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浙江嘉兴莲泗荡特产图片 浙江嘉兴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浙江嘉兴莲泗荡特产图片 浙江嘉兴十大特产更新时间:2022-05-12 01:45:54

一.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乌镇青团

用嫩艾、小棘姆草等揉入糯米粉中做成呈碧色的团子,过去乌镇人用它扫墓祭祖,但现在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已日益淡化。

青团流传百余年,一般无馅。前些年曾出现过多种甜咸馅料的青团,如猪油玫瑰青团、黑洋酥青团、鲜肉青团等,但最受欢迎的却仍是本色的实心青团,也许是它最能体现春天的纯净气息吧。

二.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嘉善老酒

嘉善老酒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的。老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为原料,以特制曲和酒母作糖化发酵剂,经发酵、压榨、陈贮、勾兑、检验而精心酿造成的发酵酒。色泽澄黄,清亮透明,具有独特的浓郁香气,味醇和鲜美,营养成分丰富。嘉善老酒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嘉善老酒是中华民族历史最悠久、最古龙的酒种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特有的酒种。历史上,老酒名品数不胜数。它与啤酒、葡萄酒并称世界三大古酒。迄今已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嘉善的酿造业在明清时代已非常发达。汾湖牌嘉善老酒系列是以糯米作原料,加陈年老酒,于冬季采用传统配方和工艺酿造而成。酒液澄黄、透明,有光泽,醇香浓郁,味甘、醇厚、柔和,属半甜型老酒,内含18种氨基酸,营养丰富,是大众喜爱的底度酒类,适于筵席、宴会等场合。

嘉善老酒的详细描述:

1、产品产地 浙江省嘉兴市嘉善。产品特性:酒液澄黄、透明、有光泽,醇香浓郁,味鲜甜、醇厚、柔和、爽口、味甘。

2、产品成分 糖分、糊精、有机酸、酯类、甘油、高级醇和维生素b1、b2和尼克酸。

3、产品功效 祛寒、助阳通络、解表、行气止痛、补强壮、缓急调中、通络活血、温脾散寒之功效。

4、产品简介 老酒是以稻米、黍米、玉米为原料,以特制曲和酒母作糖化发酵剂,经发酵、压榨、陈贮、勾兑、检验而精心酿造成的发酵酒。色泽澄黄,清亮透明,具有独特的浓郁香气,味醇和鲜美,营养成分丰富。

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嘉善老酒”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三.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乌镇手工酱

中国是酱油生产起源最早的国家,距今已经有二千多年历史,均以天然发酵、酿制。清咸丰九年(1859年),乌镇人陶叙昌创立了以自己名字为号的叙昌酱园,此为乌镇有历史记载以来的最早的酱园。一百多年来,叙昌酱园产品的风格与品质始终如一。

叙昌酱园前店后坊,自产自销。主要产品有陶叙昌牌豆瓣酱、酱油、酱菜等。酱品采用优质黄豆、蚕豆、小麦等原料,利用竹匾制曲,经过长达半年的自然晒露、发酵,手工精制,古法酿制,不含人工香精、色素、防腐剂,酱香浓郁,天然风味。

四.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桐乡蚕丝被

桐乡蚕丝被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名称:桐乡蚕丝被

产品地点:浙江省绍兴市桐乡

产品特性:冬暖夏凉,透气性与吸湿性强,优雅高贵,柔和亮丽

产品成分:含18种胺基酸,

产品功效:吸湿、保暖、透气、舒适、轻便、易洗、纤维强韧,颜色洁白光泽好,

产品简介:纯蚕丝被为多孔性,纯动物声白纤维,可自动调节温度,冬暖夏凉,透气性与吸湿性强,含18种胺基酸,可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安定精神。

光泽: 优雅高贵,柔和亮丽。

强韧: 拉力和同粗钢线略等,韧性比所身人造和天然纤维强,不易勾纱破损。

吸湿: 具棉纤维 1.5倍的吸湿性,能迅速吸收并散发人体汗气。

保暖: 组织呈多孔性,能吸收大量气体,形成极佳的保暖层。

透气: 纤维细长又坚韧,可织成密度低,稀而透明的织物,凉爽而没有束缚感。

舒适: 带静电性低,亲肤性好,贴身舒服。

安全: 织物燃点在 300~460°C间,发生火灾等意外时,难燃保身。

卫生: 吸湿又放湿,且少静电,防整滋生病菌,是最好的健康纤维。

轻便: 织物重量轻,不增加身体负担又便于远行携带。

易洗: 因呈多孔性组织,故清洗时,污物可迅速排除。

桐乡获“中国蚕丝被、真丝毯生产基地”称号

产品历史:中国的蚕桑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桐乡蚕丝被蚕丝的历史文化价值。在中国丝绸业渐入低谷之时,桐乡蚕丝被秉承古人精髓,以传统的蚕丝被作为企业发展的新思路,开辟了中国丝业发展的新领域。如今,作为蚕丝被行业的开拓者和领导者,蚕丝被桑蚕丝被是中国绵阳的传统手工产品,蚕丝被继承传统工艺并融合现代科技、采用天然桑蚕丝—上等手工丝绵精制而成。其性能柔嫩舒适、吸湿透气、经久耐用。是回归自然最理想的床上用品

五.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荠菜包圆

荠菜包圆是西塘农家,在开春时节尝鲜的首选做法。 此菜的特色是色泽金黄,清香四溢,一口下去,汤汁鲜纯,齿颊流香,另外可选当地的米醋沾着吃则味更佳,是一道老少皆宜,营养丰富,又充满乡野情趣的农家特色菜。

原料:豆腐皮、荠菜、猪腿肉、盐、味精、料酒等

制作方法:首先把整张的豆腐皮分成小块,水中泡软,荠菜糜和上等的猪腿肉搅抖,放入盐、味精及少许料酒即可包圆。做完后放入蒸笼隔水一蒸,就可以上桌。

六. 浙江省 嘉兴 平湖 平湖杜瓜子

平湖杜瓜子是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的。平湖杜瓜瓜大、皮厚、籽粗、含脂高,富含三萜皂、有机酸、糖类及色素。2010年以来,广受上海,杭州,苏州等地青睐。

平湖杜瓜子是由平湖杜瓜制成,杜瓜,学名栝楼,中药名瓜蒌,俗称苦瓜,是平湖传统优质中药材。瓜皮、瓜仁、根块,均可入药。常用于治疗肺热咳嗽、肠燥便秘等症状,具抗癌作用。

杜瓜是平湖曹桥街道的传统农产品,其杜瓜子原来一直以中药材出售,每公斤价格不到20元。2002年以来,曹桥街道农技站通过市场调研,开始着手将杜瓜子加工成绿色休闲食品,通过科学调整加工配方,并注册“金平曹桥”商标,上市后身价倍增,去年获浙江省农博会金奖。

另外,平湖阿奴野生杜瓜子也比较有名,算得上是保健休闲食品的上等佳品,经科学配方,精心选料,具有无公害、纯天然绿色保健的优点。早在2008年,就被评为平湖市名牌产品,同时被该市旅游局指定为“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2009年度被评为嘉兴市名牌产品,2010年度获得平湖市农业龙头企业,平湖市著名商标,并被誉为“平湖三宝”和“嘉兴三宝”,产品还被嘉兴市选为2010年世博会展示产品,并多次在浙江省农博会上获得金奖。

七.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烘豆茶

乌镇人称喝茶为吃茶。薰豆茶又称烘豆茶。豆茶的主要原料是薰豆。薰豆是乌镇特有的加工方式,选用秋季上好的嫩晚黄豆,以香粳豆为佳。将新鲜晚豆在淡盐水中煮到半熟,捞出后沥干,然后盛在铁筛中,架在炭火上烘薰。用来烘薰的必须是炭火,不可用柴火或煤火,否则会沾染烟火气和煤气。文火烘薰至青豆表皮起皱,有香气逸出即可。这样烘成的薰豆,熟而不焦,酥而不硬,清香可口,余味无穷。

薰豆茶还得有一些辅料,如桂花、炒芝麻、橙皮、萝卜丝、苏子、炒柏子等。桂花香气馥郁,芝麻补血,橙皮通气,苏子则有降气平喘、化痰止咳之功效。独特的主辅料相配,薰豆茶遂成为一道富有滋补功能的待客上品。饮用时,客人可根据喜好,放少量盐粒以吊味。

八. 浙江省 嘉兴 秀洲区 印花糕

印花糕

嘉兴城乡旧时人家都备有印花糕模,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为长者祝寿、给小孩庆满月、造房上梁、农时节令都要把糯、粳米粉蒸熟,用糕模印制图案各异的糖糕或有馅心的糕。糕模种类、形状不一,有寿桃、元宝、满龙(盘龙)、双鱼、如意、暗八仙、三牲等,还有用“寿”、“福”、“四季平安”、“黄金万两”等字配图的。如给长辈做寿,制做寿糕、寿桃;小孩满月,外婆家上门庆贺送上满龙糕,四周放上“福禄寿喜”糕,名曰“龙风呈样”。各种吉祥图案都甚具艺术意趣。

九.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六塔鳖

六塔鳖是浙江省嘉兴市嘉善县姚庄镇的。六塔鳖属太湖水系中华鳖,背上有对称的黑色小圆花点,体色油绿,裙边宽厚,腹部有灰黑色块状花斑,俗称“江南花鳖”。

六塔鳖盛产于“浙江甲鱼之乡”嘉善县丁栅镇,2001年,丁栅镇(现已经并入姚庄镇)被浙江省海洋渔业局命名为“甲鱼之乡”,基地被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浙江省优质高效水产养殖示范基地”。2001年,六塔鳖被评定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3年,被评定为浙江省“名牌产品”。

2011年,六塔鳖”获得中国渔业协会授予的“中国名鳖”称号,成为中国八大名鳖之一。

十.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嘉兴五芳斋粽子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中国丝绸博物馆)、江苏省(苏州市)、四川省联合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还包括各种巧妙的工具,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以及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

嘉兴是中国蚕桑丝织的发源地之一,蚕桑丝织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年的历史。四千多年来,人们因为蚕桑丝绸而有着共同的生活习俗和生活环境。在这种共同的文化圈中逐渐形成了传统生产技艺,其中包括栽桑、养蚕、缫丝、剥丝绵、丝织机具、织物设计和织造。而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方式则有家族、师徒、群体等形式。当地蚕农把蚕从卵到蛹到蛾的变化与人从生到死,再到灵魂升天的过程相联系,从而对蚕产生崇拜心理,敬蚕育蚕,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蚕桑丝织特征的民俗活动,涉及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民间信仰、语言文学和传统艺术。

早在新石器时代,嘉兴就有了原始的缫丝、织造技术。唐代中期所产的语儿巾名闻海内外。北宋时秀州绫已列为贡品。嘉兴又产锦,后人有诗赞曰:“宋锦由来出秀州。”至明清时,农村“桑林遍野”,集镇“蚕丝成市”,城乡“机轴之声不绝”,濮院绸“日产万匹”,王江泾被誉为“衣被天下”。丝绸贸易兴盛,万商云集,塞北、岭南、西陲以至琉球、吕宋,无不有嘉兴丝绸的行踪。在经济大流通中,嘉兴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丝绸之府”。

“清明轧蚕花”、“蚕花水会”、“乌镇香市”等众多的蚕桑生产民俗经久不衰。在民间,还普遍保存了剥清水丝绵、扯绵兜、缫土丝等传统手工技艺。如含山轧蚕花约起于南宋,历明、清而益盛。时间分头清明、二清明、三清明,从开始到结束,要闹上十来天。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时节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在山上留下“蚕气”。谁能到含山踏青,谁就能把蚕花喜气带回家,便能得到蚕花“廿四分”(即双倍丰收之意)。因此,八方蚕农每年清明争相上含山。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盛装,到山上购得蚕花数朵,或别在发髻,或挂在胸前,或插在帽檐,或插在甘蔗上,相互挤轧,热闹非凡。家庭的主人还身背蚕种包,意为沾蚕神仙气,求得蚕茧丰收。

嘉兴市是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传承社区和保护责任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生态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为了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加强蚕桑丝织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嘉兴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嘉兴市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规划》,五年内将构建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体系、制度体系、产业运作体系和宣传推广体系。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