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百色靖西特产有哪些 百色特产一览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百色靖西特产有哪些 百色特产一览表更新时间:2022-04-03 16:54:20

一. 广西 百色 田林 田林淀粉

我县淀粉原料主要是木薯,目前全县有木薯3万多亩,由田林县红枫淀粉厂负责收购加工生产食用淀粉。该厂主要以鲜木薯为原料,加工生产木薯淀粉,经过多年来生产扩建,已经建成年可加工24万吨鲜木薯,生产木薯淀粉6万吨的规模,2004年该厂评为广西扶贫龙头企业,2009年评为百色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厂生产的“红枫牌”淀粉畅销全国各地。

信息来源:田林县人民政府网

二. 广西 百色 平果 煎没六鱼

煎没六鱼

广西平果县一带民间传统菜肴。没六鱼洞与地下河连通,由于地下河通道较窄小,超过六市斤的鱼出不来,故名“没六鱼”。这种鱼产量不高,但煎时不用油,加工洗净后放入锅中煎,鱼体便慢慢渗出油来,用其自身的油煎炒,鱼香四溢,故有“一家煎鱼百家香”之说。其味清香甜美。

三.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八角

茴香,又名大茴香,俗称八角。木兰科常绿乔木,全身有香味。果实为8~9个木质蓇葖,轮生呈星芒状,红棕色。果、叶经蒸馏提取香料,名为“茴油”,是高级食用香精及化妆品不可缺少的原料,也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是靖西的传统出口商品。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有县人组织和利公司和同德公司,在五岭和龙邦一带立案垦荒种植八角。民国时期年产八角约2.5万公斤, 茴油5.5万公斤。解放后最高年产量为1974年产八角11.45万公斤,1978年产茴油4.1万公斤。1990年全县有八角林1.4万亩,产八角0.36万公斤,茴油1.16万公斤。产地主要分布在魁圩乡的扶赖、驮林、那多、那些村,岜蒙乡珍邦、新邦村,武平乡安本、立禄村,同德乡足表、意江、七联、果老村,湖润镇更村等地。这些村大多靠近德保县,产品往往就近销往德保。

四. 广西 百色 隆林 隆林茶叶

茶叶 苗族聚居的德哦、常么、猪场、长发、克长、蛇场等乡气候湿润,冬春时节山头云雾缭绕,适合生产茶叶,过去没有重视,现在逐步成为苗、壮区新的支柱产业。为进一步拉动隆林茶业的发展.隆林于2007年元月在隆林原那谷铁观音茶叶示范场的基础上建立隆林乌龙茶业有限公司。现已累计投入入开发资金115万余元人民币,并形成企业规模,目前公司已拥有铁观音茶园基地126亩,建没中的乌龙茶叶生产厂一个,位于隆林县兴隆街229号(人事和社会保障局斜对面).还租赁生产车间一个。正在启动的铁观音茶园基地1300多亩.从而为公司进人战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现公司已开发并投放市场的主导产品有隆林铁观音乌龙茶、隆林野生乌龙茶、隆林白毫乌龙茶。

野生乌龙茶产自隆林县德峨乡属原生态、无污染的高山区,此处平均海拔在1400米以上,山高谷深,常年处于云雾笼罩之中,在这适宜茶树生长的最佳环境中,大量生长着非人工种植的野生茶树群,树龄在几十年至几百年以上,茶叶品质极佳。经过采用此高品质的野生茶作原料,利用先进的乌龙茶生产设备和独特的加工工艺,精制成隆林乌龙茶,其外形条索紧结、重实,色泽乌润,滋味清醇甘爽,香气清香持久,汤色金黄明亮,是乌龙茶中品质极佳的新品种。

隆林白毫茶生长在云贵高原桂西隆林县德峨乡三冲境内,海拔1600米的群山之中盛产白毫茶,此地有“云雾三冲”之称的极佳生态环境:“晴时早晚遍山雾,阴雨成天满山云”,地势高峻,山岭连绵,峰峦密布,山泉遍布,溪流纵横,夕阳早落。隆林白毫乌龙茶采用三冲白毫茶成熟鲜叶作原料.利用先进的乌龙茶生产设备和独特的加工工艺精制而成,具有香气清香、汤色金黄、香韵甘爽特色,是不可多得的乌龙茶佳品。

铁观音茶叶原产地在福建省安溪县,该茶叶叶色泽鲜润,浓艳清澈,泡饮之醇厚甘鲜,得气馥郁持久,有“七泡打余香之美誉”,是中围名茶之精品。

2004年春,福建省福达农庄公司引进40000多株“铁观音’茶叶枝苗在隆林各族自治县新州镇民强村进行培育.并在该地开发种植100多亩的精品“铁观音”茶叶基地,原本生长在福建省安溪县的优质茶叶品种“铁观音”,现已被成功引种到隆林县,隆林“铁观音”茶叶有与福建“铁观音”同样的本质特征,同时具柏绿茶独特的韵味。

五. 广西 百色 隆林 隆林薏米

薏米 薏米又称五谷,在隆林引种生产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主要生产地在介廷、岩荼、克长等乡村.年产500吨以上,销售全国各地,以药用为主。据《本草纲目》记载。薏米有强筋骨、健脾胃、消水肿、去风湿、清肺热等功效。薏米含有大量的维生素B1,可改善粉刺,淡化黑斑、雀斑与皮肤粗糙等现象,能使人的皮肤光滑和美白。

六. 广西 百色 隆林 隆或糍粑

周末,笔者在隆或乡看到一亲戚家正在忙碌加工糍粑,热心的左邻右舍都来帮忙,让人感觉到有一股充满喜气的氛围在屋内荡漾,帮忙的人们有说有笑,在手掌中搓捏糍粑的过程中一边拉儿女婚嫁的家常,不谙世事的童男童女吃着糍粑在屋内屋外跑来跑去,给小巧的四合院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据女主人介绍,这些糍粑,是给孙子明天提亲用的,要送到女方家去,由女方分发给亲戚,好让亲戚知道有这样一桩亲事,以便今后互相来往,这是隆或汉族的风俗习惯。如果男方来不及在家做糍粑,也可以折算成钱让女方买等量的饼干之类的来代替。家族大的,有时要做1000多个,一般的也要做500到600个,今天我们要做1200多个呢。

这种糍粑,用新鲜质量好的糯米制成,通过蒸、机器碾(也有用碓舂的)、捏、摆放、凉干等步骤,糍粑中间可加馅,隆或的糍粑馅一般是米豆(也叫饭豆)煮烂熟后加油盐姜用猛火炒干,炒干后捏成大小一致的小团,这项工作得提前完成。在捏制糍粑时,又要将热乎乎的粑粑捏成大小均匀的球形,个儿与人的拳头差不多。再将球形粑粑在桌上捏扁捏平,在扁平的粑粑上放上饭豆团,慢慢拉合,揉成美观大方的形状,摆放在铺有干净薄膜的大竹席上或干净的桌面上凉干即大功告成。也有不加馅的,直接蘸蜂蜜或炒南瓜子粉吃。

这种糍粑,加馅的要及时吃掉,最多可以保鲜72小时,过了这个时段就会变馊,最好不要吃了。不加馅的,则保鲜时间要长一些。所以一般隆或汉族在制作这种糍粑送亲时,时间是安排得恰当的,保证了质量的同时也保证了人的健康。

在隆或街上,大凡是遇到街天,你不仅能看到吃到这种具有隆或特色的糍粑,而且能吃到另一种油炸后粘上红糖的“绞子粑”,放在嘴里,越嚼越香甜。不少或远或近来赶街的男女老少,当肚子“咕咕”叫时,那秀色可餐的特色糍粑或“绞子粑”就成了他(她)们的首选。

七. 广西 百色 平果 竹筒煨饭

竹筒煨饭

民间野炊食品。砍青竹一节,两头的节留住,一头凿口,将肉、油、水、盐和淘净的糯米等装入竹筒,封好后用文火煨熟,风味尤佳。

八. 广西 百色 德保县 打血

打血

杀猪、羊前,先在备好的洁净盆子放入适量盐,杀猪、羊时,当红刀子拔出后,即将喷出的猪、羊血装入盆子,边取血边用筷子将血与食盐搅匀。然后,将生血盛碗中,再用50℃温开水冲淡,边冲边搅,每二三匙羹生血,可冲兑一碗。冲淡调匀后,静放片刻,即凝结如胶,色泽鲜红。再另将猪瘦肉、心、肝、杂网油剁碎,拌入葱花、姜、酒,炒熟作料,撒放入装血碗面上,即可食用,吃时可再加些酒,味鲜不腥,具有补血壮气之功能。

九. 浙江省 丽水 青田 小舟山有机米

青田县小舟山乡地处青田东南,东连温州永嘉,南接温溪,海拔在380米,这里是有名的“摄影之乡”、“生态之乡”、“鱼米之乡”,一直保持着稻田养鱼的传统耕作方式。

小舟山有机稻米产于海拔400米上下的梯田,属本地晚粳、红米等品种。自古至今,有机稻米深受食膳者欢迎,其原因有三:一是稻田养鱼历经千余年历史,鱼之灵气渗透了稻米,使之珠润圆滑;二是采用有机绿肥,用无公害的菜籽饼培育秧苗,并用菜籽油、太阳能杀虫,人工除草,不使用化肥、农药;三是种植环境特殊,用山泉水灌溉,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而且常有薄雾滋润。因此,成熟的有机稻米金衣玉粒,闻有芳香,食有甘味,口感松软,百食不腻,为米中极品。

明朝时,经刘伯温推荐,小舟山稻米曾被朝廷选为贡米;清朝时,还作为国米出口东南亚;2005年,“稻鱼共生系统”被联合国评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而倍受世界瞩目。

十. 广西 百色 西林 西林麻鸭

西林麻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林麻鸭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西林麻鸭小巧玲珑,嘴小脖短,行动活泼,觅食力强,合群性好,适宜于水面和稻田放牧饲养。主要以稻田中的穗花、昆虫、鱼虾、蟹、螺和收割后的稻谷遗粒为食。

西林麻鸭在西林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下,经本地群众长期不断自然选育而成。其肉质品位高,具有肉质细嫩、皮下脂肪少、肥而不腻、清甜可口、味道鲜美,无膻味的品质特点。近年来,西林麻鸭年饲养量平均在50万羽以上,凭借悠久的养殖历史、优良的品质和逐年扩大的养殖规模,该县被誉为“麻鸭之乡”,在区内外享有声誉。2003年通过自治区家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定,被确定为广西小型优质肉用地方品种,2008年又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被列为全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西林麻鸭皮下脂肪少,肉质细嫩,清甜可口,无膻味,白斩麻鸭是西林最出名的菜谱,全县麻鸭以古障镇产量最多且肥大,其中以古障镇泥洞村麻鸭最为出名,以那佐苗族乡弄汪村中寨屯麻鸭最为清甜。

西林麻鸭以其独特的饲养环境和粗放式的喂养,造就了其独特的品味。西林山多林密,溪流纵横,群众各户散养麻鸭,麻鸭从小放养在田间,溪、河流水间,一般早上放鸭前和傍晚牧归后各用稻谷或玉米饲喂一次,其余由鸭子在野外自由觅食,主要以青草、田螺、鱼虾、昆虫为食。

近几年来,西林县顺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加快走特色化、区域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着力打造节粮型山地水乡西林麻鸭养殖区,铸就“西林麻鸭”品牌。据统计,2012年全县西林麻鸭出栏60万羽,产值约5000万元,力争到2015年末年出栏“西林麻鸭”100万羽,产值近1亿元。

西林麻鸭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广西小麻鸭。

二、产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南盘江水系和右江水系,梯田广阔,具有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生态环境;水质清澈,水草及浮游生物丰富,盛产鱼虾螺和多种昆虫等动物性饲料。

三、饲养管理

1.孵化:温度37.5℃至38.6℃,湿度60%至70%左右。

2.育雏期(0-28日龄):

(1)温度要求:第一周温度25℃至30℃,第二周20℃至25℃。以后每周下降3℃至5℃,至室外温与室内温接近时不再加温。

(2)光照要求:1至3日龄雏鸭24小时光照,4至12日龄18小时光照,13至28日龄12小时光照。

(3)饲养密度:每平方米≤25只,随着日龄的增大,降低饲养密度。

(4)给料:春、秋季雏鸭出壳后24小时,夏季8小时至20小时开食。开食前先饮0.1%的1水、5%的葡萄糖水或洁净卫生的饮用水。开食用去除黏性的大米或小麦煮成的硬饭, 3日龄后增加蚯蚓、泥鳅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6日龄起采用定时喂食,并逐渐减少每日喂食次数。

(5)放水:3日龄接触水,5日龄后放牧田野、河滩。

(6)饲养方式:网上平养或地面垫料平养。

3.育成期(29-120日龄):

(1)饲养模式:放牧和舍饲相结合,60日龄后以放牧为主。白天放养,夜晚入舍,早晚补饲,60日龄前供给一定数量的砂砾。

(2)日粮:天然饲料与全价日粮相结合,60日龄后以天然饲料为主。天然饲料为谷物、水草、昆虫、蚯蚓、野生鱼虾等。

(3)饲养密度:每平方米8至15只。

(4)出栏:120日龄后出栏,公鸭体重1.60kg至1.90kg,母鸭1.40kg至1.70kg。

4.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屠宰

1.鸭源标准:来自产地范围内,符合种源、饲养要求、年龄要求、体重要求的健康鸭。

2.屠宰:宰前停食24小时。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体鸭:体型中等,躯干长方,站姿较平,眼高颈细,嘴黄或灰黑,脚黄或浅黑色,副主翼羽亮蓝,公鸭头亮绿身银灰或棕色,性指羽明显,母鸭羽毛褐麻色,带状白眉。

(2)白条鸭:皮肤黄白色,皮薄骨细小,皮下脂肪少,肉质丰厚,肌肉鲜红,切面有光泽,富有弹性;煮沸烹饪后肉汤乳白色,味美香甜。

2.理化指标(肌肉部分)。

项 目

指 标

蛋白质(%)

21.0

粗脂肪(%)≤

2.40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饲喂品和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地域范围

西林麻鸭产于西林县境内的那劳乡、普合乡、足别乡、那佐乡、西平乡、八达镇、古障镇、马蚌乡共6个乡2个镇94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9′-105°36′,北纬24°1′-24°44′,保护面积3020平方公里,年饲养量60万只以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