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达拉特旗有哪些土特产 达拉特旗民俗文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达拉特旗有哪些土特产 达拉特旗民俗文化更新时间:2022-03-30 23:35:35

一. 内蒙古 鄂尔多斯 达拉特旗 蒙古帽子

蒙古先民最早是用貂皮、狐皮、羊皮等兽皮制作帽子的。后来逐渐有了棉、麻、丝等制作材料。其材料主要来自周围的农业地区。虽然说头巾的产生早于帽子,蒙古人一直把巾、帽并用至今。只是男士系扎头巾的方法、样式与妇女有所区别,而且一般不戴颜色鲜艳的头巾。

蒙古帽子大体上有冬、夏两种类型。在12~13世纪,蒙古男士在帽顶插上海青鸟或游隼的羽毛,把款式设计成猛禽形状,这就是后来称其为栖鹰冠的帽子。栖鹰冠的由来与蒙古某些部落把海青鸟当作自己的祖先_——图腾有关。当时的蒙古成年男子戴尖顶或圆顶栖鹰冠,贵族或汗(部落首领)的栖鹰冠还要讲究质地,夏天用上等锦缎,冬天用狐、貂皮制作,并配以金、玉顶珠。贵妇人则戴宝革卡(宝革涂革或罟罟)帽。

在任何重要场合蒙古人都注意帽子及其戴法。迎接客人时不论男女也要戴好帽子出来见面。这有双层意思,一方面证明自己的体面,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客人。尤其是古代,女人如果没有帽子或来不及戴帽子就不能出现在陌生人面前。到了近、现代之后,蒙古社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差别,但是再穷的人家也要想尽办法置办好出嫁姑娘的头饰。这与蒙古人尊重帽子的习俗不无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在蒙古风俗文化中有个别极端的例子。如拜见特别重要的人物或举行祭奠活动时,反而要摘下帽子。祭奠天地、向佛祖磕头、见德高望重的长辈时都是如此。在史书中明确记载,成吉思汗小时候,逃脱了三姓蔑儿乞惕的追杀,躲进不儿罕山之后,摘下帽子,揭开腰带,向这座圣山磕了九头,行了长跪礼。所以磕九头行长礼是蒙古人最虔诚的礼节。

二. 内蒙古 赤峰 翁牛特旗 扒鸡茸发菜

内蒙古名菜。以内蒙古发菜为主料,鸡茸为辅料扒制而成。将发菜用温水泡发、清洗整理干净。鸡脯肉制成茸状,加蛋清、淀粉和精盐、味素调成糊。净发菜拖鸡茸糊下入热水锅汆熟捞出,码在盘内。勺内放底油,葱、姜丝炝锅,烹料酒,添鸡汤,加精盐、味素等烧开,捞出葱、姜丝,撇去浮沫,用淀粉勾成芡汁,点香油浇在主料上即成。此菜具有质地软嫩滑爽,口味清香鲜咸,色泽黑白相同等特点。

三. 内蒙古 通辽 扎鲁特旗 通辽黄玉米

通辽黄玉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辽黄玉米”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组的审核,通过了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这是通辽市的第一张农产品“名片儿”。

通辽的黄玉米品质优良,籽粒饱满,色泽纯正,角质率高,2002年出口到韩国、日本等国的玉米持续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出口玉米成为当地农产品创汇的主要产品。

“通辽黄玉米”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的通过,对进一步树立通辽黄玉米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品牌形象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 内蒙古 兴安盟 扎赉特旗 五家户小米

五家户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据《扎赉特旗志》记载,1949年谷子播种面积20.28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9.88%,平均亩产54.67公斤,总产1108.70万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9.54%。1958年谷子播种面积31.39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39%,平均亩产105.4公斤,总产3308.51万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2.46%。1978年播种面积28.51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4.42%,平均亩产68.5公斤,总产1952.94万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8.09%。1985年播种面积20.70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15%,平均亩产97公斤,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12.76%。 凭借非常适合谷子种植的独特地理环境,五家户小米以颗粒饱满、金黄圆润、油质丰富,食之香气浓郁,口感适中,柔软粘甜,而远近闻名,产品不仅畅销周边省市,还打入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

五家户小米

粮食

地域范围

扎赉特旗的音德尔镇五家户村、金星村、联合村、民胜村、德胜村、巨宝村和好力保乡巴岱村、古庙村、永兴村、五道河子村、腰山村、太阳升村。位于东京120°03′—123°02′,北纬46°30′—46°40′。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五家户小米颗粒饱满、金黄圆润、油质丰富;食之香气浓郁,口感适中,柔软粘甜。 2、内在品质指标:五家户小米氨基酸总量为9.5%、蛋白质含量为9.0%、粗脂肪含量为3%、直链淀粉含量为14-20%、支链淀粉含量为78%,富含草原沃土独有的矿物质,营养价值极高。熬出的粥味道独特,民间素有“代参汤”的美称;做出的米饭金黄润泽,香软可口;具有益胃健脾的功效,是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

五. 福建省 福州 闽侯县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

福州美且有雪片糕:系美且有糕饼店于清咸丰年间创制,已有130余年历史。有椒盐、桂花、核桃等品种。

六. 内蒙古 赤峰 翁牛特旗 八珍肴

即八样山珍海味:一曰醍醐,系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炼乳酪时,上层凝结的为酥,酥上如油的为醍醐,味道极为甘美,是旧时蒙古人供佛的佳品。二曰獐羔。獐肉在蒙古族食谱中列为高级食品,其幼羔肉尤为鲜美。三曰野驼蹄。富有营养,与熊掌齐名。四曰鹿唇。五曰驼乳,其中尤以白驼乳更为珍贵,不仅为营养补品,而且是治疗病病的良药。六曰麋鹿肉,其肉香美,曾为蒙古大汗赐给臣下的赏品。七曰天鹅炙,即烤天鹅,类似北京烤鸭。八曰元玉浆,即马0的雅称,用马奶酿制的酒。

七. 内蒙古 鄂尔多斯 达拉特旗 风水梁獭兔

风水梁獭兔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风水梁,原名风干圪梁,位于达拉特旗白泥井镇中部,一片荒漠。2005年,东达蒙古王集团来到这里建设移民新村,并把此地改名为风水梁。该集团把獭兔养殖业确立为主导产业,无偿为每户入住移民提供住房、兔舍、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对养殖户实行保设施、保种兔、保饲料、保防疫、保销售的“五保”措施,让养殖户没有后顾之忧。经过9年开发建设,新村建设已累计投入38亿元,现已入住移民3000多户。初具规模的獭兔养殖产业让数以千计的农牧民脱贫致富。这里已经成为沙漠中的绿洲、全国闻名的新农村示范园区。目前,该村2314户从事獭兔养殖,户均出栏2000多只,养殖户年收入可达6到8万元,大户可达10万元以上。

风水梁兔肉源于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白泥井镇海拔1500米的“台地”上,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按照绿色食品标准饲养的优质兔,经传统工艺结合现代软罐头杀菌技术精制而成。风味独特、醇香鲜美、健康营养、回味悠长。

沙漠王子系列兔肉干品质细腻,营养丰富,具有“三高三低”的健康特点,即高蛋白、高氨基酸、高磷脂;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富含B族维生素复合物、铁、磷、钾、钠、钴、锌、铜等微量元素。有“美容肉、保健肉、益智肉”的美称。

兔肉具有特殊的食用价值,是理想的保健、美容、美食、益智、益寿、滋补肉食品,堪称肉中之王,深受人们的欢迎。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达拉特旗所辖白泥井镇和吉格斯太镇共2个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9°10′~ 110°45′,北纬40°00′~40°30′

八. 内蒙古 鄂尔多斯 达拉特旗 普氏原羚

1875年,俄国著名探险家普尔热瓦尔斯基在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发现了这一中国特有的动物,但一直误认为是藏原羚,直到13年后方才正式命名为“普氏原羚”。

普氏原羚和黄羊差不多大小,与其它羚羊不同的是它的角内弯,臀部长着白色的毛。

如今这一我国独有的羚羊,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数量最少,分布范围最窄的羚羊类,比大熊猫、藏羚羊更加濒危。

九.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十. 内蒙古 通辽 扎鲁特旗 扎鲁特绿豆

内蒙古扎鲁特旗的气候、土壤条件非常适宜绿豆生长。扎鲁特绿豆生育期为90-95天,生产的绿豆籽粒饱满均匀、有光泽、色泽浅绿,所含蛋白质和淀粉含量较高,据测定,含蛋白质为22-30%,淀粉为55-60%。

扎鲁特绿豆主要用于制作粉丝,糕点,豆芽等食品,同时它有解毒和解暑的疗效作用。也制作一些保健食品,在市场上备受人们欢迎。近些年来,扎鲁特绿豆不仅在国内有广阔的市场,而且远销到日本,成为国内外市场的走俏产品。

目前,扎鲁特绿豆在扎旗种植面积每年达40-60万亩,平均单产80公斤左右,总产量达3200-4800万公斤。

推荐特产