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毕节织金除了竹荪还有什么特产 织金竹荪做出来的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毕节织金除了竹荪还有什么特产 织金竹荪做出来的图片更新时间:2022-04-12 01:06:02

一. 浙江省 丽水 云和 长裙竹荪

产品名称:长裙竹荪

产品产地:丽水

产品特性:它本身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所含的蛋白质、脂肪极高,还含有十七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不仅能滋补健身。且对多种肿瘤、高血压、肥胖症均有较好食疗效果。

产品简介:长裙竹荪,又称"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皇后"、"植物鸡"等,名列"四珍"即竹荪、猴头、香菇、银耳之首。长裙竹荪原系野生植物,因为生长条件相当苛刻,成长不易,得之更难。历来被认为是珍奇稀罕之物,作为南方贡品,,只有皇帝才有幸品尝。据传,清光绪年间,慈格太后为求长生不老之药,派出亲信遍访天下,好不容易觅得 "僧竺蕈"若干。所谓"僧竺蕈",即长裙竹荪。慈艳太后动用官兵三千人,费时九个月才得长裙竹荪1.5公斤,平均每人才找到0.55克,其珍贵程度可想而知.

长裙竹荪并非只是"物以稀为贵"。长裙竹荪,其味鲜美异常,因此,在国际市场上声誉极高,曾有"竹荪黄金价"之说。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日本前首相因中角荣来我国访问时,都曾品尝了"竹荪芙蓉汤" 并给以高度评价。

产品历史:1983年4月,在云和县沙溪乡杉后湾的山沟竹林里发现一棵野生长裙竹荪,全身由三部份组成:菌蛋、菌柄和顶装盖、盖部四周重挂网络状裙带,由紫、白、黑三色组成,宛如身穿白裙、头戴紫帽、脚着黛靴的下凡仙女。这位"长裙仙子"高40.5 厘米,裙长25厘米,裙幅边长62厘米,重450克,真是一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竹荪皇后"!云和县药用真菌实验站从1983年初春开始,着手试验长裙竹荪的人工栽培技术。他们经过多少不眠之夜,终于逐步掌握了长裙竹荪的自然习性和生长规律。他们利用原菌制成母种,生产茵种,通过三年的努力,终于看到一朵朵长裙竹荪这一"雪裙仙子"破土而出。珍稀的长裙竹荪终于按人的意志在浙南的土地上繁衍了。

二.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织金续断

织金续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织金续断

贵州道地药材。是贵州三大续断之一。

质地:条粗、质软、皮部绿褐色,根长圆柱形,略扁,微弯曲,长5-15cm,直径0.5-2cm。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有多数明显而扭曲的纵皱纹及沟纹,可见横长皮孔及少数须根痕。质稍软,久置干燥后变硬。易折断,断面不平坦,皮部绿褐色或淡褐色,木部黄褐色,常呈放射状花纹。气微香,味苦,微甜而后涩。

贵州民间一直都流传:“当断不断,织金续断”的有名谚语,讲的意思就是织金续断治疗男女不孕不育的故事,男子不育症(续断+杜仲+枸杞子+菟丝子 +黄精 12克+鹿角胶,女子不育症断:续断+当归+杜仲+巴朝天+淫羊蕾等)。

鉴别

真品续断 干燥根外观呈长圆柱形,向下渐细,略扁,长7~10厘米,直径0.5~2厘米,表面灰褐色或黄褐色,有多数明显扭曲的纵皱及浅沟纹,皮孔横裂,并有少数根痕;断面不平坦,微带角质性,皮部黑绿色,宽度约为木部的一半,木部中的维管束呈放射状排列,为黄褐色或灰绿色;闻之气味微香,口尝味苦、微甜,后涩。

伪品续断 干燥的块根外观为锥状圆柱形,上端略粗,直径比正品小,约为0.1~1厘米,表面为灰棕色,亦无正品上述特征;断面平坦,呈暗红色;闻之气微,无真品的香气,口尝味甜无涩味。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续断有抗维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对痈疡有排脓、止血、镇痛、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而伪品糙苏与续断不属同科植物,而且也不具备真品的上述功效,故不可代替真品续断使用。

三.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威宁火腿

威宁火腿是贵州的传统,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早就闻名海内外。威宁海拔2000多米,属高寒的乌蒙山区,漫山遍野生长着丰富的牧草,历史上畜牧业就十分发达,当地的彝族同胞又有赶山放牧的习俗,猪牛羊同群为伍,运动量大,猪腿非常发达,肌肉结实饱满,肥瘦肉交错;本地的可乐猪和法地猪等优良品种又有耐粗养耐寒的特点,瘦肉率高。从明洪武年间起,这里的彝族百姓就喜欢用火熏腌制腊肉,贮存食用,为制作威宁火腿创造了条件。威宁火腿,肉色棕红,色泽鲜艳,骨小皮薄,肉食细嫩,清香味美,多食不腻

威宁火腿完全用传统方法制作,杀猪后不吹即刮毛,然后用刀把鲜腿修整成美观好看的“琵琶腿”或“盘腿”,剔去杂骨,油皮,挑断雪筋,挤掉血水,不着水即把炒熟的盐用10:1的量,再加少许茴香、花椒等佐料擦在鲜腿上,放在大木桶或缸内腌泡5—7天,取出后再用石头压干盐血水,使之成扁形,再挂在通风处风干即成。另一种不风干,把腿挂在火坑上用湿松枝、湿柏枝、酥麻杆的烟熏烤,因为烟肉食有酸类、醛类和酚类物质,一则杀菌,二则味美,三则耐贮存。一般这种熏过的腿可存放五六年,不流油、不变味,而且腊味更加浓郁香美

威宁火腿分“陈腿”和“新腿”,头年腌制到次年秋前出售的叫“新腿”,秋后出售的叫“陈腿”或“老腿”。新腿肉层内部其味芬芳,层次鲜明,滋味可口,陈腿切开后肥肉呈粉红色,瘦肉呈殷红色,肉质紧密,水分少,油光滋润,味道鲜美

威宁的黑石、金钟、幺站等地产的火腿最多最好,与“宣威火腿”齐名。旧社会由于交通不便,威宁火腿多以云南宣威为集散地,当时的“宣威火腿”有相当一部分是威宁火腿。现在用威宁火腿加工的罐头已远销日本、东南亚各国及港澳地区,受到消费者的欢迎。

四.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威宁小粑粑

威宁县小粑粑馅子的香味十分诱人,表面和软,底面焦黄香脆,吃起来清爽可口。

威宁小粑粑是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一种特色食品,是入选《中华食文化大辞典·黔菜卷》的著名特色小吃。

主要原料:

威宁小粑粑是精心选制本地土荞麦及火腿作为材料精制而成。荞麦是面皮的主要原料,火腿是馅的主要原料。

面皮的主要制作方法:

先把荞麦碾成面粉状(也有的直接用面粉来做,但味道不如荞麦面做的),将荞面和水做成面皮,切割成约35-45厘米大小的圆形状。

馅的制作:

把切好的火腿、豆腐、腌菜、葱姜蒜辣(馅的成份可根据个人的喜好加入不同的成份)等用油炒好就成了馅。

威宁小粑粑的制作过程:

面皮和馅制作完成后,将炒好的馅包进面皮里去,然后将小粑粑放进锅里,圆放成几圈,锅底放点水,盖紧锅盖,不让漏气,直到锅里水烧干、稍候片刻,小粑粑里面的油浸了出来,锅底就有了油炸的响声。这时小粑粑也就做好了,馅子的香味十分诱人,表面和软,底面焦黄香脆,吃起来清爽可口。

如今,历经几十年的岁月,威宁小粑粑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成为当地最具风味的特色小吃之一。

五.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织金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是后人为了纪念丁宝桢,把他最喜爱吃的一道菜--辣子鸡丁,以他的名字来命名("宫保"是官名,清末大臣丁宝桢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丁宝桢,贵州平远(今织金)人)。由于丁宝桢在山东、四川都当过官,而他又是贵州人,因此三个省份都有这道菜,但做法各不相同。"宫保鸡丁"流传甚广,在清朝以后很多人不解"宫保"之意,估计因"保"与"爆"音相近,理解为爆炒之意,于是就又有了"宫爆鸡丁"一说。没看出来吧,这道菜的学问著名大,要知道织金地方的宫保鸡丁什么味,那就亲自就尝尝吧

除此之外,织金这个地方还盛产竹荪,所以有道菜也不能错过,就是竹荪沙锅鸡。

六.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织金砂陶制品

古朴平远锅,古朴精巧,式样繁多,是织金民间传统工艺品,有砂锅,火锅,格格锅,蒸钵,香炉,花钵等。贵州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专程来此拍摄纪录片,织鑫砂锅曾出口,日本深受日本客人的欢迎

七. 贵州省 毕节 金沙县 清池茶

清池茶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清池茶历史悠久,最早要追溯到西汉时期。据史书记载,西汉元鼎20年(公元前135年),汉中郎将唐蒙受汉武帝委派,征发巴蜀士兵千人,加上粮食、布帛、金银、珠宝等辎重队伍1万余人,从赤水河口符关(即今日四川省合江南关上码头)出发,沿赤水河上行,来到了紧邻古蔺的清池停留,后辗转北盘江直达夜郎国,并劝夜郎王多同归附汉家王朝。

2009年金沙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贡茶之乡”,所以清池茶又被称作“金沙贡茶”

古茶树无疑是清池贡茶的见证,但当年的贡茶是怎么走出去的呢?我们把目光投向了脚下的盐茶古道。盐茶古道纵贯川黔两省,跨越鱼塘河,穿过清池镇,北是四川省古蔺县,南为贵州省金沙县,在县境内以鱼塘河为界,宽1米、长约70余公里,从西北向东南依次经过清池、石场等数十个村寨。全线置有石券拱和石板铺就的大小津梁10余座。其路面均墁有承受力强,抵抗磨耗和保持平整的自然石块。我在清池镇境内,古盐道纵横交错,石板上当年运盐大军歇气时用背杵扎在石板上的“杵盘印”还清晰可见。

踩着沧桑绵长的盐茶古道向西走,大约5公里处在下里匡岩,到鱼塘河边上。这是一条美妙绝伦的河。从云南镇雄发源,一路驶来,一头栽进清池地界。把几十公里长的身影绎化成一条绿飘带,缠绕在一座座青峰之间。缓时清澈见底,清莹莹的水,映着蓝莹莹的天;急时瀑布飞泻,咆哮如雷,吼声震天,在该河的活鱼塘处一块突兀的石柱上题刻的“雷吼涛声”四个大字仍依稀可见。河两岸青山对峙,树高林密,没有机器轰鸣,只有鸟语花香。它是金沙的母亲河,河水一路向东,下游不到百里便是闻名世界的茅台酒厂,被称为茅台河或赤水河,最后在四川合江汇入长江。蜀盐走贵州,盐登赤水河,这里作为赤水河的上游,应该是除了茅台镇之外的最后一个川盐入黔必经之地了。据说,“清池的茶叶名动天下,也是因了这条河。”

顺着南岸再往上500米处,有个地方过去立有一块“贡茶碑”。精通地方志的清池小学校长罗成仲介绍说,这块“贡茶碑”于嘉庆年间所立,上面刻有“清水塘茶,渡船经古蔺出川,畅销各地,年年岁贡,惜产少耳!”等字样。可惜这块碑早在文革期间就已受破坏,散失不可寻,只在《金沙县志》里有记载。

由此石碑处往南上行1000米远,到观音岩口,又一块“贡茶碑”立于古道边。从上面的字迹辨认,它立于清光绪五年,但已破坏不堪,只剩下部分。据说,此处以前还有一块石碑,也是很多年前被破坏。三块石碑先后立于嘉庆、同治、光绪年间,因此地方百姓称其为“三块碑”,这一段地名也被叫作“三块碑”。

历史

据后来的《大定府志》记载:唐蒙出使夜郎,曾在清池停留一天,当地少数民族为了迎接唐蒙,将家中刚刚炒制的新茶让唐蒙品尝,口干舌渴的唐蒙和他的军队品尝到清池茶后,赞叹说:“我从都城出发,走了近一年,还没有品尝到这么好的茶。”临走时,唐蒙向当地村民购买了10斤上贡汉武帝。汉武帝品尝后,大加赞誉,亲自将此茶命名为“夜郎茶”,并传旨作为贡茶。

发展

“要了解金沙的贡茶文化,得去清池镇。”“金沙县之所以能获得‘贡茶之乡’称号,得益于清池古镇。古时候,是清池的茶贡到了皇帝那儿。”清池镇离金沙县城60公里,位于赤水河上游的鱼塘河畔,地处金沙县西北川南线上,位于两省三地市交界处。北与四川古蔺一衣带水,西与毕节市田坎乡毗邻,东与仁怀市九仓镇、龙井乡接壤,是全县海拔最低的地方。

清池还保存着许多上千年历史的古茶树,全国罕见。在大桠,一棵硕大的茶树立于路旁,这些树主干直径60公分,高45公分;两棵分枝直径30公分以上。树高约12米,根系异常发达,树冠覆盖面积达60平方米。省茶叶协会组织专家鉴定,它已有近两千年树龄,被当地人称为“神茶树”。但民间传说它是当年奢香夫人的义子——鱼塘河岜灰洞土酋的儿子“流涉才”父子,为置路标,引导奢香夫人去鱼塘河而培植的茶树之一,也是后来茶农们为抗拒朝廷的残暴苛捐而毁掉茶树、民间为纪念奢香夫人而保留幸存下来的唯一一棵古茶树。据茶树主人司开礼老人介绍,该树每年可采摘上百斤茶青,加工出来的茶叶有条索均匀、汤色明亮、味醇香郁、饮后留香等特点。400多年以前,芦竹山道士在山上掘了36眼井,取水烹煮早茶敬奉菩萨,有36种颜色和香味,朝山的人有幸喝上一杯能长寿。如今这里居住的300余人中,90岁以上的有5人,70岁以上的有30多人。这棵大茶树周围还有古茶树300余亩,它们都是这棵大茶树所繁衍,高的有一两丈。

在回龙湾。茶树群中最大的一棵被当地人称“大茶树”,也是盐茶古道上保存下来的珍贵茶树。据专家鉴定,大茶树树龄在千年以上,此茶树树高13米,主干直径58公分,树冠覆盖面积48平方米,枝繁叶茂,每年可采摘茶青70余斤,揉制的台茶呈褐色条索状,叶与秆混存,用砂罐炭火烹煮,汤呈褐绿色,浓香扑鼻,有清神爽气和明目功效。据调查,周围上百年的茶林有600余亩。

贵州省毕节市金沙县清池镇行政区域。

《金沙县人民政府关于建议划定清池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金府函〔2015〕99号

贵州省地方标准:

《清池茶》(草案)

八. 云南省 临沧 耿马县 竹荪汤爆肚

1.竹有用清水涨发,洗净,顺长剖开,用平刀法切大片。再用二汤余透,捞出沥去水分,放入汤碗中。猪肚头用水洗净,剔去外皮和油筋,从里面一侧剞成蓑衣形花刀,刀深为厚度的2/3.再切为3.5厘米长,l厘米宽的块。香菜、葱、姜洗净,切成末。2.炒锅上旺火,注入清水1000毫升,沸后下肚头氽至半熟,用漏勺捞出,放入竹荪碗内,同时下葱、姜末。3.炒锅上火,注入鸡清汤,加盐、味精、胡椒粉调好味,沸后去浮沫,迅速倒入竹苏碗中,撤上香菜未,淋上芝麻油即成。


九. 贵州省 毕节 织金县 织金砂锅

织金砂锅:风格独具

起源较晚的织金砂锅源于宋代,具有现代金属炊具不可替代的优点。一是其自身结构稳定,不会释放出对人体有害的金属和其他物质,二是吸热和散热较慢而均匀,最宜于煲汤、吃火锅和煎中药,三是其原始古朴的风格和造型具有原生态美学价值,深为现代旅游观光人士的青睐。随着人们对这种古代传统炊具的认识深入,织金砂锅又焕发出了勃勃生机,成为全国砂锅制品的主要生产基地,给织金县从业人员带来了日益增长的经济效益,引起了世界各国陶器专家的浓厚兴趣和深切关注。现在的砂锅系列主要有鼎罐、瓢锅、凸底烙锅、平底烙锅、茶壶等等。近年来,织金砂锅的砂陶工艺师结合现代市场的需求,推出了一批广受欢迎的织金砂陶艺术产品,原始古朴的风格独具特色的造型,受到了前来织金洞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旅游观光人士的欢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