一. 甘肃省 酒泉 敦煌 彩塑

以莫高窟彩塑为标本设计仿制的敦煌彩塑,有佛像、菩萨、反弹琵琶、大力士等,工艺精巧,造型美观,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深受中外游客青昧。敦煌彩塑最突出的特点是塑像和壁画浑然一体,相应成辉,即体现了绘画艺术的外在美,又体现出雕塑工艺得娴熟。雕塑家凭着丰富的想象力将同一神像塑造出形神风貌、性格特征各异的千姿百态的彩像,雕塑惟妙惟肖,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欣赏价值。

二. 甘肃省 酒泉 敦煌 西域煎饼

最早出现在唐代敦煌的启蒙教材中,说明敦煌人在很早的时候就食用煎饼。煎饼的起源较早,在《俗务要名林》和《类书》中即有记载。因其制作简单,快捷方便,口感软糯,受到人们的喜爱。

三. 甘肃省 武威 天祝 麦索

“过了五端阳,小麦大麦梢子黄。”农历五月的凉州,田野处处翻滚的麦浪。热辣辣的五月风,推茬掠过麦梢,留下半青半黄的步履。麦穗在“灌浆”了,一籽落地,万粒归仓,已是指日可待之事。于是庄稼人脸上有了笑容,悬了一年的心放下了多半,揪起一穗,在结满老茧的掌心里搓碾着,吹去皮儿,细心数数粒数,掂摸掂摸年景
女人娃娃们兴冲冲上田野“掐青”来了。拣那实沉的大穗头揪下来,七八十来穗扎成一小把,三五十把攒成一捆,往胳肢洼里一挟,沿着窄窄的田埂有说有笑,健壮的双脚“刷刷”扫着小草,走起来像风吹柔柳
这新麦抱回家要做“麦索子”的,其做法独特而绕有风趣。先是连秸杆一起下锅煮,大火大轰,那新麦特有的清香满街满院飘逸;熟了,涝出来,控净水,晾凉,再放在雪白的柳条簸箕里搓,一搓麦粒和麦衣两分家。“哗——刺,哗——刺,”簸得麦衣飞去,只剩净净一堆翡翠珠,抓起一把扔进口中,一股奶津津的清甜润入喉嗓,筋盈盈嚼不够。这叫“青粮食
过了端午时间不长,凉州城里街上就可见卖青粮食的。都是些小姑娘,穿戴得爽爽净净,挽着金色小竹篮,使块白布盖着,顶上是个蓝花小瓷杯,厚墩墩的,青粮食盛的顶尖,这是他们的“幌子”。拣人多的地方一站,一会儿篮子就空了,城里人特稀罕那股田野的清素味儿
庄稼人尝新,嫌这样吃法不过瘾,就转起了青石头磨,把这绿的水汪汪珠子喂进磨眼,转出来一条条小拇指粗细、菊青色的索子,这就是“麦索子”。磨好,美美的盛一海碗,搁点细盐,调上些油泼辣子油泼蒜。嗬!喷鼻儿香,吃的娃娃们都弯不下腰
其实,农家吃“麦索子”,最先并不是为了尝新,纯是为了应急应饥。地里的还没有登场,仓里的却吃完了。庄稼半青半黄,粮食快到口了,但是还差那么一点;这是一段最难熬的光阴。总不能守着粮食饿死。这一应急,就“急”出个麦索子来。磨好了麦索子,还要加一道工序:添一锅水,把麦索子煮成一锅粥,好耐吃些,凑和着别断了顿,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这些年,做麦索子的人少了,何原因?据说:其一,现在农民种田讲科学,麦子品种优良化,由青到黄“接”的非常紧,麦子转眼就黄,容不得你慢慢做了“麦索”来吃;其二,以前做麦索子都是女人娃娃们的兴头大,现在她们都各有“公干”,闲功夫少了;其三,现在磨面都是用电磨,那能磨麦索子的石头磨,差不多都变成“文物”;其四,…恕不一一
于是,有些老人叹道:“过些年,新上来的娃们,都不知道什么是个‘麦索子’了。”年轻人却说;“那也不一定,说不定过些年人们大鱼大肉吃得不耐烦了,又想吃些清素野气的,制造出一种麦索加工机,一头麦子进去,一头麦索子出来,再用不着掐呀煮呀,簸呀磨呀......”但愿凉州麦索常青
( 武威)

四. 湖南省 郴州市 安仁 安仁草药炖猪脚

说到郴州安仁,不能不提的是一道特色菜:草药炖猪脚,而草药猪脚汤更被称为“天下第一汤”。

据《安仁县志》记载,在1200多年的历史中,安仁本地人就有在春分节后家家户户熬草药汤喝的习俗。当地百姓将增骨风、搜骨风、月风藤、黄花倒水莲、黄皮杜仲、龙骨神筋等10多种草药与猪脚、黑豆等熬成黑黑的浓汤,不但滋补身体,且滋味美不可言。

我们请教安仁当地人介绍这天下第一汤的做法,其实挺简单:先将近10种草药洗后晒干,剁成一寸长短备用,熬药时将草药倒进锅内,添水盖住草药为宜,猛火熬8个小时左右,将药汤滗出后再添水熬药渣4小时,熬好后将两汤倒在一起再熬,放上大块猪脚、猪肉(约5斤)、鸡肉(约3斤),20个煮熟的去壳鸡蛋,一斤半黑豆,加上一些中药熟地、枸杞子、当归等一起文火熬制一天一夜,熬成黑黑的浓汤,肉烂了,豆烂了即可食用,早晚时候喝一大碗,即可当餐,又可当点心,滋味美不可言。

五. 甘肃省 陇南 文县 空筒菜

空筒菜

空筒菜,多采食嫩叶茎,极味微甜,营养较高,四、五月为采集最佳季节。鲜嫩叶茎采集后经沸水煮2-4分钟,用清水洗漂二至三遍,即可凉拌或入汤菜。空筒菜分布在文县海拔1200-1800米左右的高山林区,散生面积5万亩以上。

六. 甘肃省 酒泉 敦煌 敦煌地毯

敦煌地毯历史悠久,世代相传。采用精细的传统手艺加工而成。原料为纤维长、粗细适度、光泽好、拉力强的高级羊毛线。用此线制出的成品色泽协调,花纹灵活,毯面光亮,质地柔软,富有弹性。经特殊工艺处理,外观古色古香,给人一种暗中透亮、安静舒适的感觉。它融敦煌壁画的绚美和西北山川的粗犷于一体,兼有阿拉伯风格的色彩图案。敦煌地毯质地坚实、经久耐磨、种类繁多、价格低廉,被旅游观光者视为十分理想的居室铺设和装饰壁挂精品
( 敦煌)

七. 甘肃省 武威 民勤 灰面

灰面

灰是蓬灰,秋霜过后,在沙生蓬棵黄熟将干未干之时,采集投入洼地或预先掘好的燃烧坑内,点燃,待灰烬熔为半流质状态时,在上面加压,使其质地紧密,自然冷却,次日取出,即成粗陶质地的蓬灰。面是用民勤硬粒高筋质小麦磨制面成的精粉,用蓬灰溶液和面,反复揉压,待醒透后,擀成金黄-的面片,切成细长面条,下锅水煎,即成黄亮如金的灰面。下饭菜首选区素炒茄辣。炒菜时,加少许西红柿取汁,佐以麦麸陈醋与蒜泥,酸辣滑爽,诱人食兴,食后上瘾。

八. 甘肃省 陇南 礼县 八盘梨

八盘梨

八盘梨是礼县优良梨种之一,因其形状扁圆如盘,农历八月成熟且可收藏到冬食用,故名“冬八盘”。生产历史悠久,在明嘉靖年间就开始大量栽培,因其成熟后色泽鲜艳,底色淡黄,果面有红晕,肉质细脆嫩白,汁液多,含糖量高,酸甜可口,耐贮藏,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现已于冬果梨、软儿梨、苹果梨、酥木梨、猪头梨、齐梨、长把梨同列“陇上八梨”。

九.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曹杏脯

曹杏脯

宁县曹杏脯是采用当地曹杏为原料,精选加工而成的蜜饯类名牌产品。该产品选样考究、整形精致,片状饱满,脯质脆韧,色晶剔透,营养丰富,具有良好的健胃消食、防癌功效,是国内外名优。1982年获甘肃省优质农产品奖,出口日本、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8年获甘肃省乡镇企业系统优质产品奖。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