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德宏州芒市有什么特产 云南德宏州芒市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德宏州芒市有什么特产 云南德宏州芒市特产更新时间:2022-05-01 00:52:05

一.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陇川紫胶

乡间的叫法是紫埂。傣语称“夯”,染或沾的意思。景颇语则叫“茂坎”,译成汉语就是粘胶。的确,在旧时代,少数民族同胞除了拿它做刀把的粘合剂或烧软焊塞器物的漏缝外,再难派上其它用场人。

无论较早开拓陇川的德昂,或是稍后入居的傣家,都声称陇川紫胶是天生的。距今快有500年的明朝正德年间修的《云南志》,陇川条下,就把紫胶和孔雀等作为常见突出的载入正史官书。

自然状态下的陇川紫胶,多寄生在牛肋巴、秧青、酸枣(麻贺)、大青树等枝条上。多数又集中在龙江河谷半坡下林带。盆都、罗朗、邦瓦、勐约沿线都有不少牛肋巴和秧青的混生林。野生胶源相当可观。民国二十六年(1937)前后,腾冲、龙陵客商来大肆收购,罗朗曾形成有名的紫胶街,正常年交易额在150驮左右(约10吨)。

解放以后,紫胶名列发展山区经济的重要项目,实行集体为主 人工放养管理。六十年代在“千亩紫胶园,一人一头猪”口号下,掀起过营造三叶豆高产紫胶园为主的大干经济林运动,陇川坝两边台地大多被开垦种植,1972年全县紫胶林达到6535亩。1973年紫胶采收量创历史纪录,为11.8吨。

陇川紫胶以泽纯正,含胶胶量高为长;以适应性广,自然增生强,病害少等特点为优势,以及生长茂盛的牛肋巴、秧青天然林做后盾尚有极大潜力可供开发利用。

二.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水果饮料

潞西有丰富的野生果,野生香料植物,亚热带水果资源。野生果有:滇菠萝蜜、林生芒果、中华猕猴桃、顺宁杜英、克李老、番石榴、树葡萄、橄榄、野柿子、丁香、野草莓、羊奶果、铁碎米、西番莲、糖枇杷、胭脂果、盐酸果、荔枝、龙眼、柠檬、核桃、香橼、猴子饭团、木瓜、酸角、花红、菠萝。香料植物有:香柳、帕哈、帕翁哄、缅芜荽、岩姜、香椿、荆芥、毕茇、野八角、山茴香、山胡椒、山草果、野花椒、野香橼、野薄荷、马蹄香、香柏枝、野香菜、野芹菜、鱼腥菜、野川芎、枫茅等,以上植物为绿色果品、饮料生产提供了广阔的前景。目前生产的饮料产品有:芒市果汁、西番莲果汁、橄榄汁、菠萝汁、酸角汁等,其中西番莲果汁含有100多种化合物,具有番石榴、香蕉、菠萝、芒果、草莓、杨梅、桃、李、杏综合的特殊香味,在国际上被誉为“饮料之王”。( 潞西)

三.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阿昌刀

 户撒刀也叫阿昌刀,因产于阿昌族聚席的陇川县户撒乡而得名。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年间,沐英西征时曾留下一部分军队驻守户撒屯垦,他们将打制刀具的技术传给了阿昌同胞,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户撒刀工艺独特,质地精良,锋利耐用,有“柔可绕指,削铁如泥”之誉,在省内外久享盛名。工匠们还喜欢在刀鞘上镌刻“龙飞凤舞”、“猛虎长啸”、“东方口出”等风格多样的图案,并对刀柄精心镶嵌装饰,使之成为一件精美的艺术品,让人爱不释手。户撒刀的品种有生产生活用刀、匕茸、长刀、景颇刀、藏刀、维吾尔族刀等120多个品种,远销西藏、甘肃、内蒙等省区及缅甸、泰国、印度等国。

四.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景颇族手工艺品

景颇族,一向被称为大山的民族,长刀是景颇汉子的亲密伙伴,山中的奇花异草,古木野生,使他们对雕刻悟性最深,观察最透。潞西景颇族的雕刻作品有山的神韵,有物的灵魂,山石草木,飞禽走兽,惟妙惟肖;其竹刻酒筒,精细至极,上下盖交拢闭合,滴酒不漏。

景颇族织锦刺秀,与傣锦风格迥异。选料多用高级羊毛线,一图一式编织而成,凡生活中的所想所需都可以经过景颇族妇女灵巧的双手编织出来。西山乡景颇族织锦刺秀工艺品中的长短裙、挎包、护腿、包头等产品,色彩艳丽,工艺精巧,图案多达三百多种,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又有现代时尚风格,成为市场上的-产品。

五.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魔芋精粉

魔芋精粉是梁河县魔芋制品有限公司以当地鲜魔芋为原料,通过现代高科技手段直接提取生产出的产品。精粉质量高,经国家防疫部门检测符合国家食品卫生标准,各项指标优于国家标准。

精粉颗粒均匀,洁白光亮,膨胀率高,粘胶度大,美味可口,富含高价值的葡萄甘露聚糖、多种氨基酸及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魔芋精粉制成的各种食品和保健品,是国际负盛名的天然低热量食品,具有减肥、养颜、降压、防癌、开胃、清肠、散毒、通脉等多种防病和保健功能。

经常食用可防便秘、痔疮、直肠癌、高血脂、糖尿病等,是当今风靡全球的天然理想保健食品。魔芋精粉用途广泛,除用于食品外,还用于医药、化工、陶瓷、染织、石油勘探、塑料等工业领域,还是中国和其它一些国家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传统美味佳肴。

六. 云南省 德宏州 盈江县 德宏香软米

德宏香软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德宏香软米是云南德宏州盈江县的。

云南软米品种主要分布在德宏、红河、文山、保山、临沧等地州的11个县,分布海拔大多集中在800到1000米。德宏州属于南亚热带湿润气候,是软米的集中产区,当地傣族群众喜欢吃软米。德宏州瑞丽市是云南软米资源分布中心,其次是盈江、陇川、潞西等。

云南软米地方品种植株高大,一般约175厘米,高的可达205厘米,茎秆粗壮,叶较披散而色较淡,长势旺,穗长粒多而大,千粒重较高。谷粒形状视品种而不同,多数粒型细长。软米地方品种缺点是不耐肥,着粒稀,脱粒性不够好。一般不抗稻瘟病,产量低,亩产仅300至400斤,其优点是生育后期耐寒、耐旱,再生能力强。云南软米品种大都感光性较强属晚季型,农艺形态上与糯稻和粘稻没有区别,胚乳呈蜡质状,品种多样,有红粒、白粒之分,一般以白米为多,还有透明、半透明和粉白色的。

稻米的品质指标主要包括碾磨品质、外观品质、蒸煮食用品质和营养品质四个方面。人们文化背景的差异、消费习惯的不同,对稻米品质的要求和侧重点则有所不同。云南软米品种其米质介于糯米与粘米之间,营养品质和蒸煮食用品质均好,但不同品种的品质仍有差别。软米米饭滋润爽口、质地柔软、富有弹性、清香味甜、油亮光滑、粒大不易断,具有冷不回生,冷饭适口性好,营养品质优良,膨化性好,加工品质好,是加工方便调理米饭(如寿司、方便饭等)、膨化食品和各种米类点心的上等原料。

软米通常可分为籼、粳两大类型,一般晚籼型软米占多数。潞西县遮放坝农民以食味和口感的差别将软米分成三等。一等软米最软、最好吃,有:毫屁、毫姐海等品种;二等软米有:毫底拉号、毫二王汗多等。三等软米有:毫木西、毫安弄、毫安信等。在云南软米品质鉴定上,很多育种家认为直链淀粉含量可以作为软米的主要分类指标。云南软米资源是由当地少数民族的食用习惯以及特殊的自然条件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有较严格的地域适应性,异地种植通常难以保持其优良品质。

德宏香软米

德宏州农学会

11319551

大米

七.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布依蜡染

   布依蜡染驰名世界。布依蜡染工艺已有千百年的历史,是妇女们精湛技艺的集中体现。清新自然的冰纹、蜡染是蜡画和染色的合成。其传统的制作方法是用特制的蜡刀,蘸上熔化适度的蜂蜡在一块块大小不等的白布上画出各种花纹图案,然后将画好的白布浸在染缸里染色,再将染了色的布经沸水去蜡清水漂洗摊平晾,便成一幅幅多姿多彩的蜡染花布。由于蜂蜡附着力强,容易凝固,也易龟裂。因此,蜡染时,染液便会顺着裂纹渗透,留下人工难以描绘的自然冰纹,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布依族的蜡染,图案有几何纹样,也有自然纹样,有的还可以从铜鼓纹样上找到彼此的渊源关系。自然纹样十分生动传神,采用最多的是石榴、牡丹、蕨草等各种花草以及蝴蝶、蝙蝠、喜鹊等飞。不论是哪样图案,布局大都对称而又多变,构图大多夸张而又得体,线条十分流畅而又自然,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寄寓着人们的美好愿望,显示出人们的丰富想象和独具匠心。

布依族蜡染的传统染色,以蓝靛液浸染,呈蓝白相间的效果。由于点、线、面的配合有致,宾主、大小蓝白的疏密得当,自然生成冰纹的虚实变化,使白底蓝花或蓝底白花看起来更加显得清秀淡雅,更加显得富有韵味。

八. 云南省 大理 大理市 云南鹅

云南鹅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属中型品种。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楚雄、文山、德宏、玉溪等地。其中以回族、傣族集居的村落饲养较多。该鹅种具有耐粗饲、生长快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外貌特征:有白鹅和灰鹅两种。白鹅头较大,喙橘黄色,喙基部有一肉瘤,颈细长,稍弯曲,胫较长,形似天鹅,胫和蹼橘黄色。灰鹅的喙和肉瘤黑色,胫和蹼灰黄色。白鹅和灰鹅的虹彩多数黄色,少数蓝灰色、褐色。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平均体重:初生100克;30日龄780克;60日龄1720克;90日龄2070克;120日龄3050克;180日龄3470克;成年白公鹅4670克,母鹅4220克;成年灰公鹅4180克,母鹅3650克。成年公鹅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5.12%,母鹅85.92%;成年公鹅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2.40%,母鹅72.07%。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鹅平均开产日龄390天,早者240天。白鹅平均年产蛋23枚,平均蛋重136克;灰鹅平均年产蛋25枚,平均蛋重141克。平均蛋形指数1.44。蛋壳白色。公鹅性成熟期360-420天,一般在春秋两季繁殖,但因地区不同而有差异。母鹅就巢性强,保姆性好,平均就巢持续期31天。公鹅利用年限2-3年,母鹅3-5年。

九.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银泡

银泡是景颇族女子特有的一种肩饰。

妇女着盛装,上衣前后及肩上都钉有许多银泡、银片,颈上挂六、七个银项圈或一串银链、银响铃等,跳起舞来叮叮作响;耳朵戴银耳筒,有的比手指还长;手上带一对或两对粗大刻花的银手镯。

妇女以戴银饰多为美,表示能干。

十.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麻竹

2003年4月底,经过考察,德宏州将瑞丽麻竹、陇川麻竹、梁河鲜藕3个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申报为国家列项的示范区,11月初国家将瑞丽麻竹列为国家一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陇川麻竹、梁河鲜藕列为国家二类农业标准化示范区。

陇川县目前已栽植麻竹2100hm^2。分析了陇川县发展麻竹产业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发展麻竹产业的思路,努力实施“4511绿色经济工程”,实现麻竹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德宏州陇川县在退耕还林中大力发展麻竹,不仅成为全省最大的产业基地,也实现了增收,有效地巩固了退耕还林成果

麻竹是笋材两用的优良经济竹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开发前景,陇川县退耕农户都十分喜爱种植这一作物。陇川县探索出了适宜本地发展的以冬天清理林地,雨季植苗造林,打塘规范种植,间种抚育管理,除草松土和施肥的麻竹造植技术模式,并大面积推广和运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奠定了基础。

退耕还林工程实施7年来,陇川共完成退耕还林建设任务13.1万亩,其中发展麻竹6.4万亩,带动发展麻竹基地10.7万亩,成为云南省种植麻竹面积最大的基地县,使麻竹产业成为继蔗糖产业后涉及千家万户、工农对接的重要产业。全县2006年麻竹产值为751.5万元;2007年麻竹产值为993万元;2008年产竹笋3157吨,干笋368.1吨,竹材7万根,竹叶50吨,产值达1002.1万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