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浙江嘉兴特产美食有哪些 浙江省嘉兴市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浙江嘉兴特产美食有哪些 浙江省嘉兴市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4-01-24 20:07:52

一. 浙江省 嘉兴 南湖区 白玉蜗牛

南湖区余新镇地处嘉兴市南部,自1987年开始从事白玉蜗牛养殖,经过15年来对养殖技术和营销渠道的开拓,目前拥有蜗牛养殖户1200多户,大田面积200亩,温室8000平方米,年产量达2000吨,是全国最大的白玉蜗牛养殖基地,占全国总产量的60%以上,2001年在全省特色乡镇评选中被授予“蜗牛之乡”称号。

白玉蜗牛富含各种微量元素,属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保健食品,据测定,含蛋白质42.9%,各类氨基酸31.2%,其营养价值与野生龟鳖丸相媲美,并具有多种药用价值,被誉为世界四大名菜之一。

白玉蜗牛养殖,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农业产业,一般大田产量在2000—2500斤/亩左右,按目前市场平均价5元/斤订标,亩产值可达10000—12500元,净收益8000—10000元/亩。为使这一高效特色农产品得以加速发展,秀城区余新镇与浙江省科技厅合作,建立了余新镇白玉蜗牛繁育中心,实行蜗牛统一繁育,开发蜗牛成品,提升蜗牛价值,进一步推动蜗牛产业健康稳定发展,力争使余新镇白玉蜗牛打入国际大市场。

二. 浙江省 嘉兴 海宁 海宁缸肉

海宁缸肉是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的特色美食。海宁缸肉色同琥珀,入口则消,含浆膏润,不油不腻,特异非常。它不是东坡肉,而是东坡肉的“娘”。

用缸煮肉,为海宁一大奇观。在海宁每逢过年过节,设宴招待亲朋好友之时都可见到缸肉(俗称“酥肉”);敬神祭祖,喜庆宴会,招待贵宾友人时,缸肉也必不可少。

凡用缸煮其肉“色同琥珀,入口则消,含浆膏润,不油不腻,特异凡常。”在我国最古老的儒家十三经之一《礼记•内则》“淳熬”篇可查到缸肉的用火之法;到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求》“炙法第八十”又有发展。是谁发明用缸煮肉?在烹饪学中寻到:陶烹时代陶器的发明是烹饪史上划时代的大事。先民有了陶质的缸、罐,不仅有了容器,也可用它作饮具;新石器时代的文物,证实了这六千年前仰韶人用泥质较细的黄土作胎,为了增强耐火性能,在陶土中渗和适当的沙子烧成砂陶。七千年前河姆渡人的饮具中,有陶釜,这就是改进的陶罐。此后,把食物原料放入容器中加水煮熟,就成了用缸煮肉的烹饪方法。海宁就一直保留着这一祖先煮肉的方法,至今已逾七千年。(就这“海宁缸肉”也可获个世界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海宁缸肉”的又一大提升,就是北宋熙宁八年(1075)六月,苏东坡来海宁撰《安国寺大悲阁记》。他是美食家尝到海宁缸肉后大为惊喜,并亲自为此进行了佐料调整。元丰二年(1079)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常与一批怀才不遇的墨客骚人一起饮酒解闷,吟诗消愁。他即把用缸煮肉之法,改瓦罐煮给友人吃,并告诉好友罐不及缸,缸可煮猪一头,那煮出的肉才叫美。有名的《食猪肉诗》便是当时的作品:“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摧他,火候足时他自美。”诗中详细介绍了缸肉的煮法。后来在杭州任知府他就用此肉慰劳修苏堤的民工。后苏东坡又在眉州、杨州、常州居住,随即“海宁缸肉”大为流传。因他的传播人们却习惯称“东坡肉”了。但“海宁缸肉”不管怎么叫,它已成为人间美食之精华。

三. 浙江省 嘉兴 南湖区 乳腐肉

乳腐肉

乳腐肉是嘉兴传统名菜,数吴震懋饭店出品的为佳。乳腐肉取夹心猪肉为主料,配以冰糖、乳腐卤、红曲粉、黄酒等辅料。先以大锅烧煮,再盛碗放入蒸笼,用文火续蒸。肉质酥糯,香味浓郁。乳腐肉香功独佳,深受群众喜爱。昔日,上海、苏南等地旅客来嘉,自己品味之后,总要带回一些馈送亲朋或全家共享。

1958年以后,因网点迁撤等原因,乳腐肉在饮食业中消失。

四.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桐乡槜李

桐乡槜李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品名称:桐乡槜李

产品产地:浙江嘉兴

产品特性:形硕大,味道鲜美,每颗槜李果底有一个小小的印痕,形同指甲印

产品成分:水,蛋白质,维生素,钙

产品季节:3 月下旬至4 月初开花,4 月上旬萌芽出叶,5月中旬核硬化,7月旬成熟。

产品功能:解毒,健胃,消食、活血、化淤、防癌抗癌

产品历史:槜李为李中珍品,它是桐乡著名的土。古代常作进贡帝王之“贡果”,闻名遐迩,槜李原产于古槜李城附近。《春秋》杜预注曰:“吴郡嘉兴县西南有槜李城,其地产佳李故名。”据说,古槜李城就在桐乡百桃乡境内。如今古城已无踪影,但槜李仍有出产。百桃乡桃园村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槜李园。附近农家也都栽有槜李。这里出产的槜李,果形硕大,味道鲜美,每颗槜李果底有一个小小的印痕,形同指甲印。据传,这是美女西施留下的印记。

产品简介:槜李为李中珍品,它是桐乡著名的土。古代常作进贡帝王之“贡果”,闻名遐迩,槜李原产于古槜李城附近。《春秋》杜预注曰:“吴郡嘉兴县西南有槜李城,其地产佳李故名。”据说,古槜李城就在桐乡百桃乡境内。如今古城已无踪影,但槜李仍有出产。百桃乡桃园村就有一个规模不小的槜李园。附近农家也都栽有槜李。这里出产的槜李,果形硕大,味道鲜美,每颗槜李果底有一个小小的印痕,形同指甲印。据传,这是美女西施留下的印记。

桐乡槜李

地域范围

桐乡槜李又名醉李,为境内传统名果。据史料记载,原产地在浙江省桐乡市梧桐街道桃园村一带,相传在“春秋”时期已有种植,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我国李属品种的珍稀品种。桐乡槜李主要分布在梧桐、屠甸、龙翔等街道(镇),主要集中在梧桐街道桃园村核心基地及其周边各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0°17′40″~120°39′45″,北纬30°28′18″~30°47′48″。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桐乡槜李果形扁圆,成熟后果面为紫红色,密缀果点,外披果粉,果顶部常有一条指甲刻状裂痕;桐乡槜李果肉呈蜜黄色,汁液丰富,味甘甜,成熟后将果放在手心轻轻揉搓,果肉即可化浆,可以剥一小口吸食或用吸管吸食汁液,丰味浓蜜,有酒香味,品质极佳。 桐乡槜李的产地环境符合NY 5113-2002 《无公害食品 桃产地环境条件》,生产技术按NY 5114-2002 《无公害食品 桃生产技术规程》和桐乡市地方农业标准DB330483/T 005-2009 《无公害食品 桐乡槜李》,桐乡槜李产品质量符合符合NY 5112-2002 《无公害食品 桃》相关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

五.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桐乡湖羊

桐乡湖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桐乡湖羊是浙江省嘉兴桐乡的。

桐乡湖羊饲养历史悠久,其祖先是北方的蒙古羊。据记载始于宋朝,《嘉泰吴兴志》记载,宋时,“嘉属一带盛产吴羊”。在明清时期,桐乡湖羊养殖就已成为农民的重要副业。明末清初《农书》记载,崇德、桐乡两县“湖羊为当地主要家畜”。

桐乡湖羊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与桐乡栽桑养蚕密切相关,湖羊春秋季爱嚼青草桑叶,冬季喜啃枯桑叶,吃食几乎与蚕宝宝一样,所以产出的小羔羊毛质有着蚕丝一样的光泽,柔软而富有弹性。

得天独厚的“桑山叶海”使桐乡的湖羊业迅速发展。据调查统计显示,桐乡的湖羊饲养量一直以来占全国饲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稳居全国县级市首位。去年,桐乡湖羊存栏数达到22.38万头,出栏数达到30万头。

桐乡湖羊

桐乡市畜牧兽医局

13449613

湖羊(活的)

六.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嘉兴五芳斋粽子

2009年9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在阿布扎比审议并批准了浙江省(杭州市、嘉兴市、湖州市、中国丝绸博物馆)、江苏省(苏州市)、四川省联合申报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中国蚕桑丝织技艺包括栽桑、养蚕、缫丝、染色和丝织等整个过程的生产技艺,还包括各种巧妙的工具,绚丽多彩的绫绢、纱罗、织锦和缂丝等丝绸产品,以及衍生的相关民俗活动。

嘉兴是中国蚕桑丝织的发源地之一,蚕桑丝织文化源远流长,距今已有四千七百年的历史。四千多年来,人们因为蚕桑丝绸而有着共同的生活习俗和生活环境。在这种共同的文化圈中逐渐形成了传统生产技艺,其中包括栽桑、养蚕、缫丝、剥丝绵、丝织机具、织物设计和织造。而蚕桑丝织技艺的传承方式则有家族、师徒、群体等形式。当地蚕农把蚕从卵到蛹到蛾的变化与人从生到死,再到灵魂升天的过程相联系,从而对蚕产生崇拜心理,敬蚕育蚕,逐渐形成了一系列具有蚕桑丝织特征的民俗活动,涉及节日庆典、人生礼仪、民间信仰、语言文学和传统艺术。

早在新石器时代,嘉兴就有了原始的缫丝、织造技术。唐代中期所产的语儿巾名闻海内外。北宋时秀州绫已列为贡品。嘉兴又产锦,后人有诗赞曰:“宋锦由来出秀州。”至明清时,农村“桑林遍野”,集镇“蚕丝成市”,城乡“机轴之声不绝”,濮院绸“日产万匹”,王江泾被誉为“衣被天下”。丝绸贸易兴盛,万商云集,塞北、岭南、西陲以至琉球、吕宋,无不有嘉兴丝绸的行踪。在经济大流通中,嘉兴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被誉为“丝绸之府”。

“清明轧蚕花”、“蚕花水会”、“乌镇香市”等众多的蚕桑生产民俗经久不衰。在民间,还普遍保存了剥清水丝绵、扯绵兜、缫土丝等传统手工技艺。如含山轧蚕花约起于南宋,历明、清而益盛。时间分头清明、二清明、三清明,从开始到结束,要闹上十来天。传说蚕花娘娘在清明时节化作村姑,踏遍含山,在山上留下“蚕气”。谁能到含山踏青,谁就能把蚕花喜气带回家,便能得到蚕花“廿四分”(即双倍丰收之意)。因此,八方蚕农每年清明争相上含山。青年男女穿上节日盛装,到山上购得蚕花数朵,或别在发髻,或挂在胸前,或插在帽檐,或插在甘蔗上,相互挤轧,热闹非凡。家庭的主人还身背蚕种包,意为沾蚕神仙气,求得蚕茧丰收。

嘉兴市是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中国蚕桑丝织技艺”的重要传承社区和保护责任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文化生态正发生着巨大变化,文化遗产的保护出现了许多新情况。为了在全市范围内进一步加强蚕桑丝织保护,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嘉兴市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嘉兴市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规划》,五年内将构建蚕桑丝织文化生态区保护体系、制度体系、产业运作体系和宣传推广体系。

七. 浙江省 嘉兴 海宁 海宁西瓜

海宁西瓜是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的。海宁西瓜,历史悠久,享誉甚远。海宁西瓜脐部凹入,瓜蒂细小,四周充分发达,皮薄瓤红,汁多味美。

海宁西瓜产地,除陈安寺、丰士庙外,斜桥、周王庙、长安等出产者也不少。据《海宁州志稿》载:“近海上得佳种,子细质红,艺之倍售。”“近时以陈安寺出者为最,又有白质、黄质两种,出丰土庙一带,远贩者均称海宁西瓜。”传说乾隆下江南,路经海宁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献双秧乡陈安寺所产西瓜,乾隆帝食后称赏,钦点为贡品,使海宁西瓜盛名远播。30年代后,西瓜种植区渐向东移至黄湾等地。

建国后上述盛产地区几乎灭种,“黄湾西瓜”取而代之,闻名远近。1990年黄湾全乡种植西瓜4008亩,年产量达8万余担,品种有新澄一号、巨龙、新红宝等,销往杭州、德清、嘉兴、苏州、无锡等地。

八. 浙江省 嘉兴 海盐 于城牛蛙

于城镇地处于浙江省海盐县的中部地区,该镇位于庄柴湖边岸,水产养殖业发达,有着“牛蛙之乡”的美称。该镇与上杭州、苏州、海均三地距离100公里左右。始建于东周吴越争战时期,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成名于春秋时期,文化设施日趋完善,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傍依着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绮园和“一片江南真山水”的南北湖、“浙江第一阁”的千佛阁,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于城镇被嘉兴市命名为“东海文化明珠”乡镇。

浙江省海盐县于城镇素来被人们称为蚕茧之乡和牛蛙之乡,全镇面积42.8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和一个居民委,总人口2.35万。改革开放以来,于城镇抓住机遇,立足轻纺,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实施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发展战略。又立足传统粮油茧蓄等四大农业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已初步形成了特种水产养殖(甲鱼)、葡萄、优质密梨、花卉苗木四大基地。现有工业企业252家,拥有固定资产13828万元,从业人员5365人,主要有纺织、印染、服装、饲料、建筑材料等8个行业,于城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为农业优势产品申请办理了“于城牌”注册商标,并制定了各类农业生产标准,全面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于城牌”葡萄、“于城牌”梨、“于城牌”生态鳖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优质产品、嘉兴市名牌产品。“于城牌”牛蛙也被评为浙江省优质产品银质奖。2002年实现工业产值6.2亿元,创利税2837万元。2002年实现农业产值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72元。

九. 浙江省 嘉兴 海盐 甪里鸟腊

甪里鸟腊

海盐澈浦、甪里堰饮食店历来有野味供应。现以黄鹑、花鸡最为著名,俗称“鸟腊”。尤以黄鹑味最鲜美。

烹调的方法有二。一种是野味切块,辅以少量笋丁生炒,不失野味鲜美本色,宜于现炒现吃。一种是酱炙,佐料有红糖,茴香、红酱油、料酒,用原汤烧制约一刻即成,色香味俱佳,且便于携带,来南北湖旅游者,品味之余,常携回馈送亲友。

十. 浙江省 嘉兴 平湖 红爪姜

红爪姜
生姜是平湖市的传统,种植历史悠久,尤以当湖街道出产质量最优。当湖生姜主要品种为"红爪姜",又称莲花姜,是姜中佼佼者,肉质脆嫩,纤维含量低,味辛辣鲜美,生吃熟食均可,鲜食和腌渍俱佳,历来是扬州酱菜的首选品种。当湖街道近年来加大"红爪姜"生产力度,注册了"红爪"商标,制定了无公害生姜生产技术规程和无公害生姜产品质量标准,"红爪"牌生姜在2001、2002年浙江省农博会上两度评为优质农产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